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361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docx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教师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弹簧类问题

例题1、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若将小球A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A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

若将小球A换为质量为3m的小球B,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B下降h时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B) 

A.

B.

C.

D.

试题分析:

小球A下降h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1=0;小球B下降h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联立解得v=

.选项B正确。

例题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下面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A,手持木板B托住A缓慢向上压弹簧,至某一位置静止.此时如果撤去B,则A的瞬时加速度为1.6g现用手控制B使之以a=0.4g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

砝码A能够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2):

砝码A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对它做了多少功?

木板B对它的支持力做了多少功?

小题1:

小题2:

(1)设初始状态弹簧压缩量为x1则kx1+mg=m×

 可得x1=

……………(1分)

当B以

匀加速向下运动时,由于a<g,所以弹簧在压缩状态时A、B不会分离,分离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2分)设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2,则mg-kx2=m×

   

可得x2=

(1分)A匀加速运动的位移s=x1+x2=

  (1分)s=

 解得:

 

…(2分)

(2)∵x1=x2∴这一过程中弹簧对物体A的弹力做功为0…………(3分)A、B分离时

(2分)由动能定理得:

…(2分)代入得:

 (2分)

例题3、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木块左端与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挡板相连,木块的右端与一轻细线连接,细线绕过光滑的质量不计的轻滑轮,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下列情况中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及线的形变,重力加速度为g.

(1)图甲中,在线的另一端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的恒力,木块离开初始位置O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弹簧开始发生伸长形变,已知木块过P点时,速度大小为v,O、P两点间距离为s.求木块拉至P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如果在线的另一端不是施加恒力,而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如图乙所示,木块也从初始位置O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求当木块通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

(1)用力F拉木块至P点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根据功能关系有Fs=EP+1/2mv2…①代入数据可解得:

EP=Fs-1/2mv2…

(2)悬挂钩码M时,当木块运动到P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仍为Ep,

设木块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s=EP+1/2(m+M)v′2…③联立②③解得v′=√(mv2+2(Mg-F)s)/(M+m)

例题4、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

开始时,A、B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

,有

挂C并释放后,C向下运动,A向上运动,设B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

B不再上升,表示此时A和C的速度为零,C已降到其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与初始状态相比,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

C换成D后,当B刚离地时弹簧势能的增量与前一次相同,由能量关系得

联立解得

例题5、如图,一个倾角θ=30°的光滑直角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顶端连有一轻质光滑定滑轮。

质量为m的A物体置于地面,上端与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弹簧相连。

一条轻质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斜面上质量为m的B物体相连,另一端与弹簧上端连接。

调整细线和A、B物体的位置,使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且细绳自然伸直并与三角斜劈的两个面平行。

现将B物体由静止释放,已知B物体恰好能使A物体刚要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

求:

(1)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最大距离x;

(2)B物体下滑到最低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若将B物体换成质量为2m的C物体,C物体由上述初始位置静止释放,当A物体刚好要离开地面时,C物体的速度大小v。

(1)

(2)

;方向沿斜面向上;(3)

【解析】试题分析:

(1)当A物体刚要离开地面但不上升时,A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物体沿斜面下滑x,则弹簧伸长为x。

对A物体有

 .........①解得

.......②

(2)当A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时,A与地面间作用力为0。

...③

对A物体:

由平衡条件得

.......④

设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对B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⑤

解得 

 ......⑥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⑦

(3)A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ΔE,对B物体下滑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⑧

对C物体下滑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⑨ 

解得

 ...........⑩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例题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与足够长的水平面平滑对接,一劲度系数k=18N/m的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斜面顶端,另一端连一质量为m=1kg的光滑小球A,跟A紧靠的物块B(质量也是m)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5,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图中施加在B上的力F=18N,方向沿斜面向上,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且斜面对B恰无摩擦力。

当撤除力F后,A和B一起沿斜面下滑到某处时分离,分离后A一直在斜面上运动,B继续沿斜面下滑,已知:

sinθ=0.6,cosθ=0.8,重力加速度g=10m/s2.

(1)A和B分离后A能否再回到出发点?

请简述理由

(2)A和B分离时B的速度。

(3)求B最终停留的位置。

1)A不能回到出发点,因为小球与物块一起下滑过程,物体对小球的弹力做负功而使小球的机械能减少.  

(2)2m/s    (3)2m.

解析

(1)A不能回到出发点,因为小球与物块一起下滑过程,物体对小球的弹力做负功而使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减少

(2)未撤去力F时,对A和B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得:

2mgsinθ+F1=F

由胡克定律可得:

F1=kx1解得弹簧的压缩量为:

x1=

m

分离的瞬间,AB之间无弹力作用,但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mgsinθ-f=maB其中f=μ1mgcosθ联立解得aB=0

对A:

mgsinθ-F2=maA,其中弹力F2=kx2

由aA=aB=0,解得分离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2=

m

可见x1=x2,AB整体运动到分离弹簧的弹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有:

2mg•sinθ(x1+x2)−f(x1+x2)=

•2mv2带入数据解得:

v= 

(3)分离后由动能定理得:

−μ2mgx=0−

mv2代入数据解得:

x=2m

 

例题7、如图14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CDE在竖直平面内与光滑水平轨道AC相切于C点,水平轨道AC上有一轻质弹簧,弹簧左端连接在固定的挡板上,弹簧自由端B与轨道最低点C的距离为4R,现用一个小球压缩弹簧(不拴接),当弹簧的压缩量为l时,释放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E;之后再次从B点用该小球压缩弹簧,释放后小球经过BCDE轨道抛出后恰好落在B点,已知弹簧压缩时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二次方成正比,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求第二次压缩时弹簧的压缩量.

图14

答案 

l

解析 设第一次压缩量为l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释放小球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设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1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p=

mv12

设小球在最高点E时的速度为v2,由临界条件可知mg=m

,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12=mg·2R+

mv22以上几式联立解得Ep=

mgR

设第二次压缩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小球通过最高点E时的速度为v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Ep′=mg·2R+

mv32

小球从E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4R=v3t,2R=

gt2,解得v3=2

,故Ep′=4mgR

由已知条件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x=

l.

 

练习1:

如图2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A的上端连一轻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将弹簧上端B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使B点上移距离为L,此时物体A也已经离开地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图2

A.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为mgLB.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加mgL

C.系统增加的机械能小于mgL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练习2:

如图1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若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一坐标轴Ox,小球的速度v随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AB段是与OA相切于A点的曲线,BC是平滑的曲线,则关于A、B、C三点对应的x坐标及加速度大小,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D)

A.xA=h,aA=g   EPA>0B.xB=h+

,aB=0EPB最大

C.xC=h+

,aC=g    D.xC>h+

,aC>gEPC最大

练习3:

如图7所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

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当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C ) 

A.m=MB.m=2M

C.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D.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自木箱下滑至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有:

(m+M)gh=(m+M)gμcos30°·

+E弹    ①

在木箱反弹到轨道顶端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有:

E弹=Mgμcos30°·

+Mgh②

联立①②得:

m=2M,A错误,B正确.下滑过程中:

(M+m)gsinθ-(M+m)gμcosθ=(M+m)a1   ③

上滑过程中:

Mgsinθ+Mgμcosθ=Ma2       ④

解之得:

a2=g(sinθ+μcosθ)>a1=g(sinθ-μcosθ),

故C正确.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内能,所以D错误.

练习4:

如图,重10N的滑块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b点接触到一个轻弹簧.滑块压缩弹簧到c点开始弹回,返回b点离开弹簧,最后又回到a点,已知ab=0.8m,bc=0.4m,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正确的是:

(BCD)

A.滑块动能的最大值是6JB.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6J

C.从c到b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的功是6J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练习5:

(2014·广东·16)图13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B )

图13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解析 由于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存在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缓冲器的机械能减少,选项A错误,B正确;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选项C、D错误.

练习6:

如图所示,在不光滑的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间用一轻弹簧相连接,现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在B上,从静止开始经一段时间后,A、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们的总动能为Ek时撤去水平力F,最后系统停止运动,从撤去拉力F到系统停止运动的过程中,系统(BD)

A.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系统的动能Ek

B.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系统的动能Ek

C.克服阻力做的功可能小于系统的动能Ek

D.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练习7:

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并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B)

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B、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

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练习8:

(2013·江苏·9)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BC )

图15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

μmga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

μmga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由于物块与水平桌面间存在着摩擦,则该装置不能看成是弹簧振子,则A、B不关于O点对称。

由于运动中一部分机械能要转化成克服摩擦力做功变成内能,从而找到B点离O点将比A点离O近这一位置关系。

进而能很好地对弹性势能、动能的转化进行分析。

设A离弹簧原长位置O的距离为

则弹簧的形变量为

,当物体从A向左运动直至B的过程中,物体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则物体及弹簧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减小,到B时只具有弹性势能,则

由此可知B离O的距离比A离O的距离近。

;故从O到A的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有

,解得A处的弹性势能

,故A项错误;同理,经过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故B项正确;经过O点的动能

,则C项正确;物块动能最大时是物体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受力分析不难得出该位置在O点的右边,物体受到的弹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由于摩擦因数未知,则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无法确定,故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无法确定,故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及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关系的理解。

难度:

较难。

练习9:

(2014·福建·18)如图14所示,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C )

图14

A.最大速度相同B.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解析 当弹簧的弹力和物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时,物块的速度最大,由于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故两物块速度分别达到最大时,与质量大的物块接触的弹簧的形变量较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质量大的物块的最大速度较小,选项A错误.刚撤去外力时,两物块的加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kx-mgsinθ=ma(θ为斜面倾角),a=

-gsinθ,由于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故两物块的最大加速度不同,选项B错误.整个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物块的重力势能,由于两物块质量不同,故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选项C正确.两物块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故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选项D错误.

练习10: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环(BD  )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mv2

C.在C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v2﹣mghD.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

解:

A、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

所以圆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所以经过B处的加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B、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f+W弹=0﹣0=0

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mgh+(﹣W弹)+Wf=0﹣

mv2

解得:

Wf=﹣

mv2,故B正确;C、W弹=

mv2﹣mgh,所以在C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mv2,故C错误;

D、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mgh′+W′f+W′弹=

m

﹣0

研究圆环从B处上滑到A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mgh′+W′f+(﹣W′弹)=0﹣

m

mgh′﹣W′f+W′弹=

m

由于W′f<0,所以

m

m

,所以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故D正确;故选:

BD

练习11:

如图2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B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向上缓慢拉起,第一阶段拉力做功为W1时,弹簧变为原长;第二阶段拉力再做功W2时,B刚要离开地面.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

图2

A.两个阶段拉力做的功相等

B.拉力做的总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C.第一阶段,拉力做的功大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D.第二阶段,拉力做的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答案 B

练习12:

如图3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物体.物体在A处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手托住物体使它从A处缓慢下降,到达B处时,手和物体自然分开.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手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W.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图3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一定大于W

B.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一定小于W

C.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量为W

D.若将物体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物体到达B处时的动能为W

答案 AD

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此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mgh=ΔEp+W,所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一定大于W,不能确定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与W的大小关系,故A正确,B错误;支持力对物体做负功,所以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W,所以C错误;若将物体从A处由静止释放,从A到B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Ek=mgh-W弹=mgh-ΔEp=W,所以D正确.

练习13:

如图7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7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m.

解析 

(1)物体从开始位置A点运动到最后D点的过程中,弹性势能没有发生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ΔEk+ΔEp=

mv

+mglADsin37°①

物体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Q=Ffx②

其中x为物体运动的路程,即x=5.4m③

Ff=μmgcos37°④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ΔE=Q⑤由①②③④⑤式解得μ≈0.52.

(2)由A到C的过程中,动能减少ΔEk=

mv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Csin37°⑦

摩擦生热Q′=FflAC=μmgcos37°lAC⑧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ΔEpm=ΔEk+ΔEp′-Q′⑨

联立⑥⑦⑧⑨解得ΔEpm≈24.46J.答案 

(1)0.52 

(2)24.46J

练习14:

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点在O位置.质量为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距O点右方s0的P点处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将弹簧右端压到O?

点位置后,A又被弹簧弹回.A离开弹簧后,恰好回到P点.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物块A从P点出发又回到P点的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O点和O?

点间的距离s1;

(3)若将另一个与A完全相同的物块B(可视为质点)与弹簧右端拴接,将A放在B右边,向左压A、B,使弹簧右端压缩到O?

点位置,然后从静止释放,A、B共同滑行一段距离后分离.分离后物块A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s2是多少?

AB共同从O′到O有  

,(2分)

分离后对A有

,(2分)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3分)

练习15:

如图是一组滑轮装置,绳子都处于竖直状态,不计绳子和滑轮质量及一切阻力,悬挂的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m2=4m,m1下端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与地面相连(重力加速度为g,轻质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之内)求:

(1)系统处于静止时弹簧的形变量;

(2)用手托住m2且让m1静止在弹簧上,绳子绷直但无拉力,放手之后两物体的运动发生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求m2运动的最大速度.

(1)

(2)

试题分析:

(1)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对

 

(2分)

 

(2分)伸长量:

(2分)

(2)释放

的初始时刻,对

  

 有 

       (1分)

当速度最大时,两者加速度都等于零。

由机械能守恒:

(4分)

由速度关系:

 

(2分)解得:

 

(1分)

 练习16:

如图10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θ=30°,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C点.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物体A和B,滑轮右侧绳子与斜面平行,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初始时物体A到C点的距离为L.现给A、B一初速度v0>

,使A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B向上运动,物体A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能弹到C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求:

图10

(1)物体A向下运动刚到C点时的速度;

(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答案 

(1)

 

(2)

 (3)

解析 

(1)A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f=2μmgcosθ

物体A从初始位置向下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有

2mgLsinθ+

×3mv02=

×3mv2+mgL+FfL解得v=

(2)从物体A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能弹到C点的整个过程中,对A、B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Ff·2x=0-

×3mv2解得x=

(3)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