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495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docx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

⏹第八章20世纪外国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前后到20世纪末的外国文学:

以欧美文学为主,兼顾亚非文学。

从广义上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二、三十年代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ModernismLiterature)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欧美后现代主义文学(Post-ModernismLiterature)时期。

⏹二、总体格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大潮流;普遍存在“内倾性”;各种流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文学理论与批评“一枝独秀”;

⏹三、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一战至当代两次世界大战;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世界的多元化;科技革命;200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20周年

(二)文化背景:

非理性主义思潮

1、叔本华:

开创者意志论哲学

2、

(1)意志:

盲目的、强大的、非理性力量

(2)悲观主义色彩

⏹2、尼采(1844-1900)权力意志论;“末世狂欢”;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3、柏格森(1859-1941)“生命哲学”“绵延”:

绝对运动“直觉”认识论

4、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说“无意识”“白日梦”:

象征

⏹5、存在主义哲学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非理性思潮;萨特和克尔凯郭尔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萌芽期:

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主义;

(二)确立期:

20世纪20年代,形成第一次高潮:

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

⏹(三)转型期:

二战以后新流派、新特色不断出现(后现代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文学

⏹五、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内容:

主观性、颓废性;

⏹艺术方法:

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手法:

象征、荒诞、意识流、黑色幽默;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自我

⏹第二节现代主义诗歌

⏹一、基本特征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运用象征、隐喻,追求深度模式;

⏹“以丑为美”、“以怪为新”;进行语言革新与技巧实验;

⏹二、发展概况:

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波德莱尔);20世纪头10年:

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派崭露头角;一战后,超现实主义成为主流;二战后,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1、未来主义(Futurism)20世纪出现最早的现代文学艺术流派,最先出现于意大利。

“未来主义”一词在1908年10月11日的《诗刊》上提出。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1876~1944)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简称《未来主义宣言》),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

⏹基本特征:

对机器文明、都市生活、速度、力量作充分的表现;

⏹强调直觉、无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诗歌:

[法]阿波利奈尔《心》[俄]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2、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历时最长的一个文学流派。

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的。

超现实主义是风行于两次大战之间的文艺运动,产生于法国,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成立。

⏹1969年,正式宣布解散。

⏹基本特征强调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境,追求现实和梦幻的统一;

⏹提倡“自动写作法”;主张语言的自由联用。

代表作家:

[法]布勒东[法]阿拉贡

⏹3、垮掉的一代(垮掉派)

(1)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文学流派。

(2)基本特征:

自称是“神圣的野蛮人”。

打着“反理性主义”旗号,他们的生活准则是“沉沦就是出路”。

在艺术上力求突破各类文学体裁的限制,否定一切。

(3)代表作家、作品:

凯鲁亚克《在路上》金斯堡《嚎叫》

三、象征主义诗歌

(一)发展分期

大体上而言,欧美象征主义诗歌经历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被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20世纪20—40年代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亦称“象征派”。

19世纪末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流派)。

一战前后其影响遍及欧洲各国,波及各个艺术门类。

象征主义者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人们从每个事物中都能挖掘出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通过具象的形式来暗示内心世界,把有形与无形的世界沟通起来。

⏹1、前期波德莱尔(1821-1867):

《恶之花》第一位象征主义诗人;改变了欧美传统诗歌美学;

⏹魏尔伦(1844-1896)兰波(1854-1891)马拉美(1842-1898)

1886年,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正式命名“象征主义”;

⏹2、后期瓦雷里(1871-1945)法国后期象征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纯诗”说

⏹代表作:

《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克(1875-1926):

《杜伊诺哀歌》

⏹[俄]勃洛克(1880-1921):

《十二个》

⏹英语诗歌叶芝(1865-1939):

《在学童们中间》

T·S·艾略特:

出生在美国、后加入英国籍《四个四重奏》

⏹[比利时]梅特林克代表作:

《青鸟》

⏹3、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区别

⏹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内涵多重、多义的特征,其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

⏹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可以窥见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意境,把幻觉与梦境作为象征主义艺术审美的追求,把直觉、梦幻、暗示、象征、音乐性等熔于一炉;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神话、宗教与象征融于一体。

(二)基本特点:

⏹世界是人的心灵/彼岸世界的象征:

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

⏹广泛使用象征、暗示、隐喻、通感等方法,扬弃了浪漫主义倾泻式抒情;

⏹着重精微的感觉、抽象的思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和哲理意味;

⏹(三)艺术手法:

私设象征;奇喻怪拟;非逻辑结构;

⏹(四)艾略特与《荒原》但丁最年轻的继承人”1948年,因“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诗歌

⏹成名作: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

⏹2、文艺批评英美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的开创者

⏹“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

⏹《荒原》:

⏹1、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五章,434行卷首引语“死者葬仪”“对弈”

⏹“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

⏹2、主题展示一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危机,宣扬只有宗教信仰才能使世界得到新生。

⏹3、艺术特色

⏹遵循“思想感性化”(高度形象化)的原则,寻找“客观对应物”。

⏹广征博引。

其主要表现技巧为①直接引用传统作品片段以抒发诗情;②修改并套用传统作品文句以表达思想;③对照、比较传统风范与现实堕落以突出主题。

⏹采用神话结构模式。

●第三节现代主义戏剧

●一、基本特征强烈的创新精神;哲理化倾向;表演形式的多元化探索;

●二、主要代表表现主义戏剧;叙事剧;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

●1、表现主义戏剧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于在20世纪初的德国,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影响遍及各个艺术门类;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910年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是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

1911年德国《暴风》杂志刊登希勒尔的一篇文章,首次借用这个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文学家。

1914年以后被文学评论界普遍承认与采用。

在20世纪最初25年间,以德国为中心,兴起了一场以“表现主义”为名的国际性文艺运动。

●表现主义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开创了西方文学新的发展阶段。

仅以创作特征而言,西方现代主义怪诞、诡异的特色,在表现主义出现以后,才越来引人注目许多现代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深受卡夫卡的影响。

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萨特和加缪等人都尊卡夫卡为师长。

卡夫卡的创作具有现代文学的一切特征,但因他着力表现主观的真实,人们一般将他归入表现主义文学一派中。

●代表人物:

斯特林堡:

先驱者;《鬼魂奏鸣曲》

●代表人物【德】恺撒《从清晨到午夜》;《加莱市民》;

●【德】托勒:

《群众与人》;《从清晨到午夜》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万能机器人》

●【美】奥尼尔《毛猿》(TheHairyApe);《琼斯皇》(TheEmperorJones);

●尤金·奥尼尔:

现代美国戏剧大师主要特点表现主观思想,不再现客观现实;变“思想”为形象;充满狂热激情、极度夸张;

●表现主义剧作家重视的不是传统的戏剧冲突,而是怎样调动一切戏剧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绪和气氛,来表现狂热的激情,表现人物的心灵、直觉、下意识。

●内容荒诞离奇,结构散乱,场次缺少逻辑联系,情节变化突然,鬼魂和活人同时出现,人与兽、生与死、现实与梦幻没有明确的界限。

●由于直接表现本质和传达主观感觉的需要,表现主义作品往往失去常规,极度的夸张,形象的变形,大段的内心独白,即所谓“原始语”,是他们惯用的艺术手段;在戏剧中,则常常出现乖张和疯子一般的动作,莫名其妙的对话,以及梦呓和号叫等等。

这一代人在灵魂的感觉中,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走上了对人和人生探索的路程。

●表现主义作家要表现的“本质”,并非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而是作家的主观感觉、意念、体验。

他们完全从自我出发,从主观出发,直接表现作者的“主观现实”,使“内心外化”。

他们的口号是“艺术是精神,不是现实”、“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

表现主义名称由此而来。

●埃德施米特在他的表现主义宣言《创作中的表现主义》中还宣称:

艺术家首先应该去经历一切,然后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体验的结果产生一种激情,这种激情经久不衰,并无限扩张,包容一切。

艺术家就是要以这种激情来表现事物的幻象。

所谓幻象,就是事物的更深一层形象,亦即事物纯粹的真实。

●幻象

●表现主义强调的“幻象”包含着幻想、体验、探索等主观的、个人化的认知方式。

通过激活内在的精神,摆脱传统的语言模式与价值观的桎梏,利用一切来自现代文明的象征符号,创造一个幻觉的世界以及全新的语言和视觉艺术形式,从而表现最深层的个性与内在精神。

“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整个用武之地就在幻象之中。

他不看,他观察;他不描写,他经历;他不再现,他塑造;他不拾取,他探寻。

●表现主义戏剧,是戏剧舞台上的象征主义

●尼采的影响尼采对超人、对强力、对激情和酒神精神的崇拜给了表现主义者以深刻的影响。

他对人的创造力、生命力的歌颂、张扬,给表现主义打下了最深的根基。

●尼采精神的另一面是上帝死后的虚无和焦虑,是苦闷彷徨,寻找不到灵魂的归宿。

尼采的这两个方面都给予表现主义者以极大的影响,表现主义者既充满了由价值失落而产生的巨大焦虑、虚无,又张扬激情以克服、缓解这类焦虑、虚无。

●2、布莱希特与叙事剧

贝托尔德·布莱希特德国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和诗人,创立了具有独创性的戏剧理论和表演体系1922年,获克莱斯特最佳青年剧作家奖;1933年-1948年,流亡国外,迎来创作繁荣;主要作品《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戏剧小工具篇》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零散化的结构“戏中戏”

演员与角色分离引入“叙述人”

●叙事剧理论布莱希特的叙事剧,也叫史诗剧,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戏剧的作用,教育和娱乐功能

●戏剧的历史:

从摹仿到再现

●亚里士多德《诗学》: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疏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experimentalism,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

●布莱希特分为传统戏剧(又叫做戏剧性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和叙事剧

●亚氏戏剧的核心:

摹仿—共鸣在感情上感染观众从而达到戏剧目的

情节:

戏剧性表演:

以情动人;感同身受

●叙事剧按题材可分三类“教育剧”:

早期创作中用来鼓动宣传目的的作品,大多缺乏情节,长于说理,人物有概念化倾向,如《母亲》。

“寓意剧”:

以比喻为特色,作者以充分的想象来描述人物的思想,摆脱了环境、时间的束缚,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多利用他民族文学中的素材对现实中的种种关系进行哲理性概括,如《高加索灰阑记》、《四川好人》。

“历史剧”:

借历史题材的描述来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如《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

●叙事剧的创新其一,关于情节的“整一性”:

摈除了传统戏剧中环环相扣的情节结构,戏剧结构呈现零散片段的特点。

●其二,关于戏剧的表现方式:

传统戏剧重视写实性的“再现”,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强调“叙述剧情”,将“天涯海角”连在一起,把不同时间串联了起来,突破了舞台的具体性,走向“表现性”。

●其三,关于戏剧的美学效果:

布莱希特主张采用“间离效果”,破除传统戏剧的卡塔西斯(Katharsis)作用。

所谓“间离效果”(又译为“陌生化效果”或“疏离效果”),是布莱希特采用的一种旨在使观众和舞台间保持距离的方法。

它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把观众从不假思索的无意识状态中唤醒过来。

“在于使观众对所描写的事件有一种分析的、批判的立场”。

●叙事剧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认为戏剧应当要诉诸观众的理性,在对观众叙述某些生活场景及问题时,应当让观众保持冷静,或者至少控制自己的感情。

在冷静的观看中去思考、去判断是非曲直,调动起观众的主观能动性。

3、存在主义戏剧哲学渊源: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二战后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经历残酷的战争洗礼的幸存者的精神支柱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反抗;

1、“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基点是建立在对世界的荒诞性的认识上。

2、“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再先,“本质”在后。

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

3、“自由选择

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任何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作出“自由选择”。

人必须为他的“自由选择”负责,承担“自由选择”的一切后果。

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萨特和加缪

●兴起于二战前夕的法国,战争时期得到广泛发展,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

●萨特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日记体小说《恶心》(1938)

●洛根丁AntoineRoquentin是一个意识到荒诞的人。

他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是偶然的,人生是偶然的、无所谓的、没有必然的根据的,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心就会翻腾起来,就会飘荡起来,你就会呕吐,这就是‘恶心’。

●恶心本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萨特用这种反应来表达主人公对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厌恶感、孤独感等复杂的、难以名状、不可驱遣的内心感受,从而表现了二战前夕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

●短篇小说《墙》(TheWall)1939

●以二战前夕西班牙内战为背景,通过几个人的遭遇与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存在主义对人生的认识:

人生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总和。

世界充满了荒诞,生与死才一墙之隔。

墙就像一种必然的力量,人们无法琢磨,无法改变,无法超越,这就是荒诞;想生的人死了,打算死的却活着。

●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代表作品:

《苍蝇》《禁闭》(《间隔》)《死无葬身之地》

●《毕恭毕敬的妓女》

●情境剧(境遇剧):

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特设的一种戏剧类型。

这种戏剧不着力于情节和人物塑造,而是强调对情境的刻画,把人物逼入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是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戏剧化阐释。

“境遇剧”与传统戏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境遇”。

这里的“境遇”,不仅是指人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生活道路上的各种遭遇,更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禁闭》(NoExit,1944)

●剧中描写三个生前各有罪过。

死后各有企求的鬼魂在地狱中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每个人都成为别人的陷阱和刽子手,“他人”构成了“自我”难以容忍的生存境遇。

他人就是地狱“Hellisotherpeople”如果你恶化了与他人的关系,你就得承担地狱之苦;如果你过分依赖别人的判断,在别人的眼色下行事,你必然会陷入精神的地狱;如果你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修正错误,而是作茧自缚,那么你也就为自己制造精神牢笼,你就是自己的地狱。

萨特显然是要唤醒人们用自由的意志去砸碎精神的枷锁,号召人们既要做自我的主人,也要避免与他人关系的恶化,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又要公正地理解别人。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4、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50-60年代风靡欧美剧坛的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

又称为“反戏剧派”或“反传统戏剧派”。

●发展概况:

●1950年5月11日巴黎梦游人剧场上演了尤奈斯库的独幕剧《秃头歌女》;

●1952年《椅子》上演;1953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在巴黎演出成功;

●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出版研究荒诞派戏剧的经典性理论著作《荒诞派戏剧>>

●基本特征

●思想上:

表现“人生荒诞”

●积极意义:

“荒诞派戏剧力图使人正视人所面临的现实,荒诞派戏剧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戏剧。

●艺术上:

反戏剧;情节:

无逻辑、杂乱舞台形象:

破碎、夸张台词:

无意义

●代表作家

●尤奈斯库(1912-)

●贝克特(1906-1989)1969年获诺贝尔奖——“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

”《等待戈多》的主题:

“等待,无望的等待”

第四节20世纪外国小说

一、现实主义小说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小说,主要包括传统的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小说(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一脉相承)和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小说(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为主)两大部分。

1、基本特点

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

人道主义仍然是重要的思想武器;

描写内容上的“内倾性”;

创作方法上兼容并蓄;

2、现实主义小说在欧美各国的发展

(一)英国:

1、萧伯纳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

继承易卜生的传统,创作“社会问题”剧语言生动洗炼、诙谐幽默

2、高尔斯华绥:

高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福尔赛世家》:

三部曲;展现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塑造“福尔赛性格”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

3、威尔斯(1866-1946)科幻小说家《时间机器》

4、D.H.劳伦斯探索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寻求现代文明的拯救之途

12部长篇小说,70多篇中短篇小说,8部戏剧,近千首诗歌,以及数量惊人的散文、随笔和心理学、文学研究的论文。

成名作:

《儿子与情人》(1913)取材于个人生活经验,带有自传性质;探究了人性的扭曲,批判了现代文明对自然天性的摧残;代表作:

《虹》和《恋爱中的女人》

最有争议的作品: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在一定意义上,劳伦斯把调整男女两性关系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旨。

这实际蕴含了他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思想上,厌恶现代工业文明,崇尚原始的大自然;渴望恢复人的天性和充满自然活力的生命,进而实现人类的涅槃。

艺术上,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接点上。

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英国从宗法制社会走向工业化社会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观照内在心理、本能欲望的流动,具有现代小说“内倾性”的特征。

20世纪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

《狐》(TheFox,1921)“主人公”红毛狐狸;女性)马奇;班福特;(男性)亨利;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祖母作家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又来了,爱情》莱辛用怀疑、热情和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二)法国:

1、罗曼·罗兰现实主义艺术大师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同类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约翰·克利斯朵夫》

成名于传记写作: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

传世于长篇小说创作:

《约翰·克里斯朵夫》(1902-1912);《母与子》(1922-1933)

《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小说肯定了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

人物形象体魄健壮,热情奔放,具有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坚持个性独立的原则,保持自我的尊严;对人类怀有基督式的爱,敢于自我牺牲,肩负“人类的未来”;

“两个世纪的文化桥梁”

延续19世纪传统又有所创新的先驱;

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为注重内部世界;

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和心态描写处于作品主导地位,走出了模仿自然的传统模式;

小说体裁创新:

“长河小说”、“音乐小说”

2、安德烈·莫洛亚著名传记文学作家

《雪莱传》、《拜伦传》《伏尔泰》、《雨果传》《夏多布里昂》、《巴尔扎克传》等

3、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写小说的天主教徒”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创作情况

1922-1935年,最重要的创作阶段;

成名作:

《给麻疯病人的吻》(1922)

代表作:

《爱的荒漠》(1925)《苔蕾丝·德斯盖鲁》(1927)《蝮蛇结》(1932)一生写作60多年,创作了25部小说,4部剧本,40部散文、诗集、评论等,总计著作过百卷。

(三)德语国家:

德国:

现代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亨利希·曼、托马斯·曼

奥地利:

茨威格:

最有影响的德语小说家

1、亨利希·曼代表作《臣仆》(《帝国》三部曲之一)刻画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

2、托马斯·曼(1875-1955)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

成名作:

《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是:

“一个家庭的没落”——反映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

“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3、雷马克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

4、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莱尼和他们》

5、茨威格:

心理现实主义目睹“理性最惨重的失败和暴行最疯狂的胜利”,对人类前途失去信心那个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茨威格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传记文学创作:

《三大师》(巴尔扎克传、狄更斯传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1920)、《罗曼·罗兰》(1921)、《同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传、克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