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321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docx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二〇〇七年

 

安徽省水利厅

二○○八年五月

 

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

蔡建平

复审:

金问荣朱雪冰朱庆敏王德胜

初审:

徐建平王保旺周良伟丁峰

夏守先

编写:

费广华孟云霞祝丽萍杨迪虎

张延韩志国

 

目录

综述

一、水资源量

1.降水量

2.地表水资源量

3.地下水资源量

4.水资源总量

二、蓄水动态

1.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3.淮北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三、供用水量

1.供水量

2.用水量

3.耗水量

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

四、水质状况

1.江河水质

2.湖泊和大型水库水质

3.水功能区水质

4.入河污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五、重要水事

附:

指标解释

 

2007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综述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受季风气候影响,南北冷暖气流交会较频繁,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全省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流域,辖17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74.3毫米,较多年均值多0.1%,属平水年份。

但各地丰枯差异较大,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别属偏丰、偏枯、枯水年份。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仍为南部大于北部,但南北地区差异较常年小,且淮北平原年降水量略大于江淮丘陵区。

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先后出现8次降水过程。

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内涝,皖南山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沿淮淮北和沿江圩区、宣城市部分地区分别在6月、9月发生阶段性旱情。

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12.46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0.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66.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81.8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46.36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64.5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149.1立方米。

全省水资源可利用量263.89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7877.7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447.84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4.06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0.86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平均蓄水量47.63亿立方米,年内调蓄水量45.26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区年末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与上年末相比下降0.35米,浅层地下水储量减少4.88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区城市超采区深层地下水水位虽然有所上升,但超采状况仍较严重。

全省供用水总量为232.0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3.12亿立方米。

万元GDP用水量305.9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但仍比全国水平高出较多,是全国2006年水平的1.13倍。

全省江河湖库水质较上年无明显变化。

淮河干流不能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淮河以北主要支流污染严重。

长江干流和新安江水质良好,但长江流域部分支流污染严重。

巢湖东半湖呈中营养状态,忠庙湖区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大型水库水质良好。

全省实测472个入河排污口,年入河污水量为23.55亿吨,比上年增加2.81亿吨。

其中,化学需氧量25.60万吨,比上年减少7.65万吨;氨氮3.45万吨,比上年减少0.19万吨。

一、水资源量

1.降水量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174.3毫米,折合水量1637.85亿立方米,比上年多9.8%,较多年均值多0.1%,年降水频率为47.4%,属平水年份。

其中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年降水频率分别为15.6%、73.1%、89.5%。

分别属偏丰、偏枯、枯水年份。

流域分区年降水量详见表1、图1。

表12007年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

流域分区

对应原流域分区

计算面积(平方公里)

当年降水量

与上年比较(±%)

与多年平均比较(±%)

(毫米)

(亿立方米)

淮北地区

王家坝以上北岸、王蚌区间北岸、蚌洪区间北岸、湖西区

37421

1165.4

436.10

26.2

36.6

淮南地区

王蚌区间南岸、蚌洪区间南岸、高天区

29205

1112.1

324.79

0.9

5.0

淮河流域

66626

1142.0

760.89

14.0

21.1

江北地区

巢滁皖及沿江诸河

36139

1112.8

402.16

6.3

-8.4

江南地区

青弋江水阳江及沿江诸河、饶河、鄱阳湖环湖区、湖西及湖区

30271

1275.4

386.09

9.4

-14.9

长江流域

66410

1186.9

788.25

7.8

-11.7

新安江流域

富春江坝址以上

6440

1377.5

88.71

-3.7

-23.0

全省

139476

1174.3

1637.85

9.8

0.1

 

图12007年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均值比较

2007年全省各市年降水量丰枯差异较大,其中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为丰水年份;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为偏丰年份;合肥市、六安市、巢湖市为平水年份;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为偏枯年份;黄山市为枯水年份。

行政分区年降水量详见表2、图2。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山区大于平原及丘陵区,南部大于北部,并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态势,但南北地区年降水量差异较常年小,且淮北平原年降水量略大于江淮丘陵区,详见图3。

表22007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

行政分区

计算面积

(平方公里)

当年降水量

与上年比较

(±%)

与多年平均

比较(±%)

(毫米)

(亿立方米)

合肥市

6798

1007.4

68.48

1.9

5.8

淮北市

2725

1224.6

33.37

49.0

45.1

亳州市

8374

1144.0

95.80

26.9

38.6

宿州市

9853

1159.7

114.27

37.1

38.3

蚌埠市

6012

1219.2

73.30

17.4

39.1

阜阳市

9852

1147.1

113.01

17.3

29.7

淮南市

2609

1098.1

28.65

3.5

23.9

滁州市

13328

1059.7

141.24

-5.0

10.9

六安市

18444

1130.4

208.50

1.9

-4.4

马鞍山市

1684

905.0

15.24

-15.1

-14.9

巢湖市

9304

1153.1

107.28

10.4

2.9

芜湖市

3317

1094.7

36.31

5.1

-14.4

宣城市

12340

1284.4

158.50

11.1

-11.2

铜陵市

1113

1192.3

13.27

17.9

-14.3

池州市

8428

1350.9

113.85

12.7

-16.0

安庆市

15466

1158.3

179.15

11.7

-16.9

黄山市

9829

1400.2

137.63

-0.1

-23.0

全省

139476

1174.3

1637.85

9.8

0.1

 

图22007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均值比较

 

图32007年流域分区自北向南年降水量分布与多年平均分布比较

2007年全省年降水量变化范围为600~2100毫米,最高区位于九华山区阳山站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毫米,次高值区位于黄山光明顶一带,年降水量大于1900毫米;最低区位于砀山县境内,年降水量仅630毫米左右,次低值区在定远县城以北的斋朗站一带,年降水量820毫米左右。

详见2007年安徽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2007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全省流域分区距平值变化范围在-20%~40%之间,距平值总体是北部偏多、南部偏少,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见图4。

 

图42007年流域分区自北向南年降水量距平值变化趋势

全省年降水量距平值最高区在淮北西部临泉县城以南迎仙站一带,其距平值达80%;最低区在休宁县境内棣甸站附近,其距平值-30%。

详见2007年安徽省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

2007年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状况:

1~4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总趋势为自北向南递增,其中淮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10%~20%;江淮之间占年降水量10%~40%;长江以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的25%~40%。

5~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总趋势为自北向南递减,其中淮北地区中、东部大都占年降水量的80%~85%,西、北部大都占年降水量的70%~80%;江淮之间大都占年降水量的50%~80%;长江以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的50%~60%。

10~12月份,全省各地区降水量大都占年降水量的5%~15%,其中淮北地区占年降水量小于10%,淮北东部小于年降水量的5%;江淮之间大都占年降水量5%~10%;江南地区大都占年降水量5%~15%,广德县局部地区超过年降水量的20%。

各代表站逐月降水量及与多年同期降水量比较见图5。

图52007年各代表站逐月降水量与多年同期降水量比较

2.地表水资源量

全省年地表水资源量666.10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477.6毫米,比上年多25.0%,较多年均值多2.2%。

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流域分区年地表水资源量状况:

淮河流域偏多77.4%,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分别偏少22.0%、46.7%。

省内各流域分区年地表水资源量(以径流深表示)见表3、图6。

表32007年流域分区径流深与上年及多年均值比较

流域分区

年径流深(毫米)

与上年比较(±%)

与多年平均比较(±%)

淮北地区

490.6

109.2

178.7

淮南地区

439.2

5.1

16.7

淮河流域

468.1

48.6

77.4

江北地区

401.8

16.5

-18.5

江南地区

568.6

11.7

-24.8

长江流域

477.8

13.9

-22.0

新安江流域

573.4

-16.6

-46.7

全省

477.6

25.0

2.2

图62007年流域分区径流深与多年均值比较

与多年均值相比,长江以北各市年地表水资源量除安庆市偏少、六安市略偏少,余均不同程度偏多,长江以南各市年地表水资源量均不同程度偏少。

其中淮北市偏多278.7%,在各市中偏多程度为最大,黄山市偏少42.6%,在各市中偏少程度为最大。

各市年径流深见表4、图7。

表42007年行政分区径流深与上年及多年均值比较

行政分区

年径流深

与上年比较

与多年平均

行政分区

年径流深

与上年比较

与多年平均

(毫米)

(±%)

比较(±%)

(毫米)

(±%)

比较(±%)

合肥市

304.6

4.0

12.2

马鞍山市

291.0

-30.5

-30.1

淮北市

529.5

292.1

278.7

巢湖市

451.1

20.0

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