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236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七 课内文言文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内文言文含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内文言文

(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日光下澈 (    )    (4)以其境过清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4)便要还家(    )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出酒食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    (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去以六月息者也(    )    (4)其正色邪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

曰: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

困境。

②分:

区分,辨别。

③屈:

竭尽。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    (    )    

(2)矜、寡、孤、独、废疾者(    )

(3)故制礼义以分之(    )    (4)以养人之欲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

国君的近侍。

②安事:

何用。

③捐:

花费。

④期年:

满一年。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    

(2)其真无马邪    (    )

(3)臣闻古之君人(    )    (4)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两文中的“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

【乙】谢太傅云:

“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

“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

人问其所以,顾曰:

“谢云: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

人问其故,顾曰:

“四体妍蚩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

“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

【注释】①顾长康:

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

②裴楷:

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

③识具:

见地,才略。

④目精:

眼珠。

⑤妍蚩(chī):

也作“妍媸”,美和丑。

⑥阿堵:

这个,此处指眼珠。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径寸之木 (    )    

(2)清风徐来(    )

(3)或数年不点目精(    )    (4)人问其故(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子宜置丘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

【甲】文段写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内文言文

(一)1.

(1)翻卷 

(2)表示约数 (3)穿透 (4)因为

2.

(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

(二)4.

(1)类 

(2)全,都 (3)邀请 (4)同“邀”,邀请 5.A 

6.

(1)老人和孩子都充满喜悦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7.热情好客 他们不想让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

(三)8.

(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盘旋飞翔 (3)气息,这里指风 (4)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怎么” 9.

(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的。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四)10.

(1)女子出嫁 

(2)幼而无父 (3)所以 (4)来

11.

(1)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1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13.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乙文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

(回答)说:

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五)14.

(1)用马鞭驱赶 

(2)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3)听说 (4)用 15.C 16.

(1)只在奴仆的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买,更何况活马呢?

 17.【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也”。

【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的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乙文参考译文】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

“请您让我去买吧。

”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

“(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

(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回答说:

“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买,更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

千里马很快就会到了!

”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六)18.

(1)用 

(2)慢慢地 (3)有时 (4)原因 19.

(1)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20.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 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乙文参考译文】太傅谢安说:

“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

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顾长康说:

“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识,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识。

”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

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

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顾长康说:

“谢幼舆说过:

‘(在)一山一水(间游乐),自以为超过他。

’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顾长康画人物画,有时(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

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顾长康说:

“(人)身体的美丑,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微妙之处;真正的传神之笔,正是那眼睛。

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

“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