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46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1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伤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伤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伤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伤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docx

《伤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docx

伤寒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B.112首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二)X型题

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内经》的成书年代

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

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

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

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

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

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

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

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

6.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

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

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

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

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7.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A.体质因素B.自然因素C.文化因素D.种族因素E.社会因素

8.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

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上下传E.手足传

9.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

A.合病B.并病C.直中D.两感E.晚发

10.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

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伤寒:

2.六经:

3.六经病:

4.六经辨证:

5.传变:

6.直中:

7.合病:

8.并病:

9.两感:

10.表里传:

(二)填空题

1.《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和两部著作。

2.现今通行的两种《伤寒论》版本是本和本。

3.一般而言,三阳病的治则是以为主,而三阴病的治则是以为主。

4.六经病是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也可看作既,

又的证候群。

5.六经辨证是以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

(三)判断说明题

1.《伤寒论》成书于西汉末年。

2.《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3.《伤寒论》所论述的伤寒是狭义的。

4.六经的实质是指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

5.东汉末年,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四)简答题

1.简述“伤寒学”的概念,并说明确立“伤寒学”的依据。

2.试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3.《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与《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

二者有哪些不同?

4.六经病为什么会发生传变?

试述传变概念及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

5.简述“合病”、“并病”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6.为什么说《伤寒论》系统运用了八法,请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

三者有何不同?

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哪些。

3.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4.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5.《伤寒论》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太阳病篇

一、 选择题

(一)A1型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头痛B.恶寒C.项强D.脉浮E.身体痛

2.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

A.恶风B.发热C.汗出D.脉缓E.头痛

3.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必见之证:

A.发热B.恶寒C.体痛D.呕逆E.脉紧

4.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

A.怠慢迟缓B.脉沉弱C.松驰D.柔缓而不紧急E.脉细弱

5.“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

A.表证与里证B.三阴证与三阳证C.实证与虚证D.新病与痼疾E.寒证与热证

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

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

7.桂枝汤服法中,“后服小促其间”适用于:

A.一服后汗不出者B.更服后又不汗者C.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D.病重者E.一服汗出病差

8.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9.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主要病机是:

A.荣弱卫强B.卫弱荣强C.风性疏泄D.热迫津泄E.卫表不固

10.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

A.表邪内陷B.邪热内扰C.正虚邪扰D.正邪搏击E.阳郁不解

1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

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当表里双解

宜桂枝人参汤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

12.“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

A.麻黄汤B.桂枝汤C.桂枝加桂汤D.苓桂甘枣汤E.柴胡加龙牡汤

13.“伤寒发汗已,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处理原则是:

A.宜辛凉解表B.可更发汗C.宜清泻里热D.宜解表清热E.宜育阴清热

14.“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

A.止汗B.发汗C.固表D.解表E.收敛

15.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啜热粥B.温覆取汗C.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

16.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表证未除B.阳气虚弱C.阴亦不足D.寒凝筋脉E.筋脉失养

17.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

A.阴阳双补B.扶阳以固阴C.健中调阴阳D.温肾以固本E.解表以护正

18.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

A.因阴液未伤B.因无腹痛C.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D.更利于解表E.无需调和营卫

19.“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微寒”指:

A.轻微恶寒B.指头寒C.脉微恶寒D.胸微恶寒E.脉微弱

20.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新加汤证的辨证要点:

A.身疼痛B.脉沉迟C.恶风寒D.发热E.无汗

21.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

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  

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  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  

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

2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E.先煮麻黄去上沫

23.下列病证除哪项外,均可用麻黄汤治疗?

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  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  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

2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

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  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  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

D.气虚不能摄血  E.脾不统血

25.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

A.水饮未化不能上润  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  C.温解之余,上焦津液一时尚少

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  E.温解过度,津液受损

26.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风寒犯表,内陷心胸,心神受扰

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

27.葛根汤的正确处方是

A.葛根、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B.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C.葛根、麻黄、半夏、桂枝、杏仁、甘草  D.葛根、麻黄、黄芩、黄连、甘草  

E.以上均不是

28.大青龙汤主治的烦躁是

A.短气躁烦  B.胸满烦惊  C.口燥渴,心烦

D.昼日烦躁不得眠  E.不汗出而烦躁

29.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表寒里饮

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

30.小青龙汤正确组成是

A.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B.麻黄、桂枝、炙甘草、干姜、杏仁、半夏、生姜、五味子

C.麻黄、桂枝、芍药、杏仁、半夏、五味子、炙甘草、厚朴

D.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桂枝、紫菀、冬花、炙甘草

E.麻黄、厚朴、半夏、桂枝、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干姜

31.“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

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  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  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

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  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

32.小青龙汤的作用是:

A.化气行水解表  B.健脾利水解表  C.扶阳发汗解表

D.外解风寒,内清郁热  E.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33.葛根汤证的治法是:

A.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B.辛温解表,升津止渴  C.辛温解表,清热止利

D.辛温解表,升津舒经  E.辛温解表,温阳柔经

34.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

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  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  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  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

3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A.麻黄汤  B.葛根汤  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E.麻杏甘石汤

36.以下除哪证外均可见喘证

A.麻黄汤证B.桂枝汤证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E.小青龙汤证

37.以下哪项应取微似汗

A.麻黄汤B.桂枝汤C.葛根汤D.大青龙汤E.皆须取微似汗

38.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为

A.先解其表,后攻其里B.表里双解C.先温里,后解表D.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E.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39.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应选何方

A.桂枝麻黄各半汤B.桂枝二麻黄一汤C.桂枝二越婢一汤D.小柴胡汤E.大青龙汤

4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的病机是

A.里虚B.表阳虚C.内外俱虚D.脾阳虚E.肾阳虚

41.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細的治则

A.扶阳益阴B.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C.先补阳,后养阴D.先养阴,后补阳

E.温补肾阳

42.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若先發汗,治不為逆。

是何病的治则

A.表里同病时,里证不急不重,当循先表后里的原则B.表里同病的治则C.表里同病时,解表碍于里,治里碍于表的治则D.表里同病时,里证为重的治则E、表里同病时,表证为重的治则

43.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是何病的治则

A.表里同病时,里证为急为重,先救其里,先里后表的治疗原则B.表里同病的治则

C.表里同病时,解表碍于里,治里碍于表的治则D.表里同病时,里证为重的治则

E.表里同病时,表证为重的治则

44.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用何方治疗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麻仁滋脾丸E、以上都不是

45.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理中汤B.四逆汤C.五苓散D.桂枝汤E、以上都不是

46.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治宜

A.栀子豉汤B、栀子甘草豉汤C.栀子生姜豉汤D.黄连啊胶汤E、以上都不是

47.发汗若下之,烦热,胸中窒者治宜

A.栀子豉汤B.栀子甘草豉汤C.栀子生姜豉汤D.黄连啊胶汤E.以上都不是

48.伤寒下后,心烦腹滿,卧起不安者,治宜

A.栀子豉汤B.栀子甘草豉汤C.栀子生姜豉汤D、梔子厚朴湯主之E、以上都不是

49.栀子干姜汤证的病机是

A.胸膈有热,中焦有寒B.上焦有热,下焦有寒C.肺热脾寒D.心下有热,下焦有寒

E.以上都不是

50.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

A.阳明热盛B.邪热壅肺,宣降失司C.肺与大肠俱热D.邪热壅肺,热盛肉腐成脓

E.以上都不是

5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的确切病机是

A.表邪化热入阳明B.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津气两伤C.阳明气分热盛

D.发汗太过,阴液不足E.以上都不是

52.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病机是

A.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B.重在表证未解,外邪内迫肠道而下利C.太阳少阳合病

D.大肠滑脱不禁E.以上都不是

53.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脉細數的病机是

A.表邪已解而里气未和B.胃中虚冷C.里热盛D.脾胃气虚E.以上都不是

54.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的病机是

A.胃实热B.胃阴虚C.胃虚热D.发汗不当,致膈间阳气虚弱,胃阳衰微,中焦失于和降E.以上都不是

55.兩耳聾無聞的病机是

A.少阳中风B.湿邪蒙蔽清窍C.汗后气液大伤,心阳虚损,甚则伤及肾气D.肝阳上亢E.以上都不是

56.梔子厚朴汤的药物组成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梔子、厚朴、枳實B.梔子、厚朴、豆豉C.梔子豉汤加生姜D.梔子、豆豉、生姜

E.以上都不是

57.梔子生姜豉汤的药物组成以上哪项说法正确

A.梔子、厚朴、枳實B.梔子、厚朴、豆豉C.梔子豉汤合小承气汤,减豆豉、大黄

D.梔子、豆豉、生姜E.以上都不是

58.梔子干姜湯的药物组成及用量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豆豉用量是四两B.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干姜二兩   C.梔子十四个、干姜二兩

D.梔子十四个、豆豉四合、甘草二兩   E.以上都不是

59.梔子豉湯的药物组成及用量以上哪项说法正确

A.梔子十四个豆豉四两   B.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   C.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干姜二兩   D.梔子十四个、香豉四合甘草二两  E.以上都不是

60.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湯的用量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麻黄四兩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石膏半斤   B.麻黄六兩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石膏半斤   C.麻黄四兩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石膏三两   D、麻黄四兩杏仁五十个甘草二兩石膏四两   E、以上都不是

6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E.以上都不是

6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

A.脾虚而饮停中焦B.胃虚而饮停中焦C.脾虚饮停兼表证D.脾虚心悸而腹痛证E.中风表虚而兼里证

63.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其治疗方剂是: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B.桂枝加桂汤C.桂枝汤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E.桂枝甘草汤

64.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应用:

A.四逆散B.桂枝甘草汤C.四逆汤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救逆汤

65.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病机是:

A.汗伤心阳,心神浮越B.心阳虚,心神不敛,复被痰扰C.发汗过多,内伤心阳,水寒乘虚上逆D.心阳虚损,心神失养E.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阴盛格阳

6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症可见:

A.心下满微通,小便不利,起则头眩,脉浮紧B.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C.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D.心下痞满,脐下悸,头眩,脉沉紧E.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心下逆满,脉弦

67.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是:

A.温经通阳,疏风散寒B.温经散寒止痛C.发汗解表,解肌祛风D.通阳化气以行水E.通心阳而平冲逆

6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A.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等B.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C.心下逆满,气上冲心,心悸头眩,脉沉紧D.惊狂,卧起不安,心悸E.心悸,烦躁,舌淡,苔白

69.真武汤证有“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其中“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的病机是:

A.阳虚失于温养,水气浸渍四肢经脉B.汗多血虚,气血不足,筋肉失养C.发汗太过,津液受伤,筋肉失养D.肾阴虚,水不函木,肝风内动E.阴阳两虚,阴不濡养,阳不温煦

7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

A.胃肠燥实腹满证B.热扰胸隔证C脾虚气滞腹账证D脾虚不运,寒湿中阻之腹满证E.中风误下脾虚水停证

71.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应用:

A.大建中汤B.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C.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D.小建中汤E.桂枝人参汤

72.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A.中阳不足B.心阴阳不足C.血虚而血不养神D.气虚而肺气不足E.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

73.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

A.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B.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C.茯苓、甘草、生姜、桂枝、附子D.茯苓、干姜、附子、葱白、人参E.茯苓、甘草、干姜、附子

74.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

A.干姜附子汤B.四逆汤C.茯苓四逆汤D.大青龙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5.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A.微恶风寒,脚孪急,脉浮B.心下悸,头眩,脉沉C.恶寒,脚孪急,脉微D.心动悸,脉结代E.脚孪急,经脉挛急

76.炙甘草汤证的脉症见:

A.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B.伤寒脉结代,心动悸C.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D.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E.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

77.真武汤的方药组成:

A.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B.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C.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D.茯苓、桂枝、甘草、白术E.茯苓、干姜、附子、葱白、人参

78.小建中汤有“心中悸而烦”,其病机是:

A.心阳虚,脾不运化,水气凌心B.心阳虚,神失所养C.肾阳虚,水气泛滥D.脾虚而气血不足,心神失养E.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79.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A.惊狂,卧起不安,心悸B.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C.心悸,烦躁,舌淡,苔白D.心悸,欲得按E.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80.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

A.麻仁、生地黄B.人参、生姜C.白术、芍药D.阿胶、麦门冬E.甘草、桂枝

81.伤寒挟虚误汗见厥逆,咽干,烦躁,吐逆,脚挛急。

其正确的治法是:

A.先温中复阳,后酸甘复阴B.回阳救逆,益气养阴C.先温里,后解表D.温中复阳,回阳救逆E.先酸甘复阴,后温中复阳

82.下列各项症状,不属干姜附子汤证的是:

A.不呕B.不渴C.脉沉微D.心下悸E.夜而安静

83.“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应辨证为:

A.脾虚心悸而腹痛证B.中风表虚而兼脾虚证C.脾虚兼表证D.脾虚气滞胀满证E脾虚水停证.

84.由人参、甘草、白术、桂枝、干姜五味药组成的方剂是:

A.炙甘草汤B.桂枝人参汤C.小建中汤D.大青龙汤E.四君子汤

8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

A.脉浮弱B.脉浮缓C.脉沉弱D.脉沉紧E.脉迟

86.黄连汤证的主证是:

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B.心下痞,呕吐下利C.腹中痛,欲呕吐D.腹中痛,下利不止E.腹中雷鸣,下利

87.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

A.有桂枝无人参B.有黄芩无半夏C.有桂枝无黄芩D.有黄芩无干姜E.有桂枝无半夏

88.治疗上热下寒证的主方是:

A.大青龙汤B.桂枝二越婢一汤C.栀子干姜汤D.黄芩汤E.黄连汤

89.结胸证最基本的脉证特点是:

A.按之痛,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B.按之痛,寸脉大,关脉沉C.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紧D.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E.按之痛,寸脉浮大,关脉沉

90.结胸证的成因为“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其“阳”是指:

A.太阳病B.三阳病C.太阳中风证D.阳热体质患者E.素体有痰水实邪内停之人

91.痞证的成因是“病发于阴而反下之”,此外“阴”是指:

A.太阳伤寒证B.阴寒体质患者C.素体无痰水内蓄之人D.少阴病E.三阴病

92.以下哪项不属于大陷胸汤证的证候:

A.心下硬痛B.短气躁烦C.舌上燥而渴D.不大便,日晡所小有潮热E.身黄,小便不利

93.大陷胸汤证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B.水寒互结C.痰热互结D.瘀热互结E.燥热互结

94.大陷胸丸证病位偏上的证候特点是:

A.但头汗出B.项亦强,如柔痉状C.气上冲咽喉不得息D.项背强几几E.头项强痛

95.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是:

A.大陷胸汤加杏仁、桔梗、白蜜B.大陷胸汤加杏仁、贝母、白蜜C.大陷胸汤加杏仁、葶苈子、白蜜D.大陷胸汤加杏仁、瓜蒌、白蜜E.同大陷胸汤

96.小结胸病的主脉是:

A.浮数B.浮缓C.浮大D.浮滑E.浮而动数

97.小结胸病的治法是:

A.清热涤痰开结B.清热逐水开结C.泻热涤痰开结D.泻热逐水开结E.清热涤痰逐水

98.“从心下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