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416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docx

充电器可靠性试验标准

修订历史记录

版本号

修改时间

修改原因

修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改主要容

A/0

--

 

会签部门

会签

 

1、目的

1.1将产品潜在缺陷通过实验加速开展成故障,提前暴露出来,排除。

1.2使用尽可能少的样机,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实验;前面的实验不影响后面的实验结果;破坏性的实验

需安排在最后,增加测试可靠度。

2、适用围

本文件适用于沸石手机零部件〔充电器〕在研发、中试、量产阶段的可靠性试验,由整机品质部

负责实施。

3、定义

3.1GB:

国家标准

3.2YD:

通信行业标准

4、职责分配

4.1可靠性测试工程师:

负责手机零部件测试规的制定、测试方法开发、文件的修订与发放;制定

测试方案并执行产品测试,测试数据收集,评估测试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2工程经理:

提出测试需求及测试样品。

4.3DQE:

提出测试需求及测试样品。

4.4SQE:

提出测试需求及测试样品。

5、作业流程

流程图

职权

相关说明

相关表单

需求部门

送检单

需求部门

样品、成认书、供给商报告

需求部门/试验员

确认样品

试验员

依据标准检验

检验报告

试验员

通知相关人员

日检验报告

6、可靠性试验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

6.1制定测试方案

6.1.1需要针对该手机新功能/新器件,写出可靠性测试方案或做出风险评估。

6.1.2清楚各个阶段的测试项,试验目的和测试要点。

6.1.3了解产品可靠性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懂得每个产品的功能特性、每个部品的工艺以及工作原理等,

否那么无法给出完善的测试方案。

6.2测试标准

6.2.1环境可靠性试验

6.2.1.1低温储存测试

6.2.1.1.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

6.2.1.1.2引用标准:

YD/T1539-2006、GB2423.1-89

6.2.1.1.3测试条件:

温度:

-40℃±2℃、持续时间:

24H;

6.2.1.1.4测试数量:

2PCS

6.2.1.1.5测试设备:

上下温箱

6.2.1.1.6测试前检查:

外观、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1.7测试方法:

将产品放置在温度为-40℃±2℃的低温环境存贮24H,试验完成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2H以上后检查

产品的外观及功能。

6.2.1.1.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外观无异常,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2高温储存测试

6.2.1.2.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性

6.2.1.2.2引用标准:

YD/T1539-2006、GB2423.1-89

6.2.1.2.3测试条件:

温度:

75℃±2℃、持续时间:

24H;

6.2.1.2.4测试数量:

2PCS

6.2.1.2.5测试设备:

上下温箱

6.2.1.2.6测试前检查:

外观、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2.7测试方法:

将产品放置在温度为75℃±2℃的高温环境存贮24H,试验完成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2H以上后检查

产品的外观及功能。

6.2.1.2.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外观无异常,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3高温高湿测试

6.2.1.3.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适应性

6.2.1.3.2引用标准:

YD/T1539-2006、GB2423.3-93

6.2.1.3.3测试条件:

温度:

55℃±2℃、湿度:

95%RH〔+2%~-3%RH〕、持续时间:

72H;

6.2.1.3.4测试数量:

2PCS

6.2.1.3.5测试设备:

恒温恒湿箱

6.2.1.3.6测试前检查:

外观、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3.7测试方法:

将产品放置在温度55℃±2℃;相对湿度95%RH〔+2%~-3%RH〕的恒温恒湿环境下存贮72H,

试验完成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2H以上后检查产品的外观及功能。

6.2.1.3.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外观无异常,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4温度冲击测试

6.2.1.4.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在上下温冲击下的材料性能,构造配合,装配、制成工艺等可靠性;

6.2.1.4.2引用标准:

YD/T1539-2006、GB2423.22

6.2.1.4.3测试条件:

低温:

-40℃±2℃/30min,高温:

+75℃±2℃/30min,转换时间<=5min,24个循环;

6.2.1.4.4测试数量:

2PCS

6.2.1.4.5测试设备:

温度冲击箱

6.2.1.4.6测试前检查:

外观、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4.7测试方法:

将产品先放置在-40℃±2℃低温环境下保持30min,然后在3min将温度切换到75℃±2℃的

高温环境下并保持30min,共做24个循环〔24H〕之后,试验完成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2H以上后检查

产品的外观及功能。

6.2.1.4.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外观无异常,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5盐雾试验

6.2.1.5.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抗盐雾腐蚀能力

6.2.1.5.2引用标准:

GB/T101252021、GB/T2423.18

6.2.1.5.3测试条件:

试验室温度:

35℃±2℃;盐水浓度:

5%〔PH值:

6.5~7.2〕,持续时间:

24H

6.2.1.5.4测试数量:

2PCS

6.2.1.5.5测试设备:

盐雾试验箱

6.2.1.5.6测试前检查:

外观、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1.5.7测试方法:

对样品进展中性盐雾试验,在35℃±2℃的密闭环境中,湿度>85%,PH值在6.5-7.2围,用

5%±1%的Nacl溶液连续24H盐水喷雾。

喷漆件正面暴露安放在实验箱中,样品之间保持独立,自由

沉淀的盐雾不互相影响,要防止腐蚀物质从一个样品掉落到另外一个样品,样品不能受到盐雾的直接

喷射。

样品放置与垂直方向成15º-30º,并尽可能成20°。

试验完成后将样品用清水冲洗干净,立即用

吹风机的暖风将样品吹干,在常温枯燥环境放置2H以上后检查产品的外观及功能。

6.2.1.5.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外观无异常,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性能测试

6.2.2.1耐高压测试

6.2.2.1.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在使用中耐高压的能力。

6.2.2.1.2引用标准:

6.2.2.1.3测试条件:

电压:

3KV,时间:

1分钟。

6.2.2.1.4测试数量:

2PCS

6.2.2.1.5测试设备:

耐压测试仪

6.2.2.1.6测试前检查:

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1.7测试方法:

将充电器插在耐压测试仪上,承受3KV的电压1分钟,要求泄露电流<0.25mA。

6.2.2.1.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的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2定电流/电压测试

6.2.2.2.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的电流、电压是否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2.2引用标准:

6.2.2.2.3测试条件:

6.2.2.2.4测试数量:

2PCS

6.2.2.2.5测试设备:

电子负载仪、智能变频电源

6.2.2.2.6测试前检查:

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2.7测试方法:

a.定电压测试:

利用智能变频电源控制电压的输入,来检测充电器输出的空载电压和满载电压;

b.定电流测试:

将模拟电子负载设为“定电压〞模式,依次调节电压值,测试其对应的电流值。

6.2.2.2.8判定标准:

a.空载电压和满载电压值为:

4.75V-5.25V。

b.在2.5V-4.75V之间的定电压输入时,电流能满载恒流输出。

〔5V500mA充电器为500mA~700mA,5V700mA充电器为700mA~950mA,

5V1A充电器为1000mA~1300mA,5V1.5A充电器为15000mA~1950mA,5V2A充电器为2000mA~2400mA〕6.2.2.3短路电流测试

6.2.2.3.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的短路保护。

6.2.2.3.2引用标准:

6.2.2.3.3测试条件:

6.2.2.3.4测试数量:

2PCS

6.2.2.3.5测试设备:

电子负载仪、智能变频电源

6.2.2.3.6测试前检查:

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3.7测试方法:

利用智能变频电源控制电压的输入,来使充电器输出端正负极短接,并测量出短路电流值。

6.2.2.3.8判定标准:

a.充电器应有保护功能,并能恢复

b.短路电流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5倍且小于1500mA,断开短路后充电器能恢复正常输出

6.2.2.4交流漏电压测试

6.2.2.4.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漏电压平安性。

6.2.2.4.2引用标准:

6.2.2.4.3测试条件:

6.2.2.4.4测试数量:

2PCS

6.2.2.4.5测试设备:

万用表,排插

6.2.2.4.6测试前检查:

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4.7测试方法:

a.检查功能、外观、构造;

b.用万用表测热地与间漏电压。

与输出DC地间漏电压

6.2.2.4.8判定标准:

a.最大电压不能超过36V。

b.产品在测试过程中以及测试完毕后,要求指标、功能全部正常。

6.2.2.5平均效率测试

6.2.2.5.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的有效利用率。

6.2.2.5.2引用标准:

6.2.2.5.3测试条件:

6.2.2.5.4测试数量:

8PCS

6.2.2.5.5测试设备:

电子负载仪、智能变频电源

6.2.2.5.6测试前检查:

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5.7测试方法:

利用智能变频电源控制电压的输入,来检测充电器输出的功率;

6.2.2.5.8判定标准:

a.在25%、50%、75%、100%负载条件下按如下公式分别算出电源适配器的效率并进展平分

b.电源适配器的平均效率大于75%

6.2.2.6摇摆测试

6.2.2.6.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的抗拉能力。

6.2.2.6.2引用标准:

6.2.2.6.3测试条件:

负重:

200g,次数:

3000次,

摇摆角度:

±90°,速度:

30次/分钟。

6.2.2.6.4测试数量:

2PCS

6.2.2.6.5测试设备:

摇摆测试仪

6.2.2.6.6测试前检查:

外观、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6.7测试方法:

将充电器固定在摇摆测试仪上,挂上200g的砝码来回摇摆测试3000次,一个来回为1次。

6.2.2.6.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的功能正常,外观无异常。

6.2.2.7插拔寿命测试

6.2.2.7.1测试目的:

验证手机长期插拔充电器对相关器件的影响

6.2.2.7.2引用标准:

YD/T1539-2006

6.2.2.7.3测试条件:

次数:

5000次,速度:

30次/分钟;

6.2.2.7.4测试数量:

2PCS

6.2.2.7.5测试设备:

插拔试验仪

6.2.2.7.6测试前检查工程:

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7.7测试方法:

a.将手机及充电器固定在测试夹具上;

b.以30次/分钟的速度进展插拔测试5000次次,测试完成后检查充电器的外观和功能是否正常。

6.2.2.7.8判定标准:

试验后拉拔力要求不小于8N〔针对微USB端〕,检查充电器I/O接口无任何变形、损伤,且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8自由跌落测试

6.2.2.8.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的构造以及主板器件的可靠性,充电器抗屡次跌落的能力。

6.2.2.8.2引用标准:

YD/T1539-2006、GB/T2423.8

6.2.2.8.3测试条件:

高度:

1.2M。

6.2.2.8.4测试数量:

2PCS

6.2.2.8.5测试设备:

手工测试

6.2.2.8.6测试前检查工程:

对充电器进展外观、构造、功能检测。

6.2.2.8.7测试方法:

将充电器不包装从1.2m高度,初速度为0并自由跌落于石上,每面跌落2次,4个角各跌1次,

共计16次。

6.2.2.8.8判定标准:

检查充电器I/O接口无任何变形、损伤,且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9外壳耐燃测试

6.2.2.9.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的外壳是否阬阻燃的能力。

6.2.2.9.2引用标准:

6.2.2.9.3测试条件:

6.2.2.9.4测试数量:

2PCS

6.2.2.9.5测试设备:

6.2.2.9.6测试前检查工程:

对充电器进展外观、构造检测。

6.2.2.9.7测试方法:

用火燃烧充电器的外壳,当壳料有火花出现时,将燃烧火焰移开。

6.2.2.9.8判定标准:

火焰移开后,充电器外壳燃烧火焰能在10秒熄灭。

6.2.2.11振动测试

6.2.2.10.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在运输中轻微撞击的适应性。

6.2.2.10.2引用标准:

6.2.2.10.3测试条件:

6.2.2.10.4测试数量:

2PCS

6.2.2.10.5测试设备:

振动试验仪

6.2.2.10.6测试前检查工程:

对充电器进展外观、构造、功能检测。

6.2.2.10.7测试方法:

在振幅1mm,频率围:

下限频率10Hz,上限频率55Hz,以扫频实验法进展X、Y、Z

三个方向,每个面各振动25min,共75min,试验完毕后检查产品的外观及功能。

6.2.2.10.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外观无异常,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6.2.2.11寿命测试

6.2.2.11.1测试目的:

验证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6.2.2.11.2引用标准:

6.2.2.11.3测试条件:

6.2.2.11.4测试数量:

2PCS

6.2.2.11.5测试设备:

6.2.2.11.6测试前检查工程:

对充电器进展外观、构造、功能检测。

6.2.2.11.7测试方法:

将充电器插入相应满载老化架上进展充电,试验时间不少于72小时,每半小时检查一次。

6.2.2.11.8判定标准:

试验完毕后充电器外观无异常,功能能满足规格书要求。

7相关文件

7.1实验室管理制度

7.2转量产控制程序

8相关记录

8.1可靠性测试报告

8.2实验室测试样品任务登记表

8.3样品送测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