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393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新版沪教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观察相关实验现象,掌握碳、铁、硫、磷、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

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化学上要系统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然后还要研究它的制法。

今天,我们学习氧气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化学性质是指。

物理性质是指,如物质的等。

【新知导学】:

1.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三态的转变。

一个大气压下,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体;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状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反应比较,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中却可以燃烧。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2.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观察并思考,完成下列内容: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光,放出,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问题思考:

如何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色火焰,放出,生成一种有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射,放出;生成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实验思考:

①将铁线绕成状;其目的是,在铁丝的末端系上,其目的是。

②实验前需在集气瓶底铺或加,其原因是:

(4)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产生浓厚的烟,放出,生成一种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3.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发生的反应。

(1)缓慢氧化:

在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只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物的、金属的、食物的、有机肥的等变化过程中都是包含缓慢氧化作用。

(2)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共同点:

不同点: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

氧气具有性,是常见的剂。

2.氧气的用途分为和两方面。

列举实例:

,,,,,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2.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明确学习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为何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乎不变?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

氧气具有性,是常见的剂。

【新知导学】:

工业上,制备氧气的原理是,它是根据氧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的。

具体的方法是将空气除尘净化,除去和等气体,然后温压,使空气变为态。

再逐步控制温度液体空气,使沸点较的液态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的液态。

以上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得到的液态氧气为方便运输和使用,一般存储在色的钢瓶中。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实验室中制取氧气

(1)药品

问题讨论:

下列哪些物质有可能用来制取氧气?

说明理由。

KClKMnO4H2O2MnO2H2ONH3

归纳:

没有氧元素的物质(填“可能”或“不可能”、下同)产生氧气,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产生氧气。

实验室中常用;或和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取氧气。

(2)实验室反应原理

①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

高锰酸钾是色晶体,其溶液为色,是常用的消毒剂,受热很快分解而放出氧气(O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根据反应的原理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

(3)反应装置选

(4)收集方法选

注意:

决定收集方法的依据是

如果是排空气法如何知道所收集的气体是不是氧气、什么时候满?

(5)检验方法:

将放在集气瓶中,若

,证明是氧气。

(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

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

(6)验满方法:

①排水法:

当集气瓶口的边缘有向外冒出时(或当集气瓶中

已无水时),证明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

将放在集气瓶口,若

,证明已收集满。

(7)放置方法:

盖上毛玻璃片,(“正”或“倒”)放在桌子上。

[演示实验]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

归纳:

1。

实验步骤

(1)查:

(2)装:

(在试管口放);

(3)定:

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后);

(5)收: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再收集);

(6)移:

实验结束后先;

(7)熄:

最后。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装置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其目的是为了。

(2)试管应放一小团,其目的是。

(3)导气管伸入试管内部只能稍出,否则

(4)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5)酒精灯应用对准加热。

(6)时开始收集气体,原因是

(7)实验步骤中的(6)(7)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如何对氧气进行检验和验满?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认识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查:

(2)装:

(在试管口放);

(3)定:

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后);

(5)收: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再收集);

(6)移:

实验结束后先;

(7)熄:

最后。

2、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探究步骤:

【新知导学】:

1.催化剂

2.双氧水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在双氧水分解过程是二氧化锰是,起催化作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双氧水制氧气实验步骤

1、药品:

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为液体,它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家庭和医院用的消毒水常常是其3%的溶液,常温下较浓的溶液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加热或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会大大加快反应速度,迅速放出氧气(O2)。

实验室常用含%过氧化氢的双氧水与在常温下制取氧气。

2、原理: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这种在化学

反应中能,但本身的在反应都

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

(1)能反应速率

(2)反应前后不变

(3)反应前后不变

活动二、3.发生装置

ABCDE

(2)指出下列各发生装置的名称,并说明用该方法制备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A装置,;

BCDE装置,;

②制备氧气所用药品的状态和条件是:

所以用药品抽取氧气的发生装备选择,

活动三、4、收集装置

指出各装置的收集方法,并说明用该方法收集的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F装置,;

G装置,;

H装置,。

②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

所以氧气收集方法和装置是。

5.检验与检满

活动四、6、操作步骤(排空气法收集):

(1)组装仪器

(2)

(3)(4)(5)(6)

注意事项:

(1)一般先装体,后装体

(2)分液漏斗液体放完后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

(1)能反应速率

(2)反应前后不变

(3)反应前后不变

2、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与集气装置的选择依据?

3、下图均可以用于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指出仪器的名称:

a;b;c。

(2)哪一种装置更适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有什么优点?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实验步骤、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2、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3、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新知导学】

如何探究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以及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其它因素?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1、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

作为催化剂的物质须满足:

(1)能反应速率

(2)反应前后不变

(3)反应前后不变

活动二、2、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的探究

【提出问题】:

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提出猜想】:

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或不是)

【设计方案】:

探究方案:

⑴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一根较长的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试验,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准确地说,是分解放出氧气速度太慢。

)如图7-1。

结论:

证明了双氧水在没二氧化锰时不能分解出足够氧气使木条复燃

⑵将上述溶液在酒精灯上微加热一会,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

如图7-2。

结论:

说明加热可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也说明,过氧化氢本身可以分解,以此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3)、另取一支试管,在其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不复燃后,立即加入0.5克的二氧化锰粉末。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

如图7-3。

结论:

证明二氧化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反应结束后,将残渣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质量为0.5克

结论:

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5)、取(4)中所得二氧化锰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在管口放

一带火星木条,带火星木条复燃。

结论:

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进行实验】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

【得出结论】

由上述实验结论综合得到,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

【反思评价】

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最终确定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总结判断气体发生装置和集气方法与装置的依据

2.判断物质是否是某反应催化剂,你认为应把握哪些要点?

谈谈证明某物质是反应催化剂的实验思路。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判断反应类型;

3.知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明确学习目标】

【回顾、预习与交流】

〖阅读〗P39~41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多少?

2、二氧化碳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为什么?

【合作、研讨与点拨】

【导入】死狗洞的故事

【活动一】初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过少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引起。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炎热无法居住,土地。

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有关。

问题讨论并展示: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拓展】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叫做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

其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高的温室气体。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活动二】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你一定观看到过舞台上产生的“云雾”吧,你能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吗?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CO2(气)CO2(液)CO2(固)(干冰)

升华

通常将固态二氧化碳叫,常压下,温度高于-78℃时,干冰能直接变成而没有液体留下,干冰在气化时要环境中的热量,使得环境的温度,环境中的凝结成。

【拓展】人工降雨的原理及其原理

归纳:

“干冰”的用途有。

2.色、味、态

(实验)观察CO2的颜色气味

3.密度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比较CO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

4.溶解性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2能溶于水

5.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阅读)P45

结论:

[CO2的这一性质是(“物理”或“化学”)性质]

【活动三】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把它们划分成两类,说出这样分的依据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铜绿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水+氧气

总结:

叫化合反应

叫分解反应

一变多是反应,多变一是反应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色、味、态

密度(与空气比)

溶解性

三态变化

氧气

液态色,固态色

状固体

二氧化碳

干冰易,热量

讨论:

死狗洞的故事的罪魁祸首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3.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学重点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明确学习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溶解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3.已知:

有酸味的物质都有酸性。

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是石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它遇到有酸性的物质会变成红色。

如将紫色色蕊试液滴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紫色色蕊试液都变红。

若将紫色色蕊试液分别滴入食盐水、糖水、醋酸中,变红的是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与探究一】

参见课本P42“观察与思考”分组探究。

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究竟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的?

有几种可能性?

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观察思考]结论使石蕊试液变红的。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活动与探究二】认识碳酸

加热因通入二氧化碳而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结论:

碳酸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活动与探究三】

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思考:

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样也不能支持燃烧,但通常人们用二氧化碳灭火,不用氮气灭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拓展】认识常见的灭火器

【活动与探究四】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拓展】熟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钙放在空气中会慢慢变硬,发生的也是这个反应。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可以做灭火剂,说明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发生反应对的文字表达式与符号表达式。

;。

(碳酸不稳定受热能分解文字表达式与符号表达式。

;。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符号表达式

、。

3.打开满汽水瓶子的瓶盖便看到大量气泡冒出,喝进肚中不久便有气体涌出(打嗝),为什么?

猜测冒出的气体是什么?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测。

4.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解题思路与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分为: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条件有: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气体收集装置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气体收集装置选择的条件有: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创设】问题设置

【明确目标】

二、合作、研讨与点拔

活动一、回顾、预习与交流部分第2题的反应都能生成CO2气体,

请思考:

这些反应是否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为什么不能?

活动二、探究选用何种药品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实验药品

实验现象

(从产生气泡的快慢、反应能否持续进行等方面进行描述)

实验结论

(可否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

实验结论:

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应该选用: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反应。

理由?

活动三、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谈论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该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检验CO2气体?

又该如何验满?

4、保存CO2气体的集气瓶应该正放还是倒放?

5、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步骤?

活动四、利用你手边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装置,并制出一瓶CO2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你的装置是否需要改进?

如何改进?

为什么如此改进?

(在下列仪器中选择)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2.3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操作、现象;

3.知道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并通过氢气的燃烧产物建立水的组成概念。

教学重点

水电解实验及水的组成探究

教学难点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它有些什么性质?

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

[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

现象:

氢气燃烧,产生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烧杯发烫。

结论: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同时放热

文字表达式为。

上述实验也能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因为氢气有可燃性,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

注意:

尖嘴导管必须由某种金属制成,如果是普通玻璃导管,产生的火焰呈色,这是因为玻璃中含有钠元素。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

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

(一)电解水的实验

主要器材

水电解器、电源、导线

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极上都有产生。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大约为

产物检验

(1)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证明是。

(2)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点燃能,产生

火焰,证明是。

实验结论

水是由组成的。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