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702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docx

《学校体育学教案》主讲内容汇总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国内外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教学目标:

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特点,理解和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教学手段:

讲授与讨论

第一篇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Ø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Ø希腊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人偏重军事,不注重文化教育,保守、落后、狭隘

雅典教育:

雅典教育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Ø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活动是当时希腊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

Ø国外学校体育产生初期,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指导思想都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Ø希腊化时期——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之一,不再以服务于军事为主要

目标,而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

Ø被征服后——社会崇尚演说雄辩才能,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排挤

Ø(骑士教育——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Ø宗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教育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Ø文艺复兴——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

Ø宗教改革——文化知识与身体教育并重的教育主张(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Ø启蒙运动——充分肯定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发展)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

Ø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颁布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案

Ø博爱派教育家巴泽多——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出现近代最早的体育教师

Ø博爱派教育古茨穆茨——八项运动(跑步、跳高和跳远、投掷、角力、悬垂、平衡、力量性运动、序列运动),适应大工业对劳动者身体素质的要求

Ø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军国主义体育思想(帝国争霸)——新体育学说(自然体育学说)——终身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游戏、室内讲授、健身内容等——多样化的个人项目为主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分班、分组教学;循环练习、程序教学、小集团学习、创造性学习、电化教学等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体育测试达标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课间操、运动俱乐部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六艺”教育射、御、乐有体育的性质

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思想政治文化运动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健康状况、体育课、劳卫制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体质下降、两课两操两活动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混乱和停滞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1、加强了体育法规制度建设,颁布实施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

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3、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4、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5、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

6、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

7、促进港澳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

(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2、影响:

爱国保家捍卫主权;学校体育地位确立;体操课、体育专门学校

(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

(2)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3)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

2、影响:

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活跃体育教学气氛;注重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1)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

(2)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

(3)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

(4)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

2、影响:

重视学校体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学校体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重视传授知识技能;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纪律性;明确提出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国粹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苏联模式”本土化

“体质教育”

“终身体育”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

2、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3、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职能之一——传递文化

 

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及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教学手段:

讲授

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3~6岁)

•初等教育阶段体育(6~15岁)

•中等教育阶段体育(15~18岁)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17~30岁)

一、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主要包括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身体机能的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

(一)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

1、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

•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

第一次高峰——胎儿→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青春发育期

•10岁前学生形态发育呈匀速增长,男女差异不明显

•快速增长阶段,女生较男生早2—3年,男生12——15岁,女生10——12岁

•之后的3—5年(女生3—6年)呈现增长速度减慢

•稳定阶段在19—21岁(仅身高始于16岁或17岁)

2、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

•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比体重快,有“身长体轻”的特点

•城市学生的身高较乡村学生高,但体型显细长,女生尤为明显

•科学安排体育锻炼,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加强胸、腰、腹部肌肉的锻炼。

•运动项目——体操、球类、游泳、舞蹈,多做伸展性练习

(二)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1、神经系统

•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分化抑制能力较差

•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完善——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两个信号系统更协调和完善→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

•在青春期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女生尤为明显

2、骨骼肌肉系统

•长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

注意培养正确姿势;适当的生理负荷;女生避免从高处向硬地跳下——队列、基本体操

•肌肉的增长主要为长度的增加,大肌肉先于小肌肉;肌肉力量、耐力较差,易疲劳,恢复快

注意避免压力过大的练习,负荷量和强度的增加要循序渐进

3、呼吸系统

•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增强

•加强肺功能的锻炼,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尽量避免憋气练习——多选择匀速的耐力跑等练习

4、心血管系统

•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

•注意合理安排生理负荷,负荷量和强度的增加要循序渐进

(三)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城乡学生的差异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偏激

观察的特点:

•目的性的发展

•持久性的发展

•精确性的发展

•概括性的发展

记忆的特点:

•有意识记在记忆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意义记忆成为主要形式

•抽象记忆获得更大发展

•对有情绪体验的事物的记忆水平提高

思维力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获得显著发展

想象力的特点:

•有意性不断增长

•创造成分不断增加

•现实性不断发展

情感发展的特点:

•重视感情

•具有两极性,易冲动

•集体感、友谊感、道德感有了很大的发展

意志力发展的特点:

•果断性的发展

•坚持性的发展

•自制力的发展

自我意识出现了质的飞跃:

•成人感的产生

•独立性的增强

•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期;对异性的好感期)

•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与同学交往的特点:

•交往的频率明显提高

•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社会交往技能提高

•善于利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同学的活动

•对同龄人群体的依恋之情,积极寻找和培养亲密的朋友圈子

•良好的社会性格开始形成

与教师交往的特点:

•对教师的盲从明显降低

•非常渴望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比较深入的交往

三、各阶段体育的特点与重点

(一)学前教育阶段

1、体育的主要特点

•以游戏和小型比赛等形式组织

•趣味性和教育性

2、体育的重点

•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体育养成教育

(二)初等阶段

1、体育的主要特点

•深度与广度增加

•游戏和比赛等形式组织各种体育活动

•讲授、动作示范;讨论自学等

2、体育的重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

•为后续阶段的体育打下基础(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技能)

(三)中等教育阶段

1、体育的主要特点

•形式多样,有更大的灵活性

•自学、讨论;引导、启发

2、体育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多种类型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

(四)高等教育阶段

1、体育的主要特点

以各种运动项目为主,有较大的自主性;体现了生活化与实用性;组织形式多样

2、体育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

概念____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一)教育功能

1、促进智力发展

2、形成优良品德

3、培养审美情趣

(二)健身功能

1、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

2、提高机能水平

3、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娱乐功能

•调节——丰富——缓解——享受

三、学校体育其他功能

(一)文化功能——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辐射功能——对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竞技体育的辐射作用

(三)经济功能——学校体育产业、高水平运动队、俱乐部商业活动、改善和提高未来劳动力的素质

第三节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一、学校体育目标体系

(一)概念与作用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作用:

具有指导、定向、激励、定位、标准的作用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层次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是确定目标的出发点与基础

(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确定目标的关键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的要求

(四)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与之相一致

(五)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符合基本国情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总目标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各教育阶段的侧重点和要求不同,区别对待P78)

第四节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一、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基本组织形式

(二)课余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及校外社区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

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以《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

(一)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五)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思考题:

P822/3/4/5/6

本篇小结

1、概括介绍了以古希腊斯巴达为代表的西方奴隶制时期的外国古代学校体育及近代欧洲学校体育思想;阐述了我国古代、近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发展概貌,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及其特征进行了简明分析。

2、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竞技运动、现代教育及大众传媒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3、剖析了学校体育的结构与功能,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确定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实现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体育2、学校体育3、竞技体育4、终身教育

5、终身体育6、社会体育7、社区体育8、健康

9、社会适应10、学校体育结构11、学校体育目标

12、素质13、素质教育14、体育生活方式15、教育

二、简答题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2、我国西周时期学校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简述扬州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4、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是什么?

5、学校体育功能有哪些特点?

6、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7、简述体质教育思想。

8、简述“三基”教育思想。

9、简述快乐体育思想。

10、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11、简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军国民体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意义。

2、西方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对我国学校体育有何影响?

3、试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4、试述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5、素质教育对当代体育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6、试述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7、试述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8、试述我国学校体育效果目标的基本内容。

四、方法应用题

1、对当前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方向与实践予以分析并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

教学目标:

了解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掌握编制体育课程的基本程序,掌握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方法途径

教学手段:

讲授与讨论

第二篇第一章体育课程

第一节体育课程概述

一、对课程概念的几点把握

(一)是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地进行体验,学习理解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规范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包括间接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规范的技术,还包括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获得的直接经验

(三)有计划的一面,也有经验的一面

(四)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

(五)把完善的社会文化进一步转化成适应学生水平,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内容,促进个体社会化

二、对体育课程概念的几点理解

(一)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二)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三)应强调在生活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四)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

第二节体育课程类型

体育课程类型是指体育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体育课程的种类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传统和公认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基础,按照体育教育目标要求,从体育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领域中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其内在的逻辑体系而组织起来的体育课程(传承、获得、形成、提高;轻视)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以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体育课程(开发培养、提高)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强调各种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和运动技术的独立性,强调各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强调以运动为手段,主要目的是运用多种体育知识与活动内容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让学生全面认识体育功能与价值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由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和体验的课程

●选修课程是容许个人根据本人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来选择的课程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编制和审定的统一课程,它是国家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权威性和强制性)

●地方性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主要是由本校或校际之间的体育教师,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五、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直线式课程是将某类体育活动内容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螺旋式课程是按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顺序组织起来的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体育活动内容

六、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感染性机制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显性课程是向学生传递有形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有意识的

第三节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今课程改革的世界性共同特点:

●强调课程的人文化

●力求课程的生活化

●注重课程的系统化

●加强课程的弹性化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着重培养创造能力

一、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

体育课程方案是国家、地方教育机构用以指导课程编制和安排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督导和评估教学的依据,它由体育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两部分组成

制定评价标准,发展多层次、多元化课程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主体,规范课程管理权限和责任,确保评审权力的独立性,完善教材评审制度——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向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二、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智能、心理、思维、创造、个人价值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三、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

各种课程类型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是有区别的

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要求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

四、课程教材多样化

强调不同教材的特色、教材的创新、教材的适应性

教材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教材建设——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兴趣和个性;

●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注意与经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最广泛的科学知识背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对教育内容的深刻影响,体现教材科学性、教育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五、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

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使课程内容呈现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

增加了与学生健康和生活相关的部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

六、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第四节体育课程编制

●课程编制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一、体育课程目标

(一)体育课程目标的作用

为体育课程的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

(二)体育课程目标

是指导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决定着课程的方向与过程

●是评估课程的重要依据

●对课程的实施起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合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体育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一)体育课程内容分类

1、体育知识与技术类——是指间接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容体系

2、运动参与类——是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态

3、体育活动经验类——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及心理的反应

(二)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2、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

3、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4、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

5、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三)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1、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一般说,教学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过去我们理解的循序渐进的“序”也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这个顺序在一些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开始”虽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虽然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有的效果很好,有的却不好

●是因为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教学规律所决定的

●在教学上进行有意义的颠倒,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顺序,按照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时数长短来进行改造,效果很好。

●教学:

不应只重视运动方式和方法的系统性,而应考虑从孩子的现实出发去考虑教育的系统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体育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是在实施过程中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忠实地反映课程方案设计者的意图的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是指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双方都应具体地考虑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以及地区和学校、班级各自的具体情况,通过沟通,对方案进行一些改变,以便相互能适应各自的实际情况

3、创生取向——强调的是实施者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修改课程计划,不去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