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79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docx

缠论的基本概念及学习方法

 

缠论该怎么学之一

原文地址:

【原创】写给初学缠论的朋友作者:

秋叶正红

   相信很多初学缠论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

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级别……的划分,背驰、转折、一买、二买、三买、一卖、二卖、三卖……的判断,真是划也划不清楚,断也断不明白,于是感觉缠论真的难学!

啃了一年半载,依然失误频频!

怎么办?

这就是我要和朋友交流的。

    这篇博文遗憾的是不能发图,原因就是在北京,借用电脑,没有图片。

不过没有关系,我近期发的《教你炒股票》系列配图和缠中说禅点评个股图也可以参考,近期的大盘分析附图也可以参考,特别是上证2月走势,很有助于理解本文。

   缠给出一个学习缠论路线图,结果这条路不好走,原因就是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级别……的划分不容易,且现在看来,笔和线段的划分不能准确地反应缠的“走势段”内涵,加上线段自组级别的误区,使得各级别划分不同、走势中枢划分不同、走势类型划分不同……比比皆是,于是才有千人千缠之说!

如何解决?

那就是正确理解缠的走势段内涵。

看看缠早期划分线段图,和她后期定义的线段是有很多出入的,而缠的走势段,很难用语言规范表述,所以缠为了规范,才在64课开始试图给出笔和线段精确定义,结果是不但没有使问题简化,反而使笔和线段的更易歧义,特别是由于不同软件数据的细微差异,都会造成划分结果的不同,我想,这绝不是缠的本意。

经过长时间反复对照缠论画图,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笔、线段上斤斤计较,因为笔和线段仅仅是个工具,是个拐杖,当你学会走路后,这个拐杖是要丢掉的。

否定笔和线段,是需要勇气的,我大概是第一人!

所以,写此文也是考虑了很久。

   那么,还有没有快速掌握缠论并能应用于实践的途径?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利用两均线系统、MACD和布林带这些传统技术指标,结合级别来综合分析,再加上运用缠论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情况。

至于看不清的情况(比如中阴状态),你不去操作就是了,近2000只股票,可操作的股票多得是,没有必要死守着看不懂的股票。

真正做到了,那就是股市的常胜将军了!

   下面就开始介绍如何快速掌握缠论并应用于实践:

   一、先把30课之前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基本熟记;

   二、建立两均线技术指标,用飞狐交易师的也可用我的均线面积技术指标,和红绿柱面积指标,大智慧L2版的也有这两个技术指标,其它软件由于函数少没有编写。

要找些书把均线、MACD、布林带等技术指标的用法搞清楚,特别是MACD的顶底背离概念要清楚。

   三、看完前61课。

    四、这时你已经有了均线缠绕、趋势力度(均线面积)、趋势平均力度、背驰、盘整背驰、中枢、走势类型、三类买卖点等等基本概念,这些就足够了。

至于数学表达式的推演、级别的转换、同级别分解、转折力度等等,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以后再说。

   五、反复从1F(1分钟,下同)、5F、15F、30F、60F到日、周……K线图去看,以便理解级别是由小级别生长出来的(缠论的级别原理);反过来,小级别的走势要服从于大级别(每个级别的走势要完成——走势终完美)。

这就是辩证法,就是缠论的精髓!

   这第五点就是关键,要做到理解,就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多看图,走势图是最精美的。

离开了走势图,一切技术分析都无从谈起。

所以尽管都知道,还是再强调一次。

   2、1F的多次上、下、上……地折腾,在30F上可能就是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均线两次缠绕(形成了一个均线面积);在日线上可能就是几根K线,这就形象地解释了级别是由小级别走势生长出来的。

从MACD指标上看,1F的一背再背(一再顶或底背离),会传导到5F的MACD出现背离;5F又会传到到30F……这也是级别生长的形象写照。

   3、你经常会看到某一级别的MACD背了又背,但股价确照样一涨再涨或一跌再跌,为什么?

这就是小级别的走势要服从大级别的走势。

例如,30F均线空头排列且两均线距离在呈喇叭口状放大、MACD黄白线下穿0轴且呈快速下探之势、MACD绿柱不断加长、布林带张口且股价贴下轨向下运行,此时一个1F的MACD底背离是不可能扭转30F下跌走势的,这就是MACD这个技术指标的缺陷。

但1F的这种背离演化到背驰时,却可以改变1F的走势,这种改变可能引发30F的一次均线缠绕、或是形成一个中枢,但在30F没有出现背驰(盘整背驰)之前,是不可能改变30F的走势方向的。

这就是小级别走势必然服从于大级别的走势。

   4、均线的一次缠绕,伴随着次级别以下级别的一个中枢的形成;反过来,要判断是否形成中枢,你到大级别去看是否出现了均线缠绕。

   5、有了趋势,才有背驰,盘整只有盘整背驰。

这两者区别要高清楚。

特别强调的是背驰不是MACD背离,两者有本质区别!

   6、会用区间套。

当30F处于背驰段时,你可以观察5F甚至是1F走势,但他们也出现背驰(盘整背驰)时,意味着30F的第一类买卖点到来了。

   7、按均线系统查看,和线段划分出来的级别有区别,一般参照30F均线系统操作就足够了。

   当你能够理解级别是由小级别生长出来的,和小级别的走势要服从于大级别,恭喜你,你可以在股市中游刃有余了!

 

缠论该怎么学之二

【原创】为什么要避简就繁?

—再次写给初学缠论的朋友作者:

秋叶正红

   《写给初学缠论的朋友》一文发表后,引起众多网友热议,不论赞同还是反对,在此都表示感谢!

只有深入探讨,缠论才能越辩越明。

   今天再次表明,笔和线段的划分,实在不是初学者应该研究的。

抛开笔和线段的适用价值不说,仅就掌握的便捷性而言,实属不易,原因不在于定义高深,而在于无人断定对错!

我自认为不算笨,毕竟本人获过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相信当年研究之课题决不比线段划分简单,但刻苦钻研笔和线段至今,本人画的线段依然不乏“纠正”者。

再说,谁人敢说他画的线段就是标准的、权威的?

既然如此,初学者为什么要在这“不知对错”的问题上花费精力?

    其实学缠论,就是要掌握缠论的精髓,缠论的理念。

缠论既然不废一法,那么就从用均线系统、MACD、布林带等传统技术指标辅助分类、判断入手,有什么不好?

毕竟这些指标绝大多数人是熟悉的(如果这些指标都不熟悉,那就更不要谈缠论了),容易掌握的。

均线缠绕就是缠绕了,MACD红绿柱长了短了、黄白线高了低了,股价在布林带的什么位置,这些都毫无争议。

至于面积,做个公式也是极其简单之事,纵然不会,也可下载一个了事。

其实看多了,不计算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

这么简单且毫无争议的方法不去研究,偏在无结果的问题上纠缠,不是避简就繁那是什么?

   缠的巨大贡献是级别的发现,从而使走势的研究由单一级别向多级别、立体地分类判断走势转变,有效回避了单一级别传统指标由于“骗线”造成的判断失误。

缠论的精髓是小级别的走势“堆出”大级别——级别是生长出来的;小级别的走势又要服从于大级别,即任何级别的走势终要完成——走势终完美。

缠论操作理念:

永远在下跌中寻找买点,并在买点买入;在上升中判断卖点,并及时卖出。

   缠论难吗?

如果你连笔和线段都划分不清楚,你能说缠论不难吗?

如果你用这些最长见的技术指标,结合级别来综合分析,再加上运用缠论的基本原理,就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情况,你还会说缠论难吗?

级别——三维立体思维——缠师的巨大贡献

级别——三维立体思维——缠师的巨大贡献作者:

秋叶正红

   低级别的走势,催生着级别这个大树不断地成长,直至它的生命终结!

按照走势终完美,站在不同的级别上,感受又是如此地不同!

不同级别的轮动组合操作,如同摘取这颗大树结出的累累硕果,多么绝妙!

    画完这图,我自己都被感动了!

什么分型、笔、线段、走势类型、走势中枢都是构造这颗大树的细胞(自同构性结构);走势终完美,就是这些细胞组合的必然;买卖点就如同高低错落的果实,能摘到哪个层次的,由你的身高(资金量)决定;能摘多少由你的技术决定。

    再看K线图时,时刻脑子中呈现这立体图吧。

它不会让你在股市中迷失!

 

级别,本质与时间无关

原文地址:

级别,本质与时间无关(原创)作者:

秋叶正红

  一、基本概念

   自同构性结构的时序性:

交易被时间界定了顺序,因此自同构性结构也就具备了时序性。

这种时序性决定了这种结构的分解与组合不符合交换率。

   自同构性结构的连续性:

交易按时序在图形上连续排列,因此自同构性结在图形上也是连续排列的。

这种连续性与相邻两笔交易的间隔时间无关。

这种连续性决定了这种结构具有自组性。

   自同构性结构的自组性:

自同构性结构依据时序性、连续性,就可以自组出级别来。

自同构性结构的自组性符合原始递归定义,可用递归函数计算出级别。

这种自组性决定了这种结构的分解和组合符合结合律,并存在包含关系。

   级别:

本质与时间无关(原创)只是按一定的规则,自生长出来的一种分类方法。

   级别的独立性:

任意某级别,都是一套独立系统,不同级别之间不得组合。

   级别的关联性:

任意某级别,都是由本级别的次级别组合而来,并为高一级别提供组合部件。

       二、概念要点

   级别是自同构性结构自组出来的,或者说是生长出来的。

最原始的各种自同构型性结构自组在一起,总会达到站在高一层次上看,刚好构成该层次的一个自同构性结构。

这个新层次,就是自同构性结构自组出的新级别。

如此延续、扩张,级别就如同有生命般不断被自组出来,并不断向更高级别自组。

   级别在本理论中是极端关键的。

为什么?

因为本理论的递归函数是有级别的,是级别依次升大的。

所以,搞不明白级别,根本就学不明白本理论。

       三、分析理解

   级别的关键,就是本理论定义的规则。

自同构性结构就如同基因。

按照这个基因,这个图谱,走势就如同有生命般自动生长出不同的级别来。

不论构成走势的人如何改变,只要其贪嗔痴疑慢不改变,只要都是人,那么自同构性结构就存在,级别的自组性就自然存在。

   级别,本质上与时间无关,也不是什么时间结构。

级别,本质上不对任何时间结构有任何绝对的承诺,因为这里没有任何的绝对的理论推导可以保证这一点。

结构被终结了,就是因为被终结了,只此而已,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时间的因素,结构才被终结的。

这如同交易,时间只是给交易界定了顺序,并不决定交易。

时间只是对级别分类的一种划分手段,比较符合看软件K线图的习惯。

   级别的划分:

(从实用角度来,不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划分。

最严格的划分,应该按递归函数计算)

       原始级别系统:

每笔交易系统:

为构建一级的分型、笔直至线段提供部件;

       一级走势类型:

由一级线段组合而来;

       二级走势类型:

由一级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三级走势类型:

由二级别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

       N级走势类型:

由N-1级别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N无穷大。

   级别的察看与选择:

如分型、走势类型等是客观存在的,无论能否被观察到。

但不察看,无法分析、判断。

好在不同级别的自同构性结构(分型、走势类型等)都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在现有软件的、以不同时段划分的K线走势图上。

所以不同时段的图,其实就是对真实走势不同精度的一种模本。

例如,一个年线图当然没有1个分笔图的精确度高,很多重要的细节都不可能在大级别的图里看到。

而所谓走势的级别,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可以从每笔成交构成的最低级别图形不断按照走势中枢延伸、扩展等的定义精确地确认出来。

这是最精确的,不涉及什么5分钟、30分钟、日线等。

但这样会相当累,也没这个必要。

因为,图的精确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真实的走势并不需要如此精确的观察。

一般选用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的时段安排。

这是一个简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现在可以查到的走势图都是这样安排的。

当然,一些简单的变动也是可以接受的。

例如去掉30分钟,换成15分钟和60分钟,形成1分钟、5分钟、15分钟、6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的时段安排,这也是可以的。

为了方便分析,且把不同时段的K线走势定义为时段数级别的走势。

例如5分钟级别的走势。

切记:

该定义只是为了方便研究取的名称,实际并不存在5分钟级别。

   特别说明:

由于这种不严格的级别选择和定义,使得某级别的自同构性结构的自组与上一个级别本应该对应的自同构性结构出现对应误差。

例如,有时5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和30分钟级别的线段就不能很好的对应,其原因就是30分钟级别不是由5分钟级别按递归函数计算出来。

这也造成了某些人怀疑本理论的依据。

好在通过适当地调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在以后的课程会涉及到。

事实上,这种级别的划分,对实际操作没有实质上的影响。

   虽然没有必要精确地从最低级别的图表逐步分析,但如果你看的图表的缩放功能比较好。

当你把分笔图或1分钟图不断缩小,这样,看到的走势越来越多。

而这种从细部到全体的逐步呈现,会对走势级别的不断扩张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

这种感觉,对你以后形成一种市场感觉是很有帮助的。

在某个阶段,你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感觉,你如同站在重重叠叠的连绵走势中,而当下的趋向,仿佛照亮着层层叠叠的走势。

那时候,你往往可以忘记走势中枢之类的概念。

所有的走势中枢,按照各自的级别,仿佛都变成大小不同的迷宫关口。

真正的路只有一条,而你的心直观当下地感应着。

说实在,当有了这种市场清晰的直觉,才算到门口了。

那时候,就如同看一首诗,如果还从语法等去分析,就如同还用走势中枢等去分析一样。

而真正的有感觉的读者,是不会计较于各种字句上的,整体的直观当下就呈现了。

一首诗就如同一自足的世界,你当下就全部拥有了。

市场上的直观,其实也是一样的。

只要那最细微的苗头一出来,就当下地领悟了,这才算是对市场走势这伟大诗篇一个有点合格的阅读。

   对级别的形象理解:

什么级别的图和什么级别的走势中枢没有任何必然关系。

走势类型以及走势中枢就如同显微镜下的观察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性由最原始的递归定义保证;而级别的图,就如同显微镜,不同倍数看这客观的图就看到不同的精细程度,如此而已。

所以,不能把显微镜和显微镜观察的东西混在一起了。

 

机械化操作图

原文地址:

机械化操作图作者:

秋叶正

关于线段与走势段之一

为什么定义线段?

这得从走势中枢定义和走势类型定义出发来讨论。

谁都知道,走势中枢和走势类型是运用递归函数原理计算出级别的,那么就必须有个初始条件。

走势中枢和走势类型谁为初始条件?

简单地讲,就是先有中枢还是先有走势类型?

缠曾经试图用走势中枢作为初始条件,因为她讲过:

最小级别的三根K线重合部分就是原始中枢,由此划分出走势类型,然后三个走势类型的重合部分再形成高一级的走势中枢……在这里缠将最低级别定义为1分钟,那么三根1分钟K线的重合部分就是1分钟走势中枢,这在缠的早期解盘中也可以看到。

但也许缠发现这样定义出来的中枢极不稳定,走势类型划分过于细致和不方便把握,于是缠把目光移到了走势类型为初始条件。

但难题又出现了,没有走势中枢,怎么定义走势类型?

好在我们受条件限制,不可能以单笔交易组成图形作为原始级别(尽管理论上讲这才是原始级别),即使证券软件上的分笔图也是经过数秒中合并后的交易数据,就是不管使用什么证券软件,只好用1分钟作为最低级别图。

于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不能够仔细观察单笔交易,那么就利用1分钟图近似地先找出原始级别的走势类型,有了这个原始级别的走势类型,1分钟的走势中枢、走势类型就迎刃而解了,级别递增就启动了。

   那么怎么用1分钟K线图描述原始级别的走势类型?

就是后来缠在解盘时用数字表明的段,再后来缠试图用笔、线段来规范这种描述,于是定义了笔和线段。

但我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发现定义的线段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原始级别的走势类型,这就是千人千缠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

原因有两个:

   第一,1分钟不是原始级别的上一个级别,也就是说,1F不是递归函数x=1那个级别!

至于是哪个级别,由于没有原始数据,没有办法计算。

甚至可以讲,1分钟哪个级别都不是,也许只是n和n+1级的中间状态。

既然1分钟不是递归函数计算出来的级别,那么它只能近似地反映n或n+1级的真实状态,甚至反映的有些是n级的状态,有些是n+1级的状态。

这些只要懂得递归函数的都能理解。

   第二,用严格定义的划分去描述近似的状态,这在逻辑上本身就是站不住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缠先是严格定义了笔的条件,后来又放松了条件,就是企图修正由于逻辑上的不成立带来的偏差。

不信你看看,笔和线段的划分,越是到了大级别,误差越大!

这也是我后来不在30F及以上图形画线段的原因。

   那么缠论就没有办法在图形上反映了吗?

回答肯定不是。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

用走势类型的定义,在1分钟K线图上,用“线段”去近似地描述1分钟级别的次级别走势类型,这个线段我称之为“走势段”。

有了走势段,1分钟的中枢就好确定了;有了1分钟的走势中枢,1分钟的走势类型也就有了……

   那么这个走势段如何划分?

我们知道,1F次级别的一个走势类型,必然至少包含一个1F次级别的走势中枢,而这个走势中枢同样至少有三段1F次级别的走势段,这些走势段反映在1F图上就类似“笔”。

好了,有了这些“笔”,我们就能找到1F次级别的走势中枢、进而找到1F次级别的走势类型——1F的“走势段”!

   有人会讲:

你饶了半天不是还绕回了缠的笔和线段了吗?

不是。

这里没有用走势类型定义以外的条件来严格定义走势段,换句话讲,走势段只能根据走势类型的定义,用近似“笔”的K线组,去划分1F次级别的走势中枢和走势类型,然后在1F图上用线段表示。

你看看,这里的走势段,没有了特征序列元素、有没有缺口、第几种情况……等等繁琐的考虑。

只要1F次级别完成了一个走势类型,1F就有了一个走势段,多么简单的事情!

   那么实际画图时怎么掌握?

很简单,你看看1F完成一个走势类型时,5F图上的K线和MACD都在干了些什么?

看明白了就照葫芦画瓢地去画1F的走势段。

所以我在后来的解盘图上的说明都改了,不叫线段,叫走势段,就是为了区别缠定义的线段。

   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我在划分1F走势段时的一些考虑,简单地讲就是作用和力度:

   1、1F次级别的一个走势类型,一般都能造成1F的MACD黄白线穿越一次0轴,这符合缠在讲解MACD辅助判断作用时讲的方法。

   2、并不是1F的MACD黄白线每穿越一次0轴都一定对应一个走势段,这时还要看内部结构,就是1F次级别是否至少包含一个走势中枢,如果1F次级别连一个走势中枢都没有,那就不可能有1F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也就不可能有1F的走势段。

   发一张缠解盘的1F图,再发一张我的1F图,大家对照一下。

--------------------------------------------------------------------------------

嗯,很有道理,仔细体会中。

感觉秋叶学长的解释与划分比较符合缠师原来解盘的精神。

关于线段与走势段之二

按照走势中枢的定义,要有至少三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重叠部分,这在5F以上级别确定走势中枢没有问题,但在1F问题就来了。

由于1F为最低级别,1F以下再没有K线图了,那么1F走势中枢如何确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深入研究1F的K线图,见图。

1F的K线基本是由一连串上升K线或下降K线组成,除了涨停板或跌停板,几乎见不到一字排列的状态,这就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以至少包含三个以上1F的一组K线为例,只要这组K线中至少有一次K线重合,那么重合部分就可看成是1F次级别的再次级别的走势中枢,有了这个走势中枢至少可以构成该级别的盘整;如果这组1F的K线包含两个1F次级别的再次级别的走势中枢,那么就形成了该级别的趋势。

同时,这些1F次级别的再次级别的走势类型能够引起1F的MACD红柱或绿柱显著变化,这些走势类型就值得考察。

否则就不予考虑。

1F次级别的再次级别有三个以上这样的走势类型,也就是1F有三个以上这样的“向上-向下-向上……(也可以是从向下开始的)”K线组,其重合部分就构成了1F次级别的走势中枢。

有了走势中枢,1F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也就可以按定义划分出来了。

在1F的K线图上用线段表示1F次级别走势类型,把这些线段定义为“走势段”,那么这些走势段就可以组出1F的走势中枢,进而划分出1F的走势类型;这些1F走势类型又可以定义出5F的走势中枢,5F有了走势中枢又可以划分出5F的走势类型……

这里要注意一点:

1F次级别的一个走势类型,以能使1F的MACD黄白线穿越一次0轴为准,但反过来不成立。

也就是说,只有导致1F的MACD黄白线穿越0轴的1F次级别走势类型才能认为是完成了的,否者就是没有完成的。

但反过来,不是1F的MACD黄白线每次穿越0轴都能对应一个1F次级别的走势类型。

有时1F的MACD黄白线穿越几次0轴,1F次级别才完成一个走势类型。

 

图解走势中枢及相关定理

原文地址:

【原创】图解走势中枢及相关定理作者:

秋叶正红

   这些图片都是我正在编著的缠论通俗讲解一书中的插图,由于出版社不同意,所以不能将全部内容上传。

但考虑很多网友的实际要求,只好变通将涉及走势中枢及其有关定理的图传上来,供参考。

走势中枢在未来走势中的作用

原文地址:

走势中枢在未来走势中的作用作者:

秋叶正红

   走势中枢如图1和2,走势中枢区间[ZD,ZG]有次级别的5段走势相互重叠。

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这个区间堆积了大量的筹码:

走势中枢震荡的时间越长,堆积的筹码越多;走势中枢的级别越高,堆积的筹码越多;换手率(成交量)越高,堆积的筹码越多。

   走势中枢在未来走势中的作用就比较明确了。

由于堆积了大量筹码,一但同级别走势离开了该区域,那么这个区域一定对未来的走势构成重要的支撑或压力位。

看下图,Z1、Z2、Z3、Z4构成了走势中枢扩张,形成了5分钟走势中枢。

21-28这段走势离开了该5分钟走势中枢。

28-31一分钟走势段反弹,走到该5分钟走势中枢附近,遇压力回落,并最终创出新低点38。

38-51的反弹走势,也没有触及该5分钟走势中枢的下沿,显示了走势中枢对未来走势的压力作用。

    52-55段走势,向上突破了该5分钟走势中枢,其后55-64反复围绕Z11震荡,但始终没有触及该5分钟走势中枢的上沿,显示了该5分钟走势中枢对未来走势的支撑作用。

中枢递归与走势递归及中枢递归向走势递归的演化

今天大盘走势再次证明一点:

股市无需预测,只要完全分类,出现买点买、卖点卖就是了,今天没有高开高走,同样也没有暴跌,但走势还在按给出走势分类3在演化。

至于高点走不走,还是要结合个股情况,毕竟只是1F级别的3卖,能否具有可操作性,个股差异就大了。

今天聊天室很多人认为会跌破2521,但在2554点起跌后,我就判断不会深跌,13:

30急跌时再次提醒不用慌,没有多大力度,不会深跌。

果然只跌了十几点反弹。

但对于很多人的个股,却建议减仓。

这就是缠论,个中缘由,很多是难以言明的。

   大盘走到这里,对后市的走势分类就涉及用什么递归级别的问题了。

今天给出4种分类,其实每种分类还有细微差异,只在第四种分类里再细分一下,这没有关系,因为毕竟是1F走势的变化,如同画错了线段,对5F走势的发展及级别的递归,没有本质的影响,这点需要好好体会。

这也是我一再反对初学者去抠笔和线段的原因!

   还是说递归:

一种是纯中枢扩展方式的递归级别;另一种就是用同级别走势分解后,以完成的三个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来确定上一个级别的走势中枢,进而递归了级别,这点缠都有详细阐述。

其实这两种递归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和级别的差异,但这恰恰是缠没有说明的地方。

以前我我讲过,要按照缠解盘去划图,只有画图才能够深刻理解缠论。

其实你只要跟着画了图,就会发现,缠解盘断开两个主要时期:

一个是,放过了3563这个重要的低点;另一个是,放过了6124点这个历史大顶。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