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992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docx

上海预初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古诗文复习含学生版

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复习—古诗文

一、默写

(一)默写(共5分)

1.,轻烟散人五侯家。

(韩翃《寒食》)

2.,泣涕零如雨。

(《迢迢牵牛星》)

3.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

4.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爕《竹石》)

5.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石灰吟》)

(共5分)1.日暮汉宫传蜡烛2.终日不成章3.快走踏清秋4.立根原在破岩中5.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默写(共5分)

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3.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5.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弈》)

(共5分)1.札扎弄机杼2.中庭地白树栖鸦3.脉脉不得语4.粉骨碎身浑不怕5.思援弓缴而射之

二、诗歌鉴赏

(-)寒食①

韩翝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日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入五候⑥家。

字词注释:

①寒食: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宮: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阅读指南:

1.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为纪念春秋时帮助晋文公(重耳)出逃,却有功不受禄的介子推而确定的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天。

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

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大臣官吏们捉个醒,让大家向春秋时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2.诗前二句写景。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加强语气,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呼应下一向中的“斜”字,动态十足。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第三、四向描写宫庭生活。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自我操练:

1.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中“飞”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梳理本诗、注释以及“阅读指南”的相关信息,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所了解的寒食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飞”写出落花随风飞舞,春到人间的动态美感

3.要点:

时间,寒食节在清明节前1-2天;起源,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有功不受禄的介子推;习俗,家家禁火

(二)迢诏牵牛星①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③素④手,札札⑤弄机杼⑥。

终日不成章⑦,泣涕零⑧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⑨一水间,脉脉⑩不得语。

字词注释:

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tiáo)迢,遥远。

②皎(jiǎo)皎河汉女:

指织女星。

河汉,即银河。

③擢(zhuó):

伸出,抽出。

④素:

白哲的。

⑤札札(zhá):

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zhù):

织机的梭子。

⑦章: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

落下。

⑨盈盈:

形容清澈。

⑩脉(mò)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间读指南: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开头“巡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引出牛郎织女的神话,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联想到女性的美。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来写,“弄”是玩、戏的意思。

织女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但织女与幸牛只能郾脉相视而“不得语”。

全诗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

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

同时,“札札弄机杼”又是动态的描写。

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是历代相思怀远诗中的佳作。

自我操练: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写出织女的忧伤。

2.“札札弄机杼”中的“弄”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表现了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主要从织女的角度入笔,写了她织布“弄机杼”“”“”“不得语”的情形,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

4.这首诗大量使用了叠音词,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玩、戏无心于机织,对亲人的相思之苦

3.不成章泪如雨

4.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自然而贴切地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三)十五夜①望月

王建

中庭②地白③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字词注释:

①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阅读指南: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第一句写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排。

“冷露”句双关点题,明写夜深了,秋露打湿庭中桂花的情景,暗写诗人望月,凝想入神:

那广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无声”二宇,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

诗句带给读者十分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思亲之情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自我操练:

1.诗题中的“十五”,指的是农历月日,这一天是节,民俗都要吃月饼,寓意

2.诗中主要写秋夜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八十五中秋阖家幸福团聚(生活圆满甜蜜)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游子的思亲之情

(四)诗歌知识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①。

平沙覆盖着大漠,有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燕山: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②。

何时能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何当:

何日,何时。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这里指戴上金络脑。

清秋:

指清秋时节。

①诗的前两句属于景物描写,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旅宁静旷远的边疆战场景色。

②后两句诗人借马抒情,想象跨马奔驰的快意景象,强烈传达出企盼建功立业的情怀。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而“何当”一词把读者拉回到现实中,由此体会到诗人不被赏识重用之意,富有唱叹的意味。

《马诗》:

“马诗”是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的诗。

李贺(790-817),唐代诗人。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27岁便英年早逝。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马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的情怀

《马诗》

1.比兴手法

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两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地传达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2.用字传神

例如“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驱驰,冠以“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快矫健的风姿。

所以字句的锤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五)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千锤万凿: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十分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

好像等闲:

平常】

③首句点明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当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

全,全然。

清白:

指高尚的节操。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高洁清白的人。

《石灰吟》:

“石灰吟”表面上是咏颂石灰,实际上是咏颂诗人自己磊落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有《于忠肃集》传世。

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登进士第。

宣德元年(1426),以御史职随明宜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宜宗赏识。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于谦整伤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刺大军。

瓦刺太师也先挟英宗通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他忧国忘身,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评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石灰吟》托物言志,借石灰自吟来表现诗人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石灰吟》

托物言志

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石;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一一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高尚品格的石灰石,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位立志清白做人的一一于谦。

诗人借歌咏石灰石,自托其志,表现了高洁的情怀

(六)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根:

扎根,生根。

原:

本来,原本。

破岩:

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

折磨,挫折。

击:

打击。

坚劲:

坚韧,刚劲。

任:

任凭。

尔:

你。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利,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两句再深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洞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诗人用“千”“万”两个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竹石》:

“竹石”是指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兴化(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人,祖籍苏州。

康熙时为秀才,雍正十年(1732)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登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

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

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是“扬州八怪”之一。

《竹石》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通过刻画劲竹的形象,表现诗人面对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面背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做骨。

托物言志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诗人郑燮高尚人格的

化身,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并且托岩竹的坚忍顽强,言诗人刚正不阿、

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做气。

三首诗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托物,如马、石灰、竹,表达自己的志向。

三、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8分)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寒食”是指

2.这首诗前两句写风光,主要突出长安城。

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讽喻。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字点明自然节候,为下面写景总起。

B.“飞”字动感强烈,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C.“斜”字照应前面的“飞”,间接地写风D.“传”字写出皇帝对重臣“五侯”的恩宠。

【答案】

(一)(8分)1.寒食节2.白昼盛大、浓郁的春意美景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3.A

4.本诗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 (人名)(2分)。

5.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风拂面,杨花飞扬,宫柳轻斜,美不胜收."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皇帝都特别称许的名句。

B.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官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C.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D.“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为侯,诗中借此典故委婉地讽刺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

4.唐 韩翊5.B

7.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看,本诗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

B.从空间看,本诗由皇城直接转入权贵门第。

C.从时间看,本诗由白天转入日暮。

D.从感情看,本诗由平和转为庄重。

6.B

8.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__两词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8.

(1).花柳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4分)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是产生与汉代的一首文人(文学体裁)。

(2分)

2.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迢迢”形容遥远;“皎皎”形容明亮。

B.“素手”形容瘦手,形容手指细长。

C.“终日不成章”是说织女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匹。

D.“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说两人相距并不遥远。

【答案】

(二)1.五言古诗2.B

3.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

3.答案:

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4.答案:

泣涕零如雨

5.答案:

动作情态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8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4分)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树梄鸦”写的是夜深人静,鸦雀无声,静谧中透出一片死寂。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让人联想到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今夜月明人尽望”描绘了十五之夜,月色明朗,人们放眼远望,心境开阔。

D.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静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答案】

(三)1.唐王建2.B

3.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2分)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

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相思。

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D解析:

“落”字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

(四)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

(4分)一卷通关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冲刺满分卷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填体裁)。

(2分)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B.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

C.诗的前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D.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

【答案】1.五言绝句2.D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4分)一卷通关第三单元拓展提高卷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__________。

(2分)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石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石,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答案】1.于谦2.D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4分)一卷通关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题材)诗。

(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景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答案】1.咏物2.D

1.《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________”之一;他的诗、书、画、被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____________诗。

2.解释词语:

立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咬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像__________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