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665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docx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

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轿子顶金矿区

矿产资源预查评价报告

 

湖南天源国土资源勘查有限公司

二○○九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勘查区位置、交通范围和地理条件

勘查区位于青川县县城南西230°方向,直距约25Km。

地理坐标东经104°49′00″—104°50′45″,北纬32°20′45″—32°22′30″。

面积约6.35Km2。

矿区西南侧有15公里公路直达省级平武——江柚公路(石头坝),北侧距青平公路之九元桥15公里,距宝成铁路110公里,离江油钢厂约100公里。

矿区西北侧距龙门林场垭口2Km,垭口有10Km简易公路直达青川县青溪镇(青平省级公路),目前的交通条件尚可。

矿区西南与铜厂沟铜矿普查区相邻,目前该矿区已架设好高压电力线路,简易公路已经整修,从干水磨进入铜厂沟的矿区公路已按15m宽重修,正在作大规模开发前期准备工作。

矿区西北侧有3条溪流,汇聚注入大水沟,常年流水,平均水流量在1~2m3/s左右。

矿区气候相对严寒,每年4—11月为工作季节,无居民点分布,土地属于青川县国有林场。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省地矿局开展了1:

20万平武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九十年代初,省地矿局川西北地质队进行了1:

5万青溪—关庆坝区调联测。

本勘查区位于1:

5万青溪幅西南侧。

综合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及大地构造分析,本勘查区属于古杨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结合地带,现称川、陕、甘金三角区的东南线韧性剪切带内。

勘查区以北发育大规模的韧性剪切带。

区内发育北东向次级断裂和一系列层间断裂(已发现9条层间破碎带)。

区内沉积巨厚中晚元古代(晋宁早期)洋壳弧沟型火山沉积岩,经区域地质研究,古火山口分布在工作区北部,龙洞崖,及以北城墙岩一带。

本工作区正处于海相火山口附近,因此具有寻找海相喷流沉积变质复合型铜铁矿的地质条件。

工作区东部为晋宁晚期侵入岩,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该区域属于川、陕、甘三角区金矿区,本区石英脉较发育,有岩金型金矿地质条件。

(二)已往矿产地质工作及其成果

本区以往矿产地质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群众报矿(铁矿和铜矿,冶金地勘部门进行了矿点踏勘),形成了铜厂沟铜矿点。

第二阶段,七十年代冶金六0二队对该区设计了以铜矿为主的矿产普查(勘查范围正位于本勘查区的西区,见附图一),并进行了钻探施工,后因条件艰苦,物质供应跟不上,找铜效果不理想而搁浅。

第三阶段,八十至九十年代,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川西北地质大队化平武青川一带先后开展了1:

20万、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主要成果:

1)通过工作,本区属于一级找矿远景区(区调矿产报告P63页),即轿子顶——大水沟多金属矿硫铁矿远景区(本勘查区位于远景区南角属于大水沟——铜厂沟铜成矿带,见附图1),“矿产成因均属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区调矿产报告P64页),主要为磁铁矿型细碧岩、角斑岩中的铜矿,沿北东方向分布7个矿床、矿点,延长达15公里。

2)勘查区发现大面积磁异常(见附图2)。

1971年国家航空磁测队在本区西部铜厂沟至龙洞崖及东侧南部黑池殿发现了较好的航磁异常。

经省地质局211队地面查证,证实确有磁异常存在并普遍磁铁矿化(普查设计报告),后经冶金602队钻探施工,磁铁矿普遍发育,但因当时本矿种不经济而未评价圈定矿体。

3)本勘查区西部南北两端为含铜磁铁矿点。

1971年602队3分队在工作区西面的铜厂沟楼楼岩—龙洞崖一带进行了地质与物化探相结合的综合普查工作,发现了9条层间含矿(铁、铜)破碎带(位于勘查区西部中段)。

1:

5万矿产晋查报告描述:

龙洞崖(矿区西北角)铜矿化点,“矿区含矿围岩为通木梁群太阳坪组(Ptty)细碧岩层,矿化带呈北东向延伸,长约700m,其中包括三个含铜磁铁矿化体。

”铜厂沟(矿区西南100米)铜矿化点,“矿化体呈扁豆状,似层状产于通木梁群太阳坪组(Ptty)磁铁石英岩中,受密集地理带控制,倾向325°倾角45°—47°,其断续延长700余米”(区调矿产报告P13页),该两个点正处于本勘查区西部的南北两端。

4)勘查区东部发现岩金异常。

通过区域矿产地质,特别是水系沉积物测量,本勘查区东部为II级岩金异常区(见附图1)。

1993年4月出版的1:

5万I—48—126—D(青溪)《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矿产部分)第二章第四节金洞沟—关山沟异常带轿子顶—大水沟异常亚带由青青89As—15等五个综合异常组成。

异常组合以Au为主,伴以Cu、Au具较好的III级或II级浓集中心,且多为单金异常,推测由通木顶组(Ptt)与火山岩侵入接触带多金属矿化引起。

(三)以往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低,而且找矿目标单一,如本勘查区西部曾作过铜矿普查无果而终,关键是没有系统分析区域地质条件,特别是对于海相火山喷流物质与分布规模未作工作,也就未作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型分析,加之磁铁矿含量低(25%左右),当时未将铁矿作为经济矿产评价,导致对铁矿评价的疏漏。

对于铜矿预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及工作条件限制中途下马,后因地勘队伍改革、搬迁等原因未留下有用资料。

三、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

(一)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后龙门山滑脱—逆冲推覆构造带轿子顶—滑天坡复背斜位置。

它的总体构造形迹为北东—南西向断裂和褶皱。

该区域有利成矿控制条件:

1、地层(矿源层)条件

1)矿区地层特征:

其含矿岩系剖面特征由新至老是(区调矿产报告P9页):

(8)灰白色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灰绿色层凝灰岩等。

在灰绿色层凝灰岩中,有含铜锌黄铁矿化。

厚约140m。

(7)石英角斑岩、灰白及灰绿色变质凝灰岩。

灰白色变质凝灰岩中见金、黄铁矿化。

厚230—410m。

(6)石英角斑岩、灰绿色变质凝灰岩、灰白色变石英角斑质凝灰岩。

在灰白色变质凝灰岩中见含铜黄铁矿化。

厚约400m。

(5)灰绿色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上部夹若干石英角斑岩透镜体,厚约800m。

(4)灰绿色致密块状及枕状细碧岩、细碧质熔岩集块岩、熔岩火山角砾岩夹凝灰岩等。

此层中有硅质、铁质岩——磁铁矿,在枕状细碧岩和集块岩中有铜钼矿化。

厚约600m。

(3)致密块状及枕状细碧岩、细碧质熔岩、火山角砾岩等,夹硅质铁质岩——磁铁矿层。

厚约1500m。

(2)灰绿色块状变质粉砂岩。

厚约40m。

(1)细碧岩,未见底。

厚7500m。

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该区域地层岩石中地球化学特征Fe、Au、Cu、Pb、Zn、Mo等元素克拉克值均高于地壳同类岩石含量均值,并且从Ptt—zh—zy—∈q逐渐增高。

Fe以Ptt、Ptty、Zd富集最厚,是本区域内铁矿的矿源层。

Cu元素也高于克拉克值,尤以元古界通木顶组(Ptt)细碧角斑岩及凝灰岩中最高,富集系数达4.97和3.04。

Au,在本区花岗岩中富集系数达40,高于图区平均值10.08的近4倍。

3)岩石、岩相特征:

本勘查区及南北两端,普遍发育一套中晚元古界的通木梁群海相火山喷发——喷流沉积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细碧岩、角斑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集块岩、英安质凝灰岩、夹粘土岩,含砾粉砂岩、岩屑砂岩等陆源碎屑沉积岩。

在勘查区,该岩相显示出8个韵律,分别称通木顶旋回和太阳坪旋回。

“通木顶旋回以基性——酸性熔岩为主,爆发系数在25左右”,“太阳坪旋回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爆发系数50—90”。

“太阳坪旋回是爆发——喷气——火山灰流所形成的火山碎屑岩锥和熔岩锥,为培雷式或布里尼式火山类型”。

其岩石化学特征,“根据化学成分计算的各参数特征反映出,本区岩浆岩以太平洋和钙碱性系列为主,碱性及过碱性系列次之,AR普遍介于1—3之间,在构造环境上处在地壳强烈褶皱的地带,其酸性端员一部分是由分异形成,另一部分则是下地壳或上地幔重熔而产生的”(区调地质报告P53—55页)。

以上这些特征,反映出青溪1:

5万幅图区通木梁群火山沉积岩具备了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金属矿产的岩石化学特征条件。

火山机构分析:

“根据火山集块的分布及集块的大小,形态和含量的分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带,以北带太阳坪——城墙岩沟为主,长12km,宽1km,南带见于大园包,仅1.5×0.3—0.5km;北带东段集块以塑性岩块为主;西段则以刚性岩块为主,含量及块度由东向西增大(含量10—15%,块度10×15→25×30cm),在大沟里见80×200cm的集块。

此外在龙硐崖、黑池殿一带,细碧岩发育枕状构造,是熔岩被中部或前峰标志。

由此推断主火山口在龙硐崖一带,其喷发形式为裂隙式喷发”(区调地质报告P56页)。

而本勘查区正好包括了龙硐崖——黑池殿的范围。

以火山相分析,青溪1:

5万幅图区喷流型铜、铁等金属矿产成矿位置的最佳地段在本勘查区。

2、区域变质作用对成矿的控制条件:

本区内的区域变质作用主要为岩浆侵入热力变质和区域构造动力变质作用。

1)岩浆侵入热力变质:

在勘查区分布晋宁中、晚期花岗岩、闪长岩,它的显著特点是在花岗岩与通木梁群火山岩侵入接触带附近普遍见有岩金异常(经检查,Au主要赋存于受X型节理裂隙控制的石英岩脉的边部)。

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条件:

轿子顶背斜和区域性古大断裂及旁侧次级断裂基本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产,即金和有色金属矿床。

房石—大屋基大断裂从工作区东边通过,大沟里走向大断层从工作区西边通过。

两大断层之间由于岩性差异形成的剪性次级断层及裂隙又是良好的容矿空间。

远景成矿区内已发现多处岩金和有色金属的矿点或矿化点,其中,岩金受x节理裂隙控制。

其另一特点是勘查区层间断裂使磁铁矿变得富集,高达56%。

3、区域矿产

该区矿产以金、银、铜、铅、锌及铁矿为主,次为钼、硫铁矿等。

主要含矿层位为元古界通木顶组(Ptt)、太阳坪组(Ptty)及寒武系邱家河组(∈q)。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

1、岩石

1)火山岩

勘查区主要出露一套浅变质火山岩、次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

据区测资料,火山岩与上覆震旦系的变质石英砂岩为沉积接触关系。

与下伏花岗岩闪长岩为侵入接触关系。

现将主要岩性分述如下:

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北西面。

(1)变流纹质凝灰岩:

浅灰色,变余凝灰结构,板状—块状构造,岩石由晶屑和波屑组成,前者呈他形粒状,后者为扁豆状,粒度0.15~0.25mm。

(2)变火山集块岩:

为绿灰色,具变形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中火山岩屑大小及形态悬殊,被熔岩胶结而成。

(3)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夹磁铁石英岩:

绿灰色、千枚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变余间粒结构。

岩石主要由富钠斜长石及暗色铁镁矿物组成。

而石英角斑岩亦呈斑状结构,玻基交织结构,致密块状无定向构造、杏仁状构造。

变晶由浅色闪石和钠长石、石英组成。

磁铁石英岩单层厚度0.5~3m,磁铁矿含量14%~45%,最高56%,平均28%左右,含矿层有7~10层(已有钻孔证实),层位稳定。

(4)变安山质熔结凝灰岩:

灰绿色,风化面黄褐色,熔结凝灰结构,假流纹构造。

岩石几乎全是塑性玻屑(85%±),呈拉长的扁豆状、透镜状,粒径0.5—2mm,以1mm±居多。

填隙物(15%±)为火山灰尘。

重结晶后形成绿泥石,绿帘石及少量绢云母集合体。

副矿物为硫铁矿。

(5)变英安质凝灰岩:

岩石颜色不均,呈斑杂状,总体色调呈灰色,细凝结构、板状构造。

碎屑成分有玻屑、晶屑和岩屑,形态呈火焰状、透镜状,粒度变化大,0.2—5mm,一般在0.5mm左右。

(6)变英安质熔结凝灰岩:

浅灰绿色,具变余凝灰结构,假流纹构造。

岩石由塑性玻屑、晶屑、岩屑组成。

玻屑、岩屑呈火焰状、扁豆状、眼球状,粒径0.5—2mm。

2)侵入岩,主要分布于预查区南东面、北面。

(1)黑云二长花岗岩(Pths):

浅灰色、细粒结构,粒度0.5~4mm,岩石主要由更长石,微斜条纹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

(2)二长花岗岩(Ptl):

浅灰色中粒结构,粒度2~5mm,局部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更长石,微斜条斑长石、钠长石,偶见云母、石英。

(3)钾长花岗岩(Ptdy):

岩石呈灰白色、细—中粒结构,边部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有钾长石,微斜条纹长石,次为微斜长石。

粒度2~14mm。

上述三种侵入岩主要副矿物:

磁铁矿、锆石、磷灰石、钛铁矿、榍石、黄铜矿、帘石、石榴石、金红石和电气石等10种(出现率100%),次要副矿物;锐钛矿、刚玉、自然金、方铅矿及闪锌矿5种(出现率70%)。

2、构造

勘查区位于轿子顶背斜近轴部的北西翼,发育2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均属NE—SW向,缓倾角,倾角40°左右,另有一组九条同一走向的次级层间断裂比较发育,断层性质属压扭性,为本区主要含矿构造。

断层特征为:

(1)断层面与岩层片理产状一致或平行,长一般100~150m,宽数十公分,最宽达3~5m;从平面上看,似一向北东方向展开,南西方向收敛的断层束,局部具分支复合现象;

(2)在断裂破碎带中,岩石具糜棱岩化,角砾岩化及片理化;

(3)在断裂破碎带上盘面上,可见有倾斜的波状弯曲的滑槽、滑脊擦痕,它们轴向与断层走向成一锐角,为压扭性断裂的特征。

(4)在断裂破碎带中常见后期的磁黄铁矿、黄铁矿充填或胶结,其内普遍见铜矿化,构成本区的矿脉群。

(三)矿产地质特征

本勘查区,矿点(化)分四个类型:

一是火山喷流沉积型贫磁铁矿及破碎带型(含铜)磁铁矿;二是花岗岩与火山岩接触带钼矿化;三是裂隙充填型的含金石英脉岩金矿化;四是灰绿色磁性细碧岩矿。

现分述如下:

1、喷流沉积型贫磁铁矿:

该类型磁铁矿在铜厂沟至大水沟广泛分布,尤以龙硐崖至铜厂沟——黑池殿——黑岩地一带的近火山口相含量高,厚度大,矿体赋存于通木顶组磁铁石英岩中,现有两条证据:

一是大水沟(龙洞崖以北3km)路线剖面见两套磁铁矿层(区调矿产报告P9页);二是本勘查区相邻的南区通过矿山公路揭露的剖面也是有两套磁铁矿层。

下部磁铁矿层(含量20—28%)于磁铁石英岩中;顶部为磁铁矿化片理岩、千枚岩(磁铁矿含量14%左右),厚度25m;上部磁铁矿层产于细碧岩中(见照片5),一般含量在15—35%左右,平均23—25°左右,顶板为石英岩,厚度约20m左右。

这两条剖面分别处于矿区的南北两侧,在本勘查区路线上(水沟有零星含铁矿基岩出露)也是见有大套的磁铁矿层,预测应是主要含矿地段。

矿区西部的中心地段从原602队钻孔废弃的岩芯看(照片1-2),这两套磁铁矿层均存在,映证了大面积磁异常矿化解释。

说明在本区层位稳定,厚度较大的贫磁铁矿体存在无疑。

2、破碎带型含铜磁铁矿(青溪铜矿区铜厂沟矿段一九七四年普查评价设计P4—P6)。

1)矿化特征:

“本矿点矿化现象主要见于九条含矿破碎带中,其中有8条均密集分布在物探二测区内,大都产于闪长玢岩与安山岩的接触带。

含矿破碎带一般300—500米,宽0.3—1.8米,最宽约5米,其地表矿化虽微弱且不连续,但较普遍存在。

据66年取样资料Cu品位由0.05—0.67%,矿化较好、规模较大的有3号、4号、5号矿破碎带,延长均达500米左右,宽1.2米,最宽达1.8米。

其中3号含矿破碎带12号老洞取样结果Cu0.1—0.3%;5号含矿破碎带,矿化连续性较好,在4号老洞取样分析Cu0.34—0.67%。

在55线(PB16点)的含矿破碎带宽约5米,见黄铜矿、孔雀石,因复盖故延长不清。

矿化靠近顶板较好,检块分析Cu0.2%”。

2)矿石类型:

(1)“含铜磁铁矿矿石:

本区较为常见,在3号含矿破碎带16号老洞口废石堆中,可见结晶较好的磁铁矿矿石,黄铜矿呈细脉状分布或浸染充填在磁铁矿中,经拣块取样Cu1.54%,最高达3%,Fe45%以上,最高达56%。

此种矿石,可能为本区重要的矿石类型”。

(2)“含铜黄铁矿矿石:

在12号老洞斜深20米处,见厚约0.5米的致密块状含Cu黄铁矿矿石,分析Cu0.1—0.31%”。

(3)“含铜镜铁磁铁矿矿石:

以5号矿破碎带4、7号老洞为代表,镜铁矿呈片状集合体,黄铜矿呈星散状分布于其中”。

3)矿石物质成份:

“据光片资料,本区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少量褐铁矿、镜铁矿、钛铁矿、金红石、磁黄铁矿、孔雀石等。

脉石矿有绿帘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等”。

“磁铁矿广泛分布,可能由变质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形成。

黄铜矿呈他形粒状集合体,可分高温磁铁矿阶段及中温镜铁矿——碳酸盐阶段形成”。

4)矿石结构构造:

结构:

“可分自形骸晶、熔蚀、共边等结构”。

构造:

“可分为块状、带条状、浸染状、眼球状、脉状等构造”。

5)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

(1)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远矿蚀变主要也表现为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但绿帘石化多呈脉状或网脉状。

垂直构造带分布,有时表现为粗大的不规则之团块状。

远矿蚀变之绿泥石化则往往不易与近矿之绿泥石化相区别”。

(2)找矿标志:

“老洞,由(断层)破碎带所形成的阶梯状陡碧,含矿破碎带、片理化带、硅化带,是为本区良好之找矿标志。

各种不同岩性之接触带,值得今后工作时予以注意”。

6)矿区物化探效应:

“70年冶金部物探公司新方法队,对本矿点用磁法、激电、自电、电磁感应化探次生晕扫面,重点原生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探测,工作面积共2.34km2,划分I、II测区,在二测区作了50×20米测网的详查,其面积约0.95km2,其它地区均采用100×20米测网普查。

其中磁法、激电、化探均有反映”。

(1)“磁异常大部分反映在二测区内。

异常沿已知含矿破碎带走向及其延线上成一带状分布,异常值最高5070γ,一般1000—3000γ单个异常体最大长约180米,宽80米,一般长100—120米,宽40—60米,其形状有椭圆形、长条形、扁豆形等。

其中较好为59线处的异常(见图2、图3)。

幅值较强,且与化探、激电异常吻合。

其次是66线为本区最强的磁异常,但面积较小,局部地段有激电异常反映。

此外,61线、54—56线以及第II测区55线磁异常反映均较高”。

(2)“激电之激发率一般为1—3%,最高3.5%”。

(3)“化探铜晕分布以第I测区为主,约有5个较完整的异常,异常值一般为150—500γ/g,最高达8000γ/g。

在59、69线与磁异常吻合,可能由于铜晕迁移,使晕在其他地区不与磁异常吻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铜厂沟矿点已具备深部评价条件。

该矿点火成活动频繁;含矿破碎带成群出现,且为一组压扭性断裂,下宽上窄,具封闭性特征;矿化往下有变高之趋势;物化探有反映,特别是磁异常最突出;其异常分布与含矿破碎带大致吻合,且主要矿物黄铜矿与磁铁矿有互为消长关系。

故推测深部可能有含铜磁铁矿体存在”。

3、金矿:

位于矿区东部中段。

该矿位于轿子顶背斜轴部南西倾伏端。

出磨地层岩石为通木顶海相火山岩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矿体处于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接触带的观摩顶至轿子顶附近,由于植被发育,现仅就已掌握的资料推测分析:

1)已掌握的资料:

①区域地质调查的水系沉积物金异常。

“异常名称:

轿子顶金异常;编号:

青青89As—15—乙;地理座标:

经度105°50′,纬度32°22′;异常特征:

形态葫芦状,面积4.4km2,含量平均值23.5,极大值40,衬度3.4,异常规模14.8”,属于图区II级异常(已开采的矿床均为I级异常)。

其地质背景及推断解释为:

“位于轿子顶晋宁期花岗岩体与Pt火山岩的接触部位,与断裂活动有关,推断为矿致异常”(P51页)。

②人工重砂鉴定见明金。

“在轿子顶复背斜核部之花岗间长岩体中,据人工重砂资料见有较多的自然金片,显示出明显的岩金矿化”(区调矿产报告P60页)。

③现场踏勘取样见明金(照片3-4)。

2008年7月中旬,原602队高级工程师、湖南天源公司地质工程师到观摩顶进行了踏勘,在观摩顶的两侧山坡见多处大块(厚0.4—0.6×长1.2—1.8m)石英脉滚石,零量出露通木顶组凝灰岩,并见北东向断裂破碎带。

经过对滚石石英脉取样化验,Au含量在10—128g/t之间,多处见明金,大小0.5×8mm—3×5mm,即长条枝状和椭圆状,椭圆状的为黄铁矿型金。

石英脉的特征为:

中心部比较干净,两边带烟灰色,是含金的主要部位(这些滚石,距山脊斜距100—200m,地形坡度45°左右,推测为地震活动期的滚落产物)。

按照水系沉积物异常,浓集中心在北侧山坡及水沟里,从这一点分析,这些滚石应来源于观摩顶北西方向的山脊。

④铁矿建造中凝灰岩型金矿化。

09年4月,在勘查区西部磁铁矿建造的通木梁群太阳坪组火山凝灰岩中取样,意外发现金异常,化验结果达2.6g/t,该套凝灰岩厚度10-60m,北东向延长较远,且北东向断裂也穿过凝灰岩层。

看来,属于本区新类型的金矿,与川、甘、陕金三角区内煎茶岭凝灰岩千枚岩型金矿有相同的成矿机理,即属于火山喷流期后沉积的金矿类型。

也是本区金矿富集矿源层位。

待下步详细工作,有可能找出大规模。

喷流沉积型金矿。

2)金矿类型推断:

从已掌握的资料分析,本矿区金矿应存在岩金矿和沉积型凝灰岩金矿无疑。

矿区所在1:

5万图幅的几个岩金矿看,均受北东和北西向两组节理裂隙控制。

本矿区岩金矿也应受这两组节理裂隙控制。

而凝灰岩金矿尚属首次发现。

现分述如下:

①岩金矿:

从本矿区水系沉积物异常所圈定的葫芦状形态,结合地形和水系分布来看:

以轿子顶和观摩顶海拔最高,分别出现北东向和北西向水系。

葫芦的顶端小沟里异常来源应是轿子顶及北东向山脊,而观摩顶及轿子顶北西面的Y字型水系异常,物质来源应是轿子顶及观摩顶的山脊(北西及北东方向),结合观摩顶西侧山坡有含金石英脉滚石(滚石的成因推测为地震作用的产物),其北西方向的石英脉应存在无疑。

另,原602队物探分队编制的地、物、化综合地质图(1/2000),也显示本矿区有一组北西向石英脉及断裂带。

综合上述分析,本矿区含金石英脉应是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节理裂隙控制。

其裂隙长度规模应该大于1000m,平均品位按肉眼可见明金的经验值应大于5g/t。

②凝灰岩金矿:

该类型矿化在1:

5万化探中未见异常显示,笔者仔细研究了其金异常圈定方法,认为水系沉积物重砂异常,由于粒度关系,所显示的异常值小于岩金,但明显高于其它地层区含金值,有可能被忽略。

该层普见褐铁矿化,应属沉积型金矿无疑。

4、灰绿色大理石:

该矿种,在以往地质工作中未观注,本次对历史资料及实地踏勘认为矿区内有大量熔岩类岩石可用作大理石,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灰绿色磁性大理石;岩石名称为变质细碧岩。

“灰绿色、千枚状构造,镜下观察具斑状结构,基质为变余间粒结构。

岩石主要由富钠斜长石(50—70%)及暗色铁镁矿物(20—30%)组成”。

主要矿物“粒径0.01—0.1mm,个别达0.3mm”,“付矿物有磁铁矿(8—10%)”,这类岩石具弱磁性,常与贫铁矿呈过渡类型。

结构致密,颜色较鲜艳。

不含放射性矿物,是一较为理想的环保型大理石,可用作弱磁环境装饰板材及雕刻原材料。

另一类是灰绿色大理石:

岩石名称为变质角斑岩。

灰绿色斑状结构,玻基交织结构、霏细结构,致密块状无定向构造、杏仁状构造。

斑晶0.1—0.3mm,主要由浅色闪石和钠长石、石英组成,含量5—15%。

其质(75—80%)经脱玻化形成次闪石、黑云母和帘石类。

矿区大理石(暗绿——灰绿色)具多层,剖面描述有11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19—66m,其规模可达中型。

四、勘查区矿产资源量预测

(一)贫磁铁矿

1、资源规模评价信息:

1)本区贫磁铁矿的成因:

“为海相火山喷发——喷流沉积变质型矿床”。

2)“该区火山岩属于裂隙式喷发”,这套火山岩北东方向达15公里以上,磁铁矿化连续分布,因而含矿面积是较大的,但品位也是较贫而稳定的。

3)矿区处于主火山口区域,应是磁铁矿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其层位稳定性应该是最好的,未揭示地段矿体厚度应该是较大的。

4)岩相特征与钻孔证实的厚度变化特征。

矿区以南相邻矿区(直距约200m)公路揭示和地段应属于古火山熔岩被中锋或前缘地带,则龙洞崖至铜厂沟地段应是火山口至中锋地段,推测含矿厚度要大于公路揭示地段。

同时,2008年3—4月在公路以南2个钻孔揭示矿体多层,但厚度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