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属.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626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4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芽孢杆菌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芽孢杆菌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芽孢杆菌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芽孢杆菌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芽孢杆菌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芽孢杆菌属.docx

《芽孢杆菌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芽孢杆菌属.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芽孢杆菌属.docx

芽孢杆菌属

第一、芽孢杆菌属的分类

一、芽孢杆菌属微生物特性

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需氧或兼性厌氧,产生芽孢,大多数无荚膜,以周生鞭毛运动。

细胞呈直杆状,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

由于芽孢杆菌属的微生物能够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极酸、极盐,而且对各种杀菌剂具有抵抗力,因此,他们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都能被分离到。

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具有共同的特性,都能够形成带有芽孢的生物膜,且代谢产物相似,都能产生环肽、抗生素、酸(多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和聚多糖等。

二、芽孢杆菌的分类方法

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原理、方法和实践的科学,包括分类、命名、描述和鉴定等内容。

目前细菌分类主要是采取多项分类技术。

多项分类的概念是Colwell于1968年提出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多种不同的信息,包括表型、基因型和系统发育的信息,综合起来研究微生物分类和系统进化的过程。

概括的讲,多项分类是传统的表型分类、数值分类和分子分类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因而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生物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目前,多项分类法被认为是研究各级分类最有效的手段,可用于所有水平上分类单位的描述和定义。

2、1经典分类(表型特征)

表型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在细胞、器官和整体水平上能检测和观察到的特征。

一般,原核生物的表型特征能区分不同菌种但不能区分菌株。

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抗生素的敏感性、噬菌体分型、血清学分析。

表型特征虽然不能说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它却是人们认识微生物实际重要性和研究生物进化的基础,仍然是分类研究的基础。

芽孢杆菌,菌体杆状,直或近直,0.3~2.2×2.1~7.0um,多数运动,鞭毛典型侧生,形成抗热内生孢子,严格好氧或兼性厌氧。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传统芽孢杆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学特征即好氧或厌氧和有无芽孢形成。

Gibson和Gorden依据芽孢的形状(卵形或球形)以及它们在菌体或芽孢囊中的位置,提出芽孢形态群体概念,将芽孢杆菌分为三个类群。

由于这个种的分离方法是以群体来划分的,它对芽孢杆菌分类鉴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群1、孢囊不显著膨大,芽孢椭圆或柱形,中生到端生,革兰氏阳性

A、生长在葡萄糖洋菜上的淡染细胞的原生质中有不着色的球状体

1、严格好氧;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巨大芽孢杆菌

2、兼性厌氧;产生乙酰甲基甲醇....................................................蜡状芽孢杆菌

B、生长在葡萄糖洋菜上的淡染细胞的原生质中没有不着色的球状体

1、7%氧化钠中生长;石蕊牛奶不产酸

a、在pH5.7生长;产生乙酰甲基甲醇

(1)水解淀粉;硝酸盐还原到亚硝酸盐

①兼性厌氧;利用丙二酸盐..............................................地衣芽孢杆菌

②好氧;不利用丙二酸盐..................................................枯草芽孢杆菌

(2)不水解淀粉;硝酸盐不还原到亚硝酸盐........................短小芽孢杆菌

b、在pH5.7不生长;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坚强芽孢杆菌

2、7%氯化钠中生长;石蕊牛奶产酸...............................................凝结芽孢杆菌

群2、椭圆形芽孢使孢囊膨大,芽孢中生到端生,革兰氏阳性、阴性或可变

A、从碳水化合物产气

1、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从甘油形成二羟基丙酮............................多粘芽孢杆菌

2、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不形成二羟基丙酮................................浸麻芽孢杆菌

B、不从碳水化合物产气

1、水解淀粉

a、不形成吲哚

(1)65℃不生长............................................................................环状芽孢杆菌

(2)65℃生长......................................................................嗜热脂肪酸芽孢杆菌

b、形成吲哚..................................................................................蜂房芽孢杆菌

2、不水解淀粉

a、接触酶阳性;连续转解在营养肉汤中存活

(1)兼性厌氧;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物的pH小于8.0.........侧孢芽孢杆菌

(2)好氧;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物的pH为8.0以上...............短芽孢杆菌

b、接触酶阴性;连续转解不能在营养肉汤中存活

(1)硝酸盐还原到亚硝酸盐;分解酪朊...................................幼虫芽孢杆菌

(2)硝酸盐不还原到亚硝酸盐;不分解酪朊

①孢囊含有伴孢体;2%氯化钠中生长...........................日本甲虫芽孢杆菌

②孢囊不含伴孢体;2%氯化钠中生长............................缓病芽孢杆菌

群3、包囊膨大;芽孢通常球形,端生到亚端生;革兰氏阳性、阴性或可变

不水解淀粉;生长不需要脲素或碱性pH...........................................球形芽孢杆菌

2、2分子分类法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指出:

(1)DNA-DNA同源性在60%以上通常认为是同一种;

(2)同源性在20-60%之间认为是同一属中的不同菌种;(3)同源性在20%以下的应考虑是不同属的菌种。

随着技术的发展,芽孢杆菌的分类逐渐由传统的表型分类转化为分子分类,如G+Cmol%、DNA重组试验、DNA-DNA杂交、PCR技术、16srDNA序列测序等等。

G+Cmol%分析:

DNA含有A、G、C、T四种碱基,一般生物个体的DNA分子中(G+C)/(A+T)的比例是非常稳定的。

G+Cmol%的测定常用于验证已建立的分类关系是否正确,是细菌分类鉴定的基本方法,并作为描述细菌分类单位的特征之一。

测定方法有熔点法(Tm值法)、浮力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通常认为,种内菌株间G+Cmol%相差不超过4%,属内菌株间的差异不超过10%。

对芽孢杆菌的G+Cmol%变化大约在33~65%,说明种还可以划分为几个遗传同源性的种类。

DNA-DNA杂交;DNA同源性分析是确定正确的分类单位,建立自然分类系统的最直接方法,而DNA-DNA杂交是分析DNA同源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利用DNA杂交可以在总体水平上研究菌株之间的关系,用于种水平上的分类研究。

1987年国际系统细菌委员会规定:

DNA同源性≥60%为细菌种的界限,DNA同源性≥70%是同一亚种,同源性在20~60%之间为同属不同种。

在细菌分类中DNA杂交已被确定为建立新种的必要标准之一。

常用的方法有液相复性速率、固相膜杂交法、羟基磷灰石吸附法、S1核酸酶法等。

由于16SrDNA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应用16SrRNA作为分子指标已逐渐成为微生物检测和分类鉴定的一种强有力工具。

MasatakaSatomi等从宇宙飞船设备上得到一些分离物,经试验分离证明是一种细菌,16S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是属于芽孢杆菌属,与Bacilluspumilus(短小芽孢杆菌)很相近但又有很多表型不同的地方,DNA-DNA、rep-PCR表明是芽孢杆菌的一个新种,命名为Bacillussafensis。

根据16S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DNA-DNA杂交,CheokJeon等将Bacillushaloalkaliphilus从芽孢杆菌属中分离出一个新属Alkalibacillus,Bacillushaloalkaliphilus命名为Alkalibacillushaloalkaliphilus。

IbrahimMBanat等对Bacilluspallidus进行16SrRNA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Bacilluspallidus与芽孢杆菌属有很大的区别而和Geobacillus很相近,故将它归入Geobacillus属。

所以利用分子技术可以根据菌的基因进行鉴定,提高芽孢杆菌的分类地位划分的更准确。

微生物的分类地位进行初步判断流程如下:

目的菌总DNA的提取→16SrRNA的PCR→16SrRNA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Blast比对→找出相似性最高的序列→将所得序列排序比→用建树软件建树状图→判定目的菌的分类地位或系统发育地位

2、3化学分类

以微生物化学组成成分为指标进行微生物分类研究的学科称为微生物的化学分类学。

化学分类技术是检验微生物的某些化学成分而不是其生物学特征,微生物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其含量或结构具有种属特征或与其分类地位密切相关,能够标志某一类或某几种微生物的存在,称为生物标志物。

这些具有分类学意义的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可以作为鉴定微生物的标志。

很多仪器分析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逐渐在微生物分类和鉴定中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脂肪酸分析细菌细胞内的脂肪酸易于提取和分离,经过甲酯化后挥发性大大改善,稳定性好,很适合于气相色谱分析。

在细菌分类学中,气相色谱是分析细菌脂肪酸成分的主要工具。

脂肪酸是细菌细胞中一种含量较高的、相对较稳定的化学组分,只要存在于细胞膜等生物膜脂双分子层以及游离的糖脂、磷脂、脂蛋白等生物大分子中。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细菌中存在300多种脂肪酸及脂肪酸衍生物。

种类不同的细菌含有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别,人们可以根据脂肪酸的不同含量对未知菌株进行鉴定命名。

脂肪酸对于不同生物油不同的成分特征,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目前,脂肪酸成分分析已成为芽孢杆菌分类鉴定的一种新手段,通过脂肪酸成分分析可以将未知菌快速鉴定到种属。

宋亚军等人对若干需氧芽胞杆菌的芽孢脂肪酸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为需氧芽胞杆菌的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醌组分分析细菌细胞膜上的醌有泛醌(辅酶Q)和甲基萘醌(MK)。

甲基萘醌的侧链由不同的异戊烯单位构成,根据侧链长度和双键氢化的程度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由甲基萘醌的有无与含量是属和种鉴定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磷酸类脂分析磷酸类脂是一种极性脂类,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研究表明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磷酸类脂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甲基乙醇胺、磷脂酰甘油、含葡萄糖未知结构的磷酸类脂等。

全细胞蛋白SDS-PAGE分析全细胞蛋白SDS-PAGE是一种通过分析蛋白电泳图谱来获取分类信息的技术。

在高度标准化的培养条件下它是一种分群和大量比较相近菌株的较好方法。

该方法的一个优点是它与DNA杂交分析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适用与种的水平上的区别。

第二、芽孢杆菌的分离、保存与鉴定

一、微生物分类鉴定主要是采用多相分类法,综合表型特征、化学特征、分子测序等方法。

本次运用生理生化特征、脂肪酸鉴定等方法对分离的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脂肪酸鉴定和ITS测序两种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二、方法

2、1芽孢杆菌的分离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实验方法操作参照钱存柔、黄仪秀编著的《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具体方法如下:

①称样称取10g土壤至装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振荡15min,使之充分溶解,即配成10^(-1)浓度;②稀释吸取1mL原液至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即配成10^(-2)浓度,再次稀释成10^(-3);③水浴将稀释好的土样溶液放在80℃水浴锅水浴10min,期间振荡2-3次;④涂布超净台上无菌操作,溶液在振荡器上振荡10-20s,吸取100uL至相应标记浓度的平板上,溶液滴至平板中央,涂布棒涂匀。

每个梯度重复3次;⑤培养将涂好的平板用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1-2d;⑥划线分离选取要纯化分离的芽孢杆菌菌株并编号,纯化后30℃培养箱中培养;⑦结果计算每克土样中芽孢杆菌的数量=同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上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含菌样品克数。

2、2芽孢杆菌的保存

采用甘油冷冻保存和穿刺保存法,甘油冷冻保存菌株放于-80℃超低温冰箱,穿刺保存放于室温。

2、3芽孢杆菌的鉴定

2、3、1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试验方法是参照东秀珠等编的《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生理特性①温度梯度培养测定温度(℃)有5,10,15,30,37,50,55,采用连续划线法取幼龄菌种划线培养,设3个重复,2d后观察结果。

pH梯度有4.5,5.7,7.2,8.0,9.5,取幼龄菌种划线接种,设3个重复,2d后观察结果。

耐盐N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2%、5%、7%、10%),取幼龄菌种接种培养,设3个重复,培养3和7d,目测生长情况。

②丙二酸利用培养基为酵母膏1.0g,(NH4)SO42.0g,K2HPO40.6g,NaCl2.0g,丙二酸钠3.0g,溴百里酚蓝0.025g,蒸馏水1000mL,pH7.0-7.4,分装试管,121℃灭菌15min,同时有不加丙二酸的空白对照。

用幼龄菌接种,设3个重复,适温培养1-2d,培养基由绿变蓝者为阳性;培养基不变色者为阴性。

③柠檬酸盐利用培养基为NaCl1g,MgSO4.7H2O0.2g(NH4)2H2PO40.5g,柠檬酸钠2g,0.04%酚红液20mL,蒸馏水1000mL,pH7.0分装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

斜面上划线接种,适温培养3-7d,培养基为碱性(指示剂蓝色或桃红色)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生化特性①接触酶将24h培养的菌种,以铂丝接种环取一小环涂抹于已滴有5%过氧化氢的玻片上,如有气泡产生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②氧化酶在干净培养皿里放一张滤纸,滴上四甲基对苯二胺的1%溶液,刮取菌苔涂抹在滤纸上,菌苔10s蓝色为阳性,10-60s变蓝为延迟反应,60s后为阴性反应。

葡萄糖氧化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2g,NaCl5g,K2HPO40.2g,葡萄糖10.0g,琼脂6.0g,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蒸馏水1000mL,pH7.0-7.2,121℃蒸汽灭菌20min。

以18-24h幼龄菌种做种子,穿刺接种,每株4支。

其中两支用灭菌的凡士林石蜡油(熔化的2/3凡士林中加入1/3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封盖,约0.5-1cm厚,以隔绝空气为闭管。

另2支不封油为开管,同时还要有不接种的闭管和开管作对照。

适温培养1,2,7,14d观察结果。

只有开管产酸变黄者为氧化型;开管和闭管均产酸变黄者为发酵型。

淀粉水解NA培养基(牛肉浸膏3g,蛋白胨10g,NaCl5g,蒸馏水1000mL,pH7.2),0.2%可溶性淀粉,取新鲜培养物点中于在肉汁胨中加入0.2%可溶性淀粉平板,适温培养。

培养2-5d后观察形成明显菌落后,在平板上滴加碘液平板呈蓝黑色,菌落周围如有不变色的透明圈,表示淀粉水解阳性,仍是蓝黑色为阴性。

M.R反应培养基为蛋白胨5g,葡萄糖5g,NaCl5g,水1000mL,pH7.0-7.2,121℃灭菌20min。

试剂为甲基红(甲基红0.1g,95%乙醇300mL,蒸馏水200mL)。

接种实验菌于上述培养基中,每次3个重复,置适温培养2d,6d观察结果。

在培养液中加入一滴甲基红试剂,红色为甲基红阳性反应,黄色为阴性反应。

(甲基红变色范围是4.4红至6.0黄)。

V-P反应培养基为蛋白胨5g,葡萄糖5g,NaCl5g,水1000mL,pH7.0-7.2,121℃灭菌20min。

试剂为肌酸0.3%或原粉,NaOH40%。

接种实验菌于上述培养液中,每次3个重复,置适温培养2d,6d观察结果。

取培养液和40%氢氧化钠等量混合,加少许肌酸,10min后培养液若出现红色,即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

有时需要放置更长时间才出现红色反应。

硝酸还原反应培养基为肉汁胨培养基牛肉浸膏3g,蛋白胨10g,蒸馏水1000mL,KNO31g,pH7.0-7.6,121℃蒸汽灭菌15min。

A液:

对氨基苯磺酸0.5g,稀醋酸(10%)150mL;B液:

α-萘胺0.1g,蒸馏水20mL,稀醋酸(10%)150mL;二苯胺试剂:

二苯胺0.5g溶于100mL浓硫酸中,用20mL蒸馏水稀释。

将测定菌接种于硝酸盐液体培养基中,置适温培养1,3,5d,每株菌作2个重复,另留两管不接种作对照。

取两支干净的空试管或在比色瓷盘小窝中倒入少许培养1,3,5d的培养液,再各加一滴A液和B液,在对照管中加入同样A液及B液一滴;当培养液中滴入A、B液后,溶液如变粉红色、玫瑰红色、橙色、棕色等表示亚硝酸盐存在,为硝酸盐还原阳性。

如无红色出现,则可加一、二滴二苯胺试剂,此时如呈蓝色反应,则表示培养液中仍有硝酸盐,又无亚硝酸盐反应,表示无硝酸盐还原反应;如不呈蓝色反应,表示硝酸盐和形成的亚硝酸盐都已还原成其他物质,按硝酸盐还原阳性处理。

吲哚反应培养基为1%胰胨水溶液;pH7.2-7.6,分装试管,121℃灭菌20min。

试剂为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8g,乙醇760mL,浓HCl160mL。

把新鲜的菌种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适温培养。

培养1,2,4,7d后,沿管壁缓缓加入3-5mm高的试剂于培养液表面,在液层界面发生红色,即为阳性反应。

若颜色不明显,可加入4-5滴乙醚至培养液,摇动,使乙醚分散于液体中,将培养液静置片刻,待乙醚浮于液面后再加吲哚试剂。

明胶液化培养基为蛋白胨5g,明胶100g,水1000mL,pH7.2-7.4,分装试管,121℃灭菌15min。

取24h的培养菌穿刺接种,并有2支空白对照。

30℃培养箱中培养2d后放在冰箱中,7,10,14,30d后观察是否液化。

2、3、2芽孢杆菌的脂肪酸鉴定

脂肪酸提取方法主要是参照MIDI操作手册,具体如下:

①获菌挑取约40mg菌苔放入一个干净、干燥13mm×100mm有螺旋盖的试管中。

②皂化加入1.0±0.1mL的试剂1,拧紧盖子,振荡试管5-10s,沸水浴5min,取出振荡5-10s,拧紧盖子,继续水浴25min,试管移至室温冷却。

③甲基化加入2.0±0.1mL的试剂2,拧紧盖子振荡5-10s,精确控制(80±1)℃水浴10min,移开且快速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

④萃取加入1.25±0.1mL的试剂3,拧紧盖子,快速振荡10min,打开管盖,利用干净的移液管取出每个样本的下层似水部位。

⑤基本洗涤加入3.0±0.2mL的试剂4,拧紧盖子,快速振荡5min,取出约2/3体积的上层有机体到干净的GC小瓶。

⑥上样,鉴定。

3、讨论

3、1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的生理生化性状具有可变性,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品得出的鉴定结果可能会有一些的差异。

所以很难用常规的生理生化指标将细菌鉴定到种。

一般,生理生化指标只作为鉴定的辅助手段,描述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3、2芽孢杆菌的脂肪酸鉴定

MIS是一套由美国MIDI公司开发成功的微生物鉴定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实验成本也相对较低。

它主要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细胞膜中磷脂脂肪酸的类型和含量具有种的特异性、指示性和遗传稳定性等特殊性能对微生物进行全自动鉴定和分析,该系统备有图谱识别软件和迄今为止微生物鉴定系统中最大的数据库资源,包括嗜氧菌1100余种,厌氧菌800余种,酵母菌和放线菌约300种,共计超过2200种。

刘志辉等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全细胞脂肪酸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传统鉴定方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脂肪酸的鉴定和16SrRNA的序列相似性分析对微生物分类鉴定有着同等重要地位,每种菌特征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根据特征脂肪酸可以将未知菌快速鉴定到种或属。

三、芽孢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

微生物种类繁多,以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为基础的细菌鉴定较为复杂,而且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对一种未知细菌的鉴定和分类,不仅需要分析多个生化指标,有时还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经验。

近几年,随着核酸测序技术的普及和测序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细菌核酸序列数据库的不断充实,16SrDNA全序列和16S-23SrDNA间的内源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定已成为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

但分子方法操作比较复杂,成本高且局限于典型性已鉴定的菌株。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些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分类鉴定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析,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更科学、更精确、更快速地找到分离物的分类地位。

现代微生物学研究表明,细菌的细胞结构中普遍含有的脂肪酸成分与细菌的DNA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不同种属的细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比较稳定的,根据脂肪酸成分可以将未知菌株快速鉴定到种或属。

三、芽孢杆菌的生态分布及多样性

一、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

芽孢杆菌细胞为杆状,直或近直,长生芽孢。

如图描述了3种芽孢杆菌的细胞形态,a-d为简单芽孢杆菌的细胞形态:

a为没有形成芽孢时的细胞形态,b-d为产生芽孢后的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简单芽孢杆菌的芽孢中生,柱形或椭圆形。

图片e为类芽孢杆菌的细胞形态:

细胞小,短杆状,芽孢中生,近卵圆形。

f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形态:

细胞长杆状,芽孢中生,柱状。

芽孢杆菌菌落形态根据种不同而不同,以下描述了几种常见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白色或浊白色,扁平,干燥,无光泽,表面的层膜状物形成褶皱,有的菌落中间有“水珠”,还有一株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和其他完全不同,浅黄色,突起,近圆形,光泽,湿润。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黄色,湿润,光滑,不透明,粗壮,具有流动性,有的菌落表面微皱,菌落培养久时会产生黑色色素。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白色,扁平,圆形,边缘不整齐,有的布满整个平板,和覃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的菌落相似。

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sphaericus)浅黄色,圆形,有光泽,不透明,有时连成一片布满整个平板。

多粘类芽孢杆菌(Bacilluspolymyxa)菌落小,米粒状,粘,紧贴培养基,不易挑取。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黄色,湿润,边缘不整齐,突起。

二、芽孢杆菌的生态分布

2、1我国芽孢杆菌的种群数量

从表9中可以看出,巨大芽孢杆菌和简单芽孢杆菌在每个样点都能分离到,除青海外,每个样点都能分离到蜡状芽孢杆菌。

15个采样点分离出12个芽孢杆菌种群,每个样点之间芽孢杆菌种群数量差异很大。

每个采样点数量最多的芽孢杆菌菌种群分别为:

吉林采样点的是巨大芽孢杆菌干土,新疆的为蜡状芽孢杆菌干土,内蒙古的为蜡状芽孢杆菌,甘肃的为巨大芽孢杆菌干土,宁夏的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干土,青海的为巨大芽孢杆菌干土,西藏的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simplex)干土,陕西的为简单芽孢杆菌干土,山东的为巨大芽孢杆菌干土,上海的为蜡状芽孢杆菌干土,江西的为蜡状芽孢杆菌干土,四川的为蜡状芽孢杆菌干土,广东的为短小芽孢杆菌干土,云南的为为蜡状芽孢杆菌干土,海南的为巨大芽孢杆菌干土。

根据优势种群的划分标准,某个物种占整体的百分比≥10%为优势种,1-10%之间为常见种,≤1为少见种。

从表10可以看出,吉林采样点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