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278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6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docx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集锦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捷,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8个小圆片、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找信息,提问题

谈话:

同学们,喜欢到郊外去玩吗?

(喜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提问: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师板书)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我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2.列式

谈话:

我们先解决“采了几种花?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说算式,板书:

8÷2=

提问:

为什么用除法列式呢?

(因为要求采了几种花,就要求8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

)(指生回答)

3.自主探索

谈话:

8÷2等于几呢?

你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可以画一画、圈一圈,还可以动脑想一想、算一算。

然后再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由谈话直接引入情景,让新知自然出现,这是数学课的需要,更是生活中的必需,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留给学生动手操作、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带来了探索新知的乐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算法交流

谈话:

谁刚才是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到台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指生展示)

追问:

谁没有摆一摆,分一分也得到了8÷2=4,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有的会说:

“我用的是圈一圈,画一画”;有的会说“相乘法算除法”有的也可能说:

“用乘法口诀来计算,想二()得八”等等

2.分析比较

谈话:

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来算8÷2。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几道题。

出示练习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题。

谈话:

谁来交流一下刚才你是用哪种方法做的?

怎么做的?

(指生交流)

谈话: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指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

这样的教学也有效地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优化算法

谈话:

我们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来做几道题。

卡片出示口算题

指生回答,并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提问:

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想几的口诀?

(学生回答)

2.小结

谈话:

我们在做口诀求商时,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板书课题:

“用口诀求商”。

3.学习竖式

谈话:

除法除了可以用横式表示,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想不想知道除法的竖式怎么写?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的左边写除数2,想2几8,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商

除数……28……被除数

8……2和4的积

0。

3.练习用竖式计算

9÷3=6÷2=

做完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口诀求商的简便,并总结出做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回归情境,出示第二个红点的问题。

谈话:

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做的怎么样?

想想为什么用除法?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吗?

用的是哪句口诀?

谈话:

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2.竖式计算

出示12÷4=

谈话:

我们再来做一道题试一试。

展示学生做的题,交流做法。

【设计意图】此题目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知识的训练,学生通过练习和集体交流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

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了口语表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倾听的习惯。

五、课堂总结

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

知识:

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

方法:

我学会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感受:

我们自己动手操作,学会了除法的计算方法很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当堂检测: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用口诀求商)。

课件出示情景图。

谈话:

请看大屏幕。

同学

们正在制作植物标本呢?

提问:

从图中你都收集

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从图上读出信息:

有72片柳叶、56片杨树叶、42朵野花。

数出信息:

做一件柳叶标本需要9片柳叶,做一件杨树叶标本需要8片杨树叶,做一件野花标本需要6朵花。

小结:

看来读一读、数一数都是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提问:

根据哪些相关联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问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同学们制作植物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数学信息,并能合理的搭配信息,从而提出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解决问题:

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

  

1.提问:

要解决“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

”应该怎样列式?

追问: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提问:

42÷6等于几?

谈话: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再和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回,掌握学生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用小棒来摆一摆;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来计算。

教师板书用的口诀:

六(七)四十二

提问:

这两种方法,你你喜欢哪种方法?

追问:

你们是怎样想到这句口诀的?

预设:

学生可能从一六得六开始,找到六七四十二;也可能觉得42比较大,从中间六六三十六开始,找到六七四十二。

提问:

同学们,你觉得哪位同学找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比较快?

4.小结:

同学们,我们要计算42÷6得几,只要想六()四十二?

找口诀时,如果数比较大,可以从中间开始找,这样找的快。

【设计意图】借助前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展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优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解决问题:

56片圆形的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

提问:

要求“56片圆形的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

”怎样列式?

谈话:

你能用想乘法口诀的方法的计算吗?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试着用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找口诀的情况。

全班交流。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找口诀时怎样找得快?

全班交流。

谈话:

你能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模拟练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尽快形成用口诀求商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根据口诀填空

6×()=363×()=24()×6=42

()×9=455×()=359×()=63

根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快速看乘法算式找口诀。

2.说说,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18÷3=16÷8=63÷9=

21÷3=40÷8=54÷6=

根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快速看除法算式找乘法口诀。

3.回归情境,解决问题:

“72片尖形的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主要体现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快速找口诀的能力,

提高计算的速度,并能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

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当堂检测: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进一步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

2.通过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学具准备】小正方体、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

同学们去过海边吗?

(出示情境图)看这些同学

在干什么?

请你仔细观察:

从图中你发现

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大海边游玩的话题,引发学生对情景图的观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谈话: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啊?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谈话:

那就借助手中的小方块或小圆片,来研究一下吧。

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

请你看大屏幕:

a.摆一摆、圈一圈整理到练习纸上。

b.看一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

学生摆,教师巡视引导。

(2)展台交流方法,教师适时引导

(3)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发现6里面有2个3.那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

(顺势板书)你们太棒了!

这是咱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小发现,我们大声的来读一读。

追问:

6里面有2个3,你能列个算式来算算看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结合提出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

2.探究计算方法

这个问题同学们分析的这么透彻真了不起!

就像刚才那样,请你自主探索:

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1)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或圈一圈,或分一分、画一画,教师巡视。

(2)组织交流。

(3)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发现8里面有2个4,也就是:

8是4的2倍。

那想一想~求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实际上是求什么?

怎么列式?

追问:

计算8÷4,想几的口诀?

引导总结形成正确的认识:

要知道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就是看8是4的几倍,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4.可以用除法计算。

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

“倍”表示的是数量关系,他不是单位名称,所以这里不用写单位名称。

谈话:

那想一下:

求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实际上是求什么?

怎么列式?

同意吗?

追问:

计算6除以3,想几的口诀?

同学们真棒!

下面用上自己的小发现,赶紧做做自主练习第一题吧!

 

圈一圈,算一算。

有蓝色的正方体和红色的正方体,第一步我们应该先干什么?

(圈一圈)然后再列式。

学生自主完成。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刚才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解决了前两个问题,那“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呢?

”直接告诉老师怎么列式?

你的理由?

2.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揭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数一数,填一填

 

2.小明今年5岁,妈妈35岁,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体会“倍”的意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了“倍”你有什么收获?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怎么去想?

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可能回答: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教师给与肯定。

学生还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

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当堂检测: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1.学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摆圆片列两步综合式题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圆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谈话:

同学们喜欢学习数学吗?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有时候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就能学到新知识。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就从动手摆一摆开始。

你们看——

出示:

 

操作要求:

1.照样子摆一摆,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摆的过程吗?

试试看。

3.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习完表内乘除法,而且对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一组圆片有几个几的层面上,针对这一点,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后动手摆出图中的圆片,为后面准确的列式计算打好基础,激发学生计算的热情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交流摆法,引导列式

1.引导列式计算

引导:

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

(1)一组6个,有4组6×4=24(个)

(2)一行摆2个,摆3行,一共摆了4组。

2×3×4=24(个)

(3)一组摆2个,一行摆4次,一共摆了3行。

2×4×3=24(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

追问:

结合我们摆的过程,你能说说在用综合算式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4=24(个)

2.学习连除

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我说你做:

16个○,每4个放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用算式表示?

继续分:

把每一组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怎样用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分的过程,并能用综合算式表示两次分的结果。

汇报交流:

16÷4÷2=

提问:

说说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问题2

出示:

提问:

说说这些小方块是怎么摆的?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摆的个数吗?

学生交流摆法,并用算式表示。

2×88×2

出示:

 

提问:

还是这些小方块,如果把这些小方块摆成4行,每行摆几个?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摆的结果吗?

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两次摆的结果吗?

2×8÷48×2÷4

说说这些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观察归纳运算顺序: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连乘、乘除混合、连除的算式说一说计算时,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运算顺序: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5.小练习

 

独立计算,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6.回顾梳理学习过程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用算式表示出摆的过程,认识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这些综合算式,总结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摆小圆片理解图意、明白算理,再通过列综合算式计算,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算顺序。

教学中不过多的讲解例题,而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中直观感受新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律,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看图列综合算式:

 

2.夺红旗: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熟练地进行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及时指导,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1.谈话: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学到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学得快乐吗?

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除混合运算,知道了计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老师想告诉你:

勤动手,多动脑,你就会收获很多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当堂检测:

 

《智慧广场——分类列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分类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课件、水果图片

【学具准备】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同学们,你做过水果果盘吗?

徐老师带来了几幅水果果盘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

(点击图片,解说图片由几种水果做成)

谈话:

果盘好看又好吃,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做果盘可有学问了,里面还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做果盘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看,这是我们做果盘的材料是:

,一起说一说。

仔细阅读制作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

”是什么意思?

谈话:

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题意。

追问:

从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制作果盘还可以用几种水果?

谈话:

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预设:

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例题信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理解题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简洁明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动手摆一摆

(1)信息梳理

谈话:

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呢?

学生交流:

用哪种水果来做果盘。

谈话:

是啊,按照要求,最少用一种,最多可以用三种水果,那么,选水果有几种情况呢?

预设:

生1:

可以只选一种。

生2:

可以选两种不同的水果。

生3:

还可以三种全选。

谈话:

同学们将制作果盘的水果分成了三种不同的情况,这在数学上叫做“分类”。

(板书:

分类)

(2)动手操作。

谈话:

现在请你同桌两人合作,从信封里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看看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学生动手摆,师关注学生如何摆,选择有代表性的展台展示。

(3)展示交流

谈话:

好,我们一起来看这几个同学是怎么摆的。

问题:

仔细观察这些摆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提出:

同样的信息同样的问题,大家得到的答案怎么不一样啊?

引导学生发现:

无序拼摆容易遗漏或者重复。

再追问:

还有什么发现?

你能根据果盘所用的水果把这几种果盘给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果盘只用一种水果,有的果盘用2种水果,有的果盘用3种水果。

师板书:

只用一种水果,用两种水果,用三种水果。

像这样根据做果盘的水果分成了这样的三类,这一过程在数学上叫做“分类”。

(师板书:

分类)

谈话:

谁想用老师的教具,根据分类,再来摆一摆,说一说?

(一生到讲台摆一摆,说一说。

追问:

还有要补充的吗?

一共可以有多少种做果盘?

为什么现在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4)方法梳理

谈话:

对,因为我们先分类,然后再一个一个有条理、有顺序的找,所以就不重复也不遗漏了。

想这样先分类再列举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为:

分类列举。

板书:

分类列举。

谈话:

现在,你们能根据分类快速整理一下原来摆的图片吗?

学生整理完后,追问:

整理后的图片和整理前摆的图片,你觉得哪种好?

为什么?

生可能说:

整理后的图片更清楚的看出每种果盘用的是什么水果,一共有几种,不容易遗漏。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摆图片知道了一共可以做有7种果盘。

(板书:

摆图片)

谈话:

请将学具放入信封,放在桌子上方的中间位置。

现在没有图片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用喜欢的方法表示

谈话: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那么这么好的想法怎么表示出来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笔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们刚才的发现表示出来。

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水果图片来摆一摆,比比看,谁的方法最多。

3.方法展示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表示方法,教师巡视。

预设:

生1:

(文字法)

只用一种水果:

香蕉,苹果,草莓;

用两种水果:

香蕉和苹果,苹果和草莓,香蕉和草莓;

用三种水果:

香蕉、苹果和草莓。

一共是7种果盘。

生2:

(画图法)

香蕉苹果草莓

谈话: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图片,还有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各种果盘的分法,那么你能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吗?

生交流:

无论什么方法表示,都是先找只用一种水果有几种果盘,再找用两种水果有几种果盘,最后找三种水果都用能有几种果盘。

4.方法梳理提升

谈话:

刚才同学们有的是说一说、有的摆一摆,还有的画一画,我们知道一共可以做7种水果拼盘。

其实你们用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列举”。

(板书:

列举)那么,有没有一个好办法,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