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4973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分qí(_______)静mì(________)黄晕(_________)莅临(________)

二、其他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花枝招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不胜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3.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那水呢,________(不但/即使/虽然)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_______(储蓄/贮蓄/蓄养)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________(赖/凭/因)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4.在括号中写出下列敬辞或谦辞指代的内容。

(1)“家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惠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高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并填入括号中。

(1)“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________)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__________)

(3)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___________)

6.对下面句子的语病进行修改。

风里带来些泥土的新翻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四、句子默写

7.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里的“子规”指的是________,“龙标”在这里代指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为了帮助大家学会正确与人交往,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面的任务。

8.你们班准备召开“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主题班会,班会应该如何开展呢?

请你从活动环节或内容等方面提出三条具体的建议。

9.你们小组承担了为本次班会设计宣传海报的任务,大家在小组内展开了讨论。

小明说:

“要简单一点,在黑板上写上‘向大家展示自己——主题班会’这一行字就行啦!

小丽说:

“要正式一点,请广告公司帮我们设计宣传海报,以广告展板和彩印传单的形式呈现,显得多隆重呀!

你认为可以把他们的意见结合起来,重点是突出班会主题,你准备这样说:

“”。

(字数100-120字。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李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

“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

(1)箅(bì):

蒸饭用的算子。

(2)馏:

把半熟的食物蒸热。

(3)糜:

稀粥。

(4)志:

记住。

(5)更:

交替。

易夺:

改正补充。

10.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外:

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而不顾顾:

_________________

(3)宾客诣陈太丘宿诣:

_________________

(4)饭落釜中釜:

_________________

11.理解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

(D友人惭,下车引之之:

_________________

(2)仿佛志之之:

_________________

12.句子翻译。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朋友未能如期赴约,陈太丘决定先行一步并嘱咐元方在家等朋友。

B.甲文中元方尽管年幼,但是面对友人的冒犯,当面毫不客气地斥责了友人。

C.乙文中太丘和朋友谈话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兄弟二人,结果煮饭时忘了放箅子。

D.乙文中兄弟二人把偷听到的谈话内容完整复述了一遍,太丘便没有惩罚他们。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两年前,我接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前往“欧洲首都”比利时布鲁塞尔攻读政治学博士。

由于专业要大量涉猎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文献,所以总能接触到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

在各类关于中国研究的会议上,作为与会者眼里的“那个中国人”,我不时承担起一种不同寻常的责任:

告诉大家中国是什么样儿。

今年,在意大利罗马的一次会议上,探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一位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朋友很认真地说,在城际公共交通方面,德国铁路系统是世界上最领先、最发达的铁路交通系统。

德铁,特别是其中的ICE铁路性价比高,晚点率低,时速可达250公里/小时,属于世界顶尖行列。

接下来,法国雷恩的朋友开始发言,他说法国的TGV时速可达320公里/小时,比德铁快多了,法国铁路才是世界的骄傲;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朋友则说,由于国内地形复杂,意大利高铁Le Frecce的速度也能达到250公里/小时,从罗马到米兰570多公里的路程只需3个小时;还有人说起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Eurostar,平时可以达到300公里/小时,这才是世界最棒的国际列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讨论,大概意思就是西欧的铁路系统很好,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典范。

会场上的其他人,特别是来自南欧和东欧的朋友纷纷表示赞同,满是对发达地区的羡慕。

我突然发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其实有限,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以至于一时没有缓过神来。

轮到我发言了,我客气地举了个例子:

中国前几年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了一条高速铁路,大约1300公里的运营里程,时速达350公里/每小时。

这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第一,它非常准点;第二,二等座票价大约65欧元左右。

在一片惊呼声中,不少欧洲人认认真真地拿笔记下我说的几个数据。

考虑到法国和意大利铁路经常晚点,还有德铁、英铁高昂的票价,例如从布鲁塞尔到巴黎,260公里的火车票售价100欧元,我所说的“非常准点”和“65欧元”的确很让人震撼。

等到了自由讨论阶段,完全就变成了我在讲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如何发生巨大转变的。

比如,一位来自意大利罗马的朋友就特别严肃地问我,相比较于意大利、法国、德国大部分的商店周末关门,中国的餐馆、酒吧、商场、超市,真的可以一年365天营业吗?

不仅在社会发展方面,无现金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教育这些我们在国内早已熟知的商业模式,对于欧洲人来讲真的是新鲜事。

我和荷兰的同事提到,中国正在全面普及近乎免费的共享自行车;我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同事说,在网上买好东西,然后花一两欧,邮寄到家里不超过3天;一位来自英国卡迪夫的教授还帮我补充说,在中国生活,几乎完全不用考虑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问题。

这在大多数欧洲人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最后,会议的主题逐渐变成了“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大家很认真地思考中国的崛起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以前看到一些外国媒体曝光中国游客的不好行为,我们这些游学在外的人常感觉很不自在,但现在就很少听到了。

在欧洲旅行时,我在布鲁塞尔见过城市的内涝,在伦敦见过游手好闲的酒鬼,在巴黎见过露宿街头的难民,在柏林见过随地“方便”的游客,在阿姆斯特丹见过乱扔食物的店员,在马德里见过遍地作案的骗子,在罗马见过光天化日下的小偷……“外国的月亮”也不圆,很多时候仅仅是认知上的差距。

对于欧洲人来讲其实也一样,我们留学生就是他们周围为数不多的了解中国的途径。

于是,我耐心地教会本地朋友在“双11”上淘宝,让德国朋友学会用微信发朋友圈,和希腊朋友探讨去中国工作的可能性……

身处域外,反倒对祖国备感亲切,时常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骄傲,也不时会有一种使命感:

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14.文章第1段写想“告诉大家中国是什么样儿”,结尾说“时常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骄傲”,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招作者介绍了当今中国的哪些发展进步”?

15.阅读2-6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者列举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朋友们介绍各自国家的地铁有何用意?

(3)作者发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其实有限”,这是为什么?

16.结合上下文,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无现金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教育这些我们在国内早已熟知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对于欧洲人来讲真的是新鲜事。

(2)“外国的月亮”也不圆,很多时候仅仅是认知上的差距。

17.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所说的“使命感”指的是什么?

八、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

做错了事情,一定要向受到伤害的对方承认错误,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但事实上,因为自己或者其他的原因,我们的一声“对不起”最终没有机会说出口,成为埋藏在我们心底的一个秘密,有时候想起来,难免会有一些很复杂的感受。

请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很想说声‘对不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歧谧yùnlì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分歧”:

(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

“静谧”:

形容静寂无声。

“黄晕”:

昏黄不明亮。

“莅临”:

光临,来临。

2.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多比喻姿态优美;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解析】

【详解】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重要词语和成语,一定要熟悉它的意思,千万不能望文生义。

“花枝招展”只能用于女孩子,形容女孩子打扮艳丽,姿态优美。

“美不胜收”是一个褒义成语,并且只能用于视觉感官,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3.不但贮蓄凭

【解析】

【详解】

根据语境,水不结冰,反而还冒着点儿热气,两者构成递进关系,并且根据后边的“还”来推断,第一空选“不但”。

“贮蓄”:

储存,积聚;“储蓄”:

把节约下来的或暂时不用的钱物贮存起来备用;“蓄养”:

积蓄培养。

文段是说水藻把终年储藏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因此第二空选“贮蓄”。

“凭”:

靠﹑依靠;“赖”:

倚靠,仗恃;“因”:

理由。

文段是说依靠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故第三空选“凭”。

4.指自己的父亲指请别人保存敬称他人的职位、工作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

“家严”:

谦辞,家父,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如巴金《秋》:

“大表哥的意思很对。

我原本也不大赞成家严的主张。

”“惠存”:

敬辞,意思是请别人保存。

“高就”:

敬称他人的职位、工作。

如《文明小史》第二十回:

“贾子猷忙问二位有了什么高就?

5.引用比喻反复(拟人)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判定。

(1)句从“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以判断是引用;第

(2)句将水珠子比喻为少女的眼泪,故是比喻;第(3)句从两个“Ade”判定是反复,从“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判定是拟人。

6.语序不当导致搭配不当,将“新翻的”移至“泥土”前。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的能力。

病句的类型主语有: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重复累赘等。

从语序上看,“气息”的修饰语应该是“泥土”,“泥土”的修饰语应该是“新翻”,故将“新翻的”移至“泥土”前。

7.潮平两岸阔断肠人在天涯不知何处吹芦管“子规”指布谷鸟(杜鹃)“龙标”代指王昌龄表达诗人对朋友的同情与思念之情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全诗表达诗人对朋友王昌龄的同情与思念之情。

8.从环节上提建议⑴应设计一个明确班会目的的开场白;⑵可以安排学生代表进行示范介绍;⑶可以安排对部分同学进行采访;⑷可以请班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

从内容上提建议⑴可以制作一个视频来明确班会的目的;⑵可以安排学生代表进行才艺展示;⑶可以安排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

9.宣传可以简单,但不能太随意,在黑板上写一行字显得不够庄重;请广告公司设计肯定好,但有点夸张,而且这样做有点浪费。

我们可以把你们的想法结合起来,用手绘的海报来通知大家,可以请美术老师在黑板上写美术字,并配上插画,这样就经济而美观,也突出了班会主题嘛!

【解析】

8.这道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

作为主题班会,从形式上来看,开始有主持人的开场白,中间是具体的活动,结尾有老师的总结点评。

从内容上来看,则是尽量让活动丰富精彩一些,可以有音视频资料,可以有歌舞才艺,可以有朗诵表演,可以讨论交流等。

本题根据以上内容即可作答。

9.扎道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要求语气委婉、语言得体,表述清楚、完整。

从题干提供的材料来看,小明的建议太简单随意,而小丽的建议又太铺张浪费。

因此,我们要把两种意见进行综合,既要把班会开得隆重正规,又不奢华浪费。

比如,可以在尽量节约的基础上对教室进行装饰布置,制作一些必要的主题宣传语、宣传海报等。

10.⑴在门外⑵看,回头看⑶到⑷锅(煮饭的炊具)

11.之:

代元方之:

代太丘和客人的谈话

12.⑴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抛下别人就离开了。

⑵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干饭呢!

13.A

【解析】

10.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玩耍。

门外:

在门外。

(2)大意: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顾:

回头看。

(3)大意:

有客人到陈太丘家拜访并留宿。

诣:

到。

(4)大意:

米都落进锅里。

釜:

锅(煮饭的炊具)

11.这道题考查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现象。

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

之:

代元方。

(2)大概还记得。

之:

代太丘和客人的谈话。

1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

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丢下;去,离开。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

此,这样;但,只。

13.A.错在“嘱咐元方在家等朋友”,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可以作出判断。

故选A。

【点睛】

甲文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文译文:

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

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

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14.①先进的高铁;②发达的电子商务;③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④日渐提高的公民素养。

15.⑴通过各国朋友夸耀本国地铁,形成铺垫(烘托或反衬),突出中国地铁在“准时”和“价廉”上的优势。

⑵欧洲人把世界等同于(局限于)西欧等发达地区(欧洲人对欧洲以外地区的发展情况并不了解)。

16.①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先程度是欧洲人闻所未闻的事情(指欧洲的电子商务比较落后);

②发达国家同样有许多落后(低素质)的现象。

17.每一个中国人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都有责任向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

14.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

语言表述一定要简洁准确。

从“中国前几年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了一条高速铁路,……第二,二等座票价大约65欧元左右”可以概括出:

先进的高铁;从“我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同事说,在网上买好东西,然后花一两欧,邮寄到家里不超过3天”可以概括出:

发达的电子商务;从“一位来自英国卡迪夫的教授还帮我补充说,在中国生活,几乎完全不用考虑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问题”可以概括出:

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从“以前看到一些外国媒体曝光中国游客的不好行为,我们这些游学在外的人常感觉很不自在,但现在就很少听到了”可以概括出:

日渐提高的公民素养。

1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从“意思就是西欧的铁路系统很好,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典范”可以看出,作者借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朋友们介绍各自国家的地铁,目的是夸耀自己国家地铁的先进。

等作者介绍完中国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后,“在一片惊呼声中,不少欧洲人认认真真地拿笔记下我说的几个数据”,由此不难看出,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关键在于,第一,它非常准点;第二,二等座票价大约65欧元左右”可以看出,意在突出中国地铁在“准时”和“价廉”上的优势。

(2)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欧洲人对世界其他地方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中国的了解。

文中写到的关于中国的高铁,中国的电子商务,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等,在欧洲人眼里就是新鲜事。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世界其他地方和西欧等发达地区完全就是一个样。

这是由于他们认识上的局限造成的。

16.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词句的含义。

(1)“新鲜事”:

本指刚出现的、不常见的事情。

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无现金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教育等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大多数欧洲人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闻所未闻。

(2)“外国的月亮”也不圆,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从“在欧洲旅行时,我在布鲁塞尔见过城市的内涝,……在罗马见过光天化日下的小偷”可以看出,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现象,一些人的素质也是非常低下,和现在的中国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17.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回答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点要明确,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

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从题目“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可以看出来,一旦走出国门,就代表了国家形象。

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不给国家抹黑;从全文内容来看,外国人,特别是一些欧洲人,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知之甚少。

作为中国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18.范文:

很想说声“对不起”

三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了,坐在窗前,看窗外鸟语花香,回想我的过去,我好想说声对不起。

不是对不起别人,亦不是对不起外物,而是对不起我的人生。

我忏悔,痛恨我自己。

三年来不知所以,白白地让时光流去了,它甚至不回过头来嘲笑我一番就远去了,我想抓住它,可它比我跑得快。

一晃眼,它便不见了踪影。

怎么办?

正当我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时,时光老人走来了,他拍拍我的肩,不喜不愠地说:

“孩子,你后悔了。

我知道,为了让你深深地记住,去看一下过去的你吧!

”说完,我的身体便轻飘飘地飞了起来。

我来到了我的教室。

课堂上,老师正讲《人琴俱亡》。

唉,这是在初一,我在哪儿呢?

匆忙寻找,却在一个角落中找到正在酣睡中的我,睡得如此的香,全然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

我愤怒了,正要上前呵斥,我的身体却把我带到了另一个地方,是我的家。

妈妈在外间为我煮夜宵,细细地切菜,煮面。

再看里间的我,不禁怒火中烧,我竟然在看武侠小说,而面前的作业动也没动一下。

我想上前制止,却见妈妈端着一碗面条进来了,我赶紧把书放在床底下,却对妈妈说:

“写得我好累啊!

”我眼睛湿润了,我分明看到了妈妈头上的丝丝银发,我感动了。

我不知不觉又“飞”到了我经常去的网吧。

进去一看,座位倒是满满的,却全是学生。

我多想告诉他们赶快悬崖勒马吧!

却一眼瞧见了正在电脑旁聊得正开心的我,我再也忍不住,真想出去号啕大哭。

时光老人走了过来:

“孩子,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也是这……”说完,我被送回了现实中。

看到如此不珍惜时间的我,好想对我的人生说对不起,是我把你荒废了。

不该呀,我真的不该呀!

恍惚中,我听到我的“人生”说:

“记取教训,来日方长!

”我的眼前一亮。

对!

我不该就此颓唐,我正年少,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要扬起前进的风帆,振作起精神,跟时间赛跑,成就自己成功的人生。

最后再郑重说一声对不起:

我过去的人生。

但我更要感激你,因为你,我会让“对不起”三个字从我的人生字典中销声匿迹,我未来的人生路上会充满阳光!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从提示语我们可以明确,需要写这样一件事情:

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但因为某种原因,我们的一声“对不起”最终没有机会说出口。

这些错事,有些可以弥补,有些没有机会弥补,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比如,误会同学,顶撞老师,给老师打小报告,故意和父母作对,考试作弊等等。

写作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紧紧围绕着“对不起”三个字,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尤其是心理活动来写。

这道作文题最适合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因此一定要写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后悔。

只有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

同时,仅仅把这件事生动地写下来还不够,还必须透过错事写出自己对它的认识,作为今后的警戒,避免重蹈覆辙,起到点明题目,升华中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