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304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docx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精选

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

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本册中第三、五两个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

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我们要会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思考的学习品质。

  3、重点、难点:

  重点:

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4、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每位学生一份作业纸。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因为课标上指出: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整堂课始终贯穿杭州游玩这一情境,设计色彩鲜明的学生喜爱的“动物”和“过山车”等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学习。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方法。

因为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了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新课标》所倡导的今天,使我们清楚认识到:

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表明:

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出示的小朋友们被售票员阿姨拦在“动物园”门口,针对谁能正确地并很快地回答售票员阿姨的比赛题,谁就能排在队伍的前面,先进门看小动物时所设计的第二个过渡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轻松地获得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

“那些不经过设计而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垂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而问题的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然后带着小朋友去杭州游玩,第一站到动物园,遇到买门票付钱的问题,向学生提问:

我们班有53位小朋友,门票要8元一张,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让学生列出:

53×8的算式,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又根据小朋友进动物园时着急的心切,结合课件的情境,对学生讲到:

你们看,这些小朋友都想排到队伍的前面,怎么办呢?

瞧,售票员阿姨想了一个好办法,她对小朋友说:

“你们不要急,谁能正确地并很快地口答我的比赛题,谁就能排到队伍的前面,先进门看小动物。

”这时我设计了三道典型的口算比赛题:

14×2、31×30、214×3(要求学生说口算过程);同时设计了四道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说出结果的比赛题:

  1个532个533个5310个53

  并要求小朋友想想:

3个53和10个53合起来是几个53?

  这时,学生就会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53写成乘法算式:

53×13,这样,由复习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新知识,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准备。

  第二环节: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针对前面复习旧知得到的53×13这个算式,先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算理,向学生提问:

  ①你会说一说53×13的意义吗?

  ②53×13中的'13可以分成几部分?

怎样求出这两部分的得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求53×3的积,再求53×10的积,最后把53×3和53×10的积相加。

)我进行板书,在竖式中分三个竖式标明乘的箭头。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积

  53……53×10的积(个位上零不写)

  689

  然后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让学生进行算法的探讨。

根据学生的汇报,强调书写格式,用个位上的3去乘53,乘得的积是表示159个一,积的末尾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1去乘53,乘得的积表示53个十,乘得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这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

接着我对学生竖式格式的书写进行了规范,并让学生说说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和区别,强调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环节: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生活问题和游戏中,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身边问题的活动经验并在玩乐中进行巩固。

而且练习又具有一定的坡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这儿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1、尝试练习

  利用课件中的情境杭州游玩到达第二站“未来世界”提出几个问题:

  ①、门票48元一张,要给我们班53位小朋友买门票共需要付多少元钱?

  ②、进了“未来世界”后,我们班有38位小朋友要坐“过山车”,“过山车”每人要付16元,你能帮忙算一算这38位小朋友一共要付的钱吗?

  ③、这次杭州游玩在小朋友们开开心心中结束了,我们现在要乘车回家了,可我们的司机师傅给我们接送真是太辛苦了,我们应该怎样表示感谢呢?

(付车费)那谁能帮老师算算;我们班小朋友和老师一共55人,每人要付26元的车费,我们一共要付多少元钱的车费给司机师傅表示感谢呢?

  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巩固练习

  出示小马虎做题:

  52677557

  ×43×13×29×36

  15620__75302

  2086715151

  36469018251812

  小马虎做的这四道题中,前三小题错在对位上,第四道错在计算的进位上。

这题主要启发学生不能当小马虎,不能犯小马虎这样的错误,要求学生在发下的纸上找出错的原因后订正并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使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算法,明确算理,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懂得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3、加深练习: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会填吗?

  □84□

  ×7□×□7

  □□□1□

  3□□□□

  □□□6□□□□

  这里出示两道填数题,对练习稍以加深,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延伸练习:

  由杭州游玩结束,我向学生发问到:

下次我们全校小朋友都要来杭州游玩呢,你能算一算我们全校216位小朋友,一共要付多少元钱的车费吗?

引出一道216×26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大胆的猜想计算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第四环节:

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再谈谈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五、设计亮点:

  第一,教学设计围绕杭州游玩这一情境,并从中渗入买门票付钱等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第二,教学过程利用鲜明的、学生感性的(动物、过山车等)课件,具有动态生存性。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合部分。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积

  53……53×10的积(个位上零不写)

  689

  板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半独立的形式逐步完成的,它打破了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全盘授予的局面,这样不仅美观、简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思维能力。

数学说课稿篇2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

数学说课稿篇3

  一、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选修2-3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A版选修2-3第1章第3节第2课时.教科书将二项式系数性质的讨论与“杨辉三角”结合起来,是因为“杨辉三角”蕴含了丰富的内容,由它可以直观看出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成就之一,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应抓住这一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节内容以前面学习的二项式定理为基础,由于二项式系数组成的数列就是一个离散函数,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便于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画出它的图象,利用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这对发现规律,形成证明思路等都有好处.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数学知识,发展其数学应用意识.

  研究二项式系数这组特定的组合数的性质,对巩固二项式定理,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组合数、进行组合数的计算和变形都有重要的作用,对后续学习微分方程等也具有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

学生已学习两个计数原理和二项式定理,再让学生课前探究“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结合“杨辉三角”,并从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心理特征: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就能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解决相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难点:

结合函数图象,理解增减性与最大值时,根据n的奇偶性确定相应的分界点;利用赋值法证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关键:

函数思想的渗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了解杨辉三角、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体验“发现规律、寻找联系、探究证明、性质运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二项式系数的一些性质,体会应用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赋值法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再创造”过程.

  4.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入、引申,采用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上合作探究、课下延伸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孕育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研究我国古代数学的热情.

  三、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

  教法: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学法:

从课前探究和课上展示中感知规律,结合“杨辉三角”和函数图象性质领悟性质,在探究证明性质中理解知识,螺旋上升地学习核心数学知识和渗透重要数学思想.

  四、教学基本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1.展示成果话杨辉

  课前开展学习活动:

了解“杨辉三角”的历史背景、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

  

(1)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畅谈“杨辉三角”,对它有何了解及认识.

  

(2)各小组展示探究与发现的成果——“杨辉三角”包含的一些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了解“杨辉三角”,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弘扬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展示探究与发现的杨辉三角的规律,为学习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埋下伏笔.

  2.感知规律悟性质

  通过课外学习,同学们观察发现了杨辉三角的一些规律,并且知道杨辉三角的第行就是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具有杨辉三角同行中的规律——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

  【设计意图】寻找二项式系数与杨辉三角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二项式系数具有杨辉三角同行中的规律.

  3.联系旧知探新知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具有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呢?

  【问题探究】探究:

(1)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可以看成是以为自变量的函数吗?

它的定义域是什么?

  

(2)画出和7时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分析他们是否具有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

  (3)结合杨辉三角和所画函数图象说明或证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对称性: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增减性与最大值:

,所以相对于的增减情况由决定.由可知,当时,二项式系数是逐渐增大的.由对称性知它的后半部分是逐渐减小的,且在中间取得最大值.当的偶数时,中间的一项取得最大值;当是奇数时,中间的两项,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函数思想探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学生画图并观察分析图象性质;运用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归纳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升华认识;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说明或证明二项式系数的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4.合作交流议方法

  【继续探究】问题:

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的和是多少?

  探究:

(1)计算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和(=1,2,3,4,5,6).

  

(2)猜想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3)怎样证明你猜想的结论成立?

  赋值法:

已知,

  令,则.

  这就是说,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

  元集合子集的个数(两个计数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

  分步计数原理:

个2相乘,即.

  所以.

  【问题拓展】你能求吗?

  在展开式中,令,

  则得,

  即,所以,

  在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归纳猜想各二项式系数的和,引导学生验证猜想结论是否正确;同时为了突破利用赋值法证明二项式系数性质的难点,引导学生从模型化的角度出发,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既加深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又从深度和广度上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串联和呼应.

  5.反馈升华拨思路

  练1.的展开式中的第四项和第八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等于.

  练2.的展开式中前项的二项式系数逐渐增大,后半部分逐渐减小,二项式系数取得最大值的是第项.

  练3.已知,求:

  

(1);

(2).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学会用赋值法解决问题,促进其有意识的运用.

  6.悬念小结再求索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从数学和生活的角度)?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堂延伸】今天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杨辉三角的规律,但是作为我国古代数学重要成就之一的杨辉三角还有更多有趣的规律,相信大家一定有极高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的奥妙之处.

  【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

  活动主题:

杨辉三角中的奥妙.

  活动目标:

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更多奥妙.

  活动方案步骤:

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发现规律,猜想证明;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形成初步结论;与指导老师及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展示;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的整理、总结与反思,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主干知识,体会探究过程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次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杨辉三角”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疑问离开教室,培养学生自主研修的习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和推理.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数学说课稿篇4

  指数函数说课稿

  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及图象和性质是这一堂课的突破口。

因此,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运用作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

  3、课前思考与准备

  包括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这不意味着我们形式化的给予学生一个预习任务,所以我将通过课前思考题让问题引领学生自觉地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我设计了几个简单问题

数学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分析

  《跳绳》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出现的。

这节课主要是和学生一起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着眼于“跳绳”这个游戏来贯穿新知,而这个游戏恰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儿童好玩、好奇、好胜的天性利用本班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有趣。

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通过估计运算的结果,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第二册63页第五单元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说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看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自主探索的能力。

通过和邻居说一说的方法,寻求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增强自信心。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竖式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抽象概括笔算减法的计算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方法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算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通过跳绳比赛,活跃气氛: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分钟能跳多少下?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跳绳比赛,跳绳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

这是我们班三个小朋友跳绳比赛时的照片和成绩表。

(多媒体出示)

  (三)探究新知

  1、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减法数学问题?

继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限制提问范围,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单只是让学生面对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