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65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辽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辽宁省辽阳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

化学试题

1.反应4A(g)+5B(g)

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mol•L﹣1•s﹣1

B.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

C.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4A(g)+5B(g)═4C(g)+6D(g)

起始量(mol)xy00

变化量(mol)0.30.3750.30.45

平衡量(mol)x-0.3y-0.3750.30.45

A、A的平均反应速率="0.3/5/30=0.0020"mol•L-1•s-1,A错误;

B、起始量不定,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B正确;

C、起始量不知,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不一定是4:

5:

4:

6,故C错误;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减少了0.30mol,故D错误;

考点:

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知识的考察。

2.已知某反应aA(g)+bB(g)

cC(g)ΔH=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

)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

,a+b>c,Q>0

B.T1>T2,

,a+b<c,Q>0

C.T1<T2,

,a+b<c,Q>0

D.T1<T2,

,a+b>c,Q<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且压强越大,B的含量高,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a+b<c;压强为P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且温度越高,B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Q>0,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判断温度、压强的大小,根据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温度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压强大小,再根据压强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气体气体体积变化情况;压强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大小,再根据温度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的热效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为弱电解质

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故硝酸钾溶液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为弱电解质

D.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故硫酸钡为强电解质,错误;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但硝酸钾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C、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部分电离,故碳酸为弱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错误;D、石墨为单质,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正确。

考点:

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kJ·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

H++OH﹣====H2OΔH=﹣57.3kJ·

,若将含1mol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

由于蒸气状态硫的能量高,均燃烧成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相对较多,错误;B:

本身能量越高越不稳定,错误C:

中和热要求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而现在为醋酸,边吸热边电离,放出的热量少,正确;D:

1mol氢气燃烧放出热量,所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错误,选C。

考点:

考查反应热大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E1、E3表示两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三种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

B<A<C

C.整个反应的ΔH=E1﹣E2

D.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焓变,但能提高产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B正确;C、整个反应中△H=(E1-E2)+(E2-E3)-E4=E1-E3-E4,C错误;D、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也不会提高产率,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6.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可燃冰”外观像冰,其化学组成是CH4•nH2O,水的化学式为H2O,根据元素守恒知,水不能变为油,故A错误;B、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且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故B正确;C、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但乙醇为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石油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燃料的相关知识。

7.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mol·L-1氨水至0.01mol·L-1,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

B.

C.

D.c(OH-)

【答案】A

【解析】A.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该比值增大,故A正确;B.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且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目增多,则该比值变小,故B错误;C.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该比值减小,故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n(OH-)增大,但n(OH-)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c(OH-)减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注意把握稀释弱电解质时促进弱电解质电离。

本题中ABC直接分析浓度比值的变化比较困难,如果首先分析物质的量的变化就简单多了。

8.甲酸(HCOOH)是一种一元弱酸,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常温下,1mol·L-1甲酸溶液中的c(H+)约为1×10-2mol·L-1

B.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10mL1mol·L-1甲酸溶液恰好与10mL1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

D.甲酸溶液与锌反应比强酸溶液缓慢

【答案】A

【解析】若能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甲酸只发生部分电离,便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

c(H+)

9.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A.含H+的溶液B.c(OH-)

C.pH<7的溶液D.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任何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离子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故A错误;B.c(OH-)<c(H+),则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C.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如100℃时,纯水的pH=6,则6<pH<7的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D.酸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强碱溶液也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明确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OH+)、c(H+)的相对大小是解本题的关键。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OH-)、c(H+)的相对大小,如果c(OH-)<c(H+),则溶液呈酸性,如果c(OH-)=c(H+)则溶液呈中性,溶液c(OH-)>c(H+),则溶液呈碱性。

10.常温下,将pH=1的硫酸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两者pH都升高了1。

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

A.11∶1B.10∶1C.6∶1D.5∶1

【答案】C

【解析】设每份硫酸的体积为1L,pH=1的硫酸溶液中c(H+)=0.1mol·L-1,c(H2SO4)=c(H+)/2=0.05mol·L-1,pH升高了1,则溶液中c(H+)=0.01mol·L-1,①当是加水稀释时,设加入水的体积为xL,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1L×0.1mol·L-1=(1+x)L×0.01mol·L-1,x=9,②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时,设加入氢氧化钠的体积为yL,则有:

(1L×0.1mol·L-1-yL×0.05mol·L-1)=0.01mol·L-1×(1+y)L,y=9/6,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6:

1,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解题关键:

运用物质的量计算公式计算,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

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硫酸溶液的pH、氢离子浓度、H2SO4化学式中的计量数2、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的浓度,四个物理量要理解清楚。

11.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标准液洗涤,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会造成NaOH溶液的浓度变小,用量增多,结果偏大,A错误;B、酸中滴入碱,溶液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溶液pH由小变大,B正确;C、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溶液开始是无色的,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而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证明滴定达到了滴定终点,C错误;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造成碱的用量偏多,则测定结果偏大,D正确。

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误差分析。

【名师点睛】酸碱滴定前的操作主要有:

检漏、洗涤、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

滴定过程中操作有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目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酸碱指示剂一般选用酚酞和甲基橙,石蕊试液由于变色不明显,在滴定时不宜选用,强酸与强碱滴定用酚酞或甲基橙,强酸与弱碱滴定用甲基橙,弱酸与强碱滴定用酚酞。

终点的判断: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

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根据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C标·V标=C待·V待,在讨论操作对标准液体积的影响,确定滴定误差。

视频

12.以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cmol·L-1某弱酸HA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甲基橙作滴定指示剂

B.指示剂指示的滴定终点就是反应终点

C.突变范围的大小与酸的强弱及酸的浓度有关

D.滴定时NaOH溶液盛放在带活塞的滴定管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强碱与弱酸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故应选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而不可选甲基橙,错误;B、反应终点是指酸与碱刚好完全反应,而指示剂指示的是一个变色范围,错误;C、当酸的酸性很强,浓度较稀时,突变范围就大,正确;D、带活塞的为酸式滴定管,不可以盛NaOH溶液,错误。

考点:

酸碱中和滴定

13.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

B.26Fe3+C.

D.

【答案】C

【解析】A、盐酸电离的氢离子抑制水电离,故A错误;B、铁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故B错误;C、氯离子不水解,对水电离没有影响,故C正确;D、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故D错误;故选C。

1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

A.HClB.NH4NO3C.Na2SD.HClO

【答案】A

【解析】A、盐酸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故A正确;B、铵根离子水解后产生一水合氨,故B错误;C、硫离子水解后形成HS-、H2S,故C错误;D、次氯酸是弱电解质,水中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故D错误;故选A。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B.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C.向CuCl2溶液中加入CuO,调节pH可除去溶液中混有的Fe3+

D.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Na2CO3和Al2(SO4)3

【答案】C

【解析】A、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不相同,前者得到Al2O3,后者得到Al2(SO4)3,故A错误;B、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盐酸中,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溶于硫酸,会引入杂质离子SO42-,故B错误;C、Fe3++3H2O

Fe(OH)3+3H+,向CuCl2溶液中加入CuO,与氢离子反应,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达到调节pH除去溶液中混有的Fe3+的目的,故C正确;D、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NaHCO3和Al2(SO4)3,故D错误;故选C。

16.下列离子组一定不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K+、Na+、

B.

、Cl-、

、Na+

C.Al3+、

、Cl-D.

、Na+、K+、

【答案】C

【解析】A、钾盐、钠盐均可溶,A能大量共存;B、铵盐、硝酸盐均易溶,B能大量共存;C、Al3++3HCO3-=Al(OH)3↓+3CO2↑,故C不能大量共存;D、硅酸的钾盐、钠盐均可溶,D能大量共存;故选C。

17.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1mol·L-1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后:

c(H+)=c(OH-)+c(NH3·H2O)

B.等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

c(CO

)<c(HCO

C.在NaHB溶液中一定有:

c(Na+)=c(HB-)+2c(B2-)

D.Na2CO3溶液中:

2c(Na+)=c(CO

)+c(HCO

)+c(H2CO3)

【答案】A

【解析】A、浓度均为0.1mol·L-1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生成氯化铵,根据质子守恒可得:

c(H+)=c(OH-)+c(NH3·H2O),故A正确;B、未知两溶液的体积关系,不能确定离子浓度大小,故B错误;C、NaHB溶液中物料守恒式为:

c(Na+)=c(HB-)+c(H2B)+c(B2-),故C错误;D.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a+)=2[c(CO32-)+c(HCO3-)+c(H2CO3)],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解题关键;明确盐的水解原理、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的含义,题目难度中等。

易错误答案D,物料守恒中的比例易错。

18.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大量SO

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B.0.02mol·L-1的AgNO3溶液与0.02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C.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10-3

D.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Ag2SO4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为:

Ag2SO4(s)⇌2Ag+(aq)+SO42-(aq),溶解为可逆过程,溶液中一定存在Ag+,A错误;B、0.02mol/L的AgNO3溶液与0.2mol/L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c(SO42-)=0.1mol/L时,c(Ag+)=0.01mol/L,c2(Ag+)×c(SO42-)=1×10-5<ksp,不会生成沉淀,B正确;C、由图象可知,当c(SO42-)=5×10-2mol/L时,c(Ag+)=2×10-2mol/L,则ksp=[c(Ag+)]2×[c(SO42-)]=2×10-5,C错误;D、加热蒸发时,溶液中Ag+和SO42-浓度都增大,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9.某原电池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B.取出盐桥后,电流表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C.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4g

D.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u+2AgNO3===2Ag+Cu(NO3)2

【答案】D

【解析】该原电池铜为负极,银为正极,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A错误;B.取出盐桥后,装置断路,无法构成原电池,电流表的指针不能发生偏转,B错误;C.根据负极极反应:

Cu-2e-=Cu2+规律,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0.1×0.5×64=3.2g,C错误;D.金属铜置换出银,发生电子转移构成原电池,总反应式为Cu+2AgNO3==2Ag+Cu(NO3)2;答案选D。

点睛:

原电池重点把握三点:

电子流向:

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流向:

正极流向负极;离子流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20.近年来AIST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

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

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D.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因为原电池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故A正确;B.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而产生电力,由方程式可知铜电极上并非是氧气直接放电,正极反应为Cu2O+H2O+2e-=Cu+2OH-,故B错误;C.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故C正确;D.由C项分析知:

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Cu2O,放电时Cu2O重新生成Cu,则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原理

【名师点晴】结合原电池结构,明确原电池负极上得失电子及电极反应式是解本题关键,放电时,锂失电子作负极,Cu上O2得电子作正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Li-e-═Li+,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21.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n为电池的负极B.正极反应式为2FeO

+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答案】B

【解析】A、根据化合价升降,Zn化合价上升,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故A正确;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故B错误;C、总方程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生成KOH,则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故C正确;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向负极迁移,故D正确;故选B。

22.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

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ω%;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

0.6mol、B:

0.3mol、C:

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ω%,则x值为(  )

A.只能为2B.只能为3C.可能是2,也可能是3D.无法确定

【答案】C

.....................

23.常温下,取0.2mol·L-1HX溶液与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Na+)-c(X-)=9.9×10-7mol·L-1

B.c(Na+)=c(X-)+c(HX)=0.2mol·L-1

C.c(OH-)-c(HX)=c(H+)=1×10-6mol·L-1

D.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8mol·L-1

【答案】A

【解析】A、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Na+)+c(H+)=c(X-)+c(OH-),c(Na+)-c(X-)=c(OH-)-c(H+)=10-6-10-8=9.9×10-7mol·L-1,故正确;B、根据物料守恒,c(Na+)=c(X-)+c(HX),因为是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是原来的2倍,浓度是原来的一半,因此有c(Na+)=c(X-)+c(HX)=0.1mol·L-1,故错误;C、根据质子守恒,c(OH-)=c(H+)+c(HX),则有c(OH-)-c(HX)=c(H+)=10-8mol·L-1,故错误;D、水电离产生c(OH-)=Kw/c(H+)=10-14/10-8=10-6mol·L-1,故错误。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

C.25℃时,0.1mol·L-1的H2S溶液比等浓度的Na2S溶液的导电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