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411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docx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拓展和应用》表格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三、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

(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

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

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拓展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回顾和解释

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让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理解拓展

应用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层次1: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2: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3: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让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拓展。

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

(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原理的应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拓展。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回顾和解释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表格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不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不能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不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不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不了解我国的航天史,不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层次2: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不能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不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不了解我国的航天史,不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层次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不能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不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了解我国的航天史,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探究能力

层次1:

不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不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不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以及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层次2: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不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不能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层次3: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能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三、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新课导入。

谈话: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探索和调查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

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并引导学

让学生了解有关科学史的发展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生讨论:

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

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

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

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总结:

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

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

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

外国:

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

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

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

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

(1)巨型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