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428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docx

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题

2009年锦州市普通高中模块考试

语文(必修·第三模块)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2.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3.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契(qiè)合戍(shù)守穿凿(zuó)弄巧成拙(zhuō)

B.巢穴(xué)帷幄(wěi)霓(ní)虹无可指摘(zhé)

C.模(mú)样角(jué)力轻薄(bó)左睇(dì)右盼

D.敕(shè)造菜畦(qí)劲(jìng)旅相形见绌(c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B.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3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会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不安全、侵权、不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B.2010年8月大桥竣工通车后,不仅将大大缓解南桥的压力,而且它的美丽注定会成为市区地标性建筑,成为新锦州的一大新景观。

C.改革开放30年来,无数中国人目睹了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对未来充满信心。

D.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二、阅读与鉴赏

(一)科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经济学家们常常以“荷兰病”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荷兰是上世纪50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

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

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而在我国,煤炭资源省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煤炭产量,除了增加煤炭的输出,还将与煤炭相关的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大型坑口发电厂等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含税用户优惠电价和各种税费减免,结果就是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而市场本身也会强化产业结构单一问题。

因此,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

当煤炭资源枯竭时,其经济将陷入困境,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病”和“资源诅咒”。

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单一。

此外,“荷兰病”多发生于小国,这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是一个大国,“荷兰病”即使有,也只能是局部问题,煤炭资源省份患病了,还会有中央政府帮助。

当然,这不等于煤炭资源省份不用为此担心。

事实上,如果煤炭资源省份现在不未雨绸缪,他们的麻烦会远远超过“荷兰病”可能带来的问题。

由于近年煤价上涨和煤炭需求快速增长,这些省份煤炭扩展的财力充足,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资金纷纷向这些煤炭资源省份转移,增量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与煤炭相关、高能耗、也是高污染的行业。

这使当地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我们比较熟悉地把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理解为不可持续发展,是不计成本的发展。

因为,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10%的GDP增长是要大打折扣的,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

当然,矿业可以给当地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带来好处,但是矿业活动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而这些人往往都是穷人。

另外,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

有两点必须强调,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的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型省份的经济转型不可能由市场自发推动。

其二,煤炭资源省份不能在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才开始寻找发展接续产业,而应该在煤炭兴盛时期就着手产业的多元化,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4.对“荷兰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

B.是指我国煤炭资源省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综合抗风险能力,使经济陷入困境。

C.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D.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过分依赖某种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拖累经济发展的现象。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煤炭资源省份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由于煤炭生产、输出和发展高耗能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方面的优惠。

B.东部发达地区在环保、资源等方面限制高耗能产业,纷纷将大部分资金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与煤炭相关、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C.煤炭资源省份即使患“荷兰病”,也不是资源输出的必然结果,而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况且就全国来说,只是局部问题。

D.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会使GDP增长的10%大打折扣,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

6.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煤炭资源省份应该未雨绸缪,保护住自己的资源,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以更好地保证可持续发展。

B.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当资源枯竭时,留下来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资源、又没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地方。

C.煤炭资源省份应该在煤炭资源还未枯竭之前,由政府强制进行经济转型,这时有足够的资金,便于进行经济转型投资。

D.不可持续发展既耗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而取得的经济效益不过是剥夺了子孙该有的东西,或是把债务留给了他们。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教战守策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

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

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

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

究竟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乘:

趁着,趁(机)

C.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渐:

渐渐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邀:

要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烟光凝而暮山紫

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木欣欣以向荣

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9.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

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

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第Ⅱ卷(主观题共7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3分)

译文:

(2)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3分)

译文:

(三)古诗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每题1分)

⑴渐霜风凄紧,,。

(柳永《八声甘州》)

⑵,,道是春归人未归。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

⑶,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⑷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四)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6题。

(13分)

雅  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

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

穿着整齐,一副风雅。

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

“得罪!

”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

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

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

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

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

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

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

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

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

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

他由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

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

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

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

“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

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

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

“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

”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

”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

“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

”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

“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

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

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刚,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

“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

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抚说:

“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

”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

“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

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了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

“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

那真品仍在我家!

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也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

“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的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选自《<小小说选刊>15年获奖作品精选》)

14.作者是从那些角度写盗贼赵仲的“雅”的?

(3分)

答:

15.周家主人为什么会相信赵仲的话,把画轴摔了呢?

为什么赵仲对《灞桥风雪图》有

如此之深的感触?

(4分)

答:

16.常言道:

盗者不雅,雅者不盗。

这文雅的盗贼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

请从构思或

立意的角度赏析本篇小说。

(6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

(一)语言单项表达(11分)

1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3分)

①太清宫,又名下清宫或下宫,是宋太祖(公元960—967)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

②明万历年间,太清宫近乎荒废。

③南京报恩寺的和尚憨山买下宫前的一块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

④后海印寺被毁,又建了太清宫。

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国师邱长春曾在此宫修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的文字就国家为何调整法定节假日做了说明,请分两条概括。

要求:

每条不超过25个字。

(4分)

对为何要调整现行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放假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但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和几个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安排缺乏中国特色。

三个“黄金周”中,人员流动数量逐步增加,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也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

答:

19.请把下面划线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

(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有了诗文,山水更加灵气飞动,绘画则使山水变得形象传神,而山水的深沉与含蓄、温馨与浪漫分别得益于宗教和传说。

答:

(二)综合表达

20.写作(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

“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

“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

“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

“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

风为我做身材的修饰,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

“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

“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

他们选择吃的是愤事、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附加题:

(此题不计入总分)

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幅画面,前两幅已写出,请续写后两幅。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燕子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幅画面的字数不超过35个字。

(5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唐】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画面一:

草堂书斋非常低矮狭窄。

燕子唧唧喳喳地飞来,在熟悉的地方筑巢育雏。

画面二:

燕子从江上飞到屋内,又及屋内飞到江上。

一时间,燕子频繁她飞来飞去。

画面三:

画面四:

22.从l978年到2008年,历史记下了中国的奇迹,世界目睹了中国的巨变。

学校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出一期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

要求:

①采用对偶句式。

且上下句分别含有“三十载”和“数百年”的字样;②每句不少于15个字;(4分)

上句:

下句:

2009年锦州市普通高中模块考试

语文(必修·第三模块)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每小题3分,共9分)

1.C(A项“契”应为qì,“凿”záo;B项“帷”应为wéi,“摘”应为zhāi;D项“敕”应为chì,“绌”应为chù。

2.A(B.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句中没有赞美的含义。

C.“诚惶诚恐”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客套话,现在用以形容尊敬、服从或恐惧不安到极点的样子,一般带有讽刺意味,不能用于“对困难”。

D.无所不用其极:

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3.D(A.此句滥用否定,造成表意相反。

B.主语不当。

C.“深刻”与“进步”不搭配。

二、阅读与鉴赏

(一)科技文阅读(9分)

4.D(A、B两项是“荷兰病”的特例,并不是“荷兰病”的概念;C项错在:

“荷兰病”

是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而不是一种“危险性”。

5.C(A.受到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优惠的只是“高能耗产业”,并不包括“煤炭生产、输

出”;B.“东部发达地区……将大部分资金投向……”错误,应该是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资

金大部分用在了……产业;D.“10%的GDP增长”不同于“GDP增长的10%”,一个增长

是事实,一个增长有可能还只是计划目标。

6.A(A项原文明确强调了“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在于结构

单一”因此,煤炭资源省份“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并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B、

D两项可从原文中“矿业活动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等,

可以推断;C项可由原文最后一段的两点推断。

(二)文言文阅读

7.C渐:

逐步(训练)

8.C(“以”都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A表转折/表并列;B构成名词性词组/语气助词“呢”;D定语后置标志/结构助词)

9.D(②是作者所说的“腐儒”的观点/④是具体的做法/⑥是作者假设的仓促作战时的情形。

10.C(并不是教盗贼击战技术,“司盗者”意思是缉捕盗贼的差役。

(以上每题3分)

11.

(1)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

(大意1分,“之”1分,“厌”1分)

(2)没有战争时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又怎么样呢?

(大意1分,“无故”1分,“孰与”1分)

(三)古诗文默写(4分)

12.

(1)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子规啼不如归

(3)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每题1分,错一字不得分)

(四)诗歌鉴赏(共6分)

13.答: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3分)

(2)例如: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或: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3分)

(五)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3分)

14.分别从赵仲的衣着、作案手法、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描写。

(3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

15.

(1)周家主人只是有钱,不懂艺术,但赵仲“把画中所包含的艺术成就和意境内蕴讲的头头是道,令周家主人折服.(2分)

(2)赵仲和《灞桥风雪图》中那个在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的场景里骑着瘦驴过桥的人有着同样凄苦苍凉的生活遭际,同病相怜,自然感触极深。

(2分)

16.提示:

构思方面:

如情节的传奇性,构思的巧妙性。

《雅盗》先通过一个诱人的题目来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期待视野,矛盾的搭配充分调动了你的想象力。

在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充满“雅”的氛围,让人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盗”在行窃,只看到“赵仲”在“卖弄”他的才华。

为什么他要在“盗”的时候才显示其才能呢?

发人深思。

作品一波三折,结尾设计精妙。

赵仲不再行窃,白日劳作,夜间读画,“改邪归正”了还要继续读《瀛桥风雪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能准确概括出构思方面的特点得3分,分析有理有据3分。

语言不通畅酌情扣分)

立意方面:

《雅盗》描写了一个为生活所迫的“文盗”赵仲的一次别开生面盗窃。

展示了一

个高雅、智慧和具有良好的文人道德情操的文人!

文章推崇了一个“落为黑道”的文人的风

骨!

更隐中呼唤了“关注文人的生存条件”!

同时文章也讽刺了那些附庸风雅、目不识丁、

愚蠢低俗的“大户”。

我们并没有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