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37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所示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两级C.三级D.四级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

据此回答第2~3题。

2.“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地球在

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的

A.ab段B.bc段

C.cd段D.da段

3.交会对接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广州昼短夜长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悉尼(东十区)的区时为7时36分

4.夏季的海南,每当天气特别闷热,午后往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雷阵雨,不久雨过天晴。

这种降水的类型是下图中的

 

下图为某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四地大气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①地气流上升运动

B.②地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

C.③地吹西南风

D.④地吹西北风

6.该月份

A.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B.北半球为冬季

C.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频发生

D.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

2018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给经过地区带来严重破坏。

据此完成7~8题。

7.台风“威马逊”所属的天气系统为

 

8.台风“威马逊”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水循环的环节有

蒸发

水汽输送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降水

A.

B.

C.

D.

 

下图示意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第9~11题。

 

9.导致甲地区降水丰富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10.甲地典型自然带分布在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亚马孙平原D.东欧平原

11.乙地所在纬度大陆西岸的典型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12.下图示意某海域表面水温分布,其中箭头表示南半球寒流的是

 

13.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大洋环流位于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B.北海道渔场的形成与洋流②有密切的关系

C.洋流④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洋流③是最强大的寒流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差异性

C.整体性D.相似性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处地形是向斜B.F处地质构造是山谷

C.G处不宜修建大型工程D.H处为岩浆岩

 

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该山地可能位于

A.中国B.南极洲

C.沙特阿拉伯D.俄罗斯

17.若该山地表植被破坏,则可能出现

A.该地区河流的含沙量减少

B.该处山坡土壤肥力增加

C.该地植物蒸腾作用增强

D.该地气温日较差变大

18.下列地貌景观与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冰斗和角峰——冰川堆积B.新月形沙丘——风力侵蚀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D.海岸地带的沙滩——海水侵蚀

19.读图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背斜成山

B.乙处断裂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

C.丙地是背斜成山

D.甲地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20.某旅客春节乘车从海口到北京观光旅游,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一.选择题(20小题4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二.综合题

21.滨海地区的风随昼夜更替而风向转换,形成海陆风。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1)在图14中,用箭头画出白天大气运动示意图(请转绘到答题卡上)。

(2分)

 

(2)从图15中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该季节_______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4分)

(3)分析海风对滨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4分)。

 

22.图9示意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该图表示(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此季节,东亚盛行

风。

(4分)

(2)此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4分)

(3)某轮船于该月20日18时由西向东越过甲点,10分钟后轮船上的时间应调整为。

(2分)

A.19日18时10分B.19日18时

C.21日18时10分D.21日18时

23.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被誉为世界青少年水科技诺贝尔奖,该奖项鼓励中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科研设计。

2018年5月19日,该奖项中国地区选拔赛在北京举行。

(1)图10中①、②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不同,请从A、B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填字母):

①地区_____,②地区_____。

(2分)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5月19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图10中的_____点(填字母)。

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是图11中的_____图。

(4分)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有哪些?

(4分)

 

2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A、B两地中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原因是

(3分)

(2)C是(地貌名称),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

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与(甲或乙)岸相连。

(3分)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3分)   

(4)为了调节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分)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围湖造田

25.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8分)

⑴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2分)

A,B,

C东部季风区。

⑵A区域与C区域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2分)

⑶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4分)

A区域

C区域

主要地貌单元

高原、盆地、山地

气候

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

植被

草原、荒漠

河流

较多,水量较大

2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4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4分)

 

(3)分析乙地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4分)

 

高中二年级地理学科(答案)

1-5BCAAD6-10BDCCC11-15DBBCC16-20ADCCB

21.(10分)

(1)如图14(2分)

(2)冬季冬季风(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4分)

(3)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4分)

22.(10分)

(1)1月(2分);偏北风(2分)。

(2)近日点(2分);昼短夜长(2分)。

(3)A(2分)

23.(10分)

(1)AB(2分)

(2)bB(4分)

(3)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节流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研发节水技术等。

(4分)

24.(10分)

(1)B(1分);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提供充足的水源;地形平坦开阔。

(答出1点得1分,共2分)

(2)三角洲(或河口三角洲)(1分);流水堆积(或堆积;沉积;流水沉积)(1分);甲(1分)。

(3)海陆间(1分);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不断塑造和改变着地表形态。

(答出1点得1分,共2分)

(4)B(1分) 

 

25.【答案】(8分)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高寒区 (2分)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任意两点得2分)

(3)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每空1分,共4分)

A

C

主要地貌单元

平原、丘陵、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

植被

森林

河流

较少,水量小

26.【答案】

(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4分)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

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4分)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

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