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93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docx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30010

课程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gy)

学分:

1.5

总学时:

30学时

理论学时:

24学时

见习学时:

6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

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外科学总论

适应专业: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教材: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参考教材: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3

2.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8

3.王启华.《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8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该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检查者和病人的位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综合工作台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

(2)掌握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常见耳鼻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急重耳鼻咽喉疾病和耳外伤的处理,耳鼻咽喉治疗操作、手术及耳鼻咽喉的常用局部药物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2.基本技能

(1)掌握耳鼻喉常用检查方法:

额镜和立灯的使用;外鼻检查法;鼻窦、颈部触诊;前、后鼻镜检查法;体位引流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简易嗅觉检查法;鼻腔与鼻窦内窥镜检查法;口咽检查法;外耳检查法;耳镜检查法。

(2)熟悉接诊病人,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的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初步拟定合理的诊疗方案,门诊病历的书写。

(3)了解显微手术技术,X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三、学时安排总学时30节(24/6),理论与实践比例为4:

1。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见习学时

第一篇总论

1

第二篇鼻科学

6

第三篇咽科学

4

第四篇喉科学

4

第五篇气管食管科学

1

第六篇耳科学

7.5

第七篇颈部科学

0.5

(一)鼻部检查法

1

(二)咽部检查法

1

(三)喉部检查法

1

(四)耳部检查法

1

(五)症状学

1

(六)专科病历书写

1

总计

24

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为80%,见习和平时成绩为2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篇总论(理论1学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

2.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

3.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基本方法与设备

[目的要求]

1.掌握检查者和患者的位置。

2.掌握额镜使用法。

3.熟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常用器械与所需设备。

4.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综合工作台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检查者和患者的位置。

2.额镜及检查常用器械使用法。

第二篇鼻科学(理论6课时)

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目的要求]

1.熟悉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

2.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3.了解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4.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5.了解鼻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鼻前庭、固有鼻腔:

内、外侧和顶、底四壁)

2.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前、后组鼻窦的划分,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3.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4.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5.鼻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共鸣;反射作用;鼻窦的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鼻部检查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外鼻、鼻腔及鼻窦检查法。

2.了解鼻腔及鼻窦内镜检查法。

3.了解鼻功能检查法

4.了解鼻腔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法。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外鼻、鼻腔及鼻窦检查法。

2.鼻腔及鼻窦内镜检查法。

3.鼻功能检查法。

4.鼻腔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鼻外伤

第一节鼻骨骨折

[目的要求]

熟悉临床诊断与处理原则。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鼻出血;鼻骨畸形;鼻塞。

2.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

3.治疗:

(1)闭合性鼻骨骨折的复位方法。

(2)开放性鼻骨骨折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鼻腔炎性疾病

第一节急性鼻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了解急性鼻炎与流感、变应性鼻炎、急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病毒感染为首要病因,鼻病毒最常见。

2.临床表现:

初期鼻干燥、灼热痒感和喷嚏;后期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全身症状。

3.并发症:

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鼻前庭炎;其他感染。

4.鉴别诊断:

流感;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传染病;鼻白喉。

5.预防:

(1)增强机体抵抗力。

(2)避免传染治疗。

6.治疗(原则:

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

发汗;中成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其他治疗。

(2)局部治疗:

鼻内用减充血剂;穴位针刺。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慢性鼻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了解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的病因和病理。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局部原因;职业及环境因素;全身因素。

2.临床表现:

鼻塞;多涕。

3.治疗(原则:

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1)病因治疗。

(2)局部治疗:

鼻内用糖皮质激素;鼻腔清洗;鼻内用减充血剂;其他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

第一节变应性鼻炎

[目的要求]

熟悉变应性慢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发病机制:

致敏;介质细胞脱颗粒;发敏。

2.临床表现:

鼻痒;喷嚏;鼻涕;鼻塞;嗅觉减退。

3.诊断:

详细采集病史;主要症状;前鼻镜检查;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性激发试验。

4.治疗:

(1)脱敏疗法:

避免与变应原接触;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2)药物疗法:

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药;抗胆碱药;其他。

(3)手术疗法:

不应作为首选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鼻中隔疾病

第一节鼻中隔偏曲

[目的要求]

1.熟悉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2.了解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组成鼻中隔的诸骨发育不均衡为主要病因。

2.临床表现:

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

3.治疗:

手术矫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鼻出血

[目的要求]

1.熟悉鼻出血的常见病因和常见出血部位。

2.掌握鼻出血的治疗与常用的止血方法。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出血部位:

(1)出血部位大多数和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

(2)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

(3)青年人虽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见,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

(4)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部位见于鼻腔后部。

2.病因:

(1)局部原因:

外伤;肿瘤;炎症;其他。

(2)全身病因: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风湿热;中毒;内分泌失调等。

3.治疗:

(1)一般原则。

(2)局部止血方法:

烧灼法;填塞法;血管结扎法;血管栓塞法。

(3)全身治疗:

镇静剂;止血剂;维生素;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

(4)手术疗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鼻窦炎性疾病

第一节急性鼻窦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2.熟悉治疗原则。

3.了解病因。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1)全身因素:

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致全身抵抗力降低。

(2)局部因素:

鼻腔疾病;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创伤性;医源性;气压损伤。

2.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

(2)局部症状:

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

3.诊断:

局部红肿和压痛;前鼻腔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性穿刺。

4.治疗(原则:

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

注意休息;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特应性体质者给以抗变态反应药物;邻近感染病灶应针对性治疗。

(2)局部治疗:

鼻内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

(3)体位引流。

(4)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短波透热或红外线照射等。

(5)鼻腔冲洗。

(6)上颌窦穿刺冲洗。

(7)额窦环钻引流。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慢性鼻窦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2.了解病因。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轻重不等,时有时无。

(2)局部症状:

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

2.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

3.治疗:

(1)滴鼻剂。

(2)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3)置换疗法。

(4)手术治疗。

(5)全身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篇咽科学(理论4学时)

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咽的分部,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及其邻近器官的关系。

2.熟悉咽淋巴环之构成与临床意义。

3.熟悉腭扁桃体的解剖结构,了解其血液供应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4.了解咽壁构造和一些重要的咽筋膜间隙的部位与临床意义。

5.了解咽的生理机能,了解扁桃体的免疫机能及其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咽的分部,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及其邻近器官的关系。

2.咽淋巴环之构成与临床意义;腭扁桃体的解剖结构。

3.咽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言语形成;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咽的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颈部扪诊和口咽检查法。

2.了解鼻咽部及下咽部检查法。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口咽检查法。

2.鼻咽检查法:

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内镜检查;鼻咽触诊。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咽炎

第一节急性咽炎

[目的要求]

熟悉急性咽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

先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继咽痛明显;全身症状轻。

3.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

4.治疗:

病因治疗;注意休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慢性咽炎

[目的要求]

熟悉慢性咽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及辛辣食物。

(2)全身因素:

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

2.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不明显,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和微痛感。

3.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

4.治疗:

(1)去除病因,增强体质。

(2)中医中药,宜滋阴降火。

(3)局部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扁桃体炎

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主要并发症和预防。

3.了解病因学及分型。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主要致病菌。

2.临床表现:

(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

3.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4.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扁桃体周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

(2)全身并发症:

急性风湿热;急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心肌炎及急性肾炎。

5.治疗:

(1)一般治疗:

适当隔离,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加强营养。

(2)全身治疗: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局部治疗。

(4)中医中药。

(5)手术治疗:

有并发症者,急性炎症消退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诊断的主要依据。

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扁桃体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3.了解本病作为“病灶”及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主要致病菌。

2.病理:

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

3.临床表现:

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

4.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5.鉴别诊断:

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肿瘤。

6.治疗:

(1)原则上施行扁桃体摘除术,剥离法和挤切术。

(2)对不能施行手术者,可试用保守疗法。

(3)适应症。

(4)禁忌症。

(5)术前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咽肿瘤

第二节恶性肿瘤鼻咽癌

[目的要求]

1.掌握其临床表现,重点掌握其早期症状和早期诊断方法。

2.熟悉发病规律和病因学说。

3.熟悉其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遗传;病毒;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

早期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后期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2)耳部症状:

早期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

(3)颈部淋巴结肿大。

(4)脑神经症状:

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软腭瘫痪、反呛、声嘶、伸舌偏斜。

(5)远处转移:

晚期转移骨、肺、肝。

3.治疗:

首选放疗,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临床表现、诊断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临床表现:

睡眠打鼾;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晨起后口干、头痛、血压升高;部分患者性功能障碍及性格改变。

2.诊断:

多导睡眠监测为本病的实验室金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篇喉科学(理论4学时)

第一章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喉腔分区及其主要解剖构造,认识小儿喉腔结构的解剖特点。

2.熟悉喉外标志,喉软骨支架。

3.熟悉主要喉内肌及其功能,了解喉外肌分组及其主要功能。

4.熟悉喉的神经与淋巴分布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喉的主要血管支配。

5.了解喉的主要生理功能。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喉外标志,喉软骨支架。

2.喉腔分区及其主要解剖构造;小儿喉腔结构的解剖特点。

3.喉的神经与淋巴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4.喉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喉的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喉外望诊和扪诊法。

2.了解间接喉镜检查法,直接喉镜检查法,纤维喉镜检查法。

3.了解喉X线检查法及CT扫描。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外部检查。

2.间接喉镜检查、直接喉镜检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第一节急性会厌炎

[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病理。

2.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感染为本病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为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老人儿童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2)局部症状:

剧烈咽喉痛,吸气性呼吸困难。

(3)检查:

会厌明显充血、肿胀。

3.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

4.治疗:

抗感染;呼吸困难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会厌脓肿形成者可在喉镜下切开排脓。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小儿急性喉炎

[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

2.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掌握小儿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术的指征。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感染;用声过度;其他。

2.临床表现:

声嘶;咳嗽、咳痰;喉痛。

3.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

4.治疗:

(1)治疗重点是解除喉阻塞。

(2)加强支持疗法,注意营养和电解质平衡,保护心肌功能,避免发生心力衰竭。

(3)尽量使患儿安静休息,减少哭闹,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小儿如有重度喉阻塞,药物治疗无好转,则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4)禁用吗啡及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和使呼吸道粘膜干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第一节慢性喉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喉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了解慢性喉炎病因、病理。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用声过度;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鼻腔、鼻窦或咽部慢性炎症;急性喉炎长期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下呼吸道有慢性炎症。

2.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

(2)喉分泌物增加,常觉有粘痰附着。

(3)喉部干燥,说话有喉痛感。

3.治疗:

去除病因;雾化吸入;中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喉肿瘤

第二节喉恶性肿瘤喉癌

[目的要求]

1.掌握早期症状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2.熟悉喉癌可能的病因、分型法和临床表现。

3.熟悉喉癌与良性肿癌、喉结核的鉴别,治疗原则。

4.了解喉癌手术治疗的进展,颈淋巴廓清术的功能重建术,了解喉癌的预后因素。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癌前期病变;性激素及其受体。

2.临床表现:

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声门旁型。

3.诊断:

病史+临床检查+活检

4.鉴别诊断:

喉结核;喉乳头状瘤;喉梅毒。

5.治疗:

手术治疗为本病主要手段,配合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喉阻塞

[目的要求]

1.掌握其临床表现及分度,主要急救措施和治疗原则。

2.掌握气管切开术对解除喉阻塞的重要性。

3.熟悉喉阻塞的病因。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

炎症;外伤;水肿;异物;肿瘤;畸形;声带瘫痪。

2.临床表现:

吸气性呼吸困难为本病主要症状;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声嘶;发绀。

3.分度:

(1)一度:

安静时无呼吸困难。

(2)二度:

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

(3)三度:

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

(4)四度:

呼吸极度困难。

4.治疗:

(1)一度:

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2)二度:

炎症引起者,足量有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若为异物,尽快取出;若为喉肿瘤等考虑气管切开术。

(3)三度:

药物治疗,作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4)四度:

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

第二节气管切开术

[目的要求]

掌握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和术后护理。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适应证:

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

2.手术方法:

(1)常规气管切开术。

(2)环甲膜切开术。

3.术后护理:

保持套管内管通畅;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维持下呼吸道通畅;保持颈部切口清洁;防止套管阻塞或脱出;拔管。

4.术后并发症:

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出血;拔管困难。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篇气管食管科学理论1学时

第四章气管、支气管异物

[目的要求]

1.掌握其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预防。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临床表现:

(1)异物进入期:

剧烈呛咳及憋气,甚至窒息。

(2)安静期:

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

(3)刺激与炎症期:

咳喘,痰多。

(4)并发症期:

发热、咳嗽、咳浓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肺不张、肺气肿;气胸、纵膈或皮下气肿。

2.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本病确诊的最可靠方法。

3.治疗:

取出异物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4.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食管异物

[目的要求]

1.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其严重后果、防治原则。

2.了解本病的病因。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1.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呼吸道症状。

2.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3.并发症:

食管穿孔或损伤性食管炎;颈部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食管周围炎及颈间隙感染或纵膈炎;大血管破溃;气管食管瘘。

4.治疗:

及时取出异物;配合一般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篇耳科学(理论7.5学时)

第一章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目的要求]

1.熟悉鼓膜的构造、形态、分部及正常标志。

2.熟悉鼓室之分部、各壁的重要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