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585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docx

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稿改有页码

冬春季传染病

冬春季节须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

冬季与初春更替之时,气温逐渐回升,同时春节假期结束,大量流动人员返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极为频繁,易于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冬春之交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包括:

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肠道传染病则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简阳市人民医院提醒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要:

密切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定期开窗通风;加强户外锻炼;少去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

预防肠道传染病重点应注意:

饮食、饮水卫生以及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生冷食品、饮料等;不生吃海产品;各种食品要煮熟、煮透。

流行性腮腺炎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答: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并有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的倾向,大多有发热及轻度不适,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以5~15岁儿童最多。

主要表现为以耳垂前下方中心肿胀、发硬与压痛,且多为双侧,并不成脓。

部分病例可并诱发睾丸炎、心肌炎、胰腺炎、脑膜炎等。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为: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一般认为潜伏期末至腺肿消退均有传染性,约7~10天;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并由唾液排出;被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时间内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三、流行性腮腺炎发生在哪个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较多。

四、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14~24日,平均为18天;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

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先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

4~5天逐渐消退。

少数病人有时可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

五、流行性腮腺炎怎样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应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咀嚼,禁食辛辣食物,保证营养;氦氖激光局部照射,能减轻局部胀痛,并可缩短肿胀时间;并发高热、头痛、呕吐者,可视病情对症处理。

六、流行性腮腺炎怎样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

流行期间幼儿园、学校应落实晨检制度,发现有热、腮腺肿大的患儿要及时隔离治疗,不要接触其他孩子。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幼儿园、学校的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保护易感人群:

及时接种麻风腮疫苗预防;加强卫生宣教,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接触者可预防性服药,以板兰根30克煎汤代茶,连服3天。

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及成人血液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

在腮腺炎的流行期间,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麻疹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咳嗽、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色素沉着。

二、麻疹是怎样被感染的?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若并发肺炎时传染性延长至出疹后10内。

传播途径是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6个月以上小儿和未患过麻疹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麻疹的并发症有哪些?

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麻疹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可有喉炎及麻疹后脑炎。

四、麻疹患儿应如何护理,预防并发症?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2、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可不处理,以免体温太低影响发疹;如体温过高,除补充足够的液体外,可用微温毛巾湿敷前额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量退热剂。

3、饮食清淡、多饮水,忌辛辣刺激食物;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出疹期应吃流汁饮食,恢复期可给半流质,多吃豆浆、牛奶、瘦肉汤等,以免病后营养不良。

五、麻疹的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童。

2、切断传播途径:

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增强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①自动免疫:

8~10个月儿童初次接种,皮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免疫期4~6年,7岁时复种。

②被动免疫:

体弱、婴幼儿未接种过麻诊疫苗者,在接触患者后于5天内肌注丙种球蛋白0.25ml/kg,体重或胎盘球蛋白0.5~10ml,免疫时间3~8周。

水痘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因皮疹是在发病后一批批陆续出现的,所以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丘疹、疱疹、痂皮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疹的特点。

“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冬春季易患。

二、水痘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期的患者而传播。

病毒因患者咳嗽、喷嚏而经空气传播,也可因接触了患者使用过的布类、卧具而传染;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三、水痘对人类的危害

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有少数患者可能合并水痘肺炎,严重的也会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因瘙痒难耐抓破水泡而导致发炎,否则细菌还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出水痘时,建议为患者套上棉手套,尽量避免用手揉眼,以防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四、水痘的预防建议:

(1)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2)患者应多喝水,但无须戒口。

由于水痘传染性高,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3)学校要做好晨检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4)没有出过水痘的,建议到疾控部门或社区接种点接种水痘疫苗。

(5)要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流脑

一、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人群对流脑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一般好发于15岁以下儿童。

学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活动范围比较集中,是发生流脑暴发或流行的高危人群。

三、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病人和带菌者是流脑的传染源。

脑膜炎双球菌一般寄生在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粘膜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喷射出大量带菌的飞沫,污染空气,健康人一旦吸入,在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脑膜炎双球菌就会由呼吸道进入血液,而后到达颅内,引起脑膜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2~3天,一般病人经及时治疗,1~3周病情好转。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重症病人如不及时治疗,24小时内将危及生命。

四、流脑有哪些表现?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五、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冬春季气候多变,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常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3、由于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室内应注意空气流通,保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空气新鲜、洁净。

4、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频繁出入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更不要携带儿童出入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5、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合理饮食;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6、在流行的高峰季节,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类似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7、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禽流感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

二、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

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如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四、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是什么?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

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怀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早隔离:

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

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同时患其它慢性疾病的人更要及早资料。

怀疑当地有疫情,赶紧报告莫留停;

及时采样送标本,权威部门做鉴定;

严格管理传染源,做好防护免感染;

病禽一律要宰杀,把好环境消毒关。

五、预防禽流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预防禽流感“三大纪律”

第一:

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得胜利;

第二:

发现疫情早报告,消毒清洁早隔离;

第三:

防治流感讲科学,不必恐慌吓自己。

预防禽流感“八项注意”

经常开窗多通气;手脸勤用流水洗;

脏手不揉口眼鼻;毛巾专用常洗涤;

鲜吃菜蔬炼身体;衣食三分寒与饥;

公共场所尽少去;感冒发烧早就医。

 

流感

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也可有肠胃不适。

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二、流感如何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季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三、哪些人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人群推荐接种: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6、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四、哪些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

此外,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五、何时接种流感疫苗为宜?

1、推荐接种时间为每年9~11月份。

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疫苗。

2、流感疫苗接种对于甲、乙型流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但对禽流感没有预防效果。

六、预防流感的中药处方

2008年8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提出预防流感的中药处方:

取野菊花60克,鱼腥草30克,忍冬藤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一次服40毫升,1日3次。

甲肝

一、什么是甲肝?

甲肝的全称是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成年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它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二、甲肝在什么季节容易高发?

甲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及早春季节发病率高。

三、甲肝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

发病初期容易被误诊为感冒。

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

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幅度大。

在幼儿中,甲型肝炎常表现出无症状或无典型特征的症状,经常无黄疸期;而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经常表现出有黄疸期症状的感染。

四、甲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肝病毒通常由粪便排出体外,故粪-口途径是甲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潜伏期的后两周到和出现症状的前两周是病毒排泄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不管是显性病例,还是隐性病例,粪便如未经过处理,就会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一旦人群中的易感者食用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水均可引起甲肝的发生,如果在局部地区由于食品和水源发生一次性污染甲肝病毒,可引起一定规模的人群发生甲肝,呈现疾病的爆发及流行。

五、如何预防甲肝?

1、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18月龄以上人群,接种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禁忌症和慎用征包括:

身体不适,腋温超过37.5℃者、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过敏性体质者。

2、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1岁以上人群,接种两次,两针间隔至少6月以上,可预期保护效果长达10年以上。

甲肝灭活疫苗禁忌症和慎用征包括:

患有肝炎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发热性疾病患者、已知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

对于已暴露于甲肝病毒的易感人群,在暴露后14天内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甲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的严重程度。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保护期间仅能持续3~6个月,主要适用于甲肝爆发流行地区易感人群的应急保护。

六、甲肝的预后如何?

甲肝只要及时住院进行隔离治疗,愈后良好,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

 

夏秋季传染病

夏秋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据全市疫情资料分析,在每年的7~9月份肠道传染病占到了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0%以上;为此,简阳市人民医院提醒广大市民:

夏秋季要谨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传染性疾病。

主要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通过肠道传播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安全供水和搞好环境卫生等治本措施外;广大市民要提高对肠道传染病危害性、可防性的认识,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流行季节保证饮用水卫生;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②、注意饮食安全,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③、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搞好家庭卫生,生熟食品要分开;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

④、高危人群可再疾病流行期前及时到疾控中心或社区疫苗接种点接种相关疫苗。

⑤、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近去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并不复杂,只要做到“9个字”,即:

吃熟食、喝开水、洗净手,就能有效预防!

霍乱

一、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二、霍乱的传染源是什么?

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三、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

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四、什么人容易感染霍乱?

人群普遍易感,胃酸缺乏者尤其易感。

五、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霍乱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传染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或食物和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食用经苍蝇污染过的食物等途经传播。

六、什么时候容易得霍乱?

我国的流行时间为3~11月份,6~9月份是流行高峰。

七、霍乱的潜伏期和传染期多少?

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

粪便阳性期间有传染性,通常至恢复后几天。

偶有携带者传染期持续数月。

对霍乱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可缩短传染期。

八、如何发现自己感染霍乱?

有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到医院就诊,并做霍乱弧菌的培养检查。

在霍乱疫区内或近日去过霍乱疫区,出现腹泻,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留粪便作霍乱细菌学检查。

九、公众如何预防霍乱?

预防霍乱的方法比较简单。

主要是“把好一张嘴”,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十、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霍乱感染吗?

新型口服rBS/WC霍乱疫苗现已问世,其安全性较好,与旧的注射用霍乱疫苗相比,新型疫苗可以提供较好、较持久的保护作用。

目前,使用霍乱疫苗已成为可供选择的霍乱预防措施之一。

细菌性痢疾

一、什么叫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二、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痢疾?

2—7岁儿童发病最多,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1岁以内的年龄组最少发病。

菌痢的发病,肯定与免疫力降低有关,尤其是肠道的局部免疫力起主要作用,因此,营养不良者、慢性病患者及肠功能紊乱者,其肠道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低下,不仅容易发病,且比较容易形成慢性菌痢。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见到,两人吃同一份污染食物,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

三、细菌性痢疾应该如何预防?

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

(一)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

管好水源、粪便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

(三)保护易感人群 口服痢疾活菌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一般症状轻微。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粒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

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

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乙肝

一、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二、通常所讲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1)如果乙型肝炎病人验血结果为:

HbsAg+、HbeAg+、抗HBc+,通常称为“大三阳”,表示该病人处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的时期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2)如果乙型肝炎病人验血结果为:

HbsAg+、HbeAg-、抗Hbe+、抗Hbc+,通常称为“小三阳”,表示该病人处于乙型肝炎病毒低水平复制或基本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