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232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石家庄一中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Al-27S-32Fe-56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3.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5.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中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制催化剂的材料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半导体材料D.制农药的材料

6.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

A.Z2YB.X2Y2C.Z2Y2D.ZYX

7.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8.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B.CO(g)+H2O(g)===CO2(g)+H2(g) ΔH>0

C.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D.白磷比红磷稳定

9.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a+、Yb-、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Yb->Z(b+1)->Xa+B.已知mXa+与nYb-,得m+a=n-b

C.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b-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1Z一定大于HbY

10.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ωgR原子完全转化为R2-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B.

mol

C.ω(

)molD.

(m-n+2)mol

11.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D2O)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NO2和N2O4中含有的分子数目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CO和N2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D.由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而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13.对于4A+3B===3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A、B、C何种物质表示,其数值都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一般是反应速率减慢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若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14.使18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已知:

C(s)+1/2O2(g)===CO(g) ΔH=-Q1kJ/mol;CO(g)+1/2O2(g)===CO2(g) ΔH=-Q2kJ/mol。

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A.1/3Q1kJ  B.1/3Q2kJC.1/3(Q1+Q2)kJD.1/2Q2kJ

15.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

在500℃时,10molSO2和5molO2反应

乙:

在500℃时,用V2O5作催化剂,10molSO2和5molO2反应

丙:

在450℃时,8molSO2和5molO2反应

丁:

在500℃时,8molSO2和5molO2反应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

1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B.Y和Z的氢化物的沸点:

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17.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图1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D.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18.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1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2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Y

Z

M

R

Q

原子半径(×10﹣10m)

1.86

0.99

1.43

1.60

0.75

0.74

主要

化合价

最高正价

+1

+7

+3

+2

+5

﹣﹣

最低负价

﹣﹣

﹣1

﹣﹣

﹣﹣

﹣3

﹣2

A.X、Z、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两两相互反应

B.元素X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C.X、Z、M的单质分别与水反应,M最剧烈

D.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可用于雕刻玻璃

21.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

少量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B.图2:

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

C.图3:

制备和收集氨气D.图4:

收集NO气体

2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1

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ΔH<0

D.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

24.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①N2(g)+2O2(g)===2NO2(g) ΔH=+67.7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1

③H2O(l)===H2O(g) ΔH=+44kJ·mol-1

则肼和NO2完全反应生成1mol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A.100.3kJB.327.9kJC.283.9kJD.300.8kJ

25.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H2O(g)

CO(g)+H2(g)ΔH1=akJ·mol−1

②CO(g)+H2O(g)

CO2(g)+H2(g)ΔH2=bkJ·mol−1

③CO2(g)+3H2(g)

CH3OH(g)+H2O(g)ΔH3=ckJ·mol−1

④2CH3OH(g)

CH3OCH3(g)+H2O(g)ΔH4=dkJ·mol−1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

CH3OCH3(g)+

H2O(l)的ΔH=

kJ·mol−1

D.反应2CO(g)+4H2(g)

CH3OCH3(g)+H2O(g)的ΔH=(2b+2c+d)kJ·mol−1

2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X与Z两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

Z的氢化物>X的氢化物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27.在373K时,将0.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反应进行到2s时,NO2的浓度为0.02mol·L-1。

在60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6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s,以N2O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1·s-1

B.在2s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C.平衡时,体系内含为N2O4为0.25mol

D.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28.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29.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Ag2SO4(s)

Ag2O(s)+SO3(g),2SO3(g)

2SO2(g)+O2(g)。

反应经过10min后,测得c(SO3)=0.4mol·L-1,c(SO2)=0.1mol·L-1,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容器里气体的密度为40g·L-1

B.SO3的分解率为20%

C.化学反应速率v(Ag2SO4)=v(SO3)

D.在这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O2)=0.005mol·L-1·min-1

30.某稀溶液中含有4molKNO3和2.5molH2SO4,向其中加入1.5molFe,充分反应(已知NO

被还原为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L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

C.所得溶液中c(NO

)=2.75mol·L-1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Cu)(近似值)的实验。

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Ar(Cu)。

为此,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NH4C1与Ca(OH)2的量足以产生使CuO完全还原的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所提供的仪器(可重复选择)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ag,m(H2O)=bg,则Ar(Cu)=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uO未完全起反应②CuO不干燥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碱石灰不干燥⑤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m(CuO)和m(Cu),或_____和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32.(8分)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xC(g)+2D(s),2min时剩余1.2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x=________。

(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4)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__。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

D.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

1

33.(12分)Ⅰ.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E3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3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1)A与E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比较D、E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B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Ⅱ.在遭遇冰雪灾害时,常使用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元素Q、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Q与Y相邻,则Q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Q与W能形成一种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该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化学键类型为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34.(10分)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时通过测定KMnO4酸性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0.1mol·L-1KMnO4酸性溶液的体积/mL

0.1mol·L-1

H2C2O4溶液的体积/mL

H2O的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褪色时所需时间/min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50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表中V1=___________mL,V2=___________mL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

(4)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2min,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______

(4)已知50℃时c(MnO

)~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画出25℃时c(MnO

)~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答案

1.C2.B3.D4.A5.D6.B7.C8.C9.C10.D11.C12.C13.B

14.D15.C16.D17.C18.B19.A20.A21.C22.C23.D24.B

25.C26.C27.B28.D29.C30.B

31.(10分)答案:

(1)2NH3+3CuO

3Cu+3H2O+N2↑(2分)

(2)e→e→b→b→e→e→c→d(2分)

(3)18a/b—16(2分)(4)①③(2分)

(5)m(Cu)和m(H2O)(反应前B中固体质量和反应后B中固体质量)(2分)

32.(8分)

(1)0.6mol/(L·min)(2分)

(2)3 (2分)(3)2:

1 (2分)(4)BC (2分)

33.(12分)Ⅰ.(各2分)

(1)

(2分)

(2)

(2分)(3)HClO4H3PO4(2分)

(4)Al(OH)3+OH-=AlO2-+2H2O(2分)

Ⅱ.(各1分)

(1).CaCl2

(2).

共价键

34.(10分)

(1)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2分)

(2)1040(各1分)

(3)2和3 1和2(各1分)(4)0.005mol·L-1·min-1(2分)

(5)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