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317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docx

中考必备生物考点总结

生物中考必备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考点梳理考点1 生物的特征

跟进点拨:

①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看该物体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且不能单凭某一特征就判定其是否属于生物。

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钟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珊瑚、珊瑚礁属于非生物,而珊瑚虫属于生物;②能繁殖后代物体的一定是生物。

考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4.科学探究

(3)变量: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跟进点拨:

实验材料要达到一定数量,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要10只鼠妇,可以尽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对需要测量数据和统计数值的实验要设置重复实验,一般是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考点梳理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

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如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如蚯蚓能疏松土壤;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地衣使岩石不断地风化等。

考点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跟进点拨:

理解生态系统时不能把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分开来理解。

如“一条河内所有的鱼是一个生态系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生态系统的组成

跟进点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不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是光能。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人、分解者不能写入;写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级的动物;箭头指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如:

草→虫→鸟→蛇→鹰。

跟进点拨: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作用)。

(3)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如图1-2-1)。

 

跟进点拨:

确定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的方法: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即植物,终点是这条链的最后一个消费者;链中每出现一个分枝,则等于多一条食物链。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当外界干扰超过此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选填“强”或“弱”)。

例如,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选填“强”或“弱”)一些。

考点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

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重点实验

实验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订计划并实施】

1.在铁盒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明亮两种环境(实验装置图如图1-2-2所示 )。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跟进点拨:

①鼠妇数量最好是10只,数量太少会引起偶然误差;②统计实验结果时,要统计各小组的平均值,这样可减小实验误差;③阴暗一边为对照组(所有条件都满足鼠妇的生活 ),明亮一边为实验组,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变量是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考点梳理

考点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图2-1-1)

(1)目镜:

装在镜筒的

上端,上面刻有“5×”、

“10×”或“15×”符号以表

示其放大倍数;

(2)物镜:

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物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物镜;

(3)转换器:

是安装物镜的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4)反光镜:

有平、凹两面,凹面镜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适于光线较强的时候使用;

(5)光圈:

指遮光器上的孔,转动遮光器可以调节光圈的大小,以调节视野亮度;

(6)粗准焦螺旋:

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7)细准焦螺旋:

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跟进点拨:

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之分,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外界光线较弱时,一般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换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收放。

3.注意事项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2)判断污点:

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

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

(3)显微镜用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用擦镜纸擦拭;

(4)光线调暗应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调亮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5)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不易看见的是细胞膜,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跟进点拨: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我们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光圈来使视野变亮;物像变模糊,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如果物像没有在视野的中央,先要移动玻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考点2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图2-1-2)及功能

(1)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

(2)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质:

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4)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图2-1-3)及功能

(1)细胞膜:

保护细胞,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细胞质:

能流动,

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细胞核:

含有遗传

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跟进点拨:

通过细胞的外形可判断动植物细胞,多面体的是植物细胞,球状或椭球状的是动物细胞,叶片的表皮细胞、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叶肉细胞有叶绿体,眼虫有叶绿体。

考点3 细胞的生活

1.细胞中的物质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挡住其他无用的物质;排出废物等。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跟进点拨:

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线粒体比叶绿体小,生命活动越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越多,例如心脏细胞、分生组织的细胞。

4.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1)克隆羊的实例说明: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5.克隆技术

(1)概念:

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克隆个体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一模一样;

(2)举例:

动物的克隆包括克隆羊多莉、克隆牛等,植物克隆如植物的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

重点实验实验 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玻片标本

(1)生物玻片根据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装片三种。

(2)被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2.实验步骤

跟进点拨:

“盖”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液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液滴上,这样可以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七字”步骤如下:

3.气泡与细胞的辨别:

显微镜下,气泡有黑圈,用镊子压盖玻片,气泡变形;细胞有一定的结构,用镊子压盖玻片,细胞不变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考点梳理

考点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细胞分裂: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如图2-2-1)。

(1)分裂过程:

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植物细胞)。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染色体:

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加倍;

(3)每个新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

跟进点拨: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为:

X→2X→X。

考点2 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如图2-2-2)

(2)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动物的器官举例:

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3)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

跟进点拨:

判断一个结构是组织还是器官的方法:

分析该结构中是否有多种组织,如果有多种组织,就是器官。

例如皮肤中有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3)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如图2-2-3)

 

跟进点拨:

①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一部分新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另一部分继续分裂;②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中都有输导组织,且是相通的;③上皮组织≠保护组织:

人体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而植物体内有保护作用的是保护组织。

5.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对比

考点3 单细胞生物

1.生物圈中有不少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如图2-2-4)。

2.生活环境:

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3.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如图2-2-5)

(2)草履虫的生殖方式:

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益处:

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净化污水;

(2)害处:

疟原虫、痢疾杆菌危害人体健康;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跟进点拨:

①草履虫、变形虫、眼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

衣藻是单细胞植物,有叶绿体。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细胞核;②草履虫的表膜是细胞膜,观察草履虫时,取表层的培养液是因为表层氧气丰富,草履虫多;往液滴上放置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其运动,便于观察。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考点梳理

考点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特点

跟进点拨:

①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由孢子繁殖后代,又称它们为孢子植物。

②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叶片背面那些褐色的隆起是孢子囊群,每个孢子囊群中有多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

③藻类植物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输运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苔藓植物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2 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如图3-1-1)

2.

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种子的异同点

 

跟进点拨: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它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不完整的胚、死的胚都不能萌发,一粒玉米是一个果实。

3.

种子植物的比较

跟进点拨:

①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叶片多为平行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多为网状叶脉。

②裸子的种子无果皮包被,无果实,因此“白果”≠果实。

松的球果不是果实。

③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是种子外有果皮保护。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考点梳理

考点1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1)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

胚是活的、结构完整的,种子成熟且不在休眠期;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3-2-1)

跟进点拨:

大多数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需要光照和土壤;种子去掉种皮不影响萌发,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考点2 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图3-2-2)

2.幼根的生长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

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芽的种类:

按照着生位置区分,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

(2)叶芽发育对照(图3-2-3)

4.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较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跟进点拨:

不是每个芽都能发育成枝条,土壤浸出液含有氮、磷、钾等无机盐,蒸馏水没有无机盐。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运输和利用。

给树的木质部打点滴,注射的是水分和无机盐。

考点3 开花结果

1.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里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2.传粉和受精

(1)传粉:

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2)受精: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如图3-2-4)

跟进点拨:

有的植物的果实中有多粒种子(如花生、大豆等的果实),原因是其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

②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来弥补。

重点实验实验一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制定计划并实施】

1.设计原理:

围绕假设中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三个环境条件,分别设计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2.实验准备:

某种植物种子40粒,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每瓶10粒种子。

3.1号瓶为对照组,其他瓶为实验组。

4.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缺一不可。

注意:

①要选取颗粒饱满的种子作为实验对象;②在每组对照实验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他条件一致;每组实验的种子不能少于10粒,减少偶然性误差。

③如果4个瓶的种子都没有萌发,就是种子自身条件不满足

实验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来反应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如果用于调查,则叫做抽样调查。

2.随机抽取100粒种子,不能人为的挑选种子,避免产生误差。

3.计算公式:

4.为了减少误差,重复测定2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考点梳理

考点1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水分的运输途径:

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成熟区的导管→茎部木质部的导管→叶的叶脉中导管→叶肉细胞→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3.导管与筛管的比较

4.无机盐的运输:

根吸收的水通过导管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搭着便车”通过这个管网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考点2 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如图3-3-1)。

跟进点拨:

①如图3-3-2,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是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大多数植物的叶片上表皮保卫细胞少,下表皮保卫细胞多,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体,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

(2)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4.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移栽植物时,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通常采取去掉部分枝叶、遮挡阳光和选择阴雨天或傍晚移栽等措施。

考点3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我们应好好保护森林。

第4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考点梳理

考点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如图3-4-1)。

2.反应式

3.影响因素:

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时间和强度、水、叶绿体。

4.意义

(1)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2)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3)为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5.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充分利用光照:

①合理密植;②进行套种;

(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

跟进点拨: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由上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个器官。

2.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重点实验实验一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1.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实验步骤(如图3-4-2):

 

①暗处理:

将盆栽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选叶遮光:

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

③光照处理:

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④摘下叶片,酒精脱色:

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到变成黄白色。

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隔水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

⑤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淀粉遇淀粉变蓝):

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清水冲洗碘液,观察现象。

⑦现象:

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

3.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注意:

1.变量分析:

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

2.暗处理:

是为了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以免叶片内残余的有机物干扰实验结果。

3.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及滴加碘液后漂洗是为了排除酒精和碘液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实验二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三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体时,卫生香猛烈燃烧(如图3-4-4)。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考点梳理

考点1 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

(1)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水分、温度、氧气等。

(3)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出去。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

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抑制呼吸作用:

储存粮食、果蔬保鲜。

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

低温、低氧、低含水量。

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跟进点拨:

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同一植物含水越多呼吸作用越强。

考点2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应当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考点3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植被: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3.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3)土地沙漠化严重。

4.保护植被的措施:

法律保护、植树种草等。

重点实验实验 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考点梳理

考点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3.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

考点2 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