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063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RI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MRI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MRI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MRI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MRI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RI报告.docx

《MRI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RI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RI报告.docx

MRI报告

正常MRI报告书写模板

脑部

T1WI:

脑灰质为低信号,脑白质为高信号

T2WI:

脑灰质为高信号,脑白质为低信号。

质子加权:

脑灰质和脑白质信号强度相似。

脑脊液:

T1W和T2W分别为低信号和高信号。

颅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各脑池及脑室未见扩大和闭塞。

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

脑部MRI未见异常。

颈(胸、腰)椎

颈椎序列正常,颈椎生理性曲度正常。

各椎间隙无狭窄改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黄韧带无增厚。

侧隐窝无狭窄改变,脊髓信号无异常改变,

椎体形态无异常改变。

软组织无异常信号影,椎管无狭窄。

意见:

颈(胸、腰)椎MR无异常。

胸部

平扫于横断面T1W,T2W,冠状面T1W,矢状面T1W

纵隔内未见异常病灶,两叶未见异常信号病灶,

气管隆突腔静脉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双侧胸腔内见积液改变。

胸壁软组织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肋骨未见异常。

意见:

胸部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

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肝内胆管形态无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增强扫描见后腹膜区血管影清晰,血管周围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

上腹部MRI未见异常。

肾上腺

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上腺形态和大小未见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

肾上腺MRI未见异常。

MRU

于T1W上输尿管内尿液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扩张。

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扩张。

膀胱充盈良好,未见异常信号影。

.

双侧肾脏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意见;MRU未见异常。

MRC

肝脏实质于T1W上呈中高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脾脏实质于T1W上呈中低信号,于T2W上呈中高信号.

胰腺实质于T1W上呈中等信号,于T2W上呈中低信号.

胆囊于T1W上呈低信号,于T2W上呈高信号.

肝内胆管形态无异常,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

上腹部各实质器官未见异常信号影.

后腹膜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于MRC见胰管及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扩大。

意见:

上腹部MRC未见异常

盆腔

平扫:

各序列见双侧髂骨骨质信号无异常,T1W与T2W皆呈较高信号。

双侧臀大肌及髂腰肌信号无异常改变,STIR扫描未见异常信号影。

直肠膀胱三角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双侧腹股沟区未见异常信号影。

前列腺大小、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

盆腔MRI未见异常。

右腕关节

右腕关节间隙无异常改变,关节腔内见少量积液。

关节囊滑膜稍增厚,腕管内各肌腱信号未见异常。

各腕骨信号未见异常.大小鱼际肌信号无异常。

右尺桡骨关节间隙未见异常。

桡侧副韧带及尺侧副韧带信号无异常。

意见:

右腕关节MR平扫未见异常

右膝关节

右膝关节间隙未见狭窄,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

内外侧半月板信号无异常,前后交叉韧带信号未见异常,

内外侧副韧带信号无异常.髌骨上缘骨质未见增生。

关节内未见液性信号影。

意见:

右膝关节未见异常。

MRI常见疾病模板

一、中枢神经系统

检查方法:

头颅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及横断位FLAIR,矢状位T1WI:

两侧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形态正常,脑内及脑外未见占位性病灶,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诸脑沟、脑裂及脑室、脑池形态位置均正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增强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

两侧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形态正常,脑内及脑外未见占位性病灶,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信号影。

诸脑沟、脑裂及脑室、脑池形态位置均正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头颅MRI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FSE序列横断位T2WI,梯度回波序列容积成像斜矢状位、横断位成像:

双侧三叉神经显示清晰,梯度回波序列图象两侧三叉神经根部周围未见高信号血管影伴行。

T2WI示两侧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诸脑室、池及沟裂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1、两侧三叉神经未见明显异常。

2、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RF-FAST3DTOFMRA,MIP重建:

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双侧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管腔光整、血流信号均匀,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脑内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团影。

诊断结果:

头颅MRA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SE序列冠状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动态增强冠状位及增强后冠状位、矢状位T1WI:

垂体形态、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局部隆起,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垂体柄无明显移位,鞍底无下陷。

增强后垂体强化明显,动态增强见强化均匀一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

垂体动态增强MR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SE序列冠状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增强后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

垂体形态、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局部隆起,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垂体柄无明显移位,鞍底无下陷。

增强后垂体强化均匀一致,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

垂体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斜矢状位、冠状位,FSE序列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

两侧眼眶对称,眼眶结构清晰,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两侧眼球信号未见明显异常,两侧视神经清晰,信号均匀。

两侧上颌窦腔清晰、窦壁光整,窦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诊断结果:

眼眶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及FLAIR,矢状位T1WI:

两侧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形态正常,脑内及脑外未见占位性病灶,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影。

透明隔呈囊样扩大,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为低信号;余脑沟、脑裂及脑室、脑池形态位置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1、透明隔囊肿。

2、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

左枕部见一类圆形病灶,大小约4.6×4.5×4cm,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缘光整,周围可见明显指压状水肿区;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境界清楚。

病灶与枕部脑膜密切,呈宽基相连。

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左侧脑室后角受压变窄,余脑室、脑池、脑沟、脑裂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左枕部大脑凸面占位,考虑脑膜瘤。

检查方法:

SE序列T1WI冠状位、矢状位,T2WI矢状位;GD-DTPA增强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

右侧鞍旁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2×3×2.5cm,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稍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

垂体受压,垂体柄稍向左侧移位,垂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颈内动脉明显受压下移,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诸脑室、脑池、脑沟、脑裂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右侧鞍旁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

检查方法:

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

左侧额叶见团片状异常信号灶,大小约2.9×3.1×3.6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欠清楚,周围见指压状水肿区;增强后病灶明显环状强化。

左侧侧脑室前角受压略变窄,余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诊断结果:

左侧额叶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

F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

左侧颞枕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变边界欠清楚;增强后病灶周边呈环形强化,内部无明显强化。

左侧侧脑室后角略扩大,余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左侧颞枕叶信号异常,结合临床考虑左颞枕叶胶质瘤术后改变。

检查方法:

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

小脑蚓部可见片状异常信号灶,大小约3.7×4.7×3.5cm,边缘清晰、欠规则,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斑片状明显强化。

病灶周围见少许水肿区。

中线结构居中,第四脑室受压变扁,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明显扩大。

诊断结果:

小脑蚓部占位,考虑髓母细胞瘤可能大,胶质瘤不完全除外。

检查方法:

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

小脑蚓部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周边可见环形强化,内部未见明显强化。

第四脑室稍扩大,余诸脑室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枕部板障不连续。

诊断结果:

结合临床考虑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后改变。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

左侧侧脑室后角区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灶,大小约6.4×4.3×4cm,T1WI呈等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基本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其内有小片无强化区。

病灶周围有少许T1WI低、T2WI高水肿区。

左侧丘脑受压略向前移位,余脑室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略右移。

诊断结果:

左侧侧脑室后角区占位,考虑室管膜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图像示:

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灶,大小约3.3×2×3.9cm,边缘光整,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欠均匀强化。

桥脑受压推移,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余脑室、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听神经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

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

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类圆形脑室性占位性病灶,大小约3×3×4cm,边界清晰,囊性部分信号均匀,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偏左侧可见一小片T1WI低、T2WI稍高信号壁结节影;增强后囊壁环状强化,壁结节明显均匀强化。

病灶周围见少许水肿区。

中线结构居中,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形,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扩大。

诊断结果:

右侧小脑半球脑实性占位,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

鞍区MR平扫SE序列冠状位T1WI、T2WI,矢状位T1WI、T2WI;GD-DTPA增强后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及T1WI:

鞍区垂体窝内可见占位性病灶,大小约4×3×2cm,边界清晰、欠规则,鞍底明显下陷,视神经受压上移,并见腰身征,T1WI呈低、等信号,T2WI像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中度强化。

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压外移。

诊断结果:

鞍区垂体窝占位,考虑垂体瘤。

检查方法:

冠状位T1WI、T2WI,矢状位T1WI、T2WI,GD-DTPA冠状位动态增强及增强后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T1WI:

诊断结果:

垂体异常强化灶,考虑垂体微腺瘤。

检查方法:

SE序列冠状位T1WI、T2WI,矢状位T1WI、T2WI,增强后冠状位、矢状位T1WI:

鞍上区可见一大小约2.0×1.7×1.7CM大小的占位性病灶,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晰、规整,T1W呈高信号,T2WI大部分为稍高信号,内可见小片稍低信号影;增强后周边明显强化,中央无强化。

垂体受压变扁并向下移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无明显外移。

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诸脑室、脑池、脑沟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

鞍上区占位,考虑颅咽管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

SE序列T1WI横断位、矢状位,T2WI横断位,增强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诊断结果:

右侧鞍旁占位,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检查方法:

PRESS多体素波谱分析,层厚1.5cm,体素1×1×1.5cm:

右枕顶叶波谱信号异常,与常规磁共振图像比较,病变区NAA明显减低,Cho明显升高,Lac峰值略高,病变区Cho/NAA、Cho/Cr、NAA/Cr比值平均分别约为6.733、2.645、2.336,病变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Cho/NAA、Cho/Cr、NAA/Cr比值平均分别约为0.763、1.316、1.679,正常脑组织区病变周围组织波峰形态及比例基本正常。

诊断结果:

右枕顶叶波谱信号异常,考虑恶性胶质瘤可能大。

检查方法:

F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1WI,GD-DTPA增强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T1WI成像:

左额叶、颞叶、顶叶可见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花环状强化。

诸病灶周围见T1低、T2WI高信号水肿区。

诸脑室、脑池及沟裂未见明显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左额叶、颞叶及顶叶多发占位性病灶,考虑转移瘤。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及横断位FLAIR,矢状位T1WI:

两大脑半球体积缩小,两侧基底节区、半卵圆区可见多发小点片、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等稍高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诸脑室、脑池、脑沟稍增宽、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1、两侧基底节区、半卵圆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脑萎缩。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T2WI及横断位FLAIR,矢状位T1WI:

两大脑半球形态可,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两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扩大,四脑室未见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两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扩大,考虑梗阻性脑积水。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矢状位T1WI,FSE序列横断位T2WI,FE序列横断位T2*WI

右额叶见片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匀,边界欠清晰,T1WI高信号为主,T2WI及T2*主体为高信号,边界清楚,周边有环形低信号带,外围有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欠清。

诸脑室、脑池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右额叶脑挫裂伤伴右额叶颅内血肿形成。

检查方法:

SE序列横断位T1WI、FLAIR成像,FSE横断位T2WI、T2*WI:

左侧丘脑及左侧侧脑室见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以高信号为主,中心有条形等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诸脑室、池及脑沟、脑裂无殊,中线结构居中。

诊断结果:

左侧丘脑及左侧侧脑室出血(亚急性期)。

二、脊柱常见病变

检查方法:

FSE序列矢状位T1WI、T2WI及横断位T2*WI:

颈椎各椎间盘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颈髓形态、位置及大小均正常,未见明显增粗及其它异常改变。

椎管内外未见明显占位性病灶。

颈椎骨结构未见明显增生。

诊断结果:

颈椎椎间盘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FSE序列矢状位T1WI、T2WI及横断位T2WI:

颈椎序列齐,生理曲度存在,诸颈椎体形态、位置、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椎管无明显狭窄。

颈髓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诸颈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

颈椎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方法:

诊断结果:

检查方法:

FSE序列矢状位T1WI、T2WI及横断位T2*WI:

颈2-3、颈3-4及颈4-5椎间盘向后突出,局部硬脊膜囊受压变形,椎管略狭窄,颈6-7、颈7胸1及颈5-6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

颈5-6椎间隙稍狭窄。

颈髓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椎椎体及小关节呈骨质增生改变。

诊断结果:

1、颈2-3、颈3-4及颈4-5椎间盘伴椎管略狭窄。

2、颈椎退行性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