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41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docx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

国内外地方依恋研究综述

  摘要:

国内外关于地方依恋的研究内容正在日益丰富,但是国内对于地方依恋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目前的研究成果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地方依恋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明晰现有的研究成果与薄弱之处,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地方依恋;国内;国外;研究进展

  1.引言

  在全球化风靡、城市化加速、环境威胁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地关系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人类的关注。

在人地关系中,情感连结成为近些年来国内外人文地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上世纪80年代Tuan认为“人与地方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依恋关系”,提出了“恋地情节”的概念,引发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Shumaker等在1983年首次提出了地方依恋(PlaceAttachment)的概念,认为“地方依恋是指人与其居住地之间的情感连结”。

随后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成为国内外地理学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关于地方依恋的研究内容正在日益丰富,但是国内对于地方依恋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目前的研究成果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地方依恋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明晰现有的研究成果与薄弱之处,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2.国外研究进展

  2.1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地方依恋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构建地方依恋的维度、分析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影响效应等方面。

  地方依恋所包含维度的争议一直存在,有一维和多维形式。

在一维的构造上,Shamai(1991)根据地方感的连续性思想,提出了地方依恋连续7个不同阶段,从生疏到愿意为它牺牲。

在多维方面,Williams(1992)提出了地方认同(情感性依恋)与地方依赖(功能性依恋)2种维度,设计了地方依恋量表用于测量个人与户外游憩地的感情联结关系;Scannell等(2010)提出地方依恋的三维框架,包括:

人、心理过程、地方三个维度;Hammitt等(2006)认为熟悉感、归属感、认同感、依赖感到根深蒂固感5个种由浅至深的感情共同组成了“地方依恋”,且呈金字塔状的强度和特性。

学者对地方依恋维度的划分具有不同的见解,在实际案例应用过程中,研究者一般根据以上学者不同的划分维度,结合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设计地方依恋测量量表进行研究。

  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影响效应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学者界定地方依恋维度的不一致,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影响效应也不尽相同。

促使地方依恋形成的因素不尽相同,如场所的使用频率、游憩者的专业化程度以及对游憩活动热衷程度、宗教、当地环境等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等,均得到了广泛研究。

地方依恋的形成机制就是在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人和地方进行互动,人对地方进行认知并产生感情,进而促进了地方依恋的形成,Kaltenborn(1997)认为独特的自然环境、人的价值观和当地建筑风格、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文化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情感、过去的经历等与他们游览的环境在一起相互作用,就产生了人们的地方依恋。

人对地方产生依恋之后会引起一系列影响,如对地方的环境感知、满意度、忠诚度、主体的环境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Yuksel(2010)发现,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依恋将直接影响其满意度。

  2.2研究方法

  地方依恋的研究方法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包括两种方法:

第一、间接测量法,测量选定的地方依恋的替代指标如邻里关系、居住时间和房屋所有权等;第二、量表法,研究者首先根据各自的研究确定不同的地方依恋维度,再通过编制量表直接对已确定好的地方依恋维度进行测量,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常用的地方依恋测量量表有李克特(Likert)量表和Guttman量表,前者以Williams设计的旅游地方依恋量表最具代表性,主要用于测量外来人员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Guttman量表主要用于对当地居民的地方依恋的衡量。

  虽然这种以量表法为主的测量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科学规范,但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原因在于这种方法只是研究了地方依恋强度和地方意义的个体差异,却没有测量地方意义是什么。

相比较而言,定性研究能更好地分析地方意义,它包括访谈法与图片测量方法等。

  2.3应用研究

  国外在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广泛的应用了地方依恋理论,如国家公园、自然遗产地、户外游憩地等地方的管理研究;地方依恋的应用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城市化、郊区化和城市更新过程中人们居住环境发生变化所产生的人们居住地的地方依恋的减弱、中断或社区认同的丧失,以及人们对新居住地的地方依恋的培育等问题。

  3.国内研究进展

  2006年黄向、保继刚从游憩的角度首次引进地方依恋理论,之后国内开始了对地方依恋的研究。

国内对地方依恋的研究主要包括:

对地方依恋理论的研究、国外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应用以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

  3.1理论研究

  由于国内地方依恋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依恋的研究框架及和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地方依恋的维度。

  黄向等(2006)在国内首次剖析了地方及地方依恋的概念与两者的发展,概括性的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地方依恋的最新进展,并且构建了地方依恋理论的CDEEM研究框架。

唐文跃(2007)在其文章中探讨了国外地方依恋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之后对地方依恋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

  影响地方依恋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和景区的情况三个方面,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

地方依恋的形成机制研究较少,可以成为以后的研究的一个方向。

地方依恋对旅游者的影响是近年来地方依恋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

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对旅游发展支持度、游客的综合满意度、购物行为、游客忠诚度、资源保护态度和行为、包括重游率的游后行为具有影响作用。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而言,国内地方依恋的概念、研究框架、划分维度还没有得到统一,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正在逐渐的完善,对地方依恋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关注非常薄弱,理论研究还在进一步加强。

  3.2研究方法

  在地方依恋理论引入之后,国内学者借鉴国被外学者广泛应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定性研究方法也被研究者采纳。

  国内学者主要大多运用Williams提出的地方依恋的二维测量量表,结合研究目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5分制的里克特量表,设计出合适的调查问卷,对抽象的地方依恋理论进行定量的描述和解释。

除了此之外,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也被应用到地方依恋的研究中去,弥补了定量研究方法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如保继刚(2012)运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两个定性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了旅游商业化背景之下阳朔西街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分化状态和变迁原因。

  3.3地方依恋在旅游研究方面的应用

  国内对地方依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旅游研究方面,情境常嵌入在各类游憩地上,其次在城市变迁过程和城市开发过程的研究中也稍有涉及。

在旅游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指导景观设计和旅游规划、构建旅游目的地服务系统、打造旅游社区形象3个方面。

  4.研究评价及展望

  4.1研究评价

  国内外地方依恋的理论研究、方法拓展、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使地方依恋的理论和实践不断的完善,为以后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两者在开始时间、关注主题及研究尺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纵观整体,国内外目前在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拓展,如内容上,理论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还未深入剖析;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居多,而定性研究及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应用也没有的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4.2研究展望

  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而研究内容、规律和特点,本文认为地方依恋是一个具有多维价值的人文地理学理论,因此地方依恋研究在以下方面有待深化和完善。

  

(1)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内容。

在学习国内外关于地方依恋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地方依恋的概念,建立完善的地方依恋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统一地方依恋的维度。

深层次挖掘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影响效应;

(2)丰富地方依恋的研究方法。

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性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等多样的研究方法;(3)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能够对诸多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

国外对地方依恋的应用,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国内则主要引用在旅游研究方面。

因此应将地方依恋应用到更多更广泛的学术研究当中。

  总之,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关注热点,未来的研究空间依然非常广阔。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加深人们对地方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的改善人地关系,推动学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彦威,蔡运龙,顾朝林,等译.(英)RJ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词典[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737.

  [2]黄向,保继刚.场所依赖(placeattachment):

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6,21(9):

19-24.

  [3]唐文跃.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22(11):

70-77.

  [4]Shumaker,S.A.,&Taylor,R.B.Towardaclarificationofpeopleplacerelationships:

amodelofattachmenttoplace.InN.R.Feimer,&E.S.Geller(Eds.),Enviromentalpsychology:

Directionsandperspectives.NewYork:

Prager,1983.219-251

  [5]Scannell,L.&Gifford,R.Definingplaceattachment:

Atripartiteorganizingframework.JournalofA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10,30

(1):

1-10

  [6]HammittWE,StewartWP.Senseofplace:

Acallforconstruc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ocietyandResourceManagement[Z].1996.23-35

  [7]Mlazumdar,S.,&Mlazumdar,S.Religionandplaceattachment:

Astudyofsacredplaces.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04,24(3):

385-397.

  [8]TsaurS,LiangY,WengS.Recreationist-environmentfitandplaceattachment[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14,40(12):

421-429

  [9]Shamai,S.Senseofplace:

Anempiricalmeasurement.Geoforum,1991,22(3):

347-358

  [10]BogacC.Placeattachmentinaforeignsettlement[J].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09,29

(2):

267-278

  [11]唐文跃,张捷,罗浩,等.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7(06):

41-50

  [12]戴光全,梁春鼎.基于扎根理论的节事场所依赖维度探索性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J].地理科学,2012,(07):

4-10

  [13]高德兴.旅游者地方依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4]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85-89.

  [15]保继刚,杨晌.旅游商业化背景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55-60.

  [16]周慧玲,许春晓.旅游者“场所依恋”形成机制的逻辑思辩[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1):

28-32.

  [17]土世超.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8]钱树伟,苏勤,祝玲丽.历史街区旅游者地方依恋对购物行为的影响分析―以屯溪老街为例[J].资源科学,2010,(01):

100-108.

  [19]杨晌.地方依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02):

29-40.

  [20]唐文跃.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特征及规划意义[J].资源科学.2011,(07):

168-175.

  作者简介:

马东娟,女,河南郑州人,从事人文地理专业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