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701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docx

种猪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种猪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8月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种猪者得未来。

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种猪行业产能大幅去化,根据生猪繁育周期来推导,养殖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将达到30个月左右,预计未来两年生猪的产能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生猪价格有望维持高景气。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国种猪行业稳步发展,生猪育种体系逐步建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瘦肉型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养猪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一方面,农业农村部先后两次公布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地方品种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培育新品种和利用国外优秀品种得到有效结合,为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养殖强国完善的种猪育种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中国生猪养殖体系仍需完善。

从育种体系的对比来看,养殖强国对于品种改良有更多的资本投入,美国50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有40%的资本投入用于品种改良,远高于中国的10%。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优秀的种猪基因决定了更好的生产性能,也将进一步提高商品猪生长效率,综合来看,种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生猪养殖行业快速成长的基础,中国生猪育种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对种猪行业产能影响深远。

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种猪产能深度去化,行业产能恢复面临极大挑战。

从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来看,受疫情影响种猪存栏量快速下滑。

2019年6月相比2018年8月存栏高点来看,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下滑18.53%。

从主要省份种猪产能来看,我们预计十大核心育种省份2019年上半年种猪存栏量平均下滑幅度在30%左右,远超历史猪周期,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恢复面临极大挑战。

行业产能恢复周期非常漫长,生猪价格有望持续高景气。

从祖代猪出生到杂交后生产出二元母猪的时间为12个月,从二元母猪出生到怀孕需要8个月,从二元母猪怀孕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在10个月左右,综合来看从祖代猪出生到最终商品猪出栏的周期将达到30个月左右,因此如果祖代猪产能出现快速下滑,整体产能恢复周期将非常漫长。

目前来看,种猪行业产能下滑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预计未来两年生猪的产能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生猪价格有望持续高景气。

一、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生猪育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从国家核心育种场的产能分布来看,养殖大省同样是核心种猪产能的集中省份。

华南和华中地区是中国生猪育种的核心区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河南五省理论种猪存栏量145.3万头,占全国核心种猪产能的37%左右。

从育种体系的对比来看,养殖强国对于品种改良有更多的资本投入,他们完善的生猪育种体系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我们认为,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扩张的核心要素,优秀的种猪基因决定了更好的生产性能,也将进一步提高商品猪生长效率,长期来看,种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生猪养殖行业快速成长的基础,中国生猪育种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1、种猪产能主要分布在养殖大省

从国家核心育种场的产能分布来看,养殖大省同样是核心种猪产能的集中省份。

国家核心育种场是中国生猪育种行业的标杆,也代表了中国生猪育种的最高水平。

根据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名单来看,99家核心育种场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其中广东、山东、湖北、湖南和四川是核心育种场数量最多的五大省份,这些省份的生猪出栏量在也处于第一梯队。

我们将生猪育种分为核心区域、重点区域和潜力区域,其中核心区域9省合计有核心育种场66家,重点区域10省有28家核心育种场,潜力区域5省有5家核心育种场。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南和华中地区是生猪育种的核心区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河南是我国生猪养殖的重点省份,这五省的国家核心育种场数量达到41家,理论种猪存栏量145.3万头,占全国核心种猪产能的37%左右。

综合来看,养殖大省同样是我国的生猪育种大省,养殖大省的核心种猪产能是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扩张的关键。

2、中国生猪育种体系仍有待完善

中美两国的养猪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养猪体系追求“大而全”,美国养猪体系则更加凸显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从中美两国养猪体系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美国养猪体系更加强调专业化分工,金字塔顶端是种猪生产,第二层是仔猪生产,第三层是育肥猪培育,美国认为二元母猪的生产不是育种体系的一部分,而仔猪和育肥猪生产是分开进行的。

对比中国,养殖场一般都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即使存栏1000头母猪的养殖企业也有自己的种猪。

在美国母猪数量低于2.5万头的养殖企业是不生产种猪的。

美国前20名的养猪企业,除了史密斯菲尔德有自身的配套种猪繁殖体系,其他企业都没有。

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于品种改良的资本投入远高于中国。

一般而言,品种改良、营养饲料、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四大要点,近50年来美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有40%的资本投入用于品种改良,而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则更加注重营养饲料和饲养管理,对于品种改良的资本投入占比在10%左右。

我们认为,生猪育种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和技术积累,中国在生猪育种体系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美国、加拿大和丹麦作为生猪养殖强国,其种猪的育种质量、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居于世界前列,他们完善的种猪育种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从美国育种体系来看,美国种猪登记协会在育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种猪登记协会主要任务是保护系谱准确和维持品种纯度,提供种猪改良方案,帮助所有成员不断获得遗传进展;其次,建立了种猪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育种体系的完善。

从加拿大的育种体系来看,加拿大30年前也是引种大国,最近20年培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种猪,从而成为种猪输出国。

1994年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成立,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合作等服务。

加拿大育种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丰富的国家数据库,30年的数据和300万头猪的详细记录;2、先进的遗传评估方案,有来自120个养殖场的场间评估数据支持;3、准确的目标性状评估。

从丹麦育种体系来看,丹麦在2000年创立了“国家育种计划”,建立了先进的中心后裔测定系统,其中人工授精技术起到了中心作用,使得各猪场连接起来,并促使优良基因的传播。

中国生猪育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和养猪强国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从而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

在引种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引入,因此需要养殖场对引进的种猪进行不断的选择留种,使其保持优秀的生产性能,并按照实际生产的需要进行选育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3、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中国种猪行业稳步发展,生猪育种体系逐步建立。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瘦肉型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养猪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一方面,农业农村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地方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将培育新品种和利用国外优秀品种相结合,为开展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以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猪站、性能测定中心(站)、遗传评估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等为主体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2009年开始农业部逐步开展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认证,2016年我国基本形成了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形成相对稳定的育种基础群体。

综合来看,中国种猪行业实现了稳步发展,生猪育种体系初步建立。

基因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核心,因此种猪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生猪育种作为生猪养殖产业链的最重要的一环,长期来看生猪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是必然趋势。

育种是产业链中专业化程度最高、耗时最长、经济效益最持久的工作,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环,专业化的育种是行业发展的方向,这也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做。

从企业发展来看,优秀的种猪基因决定了更好的生产性能,也将进一步提高商品猪生长效率。

根据猪场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来看,基因所发挥的作用比重达到40%左右,远高于营养饲料和饲养管理,因此可以看出基因对于猪场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中国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一直强调培养属于自身企业发展的育种体系,种猪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也构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种猪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得种猪者得未来,具有完善育种体系的生猪养殖企业也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猪育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工程,种猪选育是育种体系的核心。

种猪选育的实质是决定哪一头猪留种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配种,因此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的优良品种系统性地选育提高。

从育种原理来看,遗传变异性、选择强度、选择的准确性以及世代间隔共同决定了种猪的遗传进展,遗传变异性是遗传改良的基础,一般维持相对稳定,通过育种措施和育种方案来选择强度以及世代间隔,最终选择的准确性取决于育种值的估计以及利用的信息量。

综合来看,只有长期坚持精益求精,才会在群体内固定由选育带来的遗传进展,性能可以一代比一代好。

由于不同品种的种猪在选育标准上有所差别,因此种猪的选育要结合选育目标做到精益求精。

根据现在行业比较普遍的九段式种猪选育流程来看,从母猪的待配到种猪的出生,从种猪的断奶到保育都有严格的要求,另外结合性能测定、遗传指数和外貌指数等多种测定方法来提高选育的质量。

种猪的选育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生猪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对种猪行业产能影响深远

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种猪产能深度去化,行业产能恢复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从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来看,受疫情影响种猪存栏量快速下滑。

2019年6月相比2018年8月,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下滑18.53%,相比于2018年9月二元母猪存栏量下滑17.26%。

下半年种猪行业产能仍将进一步去化,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短期还没有完备的方案可以实现全方位防控;另一方面,核心种猪分布省份普遍受到了疫情影响,种猪的养殖密度也将进一步降低,综合来看,种猪行业的产能下滑幅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由于从祖代猪出生到最终商品猪出栏的周期是30个月左右,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非常漫长,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生猪的产能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生猪价格也有望持续高景气。

1、定点监测种猪企业产能快速下滑

从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来看,受疫情影响种猪存栏量快速下滑。

2019年6月相比2018年8月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下滑18.53%,相比于2018年9月二元母猪存栏量下滑17.26%,这些定点监测企业包含了全国重点的种猪生产企业,可以看出种猪行业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产能下滑明显。

由于种猪生产企业在生物安全防控级别以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在生猪养殖行业具有领先优势,因此我们判断整体行业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加严重。

从部分省份2019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湖南省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312.1万头,减少55.07万头,同比下降15%,江西省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114.6万头,减少24.14万头,同比下降17.4%,假设种猪产能下滑幅度与能繁母猪同步,那么2019年上半年湖南和江西的种猪产能下滑幅度也将达到15%以上。

综合来看,种猪企业在本轮疫情中同样受到了严重影响,产能下滑幅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定点监测企业能繁母猪总存栏量持续下滑,疫情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同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的统计数据,全国500家定点监测的养殖场2019年能繁母猪总存栏量持续下滑,2019年6月相比2018年9月定点监测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17.94%,实际净减少能繁母猪超过17万头。

假设定点监测企业的平均PSY在20左右,那么2020年这些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有可能减少340万头。

与此同时,从农业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并没有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今年下半年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仍将进一步去化,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短期还没有完备的方案可以实现全方位防控;另一方面,核心种猪分布省份普遍受到了疫情影响,种猪的养殖密度也将进一步降低。

综合来看,种猪的产能下滑幅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这也将导致行业的产能恢复面临很大的挑战。

从部分省份上半年的生猪出栏量来看,产能下滑的态势短期难以改变。

2019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3.13亿头,同比下滑6.2%,从具体省份来看,上半年四川省生猪出栏量2754.4万头,同比下滑4.1%,湖南省生猪出栏2724.6万头,同比下滑8.7%,江西省生猪出栏量1491万头,同比下滑5.3%。

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全国主要养殖省份的生猪出栏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从行业层面来看,不同规模的养殖场都在积极准备复产,但是实际复产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在短期没有疫苗进行防控的背景下,养殖场实现产能恢复比较困难,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在未来较长时间将处于低位,在终端需求维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猪价格有望持续高景气。

2、核心育种省份种猪产能下滑明显

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深度去化,疫情对于商品猪、能繁母猪以及种猪产能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疫情影响的区域来看,本轮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路径基本是沿着“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的路线,很多省份的生猪产能都大幅去化。

而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广东、广西、福建、山东和河南等省份同样是我国生猪育种的核心省份。

从2019年1月份以来中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快速下滑,2019年6月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相比去年同期净减少866万头,同比下滑26.7%,这也是历史以来能繁母猪下滑的最大幅度。

假设各省的种猪产能下滑幅度与能繁母猪趋同,我们预计全国种猪产能下滑幅度也将超过25%,中性预期下2019年年底能繁母猪产能下滑幅度有可能达到35%左右,种猪产能去化幅度或将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行业将迎来漫长的产能恢复期。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们预计十大核心育种省份种猪存栏平均下滑幅度在30%左右。

2019年春节前后河南、山东和江苏等省非洲猪瘟疫情集中发生,今年4月份以后两广地区疫情也开始不断增加,6月初开始四川和重庆等地区疫情日益复杂化,7月份以后两湖地区再次出现集中疫情,可以看出,非洲猪瘟影响已经影响到了核心育种省份。

由于缺乏非常有效的防控方案,核心种猪场同样受到了严重影响,我们预计十大核心育种省份2019年上半年种猪存栏平均下滑幅度在30%左右。

由于疫情导致种猪行业养殖密度被动下滑,整体种猪存栏量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扩张的核心要素,由于种猪产能的快速下滑,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也将进一步拉长。

综合来看,种猪行业的产能下滑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在非洲猪瘟疫情持续的背景下,能够保住核心种猪产能并形成完善生物安全防控方案的企业有望独占鳌头。

国家核心育种场是中国生猪育种行业的标杆,本次非洲猪瘟疫情也导致核心育种场的产能出现下滑。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和全国畜牧总站在七个省区进行了相关调研,从调研反馈来看,河南和广东等养殖大省能繁母猪存栏明显减少,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核心产能。

从洛阳市10家大型规模养殖企业来看,2018年年底这10家企业有原种猪母猪存栏7600头,截至2月底,原种母猪存栏减少7300头,存栏下滑幅度高达90%以上。

从农业农村部的调研结果来看,非洲猪瘟疫情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很多养殖场由于缺乏足够的融资手段出现了明显的现金流问题,这也将导致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有可能进一步拉长。

综合来看,国家核心育种场的产能下滑说明当前国内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很难做到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综合防控,种猪行业的产能淘汰将影响到未来两到三年的生猪出栏量,这也将导致猪肉供给出现明显的产能缺口。

3、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恢复周期非常漫长

种猪行业的产能大幅去化将导致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非常漫长。

根据生猪的繁殖周期来看,二元母猪进入怀孕期必须满足两大标准条件:

8月龄以及120公斤。

因此新生二元母猪进入怀孕期至少需要8个月的时间,从二元母猪怀孕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在10个月左右。

从祖代猪出生到杂交后生产出二元母猪的时间在12个月左右,因此如果祖代猪产能出现快速下滑,从祖代猪出生到最终商品猪出栏的周期是30个月左右,整体产能恢复周期非常漫长。

目前来看,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短期还没有看到种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的明显回升,因此可以预见2019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至少在未来两年半的时间将维持高位,2020和2021年全国生猪价格都将持续高景气。

综合来看,疫情导致种猪行业的产能快速下滑,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将至少达到30个月左右,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生猪的产能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生猪价格也将持续高景气。

由于祖代猪产能的持续去化导致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恢复周期延长,未来两年生猪价格有望持续高景气度。

我们将生猪价格与10个月前能繁母猪存栏的同比变动进行拟合来看,10个月前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快速下降将导致当期生猪价格出现持续上涨。

本轮非洲猪瘟疫情导致能繁母猪产能持续去化,截至2019年6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26.7%,超越了历史猪周期。

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滑,我们预计未来10个月生猪价格也将保持上涨态势,生猪价格有望突破历史高点。

从种猪存栏来看,由于目前核心种猪场受疫情影响产能明显下滑,行业的产能恢复周期也将达到30个月左右,2020和2021年生猪价格都将维持高景气度,如果种猪行业的产能在未来一年仍继续去化,那么生猪养殖行业产能的恢复周期也将进一步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