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99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90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部分 会计doc.docx

第五部分会计doc

第五部分会计

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

一、会计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系统、客观、及时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会计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管理会计的产生,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形成。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认、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分析报表,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的一套信息处理系统。

它主要是为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公众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记录和反映,提供的信息是对过去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

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它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产生一系列新的信息,用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服务于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加强决策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的一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主要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内容。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量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会计不仅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记录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有的还面向未来,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会计信息,以此作为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控制依据。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在经济事项发生以前,经济事项进行当中和经济事项发生以后,会计利用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査与控制。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同时,没有会计监督来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会计核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完善,会计的内容和作用在不断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逐渐扩展。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即会计的客体,就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对象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企业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以工业企业为例,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利性经济組织,其再生产过程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必要的开支等,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售后,收回的货款还要补偿生产经营过程中垫付的资金、偿还有关债务、上缴税金等等。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原材料等),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等)。

资金的投入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

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它又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

(1)供应过程。

它是生产的准备过程。

在这个阶段,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需要用货币资金购买并储备原材料等劳动对象,要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

(2)生产过程。

它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耗费过程。

在这个阶段,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企业要发生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劳动力的消耗和固定资产等劳动手段的消耗等,构成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同时,随着劳动对象的消耗,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随着劳动力的消耗,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随着固定资产等劳动手段的消耗,固定资产和其他劳动手段的价值通过折旧或摊销的形式部分地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

当产品制成后,资金又从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3)销售过程。

它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在这个阶段,企业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发生货款结算等业务活动,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由此可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

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3.资金的退出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一部分新价值,因此,企业收回的货币资金一般要大于投入的资金,这部分增加额就是企业的利润。

企业实现的利润,按规定应以税金的形式上缴一部分给国家,还要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偿还各项债务,另外,还要按照企业章程或董事会决议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或利润。

这样,企业收回的货币资金中,用于缴纳税金、偿还债务和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或利润的这部分资金就退出了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剩余的资金则留在企业,继续用于企业的再生产过程。

(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凡是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是指以货币表现的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形态变化和位置移动。

通常将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如购买固定资产、销售商品、上缴税收等。

经济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如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旅费、计提折旧等。

这些经济业务事项就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根据《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产、物资是企业用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由于财物本身就是一种资产,而且大多数都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等,价值一般比较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企业对财物的收发、使用、增减变化等情况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全面反映企业财物的收发、结存和使用情况,发挥会计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证财物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如单位销售商品、对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物方或者接受劳务方收取的价税款,单位采购材料物资按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账款等,即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债务是企业承担的需要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以及应交款项等,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涉及企业和其他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自身资金周转,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必须及时、真实、完整地核算其债权债务,防止发生非法行为。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本金。

会计上所说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资本的增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分配,因此会计上要求对资本增减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支出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某种劳务相联系,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取得收入必须要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和支出,必须及时进行核算,才能计算出经营成果。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例如,在资金筹集活动中,要对筹集多少资金、何时筹集资金、从何处筹集资金等作出决策;在内部投资活动中,要对企业进行何种类型投资、如何投资等进行决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对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何种劳务、如何生产这些产品和如何提供这些劳务作出决策;在销售活动中,要对向谁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以何种价格销售、怎样销售作出决策;在利润分配活动中,要对确定何种股利政策、如何进行股利分配等进行决策。

在巿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会计目标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谁需要会计信息,其次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的目标,一是通过会计活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信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二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信息的内容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基于不同的需要,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

但总体上说,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三大类:

1.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

主要通过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来反映。

包括某一时点资产的总额和结构,表明企业拥

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某一时点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拥有多少资产或劳务来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某一时点的所有者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2.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

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

包括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和生产经营成果,据以判断企业实现总价值的增减情况。

3.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

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包括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动情况,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内部组成情况。

(三)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两大类。

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内部管理和经营的目的需要了解企业有关的会计信息,如收入总额、利润情况、费用大小等,将其与同行业水平相比,与本企业历史相比,与先进水平相比,可以找出差距,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使用,便于内部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决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髙经济效益。

2.外部利益关系人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包括:

①投资者;②债权人;③政府及其有关部门;④社会公众:

⑤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

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而收入、费用,利润则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利润表要素:

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人,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通过对它的有效使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

(2)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的资源才可以作为资产;如果某项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而应确认为损失,如待处理的无价值的报废产品等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3)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而不是预期的资产,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如企业购入的原材料、固定资产、委托加工材料、应收账款等都属于企业的资产,而计划购买的机器设备等尚未购置的则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4)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它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的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时义务,不需要未来偿还的现时义务或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负债,如企业从银行借入贷款即形成企业的负债,如果企业没有发生借入贷款即不形成负债,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在未来可能形成负债的采购合同,在当前即不能作为负债。

(2)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

(3)负债的偿还不论是以资产偿还,还是以提供劳务偿还或是转让股权给债权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都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1年以上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工资、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或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从会计要素的角度来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为企业资产的取得来源,两者都可以对企业资产提出索偿要求,但负债体现的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偿权,它是企业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减少,使用负债所形成的资金一般需要支付费用,按照约定条件支付利息,不参与利润分配,在企业清算时需要优先清偿,净资产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人;而所有者权益则是投资人对总资产扣去负债后的剩余净资产的索偿权,它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企业归还其投资人,也不需要支付利息,只是要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以利润分配的方式作为投资人的回报。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应当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符合收入的定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可以确认为收入:

一是与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都属于企业的收入。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前提条件。

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兼而有之。

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只有流入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才属于本企业的收入,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符合费用的定义,并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可以确认为费用:

一是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要进行经营活动,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相应地发生一定的费用,狭义的费用是指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与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营业费用是企业费用的主体部分,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制造成本是指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期间费用是指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

期间费用不参与成本计算,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费用通常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耗费,可以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费用是对耗费的计量,这种耗费并不一定表现为当期直接发生的支出,有些耗费是通过系统合理地分配而形成的,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递延资产的摊销费用等。

费用与成本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为生产某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该产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在于费用是按照时间归集的,而产品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归集的。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它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余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三)会计等式

以上六个会计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反映这种数量关系的恒等式,即为会计等式。

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产资源这个同一体的两个方面,因而客观上存在必然相等的关系。

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反之,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必然相等。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