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988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ocx

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016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考情分析

核心提示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命题特点

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天津·12

(2)新课标全国·39

(2)

四川·11

安徽·9

1.从考查内容看,本课考查的重点有辩证的否定观、创新的社会作用等,从考查方式来看,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2.从考查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往往结合当前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说明创新的哲学依据、树立创新意识;或通过分析具体事例,说明解放思想对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社会发展的作用等。

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一种精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两种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三个作用

 创新的三个社会作用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大纲全国·30

天津·5

4.创新的社会作用

天津14·(3)

江苏·30

 

核心考点1 辩证的否定观 (高考指数:

★★★★)[学生用书P243]

一、辩证否定

1.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3.实质: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一、辩证否定的特点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对旧事物进行否定。

因此,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时,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一笔勾销。

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继承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因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可见,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二、辩证否定的实质

1.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扬弃”,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克服、抛弃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

三、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比较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与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

误区警示

否定就是在外力作用下将原来事物化为乌有

[点拨] 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而达到的对自身的否定,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己运动”的。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2014·高考安徽卷,9)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观、矛盾观的基本知识。

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不可能非常接近正确,说明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选②。

爽快地承认失败,事物性质就可能会向相反方面转化,故选③。

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故排除①。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④观点错误。

[答案] C

 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

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有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而到了4G时代,相关技术会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将手机变成一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其通话功能仅仅是附带功能。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①人类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②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物质条件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④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实践创新与认识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D。

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从而带来人们生活的变化,说明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物质条件,②符合题意。

从1G到4G手机服务的不同特点,说明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③符合题意。

由材料知,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都是在对先前技术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④正确,①错误。

核心考点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高考指数:

★★★)[学生用书P244]

一、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二、方法论要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即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的角度: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从辩证法的角度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3)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3.从认识论的角度:

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误区警示

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点拨] 

(1)怀疑是对现存事物的质疑,是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相对于常规性思维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敢于超越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始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

(2)但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怀疑,而是实践。

我们要立足于现实,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发挥怀疑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

他们一致认为:

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

饭店一位清洁工说:

“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

”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安装好了。

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这一案例表明(  )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创新思维属于主观认识层面,因此其源泉只能是生活和实践,而不可能是知识和理论,①错误,排除。

清洁工能创造性地提出安装室外电梯的新建议,充分表明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创新的重要意义,但②中用“必然”一词夸大了经验的作用,应排除。

创新不仅要以既有理论和实践为前提,更要有所突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④符合题意,应入选。

③表达了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于创新的重要意义,应入选。

[答案] D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依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改革红利”。

由此可见,释放“改革红利”必须(  )

①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国民经济内部的系统优化 ②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 ③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彻底否定原有的体制 ④尽力突破客观条件,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A。

依据“改革红利”的内涵和要求可知,①②符合题意。

③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④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均应舍去。

核心考点3 创新的社会作用 (高考指数:

★★★)[学生用书P244]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成果

误区警示

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点拨] 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

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

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2014·高考江苏卷,30)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

这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解析] 本题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为背景,考查创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干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思维方式

的变革,A、C两项不选;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项不选,D项正确。

[答案] D

 2014年10月16日,中国农科院宣布,凭借从品种选择、育秧、田间管理到收获等环节的7项关键技术,我国科研人员协同攻关的水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集成试验近日获得重大突破:

水稻增产和节本效益显著,亩均增产100公斤左右,比常规种植增长约10%。

这表明(  )

A.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C.创新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D.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析:

选A。

水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实现水稻增产和节本效益显著,说明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

若题目限定了唯物辩证法的知

识范围,答题时要注意对应相应知识。

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概括如下: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点。

(3)联系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4)发展观点: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

(5)矛盾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6)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

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学生用书P245]

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

 

材料一 2015年1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囿旧制、不循成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推动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为大众创业提供支撑。

材料二 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

人民是创新的主体,一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历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蓬勃创造活力的民族,四大发明在世界发明史上熠熠生辉。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创新图强的步伐从未停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自力更生、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点燃了博采互鉴、以开放促进创新创造的火种,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创新让世界瞩目。

[命题视角](打开思维之窗!

命题角度1:

结合材料一,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哲学依据。

并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为我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

(1)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命题角度2:

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

提示: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

1.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领、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本质是发展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创新的作用。

②是创新的本质,不是其作用,排除,①③④符合要求。

2.李克强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惟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

这告诉我们,创新必须(  )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②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③敢于否定过去的一切思想观念

④在先否定传统继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选A。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要求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①符合题意。

“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②符合题意。

③④违背辩证否定观。

3.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上来,发挥好“推手”作用,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

这是因为(  )

①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B。

“发挥好‘推手’作用,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强调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某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富有特色的古村落不能大拆大建,要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城镇化建设必须是渐进的过程

B.联系具有客观性,城镇化切忌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C.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城镇化要坚持“扬弃”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城镇化要守住农民的家园

解析:

选C。

“对富有特色的古村落不能大拆大建,要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C项符合题意。

2.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77次“改革”,开启了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大幕。

全面深化改革表明(  )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②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改革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事物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B。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对旧的体制机制辩证否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观点错误。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观点错误。

3.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

A.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B.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C.应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D.应在肯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

选B。

培根的话主要强调对自身既要肯定又要否定,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B项正确。

A项对“扬弃”的理解错误,辩证的否定应是否定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肯定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

C、D两项明显错误。

4.李克强总理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这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④事物发展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应排除。

5.李白与杜甫被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但他们的诗歌之美各有千秋。

以李白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击和突破,是一种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以杜甫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是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A.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艺术创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

解析:

选A。

李白对旧美学标准的突破,侧重体现发展,而杜甫对新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侧重体现联系,A项正确。

B、C、D三项不合题意,应舍去。

6.读漫画《挑战权威》,假如你是反对的一方,你的理由是(  )

①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③权威往往更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全面否定

A.①④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选D。

漫画《挑战权威》反映主人翁对权威彻底否定,反对对权威彻底否定,就应该提出重视权威的理由,①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④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应排除。

7.有人认为“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过去一切”。

该观点错在(  )

①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②没有看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没有看到辩证否定观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

选A。

“抛弃过去一切”割裂了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没有看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①②对题干观点分析正确,故答案选A。

③④分析错误,应舍去。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这说明(  )

A.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B.要创新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定过去的一切,创造崭新的未来

C.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敢于破除旧的观念

D.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创造新规律,开拓新境界

解析:

选A。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体现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否定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D项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均应舍去。

2014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题为《以创新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的演讲。

据此回答9~10题。

9.李克强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迫切要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创新。

实现这样的创新,墨守成规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需要开放、合作与分享。

这要求我们必须(  )

①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 ②摆脱一切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③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携手在合作中创新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B。

“实现这样的创新,墨守成规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说明要敢于打破常规,坚持联系的观点,携手在合作中创新,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说法错误。

10.李克强指出,30多年来,我们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让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去拼搏、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让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激发了市场和创新的活力。

这说明树立创新意识,要敢于打破常规,同时也说明(  )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A。

材料强调的是深化改革及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