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docx
《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宜昌跨越式发展献智出力
——在市总工会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宜昌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罗志勇
(2012年2月2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总工会三届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总工会的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两个普遍”、维护职工权益、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造服务型工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了三届八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宜昌“十二五”良好开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具体概括为“五个三”和“五个作为”。
(一)组织“三大”竞赛,在推动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在全市行政审批机关开展劳动大竞赛。
市、县两级41个行政审批机关的窗口服务人员全部参与,选树年度行政服务标兵10名,季度服务明星50名,实现了行政服务人员精神提振、办事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能力提升。
宜昌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等城市前列,为全市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开展劳动大竞赛。
2011年,市政府确定建设14000套保障房。
我们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中广泛开展“比安全生产、比工程质量、比形象进度、比节能降耗、比技术创新、比劳务管理”劳动竞赛,高质量建设80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速度和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在重点园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展劳动大竞赛。
全市37个工种、590家规模以上企业组织开展大规模劳动竞赛,职工参与率超过95%,选树了一批焊工、钳工、数控车工、仪表工、汽车驾驶员等行业技术能手,形成了学技术、当能手、比贡献的氛围。
2011年,全市共筹措150万元资金,对450名全国、省、市困难劳动模范进行困难帮扶,组织开展了“百名劳模看发展”活动,评选推荐了一批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并进行集中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弘扬了伟大的劳模精神。
(二)构建“三项”机制,在维权维稳中展现新作为。
构建和谐企业创建机制。
去年,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市总工会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根据《宜昌市关于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全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会议精神,市总工会紧锣密鼓,广泛协调和组织有关单位,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全市迅速启动开展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培育和选树了一批和谐企业典型,评选、考察、申报了一批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构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考核驱动、部门联动、行业带动、典型推动”的工作格局,着力引导企业和工会开展“要约行动”,实施“上代下”制度,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扎实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截止2011年底,全市签订集体合同2669份,覆盖企业9208家,惠及职工33万多人,完成省总目标任务的137%;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2375份,覆盖企业8707家,占已建会企业的80%,惠及职工31万多人,完成省总目标任务的148%,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经济权益。
构建维稳工作应急处理机制。
制订《工会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工会维稳信息员队伍;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工会派出庭”,实现劳动争议案件调解、仲裁有效衔接;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劳动模范和心理咨询师为来访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农民工维权专项活动,走访500多家企(事)业单位,慰问职工和农民工23000多人次,化解劳资矛盾纠纷82起,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实现“三个”拓展,在服务民生中展现新作为。
服务对象由困难群体向全体会员拓展。
2011年4月,我们面向工会会员推出“三峡卡•职工互助服务卡”,持卡会员享受免费人身意外伤害、财产损失保障、维权、就业、帮扶以及近百家特惠商户提供的购物、旅游、就医、购药、文化、休闲等消费打折优惠服务。
截至12月,已在城区发行服务卡5.5万张。
这一在全国的率先之举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职工群众的欢迎。
服务内容由帮扶维权向公共服务拓展。
积极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正规化建设,加大乡镇(街道)工会维权站建设力度,努力构建上下一体、功能多元的三级维权网络;围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开展文明创建、就业创业培训、职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加大困难帮扶力度,全市筹集资金1000万元,帮扶困难职工7248名,资助1421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困难补助和助学标准较之过去有较大提高。
服务方式由生活帮助向长效帮扶拓展。
实施“授渔行动”,进一步整合工会培训资源,扩展培训场地,常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举办“帮会员找岗、帮企业招工”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32场,促成5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开展家政促就业工作,培训家政服务人员960名,全部推介上岗就业。
(四)实施“三大”举措,在建会建制上展现新作为。
党工共建合力推进。
联合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党工共建”工作现场经验推进会,将工会组建率、建制率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实绩目标考核,与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奖惩考核挂钩,实现党工组织建设携手共同推进。
突出重点合力攻坚。
建立市、县两级工会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非公企业工会建会建制为重点,强力实施“百日攻坚”行动。
联合相关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全市“两个普遍”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督办,工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
典型示范合力引领。
培育选树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了一批“七好”先进基层工会组织、优秀工会工作者,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态势。
截止2011年12月,全市新增建会企业5475家,发展会员67186人,分别占省总下达任务的371%、353%,建会率达到81.5%。
在全市开展的“万名会员评家活动”中,会员对工会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3%。
(五)开展“三万”活动,在自身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按照省总“三万”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宜昌实际,开展万名工会干部进车间(班组)问民情、万名工会干部结对帮扶、万名会员评家、万名工会干部知识大培训和大竞赛活动。
全市工会共组成525个工作组,分赴2195个企业,慰问困难劳模和职工2115人,工会干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1085户。
针对改制企业内退职工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生活面临的困难,市总工会经过深入调研,提出增加内退、下岗职工生活补贴的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
从2011年6月开始,市政府将内退职工和下岗职工生活费标准分别上调10%和20%,惠及职工近4000人。
面向基层打造职工文化活动品牌。
筹集1500万元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建成2个县级工人文化宫;组织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深入企业、矿山慰问演出5场,参与街道、社区文艺演出54场次;为职工、农民工送电影30场次;援建职工书屋50个;举办农民工闹元宵、万人相亲节、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暨展览等活动;培育和打造企业文化,形成了宜化、人福、三宁、稻花香等一批具有鲜明宜昌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
工会工作统筹协调发展。
工会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费收入稳步增长,经审工作取得新经验,工会事业蓬勃发展,女职工工作、市直企业工会工作、新闻宣传、信息报送、档案管理、资产监督、对外交流、老干部工作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是要紧贴党政工作大局,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工会团结和动员职工的优势,全心全意服务发展;二是要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并赋予工会更多资源和手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三是要始终把服务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愿望,真心诚意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要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不断打造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效应的工会工作品牌。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面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职工群体的发展变化以及劳动经济权益问题比较突出的现实,工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工作方式不够适应,工会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不够适应,工会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的方法不够适应。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全市工会工作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全总十五届六次执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要决议。
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把《决议》作为指导工会实际工作的方向性文件,认真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刻领会工会发展道路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系统掌握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在创新中发展提高。
市五次党代会绘制了“决战‘十二五’、实现新跨越”,把宜昌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宏伟蓝图。
实现宜昌跨越式发展,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的困难,建会建制攻坚阶段的难点,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变化的状况,职工群众思想日益活跃的特点,劳动关系矛盾易发多发的实际,给工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大的作为和创新。
我们要抢抓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省委、省政府支持宜昌跨越式发展,省总工会重点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难得机遇,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思维、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谋划和推进宜昌工会工作。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奋发有为、争创一流,凝心聚力提精神,争创业绩促跨越,兴办实事惠民生,服务群众转作风,加强组织添活力,形成推动发展新跨越的强大合力。
2012年,全市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五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扎实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全力服务宜昌跨越式发展,强力推动“两个普遍”,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倾力打造服务型工会,统筹推进工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广泛开展劳动大竞赛,引领百万职工为实现宜昌跨越式发展献智出力。
开展行政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大竞赛。
进一步深化“行政服务效能大竞赛”,将竞赛活动纵向延伸到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横向覆盖所有行政服务领域,选树一批行政服务明星。
探索和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服务标兵大竞赛,选树一批网格管理服务标兵。
开展职工技术大比武。
统筹协调组织全市行业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示范性劳动竞赛的指导和推进,深入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大力推进创新型班组建设,努力培育造就一批覆盖各行各业的“名技师”、“金蓝领”。
联合市科技局开展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对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进行重奖,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工技能水平提高。
开展劳模精神大宣传。
精心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省劳动模范和宜昌市首届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评选工作,选树和宣传更多出自基层一线的先进模范,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大力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使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共同追求。
(二)深入落实“两个普遍”,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面落实工会组建三年规划。
切实加强工会组建工作,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
全市企业法人建会率要达到85%,职工入会率要达到90%;200人以上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率要达到100%;劳务派遣企业工会组建率要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