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549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docx

中考复习资料23页word文档

铜都中学2016年中考复习资料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历史原因: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建设的

(2)现实原因:

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能一一举例说明去理解)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4、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①对国家:

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②对个人:

是我们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5我们想要住的更好。

吃的更好。

穿的更好。

玩的更好。

更高的收入。

经常看电影。

经常买书。

请问你的这些需要能得到更好的满足吗?

是什么原因?

落后的社会生产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主要任务: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8.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即: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根本任务。

10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对国家:

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

对个人:

是我们今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11、社会主义初级阶的含义?

特征?

时间?

(1)两层含义:

一就社会性质来说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就发展程度来说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特征:

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练习:

1:

我们的人均炼钢,采煤,炼油是日本的一百分之一,十分之一.美国的农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而我们机械化,半机械化,半手工,纯手工并存______说明我们的_______________.

2:

我们的发明专利是美国和日本的十分之一,韩国的四分之一,我们手机汽车等许多的核心零部件需要进口,说明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的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7.9年,相当于美国100年以前得水平,我们只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大学教育,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上厕所,中国式排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们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医疗制度进行改革,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中国教书年终奖金只有6600,而德国的老师有18000元,我每个月的工资为4200,而德国的老师是我的十倍,我因此伤心难过,想不明白,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去安慰我、

7上学贵,看病贵,房子贵,生不起,养不起,死不起,这也买不起,那也买不起,这反映的是我们中国目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经济成分有:

a.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3.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

a在各种经济形式中,公有制经济是主角,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国有经济是引导、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a国有经济:

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引导、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b集体经济:

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c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d非公有制经济:

它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5.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我国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巩固和发展)

7.为什么既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

8.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9.我国的分配制度的作用(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0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为公民施展才华提供了极大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空间。

11.在分配中要注意什么?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12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这些权利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行使的。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利,从而成为国家的主人)、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同时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意义?

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1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

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

1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15.港澳回归后保持繁荣稳定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6.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的内涵: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3、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和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从内容来看:

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从范围来看:

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从实现途径来看: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

4、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就是为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怎样来让城乡协调发展呢?

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 形成以工业促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练习:

1、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应该怎样做?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提出你的建议:

国家: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青少年:

①认真学习,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

②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③关心国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2、为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②免收农业税;③实行“两免一补“;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⑤建设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房;⑥实现最低生活保障;⑦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精准扶贫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中国共产党能够能够成为领导核心的原因:

1革命战争年代:

无数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斗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

2现代化建设中:

党中央总揽全局,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2.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3、我国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①贫富差距加大②浪费严重,资源紧张③腐败现象、分配不公④生态破坏,环境恶化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⑥教育不公平⑦就业压力巨大⑧经济结构不合理

城管与小商小贩。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5、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目标有哪些?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练习:

6共产党为什么要着力改善民生?

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增长的成果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与精神享受,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文明,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7、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②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负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作贡献,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变为现实;

③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社会建设与管理

④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社会建设出一分力,添一分彩 

8、建设和谐社会,党和国家要怎样做?

 ①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②积极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③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原因:

为了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

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5我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是什么?

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的科技事业从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我国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

7、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我国的科技国情,我国的教育国情:

科技国情近20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教育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9、教育的重要地位: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10、针对我国的科技和教育的现状,我国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11、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12、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4、为什么要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原因:

人类社会在面临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的重大问题时进行长期反思的结果.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4、我国的人口国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对策(计划生育政策)

5、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我国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只是停留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认识层面,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9、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0、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1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12我国的三项基本国策和一个战略、一条道路: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科学发展道路。

练习:

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从国家、青少年两个角度答)

(一)国家:

1、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认真落实我国在这三个方面的三大基本国策。

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使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科技与创新,依靠科技力量保护环境,使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节约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7、坚持依法治国。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青少年:

①积极宣传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

②养成节能环保好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③自觉同破坏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

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问题。

2、当代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

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3、和平的意义:

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

4、为什么世界的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局部战争此起彼伏;

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安宁。

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5、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6、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7、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控的资金、科技、专利和管理等优势处于有利态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8、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9、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的表现:

中国以有所作为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已与17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共派出23批维和官兵参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

中国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0、作为中学生如何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

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11、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

原料的争夺、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较量、人才的培养和争夺。

12、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练习:

1、中国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

2、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我们只有善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

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多。

民族文传承与创新

1、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列举中华文化:

中国哲学、中国传统伦理、传统文学典籍、唐诗宋词、中国科技发明、中华武功、中医中药、中华书法、国画、中国古建筑、传统戏曲。

3、中华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持,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引领和提升;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国诗歌大赛,中国成语大赛

4、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