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33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教师日期

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六年级的学生均属农村孩子,学生经过几年的正规、系统的音乐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唱歌的状态、音色较好,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不过,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待音乐课的态度不端正,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歌曲也不好好学习,因此,这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唱歌音准不好,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

这学期,教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情,力争使更多的学生爱上音乐。

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编写的宗旨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

本册教材的编写贯彻了《音乐课程标准》精神,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国情,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以此为指导,努力建设一套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及课程价值的、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创新型教科书。

同时,为深化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搭建新的基础台阶,为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和音乐审美发展提供优化的、可持续的基本教学资源,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别为《鼓乐传情》《碧野金山》《弦之歌》《欢腾的边寨》《动感拉丁舞》《溯流探源

(二)》《彼岸新潮声》《歌声与微笑》。

卷首曲选用《阳光少年》。

八个单元共选用34首作品,其中外国作品19首。

听赏作品17首,有8首为器乐作品。

学唱歌曲17首,其中中外儿歌、民歌9首,要求背唱《阳光少年》和《歌声与微笑》两首歌曲。

竖笛演奏曲目8首,其中两首为两声部合奏。

活动内容包括与听赏、演唱相结合的活动及专项活动,专项活动的形式包括律动、歌表演、我的编创、采集与分享、小小音乐剧、我的评述等。

伴随听、唱、动、奏,认的小蜜蜂穿插其中,本学期认识D.S.反复记号和变拍子。

各单元还有成长的足迹,与期末的旋转舞台组成贯穿于学习全过程的展示性评价活动。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保持并发展对音乐的兴趣,乐于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注生活中的音乐,能用音乐表达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2、初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音乐的感受力增强。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歌曲、小型器乐剧,能初步分辨小型音乐体裁与形式。

3、能听辨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音色,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不同的音乐风格,能听辨本学期4-5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外音乐作品的主题,并说出曲名。

4、能够初步辨别音乐节拍、节奏、旋律高低、快慢、强弱的特点,区分音乐基本段落。

能通过多种方式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5、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歌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能自信、有表情地参与齐唱、轮唱、合唱、独唱,对指挥动作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多声部感受与表现能力进一步增强。

6、能背唱2-3首喜爱的歌,其中有一首民歌。

7、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8、能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活动,音乐想象力与即兴创编能力得到发展,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

能对他人的表演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建议,并对自己的表现有所借鉴与启发。

9、养成良好的竖笛演奏习惯,气息与指法的运用逐步熟练,能较完整的独奏或合作短小乐曲,并积极参与乐曲、歌曲的表现。

10、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随琴视唱c调、f调、G调的简单乐谱,形成初步的识谱能力,认识D.S.反复记号,了解变拍子的知识,能利用其帮助学习、理解与表现音乐,积极参与学习评价,乐于展示学习收获。

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4

3-4

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3

4-5

阶段复习

2

机动1课时

5-6

第三单元弦之歌

3

6-7

第四单元欢腾的边寨

3

8

阶段复习

2

9-10

第五单元动感拉丁舞

3

机动1课时

11-12

第六单元溯流探源

(二)

3

12-13

阶段复习

2

13-15

第七单元彼岸新潮声

3

机动1课时

15-16

第八单元歌声与微笑

3

17-18

期末复习

4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

(露一手)节奏听辨与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引导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欣赏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初步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提出希望。

1、出示本单元的篇首小诗:

敲起我的小木鼓,

敲出核桃滚滚,

鼓点会说话,

鼓乐能传神,

咿唷嘞啦非洲人,

闻鼓即起舞,

节奏跃动着民族魂。

2、学生朗读小诗,理解小诗的含义。

3、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4、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三、复习必唱歌曲:

《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四、复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五、学唱歌曲:

《敲起我的小木鼓》

1、听范唱:

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2、《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你了解佤族吗?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35万多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

佤族自称“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

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

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

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3、再听:

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4、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7、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六、拓展认识:

木鼓

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

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

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七、小结。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滚核桃》《非洲鼓魂》

唱:

歌曲《伊唷勒啦》

动:

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伊唷鳓拉》。

2、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伊唷鳓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欣赏歌曲《伊唷鳓拉》,初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歌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

2、唱歌谱两边。

3、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

4、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哆、来、咪”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5、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三、欣赏《非洲鼓魂》

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四、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2、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3、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4、分组进行歌表演。

五、课堂小结。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打击乐《滚核桃》。

2、学习不同的击鼓方法。

3、用击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击乐《滚核桃》,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2、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的情景。

教学重点:

欣赏打击乐《滚核桃》,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等不同的情景。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欣赏打击乐《滚核桃》,初步体会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2、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1)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2)鼓在单独演奏时只是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情景的。

二、新授

1、谈话:

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鼓也可单独演奏,你能听出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

3、你能从鼓的变化中听出音乐有几段?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音乐里,有几种打击的方法。

5、学生仔细听辩各种不同的鼓打击方法。

三、创作

1、让我们模仿打鼓,来表现几个情景。

2、请几个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了解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吗,说一说你感受。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

2、歌曲《巴鲁瓦》。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感受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2、学着歌曲数板。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初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能听出歌曲的特点吗?

2、请你说一说你找到的感受。

欣赏歌曲能找出歌曲的特点。

二、学习数板

1、自己读一读数板部分。

2、能按书上的节奏读一读。

三、比较两种读法,效果有什么不同。

(选出最好效果的来)

1、学生读一读,熟悉歌词内容。

2、按照乐谱中的提示,与同伴合作先后进入进行轮唱。

3、用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与同学合作,比较后选出自己认为效果好的。

四、律动能选一种节奏为数板部分伴奏。

1、自己选一种节奏为歌曲伴奏。

2、边拍边读。

五、总结

1、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主要特色就是“威风”。

2、加上数板后歌曲更生动活泼。

 

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主旋律声部,并熟练掌握轮唱部分的演唱技巧。

3、了解蒙古歌曲的体裁形式长调和短调,并初步分辨。

教学重点:

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教学难点:

歌曲《小黄鹂鸟》合唱部分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预习要求:

欣赏《小黄鹂鸟》,初步了解蒙古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提出希望。

(1)出示本单元的篇首小诗:

小黄鹂呀,

你一定知道,

洒落在

草地上的珍珠,

是羊群在跑。

天边传来

巴朗的手鼓,

那圆圆的月亮,

又在东山顶上照耀。

(2)学生朗读小诗,理解小诗的含义。

(3)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4)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二、谈话,激发情感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蒙古歌曲你们还记得吗?

复习歌曲《银杯》。

2、《银杯》是一首长调还是短调?

复习长调和短调特征。

3、优美的大草原,是蒙古人民的家!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地图展示)。

他们的家美吗?

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赞美一下美丽的蒙古草原吗?

4、辽阔的草原美如画,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铺洒蓝天下(歌词)。

如果这美丽的大草原是你的家乡,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你听,蒙古族的小朋友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唱起了一首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

播放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学生初听歌曲,体验情绪,感受节奏。

三、新课教学

(一)感受情绪,理解歌词

1、完整聆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轻快、活泼地情绪。

教师: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进一步激发学生理解蒙古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师:

歌曲分为四个乐句。

⑴小黄鹂鸟儿啊,你可知道啊?

(亲切的)

⑵辽阔的草原美如画。

(赞美地)

⑶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铺洒蓝天下。

(赞美地)

⑷这就是我的故乡可爱的家。

(自豪地)

(二)齐唱部分学习

1、听辨旋律游戏。

游戏规则:

老师将歌曲齐唱部分以两小节为单位,制作成旋律卡片,并标上序号,不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曲谱,按歌曲的旋律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开始游戏,教师引导: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唱你听,请你将旋律卡片按我唱的顺序记录下来,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为了准确,我们再来听一遍好吗?

谁有答案啦?

2、组成歌曲,视唱旋律。

教师:

现在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按照你们刚刚听辨的顺序来排列卡片。

首先是③号卡片,我们一起跟着钢琴来唱一唱。

接着是④号卡片

依次视唱旋律卡片,直到组成完整的歌曲并及时纠正视唱时出现的错误。

3、跟钢琴完整演唱曲谱,注意音准和声音的连贯。

4、填词演唱,处理歌曲。

教师:

哪一句的音最高?

(辽阔的草原我的家)

我们应该用气息支持住声音,内口腔打开来演唱(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再试着微笑着用赞美的情绪唱一唱?

哪一句应该唱得轻巧点呢?

(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铺洒蓝天下)

哪一句是无比自豪的呢?

(这就是我的故乡可爱的家)

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5、再听范唱,并小声跟唱齐唱部分。

教师:

请同学们再听一次范唱,歌曲除了采用齐唱的方式以外,还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呢?

(合唱)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学习。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掌握切分节奏。

2、能够用新疆手鼓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美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热情、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切分节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美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预习要求:

欣赏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过程:

一、准备教学

1、课前聆听小童星,阿尔法演唱的新疆歌曲《巴郎仔》

2、导入:

师: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

生:

(好听)

师:

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

生:

(知道或不知道)

师:

这是一个和你们年龄差不多大的的小童星阿尔法演唱的。

(PPT展示阿尔法图片)

师:

舞台上他热情,风趣的表演征服了无数的观众。

他是一个传递名族音乐的小使者。

用新疆话讲,就是“亚克西的小巴郎”。

师:

你们知道他是哪里的吗?

生:

(新疆)

师:

对,新疆。

新疆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居住在哪里的少数名族个个都能歌善舞。

尤其是维吾尔族以歌舞著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二、新曲教学

(一)感受歌曲情绪,突破教学难点

师:

(PPT展示课题:

播放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师:

(指名:

2—3个同学)谈感受。

师:

他们常用一种民间打击乐器来为歌舞伴奏,从而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展示手鼓图)手鼓常用的典型节奏(指出)---切分节奏。

(1)学生尝试

(2)教师示范

(3)师生互动

(4)生生互动

师:

这个切分节奏在歌曲中多次出现,找一找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共出现过几次?

生:

口述.

(二)新歌学唱

1、教师范唱(1、2乐句,突出切分音)

2、用“lu”哼唱旋律(1-2遍)

3、教师纠正学生哼唱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找不同之处,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手势)

4、师生对唱、生生对唱(交换)、完整演唱。

师:

同学们“亚克西”。

师:

那同学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找一找第3乐句的不同之处呢?

(1)先观察然后指名学生说。

(对比前十六后八节奏和前八后十六节奏)

(2)教师弹旋律,学生试唱。

(3)师生对比唱交换顺序唱。

(4)学生跟旋律完整演唱第三乐句。

强调重音记号。

师:

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着唱一下第四乐句,跟着伴奏自己来。

三、课堂总结

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并学唱歌曲《在那东山顶上》。

了解歌曲《在那东山顶上》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在那东山顶上》。

3、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音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并学唱歌曲《在那东山顶上》,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预习要求:

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初步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走进西藏》。

学生在音乐中走入课堂,通过提问歌曲名称,引出西藏,通过观看《走进西藏》的视频,感受西藏的神秘及美丽。

二、新授歌曲《在那东山顶上》

(一)介绍歌曲《在那东山顶上》的创作背景,曲作者及演唱者。

1.作曲创作背景

2.曲作者:

张千一

3.演唱者:

谭晶

(二)聆听和感知

播放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歌曲意境。

她的美妙歌声,仿佛从浩瀚无际的天边传来,激荡在上空,回旋于大地,飘然入耳,扣人心弦;又宛如从绵延巍峨的喜马拉雅吹来的凉风,清脆而嘹亮,优雅又自然,沛入肺腑,令人如痴如醉。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小组探讨这首歌曲在情感方面是怎么处理的?

小组合作探讨之后,教师归纳要点:

悠扬、流畅、委婉

(三)学唱

1、讲解曲谱的节奏及常用记号。

(1)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2)主要节奏型的把握。

小组活动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及成果展示:

四人一组一人打拍子,其余三人打节奏型合作完成这首歌曲,2分钟后展示小组成果。

通过展示表演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学唱

(1)跟琴伴奏学生学唱简谱

(2)跟琴伴奏填歌词

(3)反复练习

(4)合唱歌曲

三、体验导行

根据所学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即兴编一段舞蹈。

四、课堂总结

出示问题进行抢答,回顾本节课内容。

1、《在那东山顶上》的曲作者是谁?

2、我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是谁?

 

第三单元弦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戏谑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唱:

《我和小提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我和小提琴》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2、通过欣赏《戏谑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文化观。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和小提琴》,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文化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预习要求:

欣赏《我和小提琴》、《戏谑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提出希望。

(1)出示本单元的篇首小诗:

有人爱听琴弦唱歌,

有人喜欢管乐吹奏,

是谁,

让它们欢聚在一起,

给人们

更丰富的享受?

让我们穿越时空,

寻访爱乐的欧洲。

(2)学生朗读小诗,理解小诗的含义。

(3)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三单元——弦之歌,感受异国他乡的音乐。

(4)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二、新授歌曲《我和小提琴》

1、听:

《戏谑曲》

2、要求:

让学生跟着音乐轻声模唱。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

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了奇特的效果。

3、再听: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4、要求:

说说歌曲中有哪些角色?

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

5、再听,学生可轻声哼唱。

6、学唱《我和小提琴》

听范唱,交流讨论:

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什么?

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表现出什么?

7、再听,学生可哼唱旋律,再唱歌谱。

8、轻声学唱歌词,注意一音多字的演唱,听唱结合唱准歌曲。

9、分组巩固歌曲的演唱。

三、练习巩固歌曲《我和小提琴》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歌词。

5、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第三单元弦之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戏谑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唱:

《我和小提琴》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歌曲《我的小提琴》,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2、通过欣赏《爱尔兰风笛》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歌曲《我的小提琴》,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