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商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493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商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民主商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民主商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民主商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民主商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主商业.docx

《民主商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商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主商业.docx

民主商业

民主商业

人们都在潜意识中感觉到,互联网的发展会给整个商业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

但是这个变化最终指向哪里,却很难一下说清楚。

Web2.0所强调的个体作用和群体互动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只不过这个方向仅仅用博客、播客等模式去理解实在太狭隘。

IT及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应该用更宽广的视野放到更大的象限下去思考。

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Web2.0就是以Blog、Tag、SNS、RSS、Wiki、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网络对内容与人的新组织方式,由这些技术能够更方便地组织构建起一个网络大社区。

随着这种网络大社区的形成,企业以前面对的分散而相互关联度低的大众(Mass),正在越来越演化成彼此间有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群落(Community)。

而群落中可以充分掌握信息和充分释放信息的个体,在商业社会中的能量正在不知不觉中积蓄,其地位也正在迅速上升。

今天以互联网为依托,个体的意见正在成为影响群落决策的起点,这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在商业链条的上端个体也在越来越被凸现出来。

比如通过网络这个基础连接,越来越多原本企业机构才可以进行的商业活动正在被解构成细小的部分,然后由众多个体去分包生产,最后再由特定的组织型企业去整合销售。

这种趋势让个体的能量进一步得到了释放,也将成就一批从“生产者”转化成“组织者”的新型企业。

个体力量的上升将会改变商业社会中很多既成现实和传统规则。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全球化理论奠基之作《凌志车和橄榄树》一书中曾经描述了很多商业元素的“民主化”趋势。

虽然他提出的技术民主化、资本民主化和信息民主化的概念笼统晦涩,甚至有些牵强。

但他坚信人们沟通、投资和了解世界的方式都在由于网络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带来的结果正如他在书中引用的一个电视广告的结束语:

“现在的权力在你手中。

虽然企业从来不需要追随概念,但是企业需要敏感地发现环境的变化。

今天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意识到,一个更凸现个体能量、同时也更强调个体权益的“民主商业”的时代即将来临。

而“民主商业”决不是一个互联网的专有概念和名词,任何商业机构都最终会走到这个象限,唯一的差别只有先后之分。

让他们用手而不是用脚

张鹏杜晨

相对于客户用脚投票离开你,不如让客户用手投票来帮你赚钱。

 

在2006年的5月23日到6月1日的这个星期里,阿里巴巴CEO马云的脑子里一直有件事情纠缠不清。

马云旗下的淘宝网两个礼拜之前刚刚向“真正的商业模式”迈进了一步,尝试让一直免费的淘宝从网上40多万个店铺中挖掘出现实的收入,但是这项叫做“招财进宝”的新服务,却引发了一场始料不及的风波。

马云自己也没有料到淘宝的用户会迅速聚集力量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客户公投”

淘宝当时的算盘是这样的:

网上的卖家为了更好地凸现自己的店铺,可以自愿出钱购买所售商品的关键词,这样当买家按照关键词搜索商品时,使用“招财进宝”服务的卖家商品将在搜索结果中按照出钱多少优先显示。

这实际是一种搜索引擎常用的竞价排名服务。

但这项增值服务并没有得到部分卖家的认可。

由于有卖家在使用这项服务后交易量反而减少,也有卖家指责马云撕毁“再免费三年”的诺言变相收费,于是在接下来的20多天里,在淘宝的社区中出现了大量的反对“招财进宝”的帖子。

面对不同的意见,淘宝采用了很多企业标准的危机应对措施——通过拦截围堵删除了一部分发表在社区里的帖子,对于一些态度特别激烈的用户甚至还采取了封闭其店铺的极端处理方法。

5月23日,卖家们发现400多页的“声讨帖子”一夜之间就已被淘宝删除,矛盾更进一步激化。

愤怒的用户们很快彻底站到了淘宝的对立面,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组织淘宝店主“六一”罢市签名活动。

很快淘宝论坛“建议厅”里前五页80%的帖子都成了攻击“招财进宝”服务的炮弹。

即使是在5月29日,马云用“风清扬”的ID在论坛里发帖解释淘宝的初衷是好的,并且一再向用户道歉,用户们依然表示要“为自己的利益抗争到底”。

这种群体聚集的力量也让淘宝始料未及。

其实,类似的故事几年前在美国eBay公司就曾经发生过。

当时由于eBay“私自提高”交易费而受到了群体性的抵制,最后还是把价钱调低了事。

眼看局面即将失控,淘宝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当初决策的不妥。

但是如何让这次乱子相对体面地收尾却成了问题。

5月31日,淘宝很有创意地决定就“招财进宝”进行公投,声称将决定权完全交给用户。

6月1日下午2点全民公投正式开始,一直到6月10日12点,在浙江东方公证处的监督下,10天的公投结果是127872票赞成取消,占投票总数的61%。

根据投票结果,淘宝取消了“招财进宝”的服务,并把卖家支付给淘宝的所有“招财进宝”服务费退回给卖家。

这样,一场风波以大多数用户群体的胜利告终,而淘宝也有个不错的台阶——至少成了认真听取客户意见的典型,而没给竞争对手借题发挥的空间。

没有选择的选择

风波虽然平息了,但这种企业运营中少见的“客户公投”却留下了一个令人越想越糊涂的问题——下一次新业务推出的时候,淘宝是不是还得通过公投决策?

长期来看,这种客户意见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的情况是好事还是坏事?

更复杂的问题是:

“民主”过的淘宝一旦“专制”了,将会遇到更强烈的反弹,但这种公投的做法如果在用户中形成习惯,又将极大限制淘宝的商业价值。

因为即使用户把淘宝看作“政府”同意“缴税”,但政府不是营利组织,所以有了表决习惯的淘宝的客户,也将不会容忍淘宝出现高的利润率。

所以有业内人士评价:

淘宝的“公投”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但从长期来看,这个手段很可能是危险的双刃剑。

但淘宝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我们不妨把淘宝们看作一个出租网络柜台的虚拟商业地产商,与现实世界的百货商场一样,淘宝竞争力最关键的就是人气高的“地理位置”。

但淘宝们的“位置”不是一种物理存在,而是与买卖双方紧密相关的“虚拟的动态存在”。

于是,一个卖家或者买家的离开,就会让淘宝“地理位置”下降一分。

所以不像现实世界中抱着黄金地皮、“总有人会来”的商场,淘宝得罪不起这些客户。

与其让他们“用脚投票”造成自己的竞争力的缩水,还不如让他们“用手投票”先维持“地价”,然后想办法去找租金和税金以外的方式赚钱。

其实这种困扰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与淘宝模式类似的eBay也一样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只不过eBay在美国对公投方式非常谨慎,即便是听取客户意见,也大多用前期调查的方式,而从没有用后期投票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决策权。

因为eBay认为自己是企业,而这种“民主”有可能造成客户权益与股东利益之间的不平衡。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eBay比淘宝更加老谋深算。

或许,淘宝的做法就像小孩子一下子撕开了大人竭力维护的遮羞布。

毕竟处在挑战者位置上的淘宝需要采用免费服务、群众公投等更取悦民众的政策来争夺支持者。

这恰恰是“不像企业”的淘宝在中国赶走了“像企业”的eBay的关键原因。

在淘宝与eBay在中国经营中,用脚投票的用户抛弃了eBay,但是用手投票的用户也限制了淘宝价值。

显然,用户个体对企业运作的深度参与已经开始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这看起来是特定商业模式带来的一种特殊苦恼,但客户对于企业商业运作的参与和影响,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交易平台这类的企业身上。

到底谁说了算

宝马(BMW)旗下的MINI品牌网站上,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功能。

很多MINI车的粉丝可以在线自由选择MINI的配件、涂装,然后欣赏自己选择后的整体效果。

“我选好之后不但可以保存下来,甚至可以直接把选定的结果发给经销商订货。

”酷爱MINI的宋女士和很多朋友经常光顾MINI网站使用这种服务,实际上她们中的很多人由于价格原因现在还没有购买MINI,但是这个“自助性的网上工厂”已经成了她更加把MINI作为梦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宜家与宝马的“自助性网上商店”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成为收集市场需求的工具 

与之类似的还有宜家(IKEA)的网站提供的厨房设计软件下载服务。

这个简易的三维设计软件可以让用户在宜家的产品库中自行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然后打印出从型号到单价非常明晰的订单去商场提货。

这些“个性化定制”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

它通过给用户更多选择和自由度的方式,让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关系在成本并没有大幅升高的情况下,变得更加紧密。

不过,这种方式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比如无论是MINI还是宜家,都发现客户对自己的产品和配件的选择并不是总体平均的,总有一些产品和组合可以是最主流的选择,而实际上,真正的主流产品和组合与他们原始的设想总会多少有些偏差,特别是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市场上这一点更是明显。

对MINI和宜家来说,像宋女士那样“选择超前于购买”的用户还是很多的,而这些用户留下的并没有进入订单的选择轨迹,如果可以通过网络被汇总分析,则很可能让企业掌握更准确的市场需求趋势。

而这种持续不断的动态需求分析如果可以保持较大的采样数量,显然能比项目型的市场调查更有效地指导企业的产品运营。

可以说,对企业来说这个世界最近10年来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自己的客户掌握了更丰富和低成本的信息获取通道,也同时获得了更便捷和迅速的表达意见的方式。

前者让客户可以更自由地选择产品与服务,而后者则让企业可以更快地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可以让他们“用手投票,而不是用脚”,进而在企业运营链条的上端就调整方向,从而降低犯错误的成本。

如果说在淘宝身上发生的“要不让客户用脚投票离开你,要不让客户用手投票控制你”是一种特定行业的特殊尴尬,那么在更传统和更广阔的行业里,让客户“用手投票”——建立企业与客户需求之间的互动通道,则是一种让企业经营更加有的放矢的好方法。

毕竟没有人比消费者自己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比如Google的产品开发在这方面就得到了很多益处。

当Google的员工将一个产品的初步原型实现以后,就会放在GoogleLabs中开放给网络上所有人使用。

这样做的结果是,Google几乎每一件产品问世后,立即就会接受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用户的考验,这些用户都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

如果这个产品有很高的点

击率或者下载率,Google就会认为这个产品是“好的”。

对于好的产品,Google将进一步开发,推出Beta版直至发布正式版本。

Google深深懂得,这种来自最终用户的、用鼠标进行的“投票”是最平等也是最能指导研发进程的“优选法”。

能做到这一点的不仅仅是网络公司。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模式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这种模式的一种集中体现。

传统的娱乐业商业运作链条是唱片公司进行产品研发——选择潜力新人,然后生产制造——包装新人,最后市场推广——把新人捧红。

最后的环节是最难的,成功率大多只有1/10甚至更低。

唱片业成为了民主商业的首先实践者

但这个商业运营链条在“超女”身上却发生了变异。

“超女”在海选和包装时与传统模式几乎类似,都是唱片公司在选择潜力新人和进行包装。

但是在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后捧红新人的任务却变成了观众的参与。

通过电视、网络等展示平台和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沟通渠道,普通的观众变成了可以进行投票的人。

他们可以肆意观察并且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新人(这其实与MINI和宜家的做法类似),而他们的选择则决定了唱片公司的选择。

因为这些投票的人就是潜在的消费者,是未来买单的客户。

所以听他们的话自然没错。

事实证明这种让“用户用手投票”的做法可以大幅度增加企业产品的成功率,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市场推广成本。

比如2005年的超女冠军李宇春首张大碟第一个月的销量就高达431996张,而其所属的太合麦田公司并没有对李宇春的宣传进行超常的投入。

通过越来越丰富的沟通手段,客户对企业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付钱买单那么简单,可以发动客户发表意见,并利用这些意见建立动态、持续的商业智能体系,将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现实的收益。

上帝越来越具体

张鹏杜晨

企业需要面对的“上帝”越来越从一个宽泛的群体形象,变成一个个真实的面孔。

淘宝公投事件”中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趋势——网络极强的串联特性,让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统一行动越来越容易;而网络带来的“自由发言”和“去中心化”也让任意个体对整个群体的影响力度和效率急剧上升。

实际上,淘宝事后反思的时候始终怀疑不是所有的人都真的那么憎恨“招财进宝”。

当时,很可能是极少数人的“非常不满”引发了更多“有些不满”的人的跟进支持,进而雪崩般地引发原本“没有意见”的人对淘宝而不是产品本身的不满。

而这一切又源于网络带来的沟通与传播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甚至是不承担风险的自由发言。

这些都让任意一个客户都可以成为影响企业形象的危机事件的导火索,而这已经不再是网络企业的特殊遭遇。

一位公关界资深人士曾指出,翻开可口可乐、麦当劳、杜邦、索尼等众多跨国大企业的危机公关历史,会发现在过去10年中其面对的公关危机数目,几乎相当于以前几十年的总和,而其中很多危机事件又往往是由单一的客户问题引爆。

另外,由于客户群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大幅度上升,危机事件已经没有地域边界,比如发生在美国市场的产品问题会迅速影响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

其实,企业在这个时代面对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条件改变的问题,而客户对于企业商业运作的深度参与也不仅仅停留在对公关危机的推波助澜。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客户的角色在这个时代正在越来越模糊,个体的能量也在越来越强大。

这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变化:

以前,企业需要面对的“上帝”是一个宽泛模糊的群体形象,而今后这些“上帝”将会越来越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面孔。

 

 

冷酷的推销员

企业们即将发现,发布传播一个信息从来没有像

在互联网时代如此廉价。

一个信息产品或是产品信息不论它是商业机构制作的还是由用户自己制造的,在网络上都可以用多种方式发布出去,而在发布之后一旦用户参与了传播的过程,企业就可以几乎不需花任何成本而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最近的一个由用户参与传播例子是在今年3月,微软以特定的字符串代表不同的慈善组织,在微软年初新发布的IM工具WindowsLiveMessenger8.1的个人显示名称中输入这些特定的字符串后,就会出现一个绿色的“I’m”图标,微软称此为“I’mInitiative”慈善计划。

这个计划将新版本的IM与慈善捆绑传播,将获得的广告收入根据用户所支持的慈善组织的多少来进行相应的捐款。

尽管这个计划是针对美国本土的MSN用户,但是互联网的传播效应还是让中国很多用户参与到了其中。

当你打开自己的MSNMessenger时,看到线上的朋友名字前都有着这样的一个绿色标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的,首先就是询问,然后也许你也就成了下一个参与者。

由用户参与的传播意味着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平等地分享自己的经

验。

”蚂蚁社区的CEO麦田说,如今人们日常的生活已经有所改变,原来的社会圈子从朋友圈、同事圈、家庭圈延展到了网络上的社区圈。

可以想象,当一则包含了商业目的的信息来自于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社区朋友的推荐时,我们对之的信任度就会增强,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信息是来自于第三方的评价,而不是商家本身。

在麦田看来,生意的本质就是效率和利益的体现,而用户参与商业信息的传播是促进生意达成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微软的“I'M计划”让很多用户成为了新产品的义务推销员 

与麦田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奇虎公司。

奇虎在去年就开发出了一个专门过滤这种用户参与制造及传播信息的搜索引擎,称之为“经验搜索”。

“经验”是若干行为发生后的意识积淀,是一个很难被商业机构控制掌握的变量,而这个关键的变量又决定着商业公司的生意再次成交几率。

“比如,在携程的预订酒店服务中,就有用户对所入住酒店的评价及评分,评价差、分数低的酒店的入住率自然就会下降。

这就是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价值。

”奇虎董事长周鸿这样说道。

“你不能仅仅把这些人看作消费者,他们也是企业的推销员。

在携程网与PC汽车网上,潜在用户获得的“经验”来自于用户评价的集合

这些推销员的出现是好事也是麻烦,因为他们的特点就是独立思维并且“冷酷异常”。

在买车人作决策前经常光顾的PC汽车网上,阅读率最高的就是论坛等读者互动板块,而其中一条对产品的负面意见造成的影响,可能瞬间抵消企业100张绚丽照片和几十条正面信息。

国内一家汽车企业的公关负责人坦言对此感到很头疼:

“觉得车好的人不一定会在这里说活,遇到问题的人却往往会夸大其词。

”而更困扰他的是几乎所有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在这里都不适用了。

比如,原来的公关主要是针对媒体机构,但是现在却要针对数量众多还抓不住的个体;原来的公关危机是事后降低损害和灭火,但现在网络上只要是“事后”,火恐怕早就成了燎原之势,危机公关根本跟不上网络传播的裂变速度。

毫无疑问,面对越来越具备能量的个体,如何看待客户,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这需要全新的逻辑。

从信仰到生存逻辑

通过互联网的深度以及多重的参与,原来消费者的身份开始发生了变化。

一个通过互联网参与商业行为的用户可以同时是一个产品的生产商、消费者和推销员,这样的身份模糊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原有商业管理体系中很多环节的变化。

比如对于向大众销售产品的企业,原有的客户关系管理和公关理论是否需要新的思考?

10多年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在让所有企业面对一个现实——以前面对的分散而相互关联度低的大众(Mass),正在越来越演化成彼此间有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群落(Community)。

这意味着企业要影响群落,就需要考虑这个群落的每一个个体节点,因为这些个体不再是孤立的,对任何个体的负面影响都有可能被迅速在群落中被放大。

毫不夸张地说,以前客户用脚投票才会决定企业的生死,而现在他们用“手和嘴”就可以影响企业的前途。

以前很多企业都提出“客户至上”的理念,但是这更多的是一种追求和信仰。

今天,个体在新的环境下已经主动走到了更强势的地位,而这时企业对于每个个体的重视显然已经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现实的生存逻辑。

企业需要用更“民主的心态”和切实可行的“民主制度”以寻求个体对企业产生正面的影响。

虽然这个话题现在留下的问题还远远多于结论,但一个更凸现个体能量、同时也更强调个体权益的“民主商业”的时代,已经开始走近。

从生产者到组织者

杜晨

在没有太高生产工具要求的行业,个体智慧将是成为组织型企业的无尽宝藏。

作为个体,除了作为消费者消费服务和产品,还能够对企业的商业运营产生什么影响?

以前你确实什么也影响不了,但是今天这种情况却有了很大改变,甚至我们每个人很可能已经在不同的企业中兼职——你是否写过博客?

你是否在论坛中发过言?

如果有,你已经无形中成为了这些网站的内容提供商。

这些Web2.0带来的变化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从个体身上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可以挖掘。

用户还是供应商

智能汉化翻译软件《东方快车》的创始人何恩培,最近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及IT管理技术的翻译公司。

通过互联网,这家叫做传神的公司将接到的翻译任务分割成小块传输给在网站上注册的不同地域的兼职译员们,经由译员的翻译后,再辅以传神的质量管理系统及流程控制系统将分散的条块组合。

 

传神公司的创始人何恩培用“众包”的方式,让自己从生产者变成了利润率更高的生产组织者 

这种通过互联网分发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可以提高规模化处理能力。

“传神日均处理的翻译字数能达到50万~2000万字的范围,而传统的翻译公司日处理字数范围只有2万~30万字。

”何恩培说道。

与翻译行业分散的劳动力资源类似,在设计行业也可以采用互联网将任务发布给那些自愿参与的个体,最终以竞标的方式完成任务。

中国的K68网站就是这样一个网站。

在这个网站上,经常产生这样的例子:

江苏宜兴的一家印刷厂接到一笔生意——为出口日本的一批紫砂壶做日文包装。

印刷厂的老板在k68网站上为这一任务进行了招标,他只想花50元请人帮他做日文的翻译外加排版设计。

结果,几十位专业设计人员在网上给出了自己的方案,最终一位深圳的设计师“中标”,拿走了这50元。

事实上,像这样的业务如果找专业的设计公司至少需要花费1000元。

无论是传神公司还是K68网站,他们上面的译员和设计师都是网站的客户,但也同时是产品供应商。

他们参与制造的这种集体生产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创造的一个非凡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被美国《连线》杂志称为“众包”(Crowdsourcing)——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问题。

而通过网络控制,这些企业可以低成本地利用分散的劳动力大军的创意和参与制造的能力。

对一些行业来说,这提供了一种组织劳动力的全新方式。

“众包”的出现让原本只能作为客户存在的个体,开始作为细分的生产者进入商业链条。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普及释放了个体的微小但是低成本的生产力。

特别是在翻译、设计等不需要复杂生产工具(只要有电脑和技能就可以了)的行业,这种趋势的出现就更加迅猛。

而我们也可以把长尾理论在这个领域进行延伸——在足够大基数的基础上,总有个体供应商会出相对最低的成本提供相对最好的工作。

而很多时候这种成本甚至不是金钱,它可能仅仅是一种成就感或者是认同感。

用最低的成本吸引用户参与内容制造在新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新浪2005年开设博客服务以来,今天博客频道每天平均产生50万篇文章及100万篇留言,尽管这个庞大的由用户制造的内容涉及面甚广且质量不均,但新浪几乎不需要付出内容成本,并且通过分类聚合的方法也达到了为其提供广告收入的目的,在2006年新浪1.19亿美元的广告收入中,博客带来的间接贡献达到了11%。

这些新浪博客的用户当然没能分到这些利益,但是新浪本身的高流量却给他们带来了成就感,于是作为内容供应商,交易就这样成立了。

可以用字节形式存放在服务器中的数字类产品,如文字信息、图片、音乐、软件、视频节目等,很快都将受到这种“内容众包”模式的影响,因为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参与到产品前端的制造为企业降低成本与风险——产品是由用户做出来的,但公司只给那些有价值的产品付费。

Web2.0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空洞的“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草根崛起与去中心化”等概念,而是现实中有人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来提供产品,而且这样的劳动力还非常丰富。

企业从“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变成“产品与服务生产的组织者”,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变化,但这对企业的竞争力却是完全不同的要求。

比如对于新兴的“众包”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链分配机制将会是关键的考验。

组织者的技术考验

在传神翻译公司所在的翻译行业,由于缺乏项目流程控制,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

目前,国内翻译公司约有3000家,年营业额在50万至2000万元人民币之间,基本都处于初级手工作坊阶段。

传统翻译公司的流程基本是,接到任务后即分发给兼职的译员进行翻译,然后再靠人力进行抽检。

由于译员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忙闲不均,所了解的行业也有限,就造成了翻译质量无法保证。

而翻译公司又缺乏有效的流程和资源对项目流程和质量进行足够的控制,造成了客户对翻译公司信任有限。

针对翻译行业一直无法有效管理的软肋,传神翻译公司自己开发了翻译行业的ERP系统——TPM来进行项目流程管理。

其主要功能包括项目分析、译前处理、译中控制、译员管理等。

“这个系统把项目分析评估周期缩短20%,将翻译过程中的不必要问题减少80%,将译员的失误减少80%。

所以我们的翻译字数处理能力是一般公司的几十倍。

”何恩培说。

除了流程管理系统TPM之外,传神还开发了管理语言知识库WTM与辅助翻译客户端软件WATT。

WTM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个开放的数据库,类似于维基百科,就是利用发动起来的全国分散的译员为其提供内容,只要有一个人翻译过的句子放到WTM中,其他人在翻译类似语境的句子就能找到对照,也就不用从头翻译,降低了翻译的成本。

而WATT的客户端软件,可以把它看成是集合了翻译辅助功能的QQ或MSN,它可以为翻译公司和译员提供辅助翻译、辅助阅读、即时通信、国际检索、语汇统一、多语发布等服务。

通过这个特殊的IM,一个专家可以同时指导多个译员,及时指导及时纠错。

而原来翻译行业B2B的方式也可以变为B2准C,让大量分散的兼职的译员参与进来。

有了这三个软件,传神希望能够整合全国的翻译行业,向那些不成规模的翻译公司输出技术,把他们都归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