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475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docx

人卫社生药第六版重点总结

【总论】

生药:

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中药:

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草药:

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记载的药物。

道地药材:

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书名

作者

年代

说明

神农本草经

不祥

东汉末年

3卷,载药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120中,无毒、有毒均有;下品125种,多毒,不可久服。

特点:

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

汉代以前药物的总结。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南北朝梁代

(502-549)

7卷,载药730种。

首叙药性之源,论病名之诊,次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和有名未用等七类。

以朱书神农(旧作),墨书别录为标识。

特点:

现存第一本有确切年代作者的最早本草。

本草学祖本

新修本草

(唐本草)

苏敬等

12人

唐显庆

四年

(659)

53卷(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图经7卷)。

载药844种。

特点:

我国第一部官修药典。

比欧洲Nürnberg(1542)药典早883年。

收载图,进口药、香料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证类本草)

唐慎微

宋徽宗

大观2年

(1108)

载药1744种。

特点:

现存最早的原著完整本草。

为一本集历代本草学大成之作。

由政府派人修订3次,收集医家和民间大量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记载的大量药物资料。

现在流传的《神农本草经》是从《证类本草》中辑录下来的。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万历

24年

(1596)

52卷,列为16部,标明为纲,列事为目。

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

我国本草巨著。

达尔文称它作“中国的百科全书”,本书出版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珍视。

在世界上已有拉丁、英、法、德、日、俄等多种文字的翻译本。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生要的分类

生要的分类方法:

1、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门、纲、目、科、属、种);2、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按化学成分分类;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5、其他分类法

拉丁名称:

学名+要用部分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一、糖类及苷类

(一)糖类

分类:

①单糖②低聚糖(2-9)③多聚糖(10+)

鉴别:

①Fehling试验:

加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铜试液),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非还原性低聚糖、多糖则需水解后才显阳性反应。

②Molish试验:

加a-萘酚试液,浓硫酸,二液交界处出现红紫色环。

所有糖类和苷类成分均成阳性反应。

③成脎试验:

与盐酸苯肼生成糖脎结晶,镜检结晶形态可鉴别糖的种类。

(二)苷类:

组成苷类的糖最常见:

葡萄糖,鼠李糖,a-去氧糖。

分类:

根据苷键原子:

氧苷(醇、氰、酚、酯)、硫苷、氮苷、碳苷

二、黄酮类:

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

目前主要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连接形成C6-C3-C6基本骨架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鉴别:

①盐酸-镁粉还原反应:

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类显红-紫红色;异黄酮类、查耳酮类、花色素类及部分橙酮不显色。

本反应机理为生成阳碳离子所致。

②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常用的试剂有三氯化铝、醋酸铅、醋酸镁、二氯氧化锆等,生成有色络合物

三、萜类:

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

凡是由甲戊二羟酸作为前体物生合成的,分子式的通式为(C5H8)n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分类:

①单萜类;②倍半萜类;③二萜类

四、皂苷类:

皂苷类化合物的水溶液,经振摇后产生持久性肥皂样的泡沫而得名。

组成皂苷的糖通常与皂苷元的C3位-OH结合成苷。

分类:

三萜皂苷(酸性皂苷);甾体皂苷(中性皂苷)

鉴别:

①浓硫酸-醋酐反应:

加醋酐、浓硫酸,两液的交界出现紫色环

②三氯醋酸反应:

水提液滴于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三萜皂苷加热至100℃生成红色渐变成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即生成颜色变化,甾体皂苷最后呈绿色。

③泡沫试验:

溶解,过滤,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为阳性反应。

五、生物碱类:

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鉴别:

①沉淀(H):

碘化铋钾(橘红);碘-碘化钾(棕红);碘化汞钾(白/黄)

②显色:

常用的显色剂有:

矾酸铵-浓硫酸溶液、钼酸胺-浓硫酸溶液、甲醛-浓硫酸溶液

六、强心苷类:

生药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分类:

甲型(强心甾型);乙型(海葱甾型)

鉴别:

1、Kedde反应:

加Kedde试剂,甲型产生红棕色。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2、Keller-Kiliani反应:

乙醇浸出液蒸干,滤渣加氯化铁-冰醋酸溶液,浓硫酸,冰醋酸层显蓝绿色。

(α-去氧糖)

七、醌类:

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基本母核。

鉴别:

1、与碱的显色反应:

羟基蒽醌类能与碱液反应生成红色或紫红色,加酸后红色消失,若再加碱又显红色。

2、Borntrager’s反应:

阳性示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存在

3.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蒽醌类化合物如果含有α-酚羟基或邻位二酚羟基结构时,可与Pb+、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①若母核有1个α-酚羟基或1个β-酚羟基,或两α-酚羟基不同环,显橙黄-橙色;②若有1个α-酚羟基,另一个酚羟基在邻位显蓝-蓝紫色,间位显橙红-红色,对位显红-紫色。

八、香豆素类: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香气。

分类:

母核结构有:

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三种类型,后两种有直线型和角型构造化合物。

鉴别:

1、香豆素有升华性,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有蓝紫色荧光

2、异羟肟酸铁反应:

甲醇提取液,加7%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水浴微热,冷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3-4,加1%三氯化铁试液,溶液显红色或紫色

九、有机酸类:

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分类:

脂肪族、芳香族、萜类有机酸

鉴别:

酸性反应;沉淀反应(氯化钙、醋酸铅、氢氧化钡)

十、木脂素类:

苯丙素氧化聚合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有二聚物、三聚物或四聚物

鉴别:

木脂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呈暗斑,喷1%三氯化锑氯仿溶液显色用于鉴别

十一、挥发油类:

又称精油,是一种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大多数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

鉴别:

挥发油遇香草醛硫酸试液显各种颜色,可用于定性鉴别。

十二、鞣质类:

广泛存在与植物界的多酚类化合物

分类:

1、可水解鞣质;2、缩合鞣质

鉴别:

1、鞣质的水溶液遇三氯化铁试液产生蓝-蓝黑色(可水解鞣质)或绿-绿黑色(缩合鞣质)

2、水溶液加饱和溴水产生黄棕色沉淀(缩合鞣质)

3、水溶液加稀酸共沸,缩合鞣质产生暗红色沉淀,可水解鞣质则被水解产生酚酸

生药的鉴定

生药鉴定的意义:

对生药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

生药的取样:

<5:

逐件取样;5-99:

5

100-1000:

按5%取样;>1000:

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

贵重药材不论件数逐件取样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烘干法(不含挥发油)、甲苯法(含挥发油)、减压干燥法(贵重药材)

3、灰分测定:

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生药的性状鉴定

①性状;②大小;③色泽;④表面特性;⑤质地;⑥断面;⑦气;⑧味

生药的理化鉴定

一般理化鉴别:

①物理常数;②呈色反应;③沉淀反应;④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⑤微量升华;⑥显微化学反应;⑦荧光分析

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红外;原子吸收

色谱法:

薄层(TCL);气相(GC);高效液相(HPLC)

生药的采收

一般采收原则

1、根和根茎类:

植物停止生长,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春季发芽前。

人参:

夏季;延胡索:

谷雨立夏之间

2、叶类和全草:

植物生长最茂盛时,或花蕾时,或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

桑叶:

经霜后;枇杷叶:

落地后

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根皮在秋季

4、花类:

一般在花开时。

槐米、金银花、丁香:

花蕾期;

除虫菊:

花蕾半开;红花:

花冠由黄变橙红

5、果实和种子:

果实在已成熟和即将成熟时,种子多在完全成熟后。

枳石:

未成熟

6、菌、藻、孢粉类:

根据实际情况

7、动物类:

同上

采收方法

①采挖;②收割;③采摘;④击落;⑤剥皮

生药的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的任务

1、纯净药材;2、保证用药安全;3、保证疗效;4、包装成件

产地加工的方法

①拣、洗;②切片;③蒸、煮、烫;④发汗;⑤揉、搓;

⑥干燥:

晒干法(肉质根茎)、阴干法(芳香性花、叶、草)、烘干法

中药的炮制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雷公炮炙论》,隋代,我国第一部制药专著

《炮制大法》,明代,我国第二部制药专著

《修事指南》,清代,我国第三部制药专著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①提高药物净度以利于贮运;②增强药物疗效;

③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④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⑤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⑥矫臭矫味;⑦便于调剂制剂

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一、修制:

①拣;②筛;③簸;④揉;⑤拌;⑥去毛(刷,刮,火燎,烫,炒);

⑦磨;⑧捣或击;⑨制绒

二、水制:

①洗;②淘;③漂;④泡;⑤飞(水飞、火飞);⑥去心

三、火制:

①烘;②焙;③炒(清炒,麸炒,盐粒炒,米炒,土炒);

④烫;⑤煅(铁锅焖煅,铁锅煅,坩埚煅,直火煅,灰火焖煅,炉火焖煅);

⑥淬;⑦炙(蜜炙,醋炙,酒炙,姜汁炙,盐水炙,油炙,羊油炙);

⑧煨(面浆或纸浆包煨,烘煨,重麸炒煨,米汤煨)

四、水火共制:

①煮(清水,酒,醋);②蒸(清蒸,酒,醋);③燀

五、其它:

①复制法;②发酵;③制霜;④发芽法

中药材炮制机制:

P66-67

①影响药物性味:

黄连大苦大寒,主入血分,经辛温的生姜汁制后,降低苦寒,增入血气;

②影响药物疗效:

马钱子生品经砂烫法和油炸法炮制后,一些生物碱构型发生变化,如马钱子碱转化成异马钱子碱,可减毒增效;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功能,酒炒炮制后明显降低致泻作用。

③降低毒性:

川乌为温里药,生品有大毒,将川乌加工炮制或长时间煮沸,使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或醇胺,毒性降低可内服;巴豆生品有大毒,加热去油制霜后泻下作用缓和,降低毒性;斑蝥生品有大毒,多外用,炮制后降低毒性可内服。

 

【各论】

【藻、菌类生药】

【冬虫夏草】-1-P94

【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干燥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子座短小者为佳

【茯苓】-2-P97

【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状】以体重,质坚实,外皮棕褐色,皮细纹,无裂缝,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裸子植物类生药】

【麻黄】-3-P103

【基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显微特征】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棱脊

18-20

18-28

13-14

维管束

8-10

12-15

8-10

形成层环

类圆形

类三角形

类圆形

髓薄壁细胞

非木化

微木质化

木化

环髓纤维

偶见

较多

【化学成分】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髓部,节间高于节部;

木质茎几乎不含,秋季高,春季低。

草麻黄、木贼麻黄:

麻黄碱(哮喘);中麻黄:

伪麻黄碱(感冒)

【被子植物类生药】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直根系

须根系

维管束环状,有形成层

维管束散在,无形成层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5、4基数

3基数

花粉粒

3萌发孔

单萌发孔

子叶

2

1

 

【大黄】-4-P114

【基源】廖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或根茎。

【植物形态】掌叶大黄:

多年生草木,根茎肥厚;直立,粗大,中空;叶片掌状中裂,圆锥花序顶生,紫红色,瘦果有三棱,

唐古特大黄:

叶片深裂

药用大黄:

叶片浅裂,花白色

【性状】掌叶大黄:

以质坚实,气清香,味微苦而涩者为佳。

根茎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宽片状,表面黄棕色;质坚实,断面橙红色,颗粒性;皮部极狭,髓宽广,星点环列或散在;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根茎髓部有星点,根无星点。

【显微特征】根茎横切面:

韧皮射线3-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可见大型粘液腔;形成层环明显;髓宽广,散有多数星点,形成层类圆形,射线星状;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级大型草酸钙簇晶。

粉末:

棕黄色,草酸钙簇晶众多,网纹、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众多

【化学成分】蒽醌类:

2%-5%,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为大黄抗菌成分。

结核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级双蒽酮苷,包括番泻苷A、B、C、D,为泻下成分。

【理化鉴定】①微量升华:

菱装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呈红色(蒽醌类)

②荧光鉴别:

紫外灯下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蒽醌衍生物),不得呈蓝紫色荧光(土大黄苷等苷类化合物)。

③检验羟基蒽醌衍生物:

加碱呈红色

含量测定:

HPLC,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总量不少于1.5%

【药理作用】①泻下作用:

有效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在肠道内转化为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进一步转化为大黄酸蒽酮,直接作用与大肠产生泻下左右,主要为番泻苷,番泻苷A最强。

②抗菌作用: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为主要有效成分

③止血作用:

没食子酸和d-儿茶素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抗凝血酶活性

④保肝利胆:

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退黄作用,降低血清AST减轻肝损伤;大黄酸、大黄素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道括约肌。

【黄连】-5-P123

【基源】毛茛科植物华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云南黄连(云连)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华黄连:

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褐色,常分支;叶基生,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具细柄,卵状菱形;聚伞花序顶生,花黄绿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蓇葖果。

三角叶黄连:

不分枝或少分支;叶片卵形3全裂,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

云南黄连:

单枝,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裂片间距稀疏

【性状】味连:

根茎多簇状分支,弯曲互抱,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连”;单枝较粗短,黄棕色,根茎中段有细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质坚硬,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气微,味极苦

雅连:

根茎多单枝,略呈圆柱形,略弯曲,过桥杆较长。

云连:

根茎多单枝,弧形或钩状弯曲,过桥杆不明显。

【显微特征】根茎横切面:

味连:

①木栓层数层细胞;②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③中柱鞘纤维成束伴有少量石细胞;④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黄色木化;⑤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

皮层及髓部有较多石细胞;云连:

皮层、中柱鞘、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

味连:

棕黄色,味极苦。

①石细胞鲜黄色,多角形;②韧皮纤维成束,鲜黄色,梭形,壁厚,可见纹孔;③林叶表皮细胞黄绿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④木纤维鲜黄色,可见纹孔;⑤螺纹或孔纹导管

【化学成分】生物碱:

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

【川乌】-6-P126

【基源】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母根

【采制】6月下旬-8月中旬采挖,除去地上茎、须根,洗去泥沙,将母根与子跟分开,母根制成川乌,子根制成附子。

【性状】圆锥形,棕褐色或灰棕色,质坚实,横切面可见多角形形成层,味辛辣麻舌

【显微特征】横切面:

淡黄色木栓化细胞,少数石细胞,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导管呈V字形或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均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生物碱:

①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如乌头碱,强烈毒性;②水溶性生物碱:

消旋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尿嘧啶、棍掌碱;③其他成分:

黄酮类,三萜皂苷,附子苷,附子多糖

川乌炮制目的(解毒原理):

将川乌或附子加工炮制或长时间煮沸的目的,是使双酯型生物碱的酯基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或醇胺。

【理化鉴定】HPLC,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总量0.05%-0.17%

【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

总生物碱;

②镇痛作用:

总生物碱,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③强心、扩血管、降血压:

水溶性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多糖;

④提高免疫力、降糖:

多糖;

⑤毒性:

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淫羊藿】-7-P134

【基源】小檗科植物心叶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叶

【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壮阳、增强免疫、降血压、降血脂、抗菌、抗病毒

【厚朴】-8-P141

【基源】木兰科植物药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枝皮

【产地】四川湖北最佳,称“紫油厚朴”;浙江质量亦佳,称“温朴”

【性状】干皮:

卷筒或双卷筒状,称“筒朴”;进根部一端展开如喇叭口,称“靴筒朴”;外皮棕灰色至棕褐色,有椭圆形或梭形皮孔及不规则纵皱纹;刮去栓皮显黄棕色,较平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外侧呈颗粒状,可见光亮小结晶;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

单筒状或不规则片状,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

枝皮:

单筒状

【显微特征】粉末:

药用厚朴:

棕色①石细胞分支状较大;②纤维多成束;③油细胞多散在;④筛管分子端壁复筛板筛域较大;⑤偶见细小草酸钙方晶;⑥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挥发油;木脂素:

厚朴酚,和厚朴酚;生物碱:

木兰箭毒碱

【五味子】-9-P144

【基源】木兰科植物中华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性状】以色红,粒大,肉厚,有油性光泽者为佳。

【显微特征】种皮外层石细胞呈栅栏状

【肉桂】-10-P147

【基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采制】多于秋季剥取树皮,阴干,但加工方法多样。

栽培5-6年的树皮、枝皮,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称“油桂筒”(广条桂);10余年生的树皮,两端削成斜面,晒干,称“企边桂”;将老树干离地30cm处,环状剥皮,晒至九成干,堆叠,加压,干燥,称“板桂”;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除去栓皮称“桂心”,块片称“桂碎”。

【性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多数微突起的皮孔及少量裂纹,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质坚实而脆,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香气浓烈特异,味甜,辣

【显微特征】粉末红棕色,马蹄状石细胞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桂皮醛。

【苦杏仁】-11-P158

【基源】蔷薇科植物野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味苦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以颗粒饱满,完整,味苦者为佳

【显微特征】粉末:

黄白色;

种皮石细胞特点:

上部层纹多,纹孔大而密,孔沟少;底部层纹少,纹孔小而稀,孔沟密

【化学成分】种子研碎后加水放置,苦杏仁苷受苦杏仁酶作用,产生氢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

【黄芪】-12-P162

【基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产地】山西绵山:

绵芪、西黄芪;黑龙江、内蒙:

北黄芪

【性状】根呈圆柱形,表面淡棕或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细纵纹及稀疏须根痕;断面纤维性且具粉性,皮部稍松,白色或蛋黄白色,木部紧实,黄色,有放射状弯曲纹理及裂隙,菊花心明显;老根中心多苦修空洞装,褐色;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显微特征】粉末:

黄白色;纤维多成束,细长,壁厚,非木化,纵裂纹;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亦有网纹导管;石细胞少见,木栓细胞淡黄绿色,淀粉粒较多。

【化学成分】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γ-氨基丁酸

【理化鉴定】HPLC,干燥品黄芪甲苷不少于0.040%

【甘草】-13-P165

【基源】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显微特征】乌拉尔甘草:

棕黄色;纤维成束或分离;草酸钙方晶多见;木栓细胞红棕色;淀粉粒众多

【化学成分】三萜类;黄酮类,多糖

【理化鉴定】HPLC,甘草酸不得少于2.0%

【番泻叶】-14-P169

【基源】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及尖叶番泻的干燥叶

【显微特征】非腺毛、晶纤维、平轴式气孔

【化学成分】二蒽酮苷,游离蒽醌苷

【理化鉴定】HPLC,番泻苷A、B,1.1%

【黄柏】-15-P173

【基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显微特征】粉末:

黄色或深黄色①纤维鲜黄色,成束;②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③分支状石细胞较多;④黏液细胞较易查见;⑤木栓细胞淡黄棕色,少见

【化学成分】生物碱:

小檗碱

【理化鉴定】HPLC,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记,3%

【沉香】-16-P182

【基源】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产地】进口沉香与国产沉香差别:

①水势:

进口沉香下沉较深;②火势:

进口沉香点燃后烟较浓;③进口沉香无草酸钙柱晶

【性状】不规则片块状,表面凹凸不平,可见黄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

【显微特征】横断面:

木射线宽1-2列细胞,充满树脂,导管圆多角形,木纤维多角形,木间韧皮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

切向纵切面:

木射线宽1-2列细胞,导管多为短节导管,纤维细长,木间韧皮部细胞长方形

径向纵切面:

木射线排列呈横向带状,细胞为长方形

【化学成分】挥发油及树脂

【丁香】-17-P185

【基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干燥花蕾

【人参】-18-P188

【基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东北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栽培品称“园参”,野生者称“山参”。

或野山参山林野生状态下播种自然生长称为:

“林下参”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圆柱形。

纺锤形;下端常分枝,顶端有根茎主根肥大,肉质。

茎单一,直立。

掌状复叶轮生茎顶;有长柄。

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

浆果状核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习称亮红顶)。

【采制】园参于9~10月,山参7~9月果红熟时采挖洗净。

加工。

1、生晒参:

全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剪去小支根,硫磺熏晒干称“生晒参”。

2、红参:

园参剪去小支根,蒸透烘干或晒干。

小支根蒸后干燥为“红参须”。

3、糖参:

人参鲜根针扎孔,用糖水浸后干燥。

【性状】芦头;芦碗;艼;主根;雁脖芦;珍珠疙瘩

1、主根圆柱形纺锤形.断面淡黄白色或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横纹及明显的纵皱,须根具细小不明显疣状突起(珍珠疙瘩)。

2、根茎(芦头)短,多拘挛而弯曲,上有芦碗数个,有时有细长的不定根(艼)。

3、质坚硬,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须根质脆易断。

4、气特异,味微苦,甘。

山参:

雁脖芦、枣核丁、短横体、铁线纹、珍珠须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稍短,具2条支根形成人字形。

表面灰黄色,细腻,上部有细密环纹。

根茎具多数密集的芦碗与纺锤形下垂的艼。

珍珠疙瘩多而明显。

【显微特征】1.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棕色块状分泌物;2.草酸钙簇晶,棱角尖锐;3.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稀有螺纹4.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或复粒;

粉末:

淡黄白色;树脂道黄棕色分泌物;草酸钙簇晶较大,棱角钝尖;木栓细胞类方形、多角形;网纹、梯纹导管;淀粉粒极多。

【化学成分】主要含人参皂苷,多为达玛烷型皂苷。

20(S)-原人参二醇(A型)和20(S)-原人参三醇(B型)、齐墩果酸型皂苷(C型)。

生晒参尚含挥发性成分人参炔醇;红参特有人参炔三醇

【三七】-19-P192

【基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与根茎。

【采制】花前期采挖,习称“春七”,果熟后采挖,习称“冬七”,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表面灰黄色,有蜡样光泽。

体重,质坚实,横断面黄绿色。

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化学成分】人参三醇类皂苷、二醇类皂苷,不含C型皂苷。

【川芎】-20-P201

【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