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48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附件:

1、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2、项目单位近两年财务审计报告

3、企业信用等级证明和龙头企业级别认定材料

4、新技术、新工艺证明材料附件

5、土地使用证或租赁合同

6、环保部门审批意见

7、自筹资金来源证明材料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xx市东晨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80人,拥有山林开发权1.8万亩。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351.8万元,流动资产410.38万元,负债总额200万元,所有者权益551.6万元,实收资本301万元。

2008年营业收入657万元,净利润85万元,营业利润率12.9%,净资产收益率15.4%,投资报酬率11.3%,资产负债率23.4%。

公司法人代表宗亚飞,现年45岁,大专学历,公司总经理闵东毅。

近年来,该公司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及能源战略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利用当代高科技的种植技术,优质的改良品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农林食品深加工为主导,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xx省xx市农林食品深加工及9000亩油茶新技术种植基地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

xx市东晨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

新建

公司种植地点:

xx市武胜关牛脊山林场和蔡河农业开发种植基地

公司深加工厂房建设地点:

xx市十里工业园区

建设规模:

年可新增茶油籽1800吨,折合茶油400吨。

主要建设内容:

优良无性系列油茶品种,建设高产油茶基地9000亩,其中武胜关牛脊山林场6000亩,蔡河农业开发种植基地3000亩。

1.1.3项目建设方案

新建农林食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0亩,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生活及办公场地2000平方,实验室500平方,引进先进高效的食品加工设备为种植基地配套加工农林食品。

建设期:

2009年3月—2010年3月

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5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0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补助25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700万元。

1.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经测算,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方案类

1

产品规模

吨/年

1800

2

建筑面积

平方米

8500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200

1

建设投资

万元

4800

2

流动资金

万元

400

财务指标

1

销售收入

万元

2600

达产年

2

净利润

万元

1006.95

经营期平均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13

所得税后

4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5.71

风险评价类

1

盈亏平衡点

%

36.3

达产年

1.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承担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单位是xx市工程咨询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吴强。

公司资质证书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咨丙12120060061,资质等级丙级。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xx省建筑工程概预算指标及有关费用标准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2008】20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28—2006。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油茶工程更新改造技术规程》DB/4300B64033•1—8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094—2005。

1.3综合评价

1.3.1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

生产加工高产油茶盛产期平均每亩可产茶油51公斤,每公斤市场价按55元计算,每亩可创产值2805元,9000亩油茶可实现纯利1458万元,投资利润率30.4%,财务净现值2923万元,内部收益率19.46%,高于基准收益率。

生态效益:

可绿化荒山9000亩,有利于恢复植被、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项目品种种植和培育油茶林,有利于提高区域绿化覆盖率,生态效益较好。

社会效益:

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是开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局面,形成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二是农民增收,从该项目投产的20年内可增收3.5亿元。

三是有利于退耕还林,开发荒山,是实实在在的绿色产业,符合环境保护的产业。

四是弥补和增加市场中、高档食用油品种和供应量,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1.3.2综合评价

本项目通过农林食品深加工带动农民建设高产油茶基地,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农业经济,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劳动力转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与省、市发展规划相衔接,项目建设起点高,技术先进,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建设单位资金实力雄厚,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水电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项目技术成熟,方案可行,项目投入少,资金周转灵、企业机制活,种植成效大,投资报酬高,环境污染小;辐射带动强,项目建成后能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有利新型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产业化进程,有利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是一项见效快,经济效益高,风险性少的项目,符合生产绿色食品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优势产业项目。

项目投资较大,油茶种植见效期较长,建议上级部门给予政策扶持,以使项目尽早实施。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国家将继续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托龙头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提高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积极推广增产增效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农业发展战略。

《2009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继续加大支农工作力度,各项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变,农民已经得到的实惠不减。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新增高产油茶基地9000亩,其中武胜关牛脊山林场6000亩、蔡河农业开发种植基地3000亩。

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扶强做大油茶产业。

2.1.2行业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削弱了对油茶生产的管理,导致油茶林的树龄老化,品种混杂,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比较经济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油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要求顺应产品的市场需求,把我国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优化了产业布局,确定建立以湖南、江西为中心产区,广西、福建、贵州、xx、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区)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

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了林权林地流转机制。

强化了科技支撑,特别是支持油茶专业协作组织的发展。

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8年10月,xx省省长李鸿忠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油茶产业发展问题,决定编制《xx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全省规划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2008年-2015年,全省建设高产油茶基地442万亩,同时省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经费用于油茶产业的发展。

2.1.3企业

xx市油茶栽培与利用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有7-8个品种,以青皮大桃、红皮大桃、珍珠籽为主。

近几年油茶产业发展迅速,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但与xx市280万亩的山场资源相比,发展力度远远不够,发展潜力巨大,牛脊山林场等所拥有的林木所有权18000亩,已种植油茶示范基地1250亩,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三农”问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该公司拟申报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扩大种植规模,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型、观光型林业经济。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xx市是xx油茶的主产区之一,全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2万亩,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开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依托农业和工业的科技进步,彻底改变产前、产中、产后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底的现状,提升油茶生产全过程的科技贡献率和油茶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是推动农业科技的重大战略措施;实施该项目是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粮油经济作物,特别是油茶产业,一直是项目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产业,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实施该项目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国家农业部强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

二是发展畜牧业和优化渔业结构,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该项目完全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

2.2.2大大提升行业竞争水平

实施该项目应对入世挑战,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农业面临全面的国际化竞争挑战,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体系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业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油茶产业这一中国独特的资源型农业产业,由于传统的、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历来在国际市场受到不平等待遇,与其潜在的价值不相符合;实施该项目,是实现油茶产业化、标准工业化经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茶产业龙头,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粮油行业的必然选择。

2.2.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提高深加工产品附加值

实施该项目是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重要途径。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油茶生产领域比价效益偏低的技术瓶颈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茶油亩产量由5-7公斤提高到了50公斤以上的油茶高产技术已经在推广,全市油茶籽年产量增加了近10倍,茶籽制油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茶壳,这些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为此对茶壳、茶粕、茶渣进行深加工全利用,是实现油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重要途径。

2.2.4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

项目的实施将为该地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致富之路,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章建设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