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676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达标训练训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基础达标】

1.(2011·桂林中考)下列图标中,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最常见的是

()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

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A.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2011·雅安中考)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5.(2011·泰安中考)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6.(2011·重庆中考)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8.化学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燃烧就是我们人类最早应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掘出50多万年前北京人使用火的痕迹。

(1)北京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_________。

到了三万多年前,山顶洞人就会“钻木取火”,他们用动物的绒毛用力摩擦木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人类对燃烧认识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如火箭升空。

现代火箭加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火,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在家中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并在小范围内被引燃,可采取哪些简单办法熄灭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知能提升】

1.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

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2.(2011·綦江中考)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时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隔绝氧气

3.(2011·莱芜中考)2011年春季,因气候干燥,我省多处引发山林火灾。

下列防火、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严禁带火种上山

B.为便于春季田间管理,提倡烧荒

C.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D.及时检查余烬,防止死灰复燃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5.(2011·河北中考)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

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杯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

”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匍匐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探究创新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改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D。

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一般都禁止吸烟,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D。

2.【解析】选A。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烟头在火灾中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引发火灾。

3.【解析】选C。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时,灯帽使酒精灯的火焰与周围的空气隔绝,使酒精无法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选C。

4.【解析】选C。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只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或只与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都不能燃烧;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有水和二氧化碳;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如铁。

5.【解析】选A。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可能会引起爆炸,B错;水能导电,因此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会引起触电或漏电事故,C错;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氧气使火势更旺,D错。

【拓展延伸】火场自救的科学方法

(1)如果火势不大,根据起火的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部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进入体内。

(5)房间内燃烧,由于空气的对流,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弯腰前进。

6.【解析】选B。

A、C、D均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方法将蜡烛熄灭;B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7.【解析】木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火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部分船只逃脱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空气中含有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所以“东风”为燃烧提供了氧气。

答案:

(1)使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2)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3)氧气

8.【解析】

(1)木柴和兽骨能够燃烧,属于可燃物;摩擦能够产生热量可以使木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灭火的原理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如关闭阀门等。

答案:

(1)可燃物摩擦生热使木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C2H8N2+4O2

2CO2+4H2O+N2

(3)关闭阀门(或其他合理答案)

【知能提升】

1.【解析】选D。

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主要是因为里面的氧气被消耗完;将燃烧匙取出,红磷又开始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红磷与白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不会转化成白磷的,D不正确。

2.【解析】选D。

氦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它们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原理。

3.【解析】选B。

烧荒既容易引发火灾又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这种措施是不可取的。

4.【解析】选D。

由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很快被金属丝传出,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而使蜡烛熄灭,如预先将金属丝加热,则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了,所以只有D是不正确的。

5.【解析】

(1)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高于标准大气压时,要使水沸腾得高于100℃。

(2)B处喷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能达到火柴的着火点。

(3)B处喷出的水蒸气虽然温度较高,但缺少氧气。

答案:

(1)大于100℃

(2)达到火柴的着火点

(3)喷出的水蒸气缺少氧气

6.【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灭火,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灭,理由是气体受热膨胀,二氧化碳的密度变小而上升;乙同学认为低处的蜡烛先灭,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物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主要聚集在高处,观察到茶杯壁变黑,说明燃烧还生成烟尘,所以逃生的正确方法应选A、C。

答案:

(1)气体受热膨胀,二氧化碳的密度变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A、C

探究创新

【解析】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是由于试管内有氧气,且温度被烧杯中80℃的水加热到着火点以上,试管中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没有氧气。

故由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等都能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

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而由实验装置图可知,白磷在敞口的试管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故该实验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答案:

(1)4P+5O2

2P2O5

(2)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等)

(4)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可在两支试管上各套一个气球,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