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891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docx

逻辑推理概念趣题Word文档41

注重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的培养。

 

推理的种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

根据推理前提数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根据推理的方向,即思维进程中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或从特殊到特殊的区别,传统逻辑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大类。

 就初中数学而言,三段论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演绎推理,它是性质判断三段论推理的简称,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

三段论中的三个性质判断的名称分别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包含大项的前提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为小前提,包含大项和小项的判断为结论。

比如,所有的植物都是需要水分的(大前提),小麦是植物(小前提),所以,小麦也是需要水分的(结论)。

三段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包含的三个性质判断通常都是以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样的顺序排列。

但用自然语言表达三段论时,语句顺序是灵活的,而且常常使用省略形式(有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或结论等形式)。

例如,口语中常说“这是学校规定的呀”,把它补充完整就是:

凡是学校规定都是应该执行的(大前提),这句话是学校规定的(小前提),所以,这句话应该被执行(结论)。

 三段论推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推理,最能体现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在初中几何应用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推理,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应作为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和切入点。

 这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固,训练过少,不能够对习题有深入分析,多做些题就行。

作对题不一定代表逻辑推理的思维强,逻辑推理是指能够使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核心就是转化、分析等,决不能偷懒,要多训练、多观察。

逻辑推理

【定义】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Informationelement)经过神经元(Neuron)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

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题1、ABC三人都喜欢说谎话,有时候也说真话。

某天,A指责B说谎话,B指责C说谎话,C说AB两人都在说谎话。

后来上帝通.....编辑本段定义

 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Informationelement)经过神经元(Neuron)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

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编辑本段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题

 1、ABC三人都喜欢说谎话,有时候也说真话。

某天,A指责B说谎话,B指责C说谎话,C说AB两人都在说谎话。

后来上帝通过读心术知道其中至少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请问谁在说谎话?

 答案:

运用假设排除法推理得出是B说的是真话,A和C都是说谎话。

 2、一个村子里,有50户人家,每家都养了一条狗。

现在,发现村子里面出现了n只疯狗,村里规定,谁要是发现了自己的狗是疯狗,就要将自己的狗枪毙。

但问题是,村子里面的人只能看出别人家的狗是不是疯狗,而不能看出自己的狗是不是疯的,如果看出别人家的狗是疯狗,也不能告诉别人。

于是大家开始观察,第一天晚上,没有枪声,第二天晚上,没有枪声,第三天晚上,枪声响起(具体几枪不清楚),问村子里有几只疯狗?

只有晚上才能看出病狗,并且一天晚上只能看一次。

  答案:

3条!

  推理过程:

  A、假设有1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其他狗都没有病,那么就知道自己的狗有病,所以第一天晚上就会有枪响。

因为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1。

  B、假设有2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有1条病狗,因为第一天没有听到枪响,是病狗数大于1,所以病狗的主人会知道自己的狗是病狗,因而第二天会有枪响。

既然第二天也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2。

  由此推理,如果第三天枪响,则有3条病狗。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详细内容>>

生活中的逻辑

理论形态的逻辑,对一般人说来,似乎是蒙着面纱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着,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

一切理论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抽象,因此要想揭开逻辑神秘的面纱就要将逻辑学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逻辑。

关键字:

学习逻辑的意义锻炼逻辑思维生活逻辑

从小学起我们就学习数学,到了初中高中我们就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被认为是我们生存所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殊不知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但我们却从未系统的学过逻辑学,虽然如此但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曾说“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逻辑学家金岳霖也说“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这些大家的话还不足已说明逻辑学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举些事例出来。

逻辑有点像随处可见的水,不显眼容易被忽略,但人人离不开它。

我们说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我想大家对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不讲逻辑也许就会闹笑话,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

运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例子:

“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于是讽刺道:

‘啊,先生,您真伟大!

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

’‘是呀,’林肯答道:

‘那么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

睿智的林肯聪明的运用逻辑化解了嘲讽。

逻辑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首先在学习逻辑的理论知识上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选修一些逻辑课程,可以有意识的去读一些逻辑相关书籍如黑格尔的《小逻辑》,比较通俗易懂的《趣味逻辑》、《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还可以找一些练习题如《头脑风暴——逻辑思维》;除了看书听课我们也要留意发现身边的逻辑,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挖掘生活中的逻辑问题。

还记得爱因斯坦那个睿智的问题“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

‘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

’学生理所当然的说。

‘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逻辑是个深奥的东西,我发现不了上面的逻辑问题,但它却让我为那智慧倾倒。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

“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后来,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道歉启事”,从表面上看是“道歉”,其实,他所表达的意思同酒会上的话是一样的。

马克•吐温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是P”结构的特称肯定判断。

后来的“道歉启事”中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不是P”结构的特称否定判断。

从判断的对当关系可知:

“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这两个判断是可以同真的。

也就是说,即使“道歉启事”中所提出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是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在酒席上讲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这样,马克•吐温就在所谓“道歉启事”中,以巧妙的方法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议员们的轻蔑。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笑话:

“以‘难过’造一句”。

一学生答:

“我们家前大水沟很难过”。

题中“难过”应是指感情上难过,这学生将其偷换为“难以迈过”。

这是逻辑上的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造一句话,其中要有‘糖’字。

一小学生回答:

“父亲在喝茶”。

老师问:

“糖在哪里?

”学生回答:

“在茶里,父亲喝的是加糖红茶。

”实际上该生将“糖字”偷换为吃的“糖”,违反了同一律。

看电视剧时如果你不仅仅专注于剧情你会发现许多台词的逻辑错误,如有一古装电视剧,其中一幕:

幼年皇帝接受完来人的跪拜后,太监忙说:

“赐宴,快赐宴!

”小皇帝慌乱中说:

“快给他一块砚台!

”小皇帝将“设宴款待”偷换为“给他块砚台”。

这使我们印证了逻辑原理:

小皇帝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又如我们熟悉的琼瑶剧《情深深雨朦朦》中依萍送书桓那幕,书桓说“八年抗战很快就过去了…”按剧情他怎么知道是八年啊。

在一次管理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信息沟通的游戏试验,我们组拿到的是“他没有想象中那么爱你,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全心全意地爱你。

”作为第一个信息传递者,我就把这段话理解成了“也许他没有想中那么爱你,但他却是全心全意爱你”当时我还自信满满的认为很好的浓缩了一段长话,殊不知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错误,把选择当成了肯定。

对于我们的日常对话,只要仔细听,也时常能发现逻辑问题。

甲:

小李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高级雇员。

乙:

那怎么可能,小李只喝百事可乐。

从这段话中乙的陈述隐含了一个前提“一般的,所有的高级职员只喝本公司的产品”。

在上学期学的马克思基本原理中也广泛的涉及到逻辑理论,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在辨证法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逻辑学上是内涵与外延的区分。

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道“2加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5”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的情况下”这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出来,其实答案是:

“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不等于5。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类似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以这样处理,如:

要是有人把月球塞进大西洋,你说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出来呢?

把月球塞进大西洋,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

但是,既然这是个前提条件,答案就很简单了:

你是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

显而易见,这是借助假言判断法这个思维工具才能解决的问题。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分心思,随时注意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领会运用逻辑的技能,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就会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理论形态的逻辑,对一般人说来,似乎是蒙着面纱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着,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

一切理论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抽象,因此要想揭开逻辑神秘的面纱就要将逻辑学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逻辑。

逻辑推理的概念及趣题

爱因斯坦那个睿智的问题“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

‘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

’学生理所当然的说。

‘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逻辑是个深奥的东西,我发现不了上面的逻辑问题,但它却让我为那智慧倾倒。

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道“2加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5”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的情况下”这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出来,其实答案是:

“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不等于5。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类似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以这样处理,如:

要是有人把月球塞进大西洋,你说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出来呢?

把月球塞进大西洋,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

但是,既然这是个前提条件,答案就很简单了:

你是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

显而易见,这是借助假言判断法这个思维工具才能解决的问题。

小学逻辑思维题

1、四个孩子在操场玩球,忽然传来一阵打碎玻璃的声音,黄老师急忙跑去查看,发现一扇窗户给打破了。

黄老师对面前的四个小孩说“一定是你们当中一个打破的,是谁?

宝宝:

“是可可打破的”

可可:

“不是我,是毛毛打破的。

多多:

“我没有打破窗”

毛毛:

“可可说谎”

只有一个小孩说真话,他是谁?

是谁打破了玻璃?

最佳答案

1)如果宝宝说真话,那么就是可可打破的

多多说我没打破,也就是真话,这就有两个真话,矛盾

所以宝宝说的是假话

那就不是可可打破的

2)如果可可说的是真话,那么就是毛毛打破的

多多说的也就是真话,矛盾

所以可可说的也是假话,那就不是毛毛打破的

3)如果多多说的真话,那么其余各人说得都是假话

根据可可的话,那就是可可打破的

根据毛毛的话,又不是可可打破的,矛盾

所以只有毛毛说真话

那么根据多多说的话,就是多多打破的

2、小明去买衣服,买了一件标价50(成本30的)的衣服,给了老板100(假钞)老板找他50,第二天小明拿着衣服+20换了件标价70(成本50的)衣服。

问老板赔了多少钱

最佳答案

小明去买衣服,买了一件标价50(成本30的)的衣服,给了老板100(假钞)老板找他50,第二天小明拿着衣服+20换了件标价70(成本50的)衣服。

问老板赔了多少钱?

对于老板来说,第一天赔30+50=80

第二天赔30+20-50=0

所以老板还是赔80元。

3、混淆逻辑思维的数学题

有个人去买葱

问葱多少钱一斤

卖葱的人说1块钱1斤这是100斤要花100元

买葱的人又问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

卖葱的人说卖葱白7毛葱绿3毛

买葱的人都买下了

称了称葱白50斤葱绿50斤

最后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

葱绿50*3等于15元

35+15等于50元

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

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

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

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

你说这是为什么?

好好想想把答案留下

最佳答案

很简单

1斤葱白+1斤葱绿=2斤=7毛+3毛=1元

相当于1元买了两斤,一共100斤所以只花了50元

4、小明参加潍坊市第二届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赛后,小红问小明得了第几名,小明说:

“我考的分数名次和我的年龄的乘积是2134”小红想了想立即说出了小明的竞赛得分和名次,请问当年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岁?

竞赛得了第几名?

请问这个题目的答案是多少

这个过程是怎么计算的【很重要】

最佳答案

这个就是分解因数

2134=2*11*97

由于2134只有这种分解方法,所以这三个数分别就是小明的名次、年龄、分数

即小明11岁,考了97分,得了第二名

最佳答案

5、有犯罪嫌疑人甲和乙,另有4个证人都在接受询问

1:

“我只知道甲未盗窃。

2:

“我只知道乙未盗窃。

3:

“前面2个人说的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4:

“我可以肯定第3人说的是假的。

已知第4人说的是真的,那么谁是罪犯?

因为第4人说的是真的,

所以3说的话应该理解为:

1.前面2个人说的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2.前面2个人说的都是假的

3.前面2个人说的都是真的

1跟3说的话是一样的,排除,就剩下2和3

如果同意2,那么甲乙都盗窃

如果同意3,那么甲乙都是没有犯罪

6、有甲乙丙三个人住旅馆,每人付了100元。

店长把50元交给店员并叫他把50元退给他们。

送50远的途中店员偷了20元,把剩余的30元退给了他们。

这样甲乙丙每个人得到10元。

按照这样,甲乙丙每人付了90元(合计90*3=270元),店员偷了20元。

则270+20=290不等于100*3=300元。

少了10元是为什么?

若店员的20元加上甲乙丙每人10元(即30元)再加店主250等于300.

不管是哪一种逻辑上是没有错,但按照上述材料的算法计算的话少了10元,这是为什么?

请加以证明

最佳答案

正确的算法:

支出:

旅客三人支出的总数=90*3=270元

收入:

店主得250元,店员得20元。

支出=收入,没问题。

错误的算法:

混淆支出与收入的概念。

把支出和收入的一部分合计在一起,支出270元加一部分收入20元=290元,这得出来的结果什么也不表示,没有任何意义。

就好比如:

旅客支出了270元,店主得到250元,加到一起等于520元。

与300元比,多出220元是哪里来的呢?

谁都没错,就是提出270+20=290这一疑问的250店主脑袋短路。

7、有三只盒子,第一个盒子装了两个一克的砝码,第二个盒子装了两个二克的砝码,第三个盒子装了一个1克和一个2克的砝码,每只盒子外面所贴的砝码标签都是错的,聪明的小明只从一只盒子里取出一个砝码,放到天平上称了一下,就把所有标签都改过来啦,这是为什么?

(要过程,详细哦,怎么改的也要)

最佳答案

从标签"一个1克和一个2克"盒子里取出一个砝码称一下

1、如果是1克那么这个盒子应该是两个一克

标两个一克的就只能是两个二克

标两个二克的就是一个1克和一个2克

2、如果是2克那么这个盒子应该是两个二克

标两个二克的就只能是两个一克

标两个一克的就是一个1克和一个2克

8.已知甲乙丙,只有1人会开汽车,甲说:

我会开汽车。

乙说:

我不会开汽车。

丙说:

甲不会开汽车。

3人中只有1人是真话。

问谁说的是真话?

9.刘、王、孙、陈四人是某工厂的工段长、统计员、车工、电工。

已知:

(1)工段长只找车工下棋,而且总是输给车工。

(2)孙、陈两师傅是邻居,常在一块儿下棋。

(3)电工和车工都比统计员的棋下得好。

(4)王师傅比孙师傅的棋下得好。

(5)工段长和统计员是邻居,但不在一块下棋。

问每位师傅是干什么工作的?

要写出原因

10.有五个强盗抢到100个金币,在任何分赃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于是他们决定:

(1)抽签决定个人的号码(1,2,3,4,5);

(2)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五人表决,如果方案超过半数同意就被通过,否则他将被仍进大海喂鲨鱼;(3)1号死后,由2号提方案,四人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同意时方案通过,否则2号同样被仍进大海;(4)依次类推,直到找到一个每个人都接受的方案(当然,如果只剩下五号,他当然接受一个人独吞的结果).

假定每个强盗都是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都能很理智的判断得失,做出选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我们还假定每个判决都能顺利执行.那么如果你是第一个强盗,你该如何提出分配方案才能够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