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14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docx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试题语文概要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2012.1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翘楚/憔悴不堪应允/应运而生稽首/无稽之谈

B.叱咤/姹紫嫣红标识/远见卓识纤维/纤尘不染

C.信笺/明修栈道  慰藉/含蓄蕴藉暴雨/一暴十寒

D.方便/大腹便便数落/数见不鲜拮据/开花结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3.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

(4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

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

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

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4.根据下面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再拟一个标题。

(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标题不超过11个字)(5分)

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标准,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与上一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

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

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立出一个标准值。

然后通过在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间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⑴一句话新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

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

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

“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

“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

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

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

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

“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

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

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

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

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

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

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

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

由是言之,焉用久客!

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

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

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于戏!

吾不为也。

祁侯曰:

“善。

”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匵(dú):

小棺材。

藟(lěi),藤。

殠(chòu),腐臭的气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亡易吾意             易:

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

指示D.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6.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3分)(  )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

“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以还我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

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次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⑴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3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

(2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5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①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

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②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③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

简:

即书信,用为动词。

仲咸:

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

②伯阳:

老子李耳的字。

③牢落:

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⑴颔联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

(3分)

⑵从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

(4分)

⑶全诗表面上扣一“闲”字,实际上透露的是怎样的情绪?

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绪的?

请作具体分析。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⑶,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⑷沙上并禽池上暝。

(张先《天仙子》)

⑸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论语》)

⑹后值颠覆,,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⑺,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1—14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

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

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

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

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

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

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

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

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

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

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香雪,过来呀,看!

”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见?

”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

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

”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

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

“皮书包!

”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呦,我的妈呀!

你踩着我的脚啦!

”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

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

  “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答话了吧?

”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

”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

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

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

“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的她差点撞在他身上。

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

“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

”她又问。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

”又一个姑娘问。

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面小声问了一句。

  “真没治!

”“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快开车了,她们才让出一条路,放他走。

他一边看表,一边朝车门跑去,跑到门口,又扭头对她们说:

“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诉你们!

”他的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哩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门面前沉重地合上了。

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

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

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谁知道别在头上的金圈圈是几个?

  “八个。

  “九个。

  “不是!

  “就是!

  “凤娇你说哪?

  “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

  “去你的,谁说谁就想。

”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

  香雪没说话,慌得脸都红了。

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

  “他的脸多白呀!

”那个姑娘还在逗凤娇。

  “白?

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

叫他到咱台儿沟住几天试试。

”有人在黑影里说。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

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

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

‘真没治’!

凤娇姐,你说是不是?

  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

好像姑娘们真的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替他抱不平呢。

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凤娇,你哑巴啦?

”还是那个姑娘。

  “谁哑巴啦!

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

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

”凤娇的嘴巴很硬。

  “我们不配!

  “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因为一个叫人兴奋的念头又在她们心中升起:

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

和它相比,闹点小别扭还算回事吗?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11.第二段划线的文字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请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4分)

12.姑娘们问了“北京话”一连串问题,表现出什么?

小说里并没有写“北京话”的回答,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13.结合小说的节选部分,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共性与个性。

(6分)

14.“火车”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

刘伟:

我的双脚

最初的梦想

刘伟出生于1987年,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成为职业球员是他的理想。

一切想象在10岁的一天终止,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不就是截肢吗?

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

”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

“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

“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我很多。

”这个人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

面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刘伟的感受是:

“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

无所适从。

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

”失去双手半年后,他就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生活被放到了没有双手的断点上。

他在12岁时开始学游泳,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

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

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残酷青春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

癜。

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

“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

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

“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

”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们的回应是:

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

刘伟对校长的回应是:

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

刘伟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

“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

练琴、学音乐、回家。

我家在五道口,练琴的地方在沙河,学音乐的地方在四中,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的办法。

奥运会时,只学了一年钢琴的刘伟上了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

接着,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

一个“达人”的诞生

《中国达人秀》并不是刘伟第一次参加选秀。

今年5月,他参加了《快乐男声》济南赛区预选赛,“我的歌还没唱几句就被打断,当我们把钢琴抬进来表演时,不到一半,评委就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演奏。

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

多大点事啊。

8月,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

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

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

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

“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当刘伟被命运再一次放到一个耀目的舞台上,他有些像自己写的歌词那样:

“我站在这里送给你/送你我最美丽的回忆/送你我的努力/你的鼓励永远都清晰/我站在这里拥抱你/抱你我最真实的身体/抱你我的约定/你的美丽永远都很清晰”。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5.概括刘伟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6分)

16.文中多次引用刘伟的原话,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试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17.“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结合本文与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难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诗歌除外。

 

附加题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20.刘向是西汉著名学者,著述及辑录作品甚丰,除《新序》外请另举出两部。

(2分)

21.用自己的话概括楚王“退朝而有忧色”的原因。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宝玉“水葬”落花与黛玉“土葬”落花,都表现出二人追求和维护不被污染的“童心”,作者用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人物特有的悲剧结局。

B.《边城》描绘了一幅颇具古风的桃源四季图,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表现出沈从文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性格。

C.《药》中有明暗两条线索,《阿Q正传》则截取人物生活场景的几个横截面表现人物性格:

《呐喊》作品的结构多样化特色十分鲜明。

D.《炉中煤》把祖国比为“我年青的女郎”“我心爱的人儿”;把眷恋“女郎”的“我”比为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其比喻在当时可谓想像奇特,独树一帜。

E.《哈姆雷特》对王后乔特鲁德的描写较少,但她的存在丰富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得充满男性刚强气味的《哈姆雷特》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23.简答题(10分)

⑴说说《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的大概内容及原因。

(5分)

⑵简述《红楼梦》中凤姐是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5分)

三、材料鉴赏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老船长

在海上漂泊了半个月的货船慵懒地驶入了台湾海峡,又和风浪斗了一场!

甲板被海浪冲刷得湿滑而油亮,空气沉闷而夹杂着浓重的海腥味。

老船长西装革履走出了驾驶室,站在外甲板上,向远处眺望。

他突然感到自己是站在那条熟悉的过街天桥上,一辆红色夏利的士鸣笛缓缓地向他驶近……他兴奋地连连挥手大喊:

“停下,我在这呢。

”几个船员出来惊异地把他扶回休息室。

这一天,货船终于靠在中国的港口。

岸边,她开着红色的夏利早已经等候在那里,她像以前一样,脸上平静地挂着笑容。

她轻轻地告诉他们说:

“他说过,今年回家陪我。

车子向家的方向飞快地驶去,他说:

“前面有船,转舵!

”她说:

“是,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舵手。

”透过车窗,她看见有蔚蓝色的海水从四处漫来。

24.开始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5.请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

(5分)

26.红色夏利车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题纸

(请用0.5毫米黑色水笔在规定区域内答题,否则无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一.3.(1*4=4分)

4.(5分)

二.8.(10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三.9.(10分)

⑴(3分)

(4分)

(3分)

四.10.(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