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454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 离骚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离骚节选Word版含答案

离骚(节选)

本课话题 ——珍惜时间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屈原深感自己努力向前,害怕追赶不上,于是就抓紧时间,勤奋不懈,修养自己。

人生是有限的,追求是无限的,让我们珍惜易逝的时光,追求无限的美好吧。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

“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

”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

“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2.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3.你热爱生命吗?

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4.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6.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云流水。

——约翰·洛克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苗裔(  )揆(  )     朝搴(  )

肇锡(  )骐骥(  )(  )辟芷(  )

孟陬(  )扈江离(  )阰(  )

【答案】 yì kuí qiān zhào qí jì zhǐ zōu hùp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肇锡余以嘉名(    )

(2)扈江离与辟芷兮(    )

(3)来吾道夫先路(    )

【答案】 

(1)“锡”同“赐” 

(2)“辟”同“僻” (3)“道”同“导”,引导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度

(2)修

(3)名

(4)与

(5)为

(6)之

【答案】 

(1)名词,时节/名词,法度/动词,过,越过/量词,回,次/duó,动词,揣度,估量/名词,考虑,心意 

(2)形容词,美好的/动词,修建/形容词,长,这里指身高 (3)名词,名字/动词,命名/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动词,说出 (4)连词,和/动词,等待/动词,结交,亲附/介词,和,跟 (5)动词,作为/动词,是/介词,表被动/动词,治理 (6)助词,的/代词,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名余曰正则兮(    )__________

(2)字余曰灵均(    )__________

(3)朝搴阰之木兰兮(    )__________

(4)夕揽洲之宿莽(    )__________

(5)纫秋兰以为佩(    )__________

(6)不抚壮而弃秽兮(    )__________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 给……起名 

(2)名词作动词 给……表字 (3)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 (4)名词作状语 在晚上 (5)动词作名词 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6)形容词作名词 壮盛之年 秽恶之行 (7)形容词作名词 美质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

                               

今义:

认为。

(2)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

                               

今义:

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3)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

                               

今义:

是美貌的女子。

【答案】 

(1)把……作为。

 

(2)递相更替。

 (3)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帝高阳之苗裔兮。

(    )

译文:

                               

(2)肇锡余以嘉名。

(    )

译文:

                               

(3)纫秋兰以为佩。

(    )

译文:

                               

(4)恐年岁之不吾与。

(    )

译文:

                               

(5)来吾道夫先路!

(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省略句,“……兮”表判断;省略主语“吾”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2)状语后置句 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3)省略句,应为“以之为佩” 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

 (4)宾语前置句 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5)省略句,应为“道夫于先路” 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末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历经三逐三放的屈原悲愤难平,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

屈原因为有杰出的政治才能而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但当时楚国的奸臣当政,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势力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

怀王昏庸,不辨忠奸,逐出屈原。

在长期的流放过程中,屈原没有一刻不忧心国事,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

楚 辞

(1)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2)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特色:

“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合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本文为《离骚》的开头部分,主要抒写了诗人屈原的身世、品行和政治理想,表达了诗人以国家为己任、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答案】 ①政治理想 ②纫秋兰以为佩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前四句是本文的第一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 这一部分为他一生的自尊自爱定下了基调。

2.屈原的名与字表达了他亲人的什么意思?

                                    

                                    

【答案】 “正则”是公正而有法则,含有“平”字的意思;“灵均”是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原”字的意思。

这是亲人对作者一生为人公平正直的期望。

3.诗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在节选部分有什么作用?

如何理解句中的“内美”和“修能”?

                                    

                                    

                                    

【答案】 过渡。

“内美”即内在的美质,诗人对自己的远祖、自己的生辰、自己的名字加以解释。

“修能”即美好的才能,后面又用香草香木以及自己的行为加以表现。

4.屈原在塑造自我形象时,为什么喜欢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

                                    

                                    

【答案】 异花香草隐喻诗人高贵的人格、高尚的德行、高洁的情操。

诗人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是为了表现自己美好的精神境界。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答案】 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

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对祖国深沉的爱和无比的忠诚,使他始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

屈原要引导怀王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使怀王能够效法先王,沿着先王的足迹前行。

话题:

学习本文后,结合屈原的身世经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美政”思想的。

学生甲:

屈原的精神、节操是一种高尚的象征,所以千百年来为国人所推崇。

但是,屈原的思想更多的是源于书斋,源于历史,没有从生活实际出发。

楚国当时君主昏庸、小人当道以及战国时代诸侯混战的现状,都决定了他的“美政”思想无法实现。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

屈原的思想过于理想化,他并没有全面地考虑当时楚国的社会实际,而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设计楚国的未来,所以他的所谓“美政”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观点二:

屈原的思想“可欲而不可行”,他只是从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中获取治国之策,而没有与时俱进,因而才制订出一套脱离实际的治国方案;其后的商鞅变法则是从秦国的实际出发,制订改革方案,所以取得了成功。

  

1.写作特色

移情于物

《离骚》中作者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注于景物描写中,在诗中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

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诗人对美好事物“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不是停留在客观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情感、美德、追求移注到那一件件美好事物上。

通过这些事物,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理想追求和不悔的斗志,感受到他的高尚情操。

2.写法指导

移情于物“四方法”

移情于物即写作时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某一外在的客观形象上,使之颇具人情味,“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诗人高兴时则大地扬眉带笑,诗人悲伤时山河亦低泣垂泪。

运用移情于物可将作家抽象的思想情感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为作品创造优美的艺术意境,并使之拥有优美含蓄的艺术韵味。

移情于物的方法有:

(1)拟人。

将外物拟人化使之有人的情感。

(2)借代。

如: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中,将情感移于云鬟、玉臂、深闺(三者都借代妻子)之上,从而流露出相思之苦。

(3)象征。

如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远离人间烟火的香草幽花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它们,就象征心怀美德,作者将自己高洁的品德寄托在这些事物上。

(4)寄情于物。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中,词人乡思寄托于碧云、黄叶、秋色、寒烟这些外物上。

不过,在运用移情于物时,要注意:

(1)连接原则:

在描写时注意写出能沟通客观外物与主观情感的过渡性字眼。

(2)起虚化原则:

一定要在客观外物与人之间加上“仿佛,似乎,如”等一类表示虚化的比喻词,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合乎情理。

3.迁移应用

请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仿照例句,重新选择意象,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

河蚌因为沙石的磨砺而备受煎熬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它知道沙石将变成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于是,世间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珠。

                                    

                                    

【参考答案】 蝴蝶在蛹中艰苦挣扎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她想到了破茧而出后花间的翩翩起舞,于是,世间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1.课内素材

为国的忠贞,虽九死其犹未悔,以芰荷为裳。

只可惜,在奸诈小人、昏庸君王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曾经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却能够穿越时空走进我们的心灵。

他——屈原已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应用角度】 “爱国”“执着”“忠诚”“理想”等。

2.精彩应用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

读书当如此,在深度阅读中,永远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远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书香。

唯有深度阅读,才能涤荡心灵。

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

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

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

他感时伤怀,他亦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

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

如果不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内心,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屈原,无路可走

屈原坚定地忠于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屈原爱君、恋君,这只是因为只有楚怀王才能实现他的理想,对那个顷襄王,他就毫无思慕之情,因为他对这个憨大孱头不抱任何希望。

他是一个个性极强,意志极强,脾气也极坏的人,是一个极自尊的人。

他的作品是“发愤以抒情”的产物,是无休无止的“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刘安、司马迁所揭示出来的,就是屈原的“怨君”及其合理性。

而班固则只承认屈原“忠君”,而不满于他的“怨君”了,班固的这一改造,便形成几千年的沉沉大雾:

由“忠君”(班固)到“忠国”(王夫之)再到现代的“忠民”。

但我这里要恢复屈原的本来面目:

他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觉,忠于自己的良心!

《九歌》是屈原生活以外的作品,体现的却又恰是屈原内心的柔情。

他本来应该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的,他应该是“九歌”中的人物:

浪漫、多情、敏感,诗意纵横,文采斐然。

《九章》是屈原生活的记录,却又是屈原内心中最无奈的遭遇。

《九歌》和《九章》实在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世界:

一个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个是炼狱之火,死去活来。

屈原就挣扎在这两个世界之中。

一个最柔情的人碰到最冷酷的现实,最纯洁的人落在最肮脏的泥塘。

一个如此遵循心灵真实的人不得不应付现实的虚伪。

一个如此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却得不到真理与正义的庇护——是的,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着我们的事业!

屈原之死往往使我想起另一个楚人之死——项羽。

两人都是自杀,且都死在水边:

屈原自沉于汨罗之波,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

两人都死于自己对别人的不宽容:

屈原决不宽容小人,项羽决不宽容秦人。

这两人的死,可能暗示着,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死了。

我们民族最殷红的血流失在水中,被冲淡了。

滑头活着,奸诈活着。

他们使这个世界的生态更加恶化,更不适合人的生存。

屈原确实偏激。

岂止是偏激,屈原还有许多别的缺点。

但我总以为偏激的人往往有真性情。

更重要的是,偏激的人往往不是小人——因为小人总是很圆通的。

况且,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

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

屈原是一个心性褊狭的人,是一个因为太纯洁而褊狭的人。

屈原是一个不稳重的人,是一个因为太多情而不稳重的人。

他脆弱,却是因为他太珍惜一些东西,在这一点上他又有真坚定,真强大。

他也浮躁,因为他执着于理想而不能片刻安于现实。

他在他的理想中陶醉着,时时被他的理想鼓舞着,以至有时失去了现实感。

他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而正因为他有一切世俗“政治家”所不具有的那种政治热情,以及对政治的信念——这一点他与孔子相同,他认定:

政者,正也——不正的东西不是政治,政治手段应与政治目的一样纯洁无瑕,无懈可击。

就从这地方,他开始越来越不像“政治家”,并在现实政治中招致失败,但他无疑是我们理想中的大政治家,如周公、孙中山、华盛顿、林肯。

无操持与性情的“诗人”往往成为政客,富于理想的政治家则往往成了真正的诗人。

屈原就这样由失败的政治家变成了卓绝百代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浪漫的诗人。

他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诗艺上,都不可能是现实的。

现实的土地上有那么多的丑恶,他怎么能在这上面安然地生存,诗意地栖息?

这当然又是“诗意地栖息”在现实大地之上的众多当代诗人学者无法理喻的。

他们不能望屈原的项背,但他们说他们是因为不屑。

他们的生存智慧确实高出屈原。

屈原“无路可走”(刘熙载语),自杀了,他们却活着,并且越活越觉得四通八达,越活越有诗意。

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有优势:

他们能说话,能抢占话筒,总能“变白以为黑,倒上以为下”。

当黄钟被毁弃的时候,瓦釜就开始雷鸣了。

屈原与现实中的邪恶势不两立,而他们却能游刃有余,甚至与之搞合作,讲互利。

他们策高足,踞路津,在屈原与邪恶战死的地方,他们开始讨论幸福。

“孤危自死,社会依然,四语之中,涵深哀焉。

”(鲁迅)

屈原死了,我们苍白了。

1.学拟题

“无路可走”这个题目内涵丰富:

①他因太纯洁而心性褊狭,太多情而不稳重,太珍惜而脆弱,过于执着于理想而浮躁(或不容尘俗,缺乏圆通,热心理想)。

②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③他生活在一个冷酷而虚伪的社会中,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而他又不肯向现实妥协,因而“无路可走”。

2.学引用

第二段列举《九歌》和《九章》的例子,说明屈原浪漫、多情、敏感,诗意纵横而又文采斐然,这种思想的生活与现实生活无法融合,表现出屈原处境的艰难和无奈。

3.学佳句

“他们使这个世界的生态更加恶化,更不适合人的生存。

”这句话含意深刻:

滑头和奸诈之徒使现实世界的真性情缺失,民族的纯洁和本真与人渐行渐远。

4.学对比

将屈原的“死”和当代诗人学者的“活”进行对比,强化了屈原之死的必然性,突出屈原伟岸而不屈的民族性格,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无比敬重之情和对世俗追逐功利、颠倒黑白的批判意识。

5.学结尾

结尾言简意赅,含意深远,屈原之死,造成我们这个民族真性情的缺失,进而迷惘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