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883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docx

中国近代史八上复习资料四八上余下部分

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1919.5.4——6月初)

五四运动(绘画)

考点1:

【识记理解】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八上P59-62)

【识记】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八上P59-62)

1.爆发原因(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时间、地点:

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北京

3.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经过:

(1)爆发: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运动的主力是学生(先锋作用)。

(2)扩大:

6月初,中心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工人(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特点: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3)初步胜利——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①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5.性质:

(1)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6.意义:

(1)标志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理解】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八上P61-62)

1.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2.从革命的发展前途来看,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3.从运动的作用来看,五四运动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从世界革命范围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阅读补充

2019部编版五四运动的意义详解: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共一大会址

考点2:

【识记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八上P63-68)

【识记】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1.时间:

1921年7月

2.地点:

上海,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船上继续进行(“南湖红船”)。

3.出席人员:

李达、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

4.召开条件:

(1)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5.会议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6.意义:

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八上P66)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拓展补充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新”主要指什么?

(理解)

(1)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

(2)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3)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

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前途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大革命(1924——1927)

考点3:

【识记】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八上P70-75)

【识记】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八上P70-73)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孙中山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

2.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合作方式: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周恩来

黄埔军校

4.成果:

(1)政治: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军事:

成立黄埔军校:

①创办:

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②性质: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③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④特点:

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⑤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拓展阅读

1.军校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2.“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3)北伐胜利进军:

击溃吴佩孚的主力,歼灭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4.破裂: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4月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识记】知道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1926.7—1927)(八上P71-73)

1.目的:

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时间:

1926年7月。

3.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

4.铁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5.主战场:

湖北、湖南。

6.结果: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识记】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八上P73-74)

1.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政策:

“分工清党”、镇压工农运动。

3.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覆灭: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四、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考点4:

【识记】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八上P75-80)

南昌起义(绘画)

【识记】南昌起义1927.8.1(八上P75-76)

1.背景:

(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2.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3.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等人。

4.地点:

江西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5.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识记】知道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八上P76-80)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背景:

秋收起义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时间:

1927年10月

(3)地点:

井冈山地区。

(4)结果:

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井冈山会师:

(1)时间:

1928年4月

(2)会师队伍:

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3)结果:

①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意义:

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3.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1931年江西瑞金

5.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考点5:

【识记理解】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八上P81-84)

【识记】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

1.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原因:

“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挥方针上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3.长征经过:

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4.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5.意义: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6.胜利原因: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7.长征期间所遇到的困难:

敌人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缺乏补给;红军内部分歧等。

8.长征精神:

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9.认识:

中国革命历史进程艰难曲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理解】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召开: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2.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3.意义:

(1)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主题五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9月——1945年8月共14年,1937年9月——1945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考点1【识记理解】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八上P86-90)

【识记】“九一八事变”(1931.9.18)和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时间、地点:

1934.9.18沈阳

2.背景: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3.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南满铁路),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4.结果:

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5.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局部抗战的史实: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爱国军官组织抗日义勇军;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注:

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二战全面爆发于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

【识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1.背景: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4)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2.目的:

停止内容、联共抗日

3.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4.结果: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在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补充阅读

1.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才能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

2.现实意义: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和平方式是解决政党之争的最佳方式,这说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张学良、杨虎城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政党之争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4.西安事变的发生,从根本上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七七事变(1937.7.7)——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考点2:

【识记理解】知道七七事变;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八上P91-93)

【识记】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时间、地点:

1937年7月7日,北平。

2.英雄:

中国守军第29军,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

3.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理解】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八路军与新四军臂章

(1)背景: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1937年淞沪会战是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中华民族扬起了万众一心、抵御外侮的伟大旗帜,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的革命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2)中国全民族抗战从一开始就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沿,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深远意义。

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考点3:

【识记理解】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八上P96-97)和百团大战(八上P102)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识记】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八上P93-94)

1.时间:

193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2.主要史实:

据统计,日军在占领南京的6周内,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它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是法西斯反人类罪恶的表现,犯下了“战争罪”。

3.感想: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增强国力,国富才能民强;日本近年来种种抹杀历史真实的不良企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识记】知道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党派

参战部队

意义

台儿庄

战役

1938年

李宗仁

国民党

国民党

军队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共产党

八路军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抗战精神:

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精神;义无反顾的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

中共七大会场

四、抗战的胜利

考点4:

【识记运用】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八上P105-108)

【识记】“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中共七大(八上P105-106)

1.时间:

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

2.地点:

延安

3.主要内容: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地位:

中共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5.意义: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运用】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八上P106-108)

1.根本原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如:

美国对日作战,苏联出兵中国,白求恩等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日。

【运用】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八上P95)

1.国内:

(1)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注:

中国成为二战后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2.国际: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拓展阅读

1.抗战的胜利:

(1)国际: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2)国内:

1945年8月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等展开大反攻。

(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向同盟国签署投降书。

(9月3日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光复台湾和收复南海诸岛: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1895年《马关条约》被割占。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接受侵台日军投降。

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归祖国。

1947年国民政府审核修订了南海诸岛地理名称,绘制了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并于1948年正式向世界公布。

这些都说明台湾和澎湖列岛及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任何企图分离中国领土的行为,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3.《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太行山上》等历史歌曲物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从抗日战争得到的启示:

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动人民群众。

5.直到今日,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篡改史实,否认侵华史实,否认侵华暴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史实,竭力美化侵略罪行,存在军国主义复辟的危险)

主题六人民解放战争

 

一、考点1:

【识记】知道重庆谈判(八上P110-111)

重庆谈判

1.目的:

(1)国民党: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2)共产党: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概况:

(1)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结果: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3.意义: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考点2:

【识记】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八上P115-118)

【识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

1.背景: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和重点进攻。

2.概况:

1947年夏,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武汉。

3.作用:

是中国革命战争一个新的转折点,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识记】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表:

名称

时间

指挥员

重要地点

意义

参战部队

辽沈战役

1948.9-11

林彪、罗荣桓

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东北野战军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

碾庄、双堆集、徐州、陈官庄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张家口、天津、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并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东北、华北野战军

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南京解放:

(1)时间:

1949年4月

(2)战役:

兵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

(3)结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4)意义:

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1927—1949,共22年)。

(台湾第三次和中国大陆分离)

考点3:

【理解】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共产党方面:

(1)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3)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5)人民解放战争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战略战术。

2.国民党方面:

(1)蒋介石发动内战,在政治上不得民心。

(2)国民党统治腐败。

(3)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历史阶段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