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可爱的地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171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 可爱的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7 可爱的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7 可爱的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7 可爱的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7 可爱的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 可爱的地球.docx

《7 可爱的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可爱的地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 可爱的地球.docx

7可爱的地球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执教人

赵丽敏

课时安排

3

课题

7*可爱的地球

学案

导学

预学

一、先说说对地球了解多少?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3.提出2个问题试着解决。

4.查资料了解地球火星和金星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他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大家说她是谁?

二、课件展示地球图片。

三、出示学习目标

共学

一、先对地球火星和金星进行介绍。

二、齐读课题。

三、交流明确地球的可爱。

展示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或者疑问。

同学们共同解决。

一、通过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思考;问什么说地球可爱?

她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三、体会作者的感情

延学

1体会;地球是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这句话。

说说自己的理解。

2.谈谈如何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课后反思:

学习这篇文章,先抓住题目《可爱的地球》可爱一词入手,作者从哪几方面说地球可爱的?

也是统领全文的问题。

同学们在回答时,不是很顺利,其实文章结构比较容易看懂,总分总的结构,2,3,4,5段,各一方面进行介绍。

但是孩子们对课文预习的还不够充分。

李盼,陈志颖两个同学说的都不对,刘建设,李静回答的较为准确。

在最后谈如何保护地球,这一话题,同学们都能畅所欲言。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8——9页

学案

导学

预学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二、学习重、难点

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三、、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四、过程

1、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发现信息,

2、和同桌交流,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3、选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列式。

1复习导入

(1)口算

25+20=

80+100=

200+300=

520+20=

40—35=

55-33=

(2)笔算下面各题

432+53=

63-38=

98+9=

=60-6

2出示导学单

根据导学单指导学生自学,利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3小组间交流刚才记录的问题。

4小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组长记录下来。

共学

一、共学目标: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再加减的道理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地点拨。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板书课题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延学

1.检查学生是否根据生活中的情境解决问题。

2.检查学生是否能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1、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检测题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三位数进位加法10——11页

学案

导学

预学

一、学习目标:

1、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能根据法则准确进行计算

3、在尝试解决读书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

解决“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

三、、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四、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探索新知学生充分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学生试着自学用竖式计算

 

1、出示预学目标

根据导学单指导学生自学,利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2、小组间交流刚才记录的问题。

3、小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组长记录下来。

共学

一、共学目标

在尝试解决读书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

二、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小组展示,板书并讲解。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延学

竖式计算比谁对

307+296=286+474=199+171=

429+136+154=

1、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检测题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退位减法、连续退位减法12——13页

学案

导学

预学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退位减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退位减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四、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情境图,观察书上的电表,重点让学生交流怎样知道5月份的用电量。

2、计算6、7月份的用电数。

让学生用已有的百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

同桌交流,小组汇报。

1、出示预学目标

根据导学单指导学生自学,利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2、小组间交流刚才记录的问题。

3、小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组长记录下来。

 

共学

共学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再加减的道理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小组展示,板书并讲解。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师生共同总结退位减的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出连续减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课题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延学

1.检查学生是否根据生活中的情境解决问题。

2.检查学生是否能较熟练的进行退位减连续减计算。

1、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检测题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加、减法的估算14——15页

学案

导学

预学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过程。

2、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四、过程

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表示养鸡养鸭收入的信息。

解决问题:

估算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

怎样估算369+442

先让学生小组内自学

解决估算小明家养鸭的收入和养鸡的收入相差多少元

自己解决问题和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1、出示预学目标

根据导学单指导学生自学,利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2、小组间交流刚才记录的问题。

3、小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组长记录下来。

 

共学

一、共学目标:

1、了解估算的含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估算结果

2、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估算水平。

3、在经历估算的过程中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二、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学成果,重点交流估算的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板书课题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延学

1.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估算的方法2.检查学生是否能较熟练的进行估算

1、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检测题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16——17页

学案

导学

预学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三、、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四、过程

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情境图,

找出信息:

我国两栖动物274种;爬行动物399种。

学生说出比较好的估算方法。

解决问题计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自学并讨论下题的简便方法

274+399

371-98

1、出示预学目标

根据导学单指导学生自学、利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2、小组间交流刚才记录的问题。

3、小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组长记录下来。

 

共学

一、共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小组展示,板书并讲解。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师生共同讨论“274+399的简便算法,为什么要减1方法”“371-98的简便算法为什么要加2”,学生自己总结出加减法简便计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延学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56+9074+198326-97432-301

1、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检测题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两级混合运算

学案

导学

预学

预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重难点:

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

1、复习引入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写出自己的成果和疑问

根据预学目标师生一起学习新知识

 

共学

完成学习目标

展示各自的成果

交流疑问

教师适时点拨,共同提高

延学

进行检测

加以巩固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简单的三步计算

学案

导学

预学

预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重难点:

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

将几个算式改成一个算式。

过程:

1、导入:

2、出示情境图,找出信息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总结出各自的成果与疑问

 

根据预学目标学生试着学习新知识

 

共学

完成学习目标

展示成果

交流疑难

教师点拨

延学

检测

巩固提升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1

课题

可能性

学案

导学

预学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本插图及现实事例,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初步感受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来表达事物发生的情况!

学习重、难点

1、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乒乓球、纸盒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合作完成

 

共学

共学目标

1、教师出示盒子、乒乓球。

抽取学生演示摸球游戏,让学生观察、验证

直观感受让学生明白那种情况是一定、可能、不可能。

2、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试有关“一定、可能、不可能”判断生活中的事物如果是一定的我们就用“√“表示,如果是可能我们就用“O”表示,如果是可能我们就用“×”表示,(配合手势)同桌合作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板书:

一定、可能、不可能。

小组合作完成。

延学

课外拓展:

1、小组合作,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3、当盒子里的黄球多于白球时,问,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课后反思: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1

课题

整十数乘一位数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结合书的包装问题,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铺垫引入

1、口算:

2×37×46×55×9

2、口答

20是()个十。

60是()个十。

8个十是()。

16个十是()。

自主学习

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1)、每包书有20本,4包书有多少本?

(2)、工人阿姨说比较薄的书每包30本,这样的包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在班内巡视

进行个别指导

合作探究

(1)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解决20×4=80是怎样用乘法算出来的。

(2)师:

这个问题,蓝灵鼠问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3)根据书包问题,请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计算。

深入小组

点拨指导:

使学生理解:

20是2个十,2个十乘4等于8个十,就是80。

30是3个十,3个十乘4等于12个十,就是120。

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上台板演。

小结:

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个十就是几十,板书课题。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7“练一练”

先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身边的数学,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交流。

引导学生做练习

检测

 

练习:

40×260×370×450×3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1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铺垫引入

1、口算:

3×22×710×620×4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10+10+10=×

13+13=×

26+26=×

自主学习

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在班内巡视

进行个别指导

合作探究

(1)交流算式:

让小组内交流算法;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2)列成乘法算式12×3=(本),该怎么笔算呢?

 

深入小组

点拨指导:

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上台板演。

小结: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

”(相机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巩固练习

 

“试一试”:

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引导学生做练习

教师引导小结“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检测

完成课本第39页“练一练”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1

课题

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   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问题。

2.   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   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谈话交流,发票问题

1、看到过发票吗?

你对发票有些了解?

说一说发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出示发票,读下面的发票,说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发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自主学习

1、发票中的单价、数量、金额各表示什么,通常把发票中的“金额”也叫做“总价”。

2、试着写出28×3=84的算式,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尝试自己写出()=72的乘法算式。

在班内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出示兔博士的问题,进行讨论“84”是怎样算出来的?

合作探究

  1、 归纳数量关系,仔细观察自己写出的算式,尝试总结交流。

单价×数量=总价

2、解决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观察情景图,读题“妈妈去商店买5米花布,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根据数量关系怎样列式

交流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深入小组

点拨指导:

说一说,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计算之前,“先估一下,妈妈带200元钱,够不够?

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上台板演。

巩固练习

 

1、填表。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电动汽车

5

33

书包

3

29

台灯

4

47

2、先判断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25×476×632×8

68×543×799×9

引导学生做练习

检测

解决问题:

小明的妈妈去商店卖水果,苹果每千克3元,她想买35千克,请问她身上带的钱够吗?

你有什么建议?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1

课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插花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师生谈话引出情景:

妈妈买来48枝玫瑰,想把它们平均插在2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自主学习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动手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进行独立列式计算.

在班内巡视

进行个别指导

合作探究

  交流探讨学生中出现的算法

1、           用口算的方法,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枝的。

40÷2=20(枝)

8÷2=4(枝)

20+4=24(枝)

2、           先分单枝的再分整捆的。

8÷2=4(枝)

40÷2=20(枝)

20+4=24(枝)

3、           竖式计算。

(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给予肯定。

深入小组

点拨指导:

这是学生初次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

教学时首先要教给学生除式的书写格式,(先写除号,把被除数写到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到除号的外面。

计算时从最高位除起)然后要充分利用学生面前的操作,理解商中的2要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4要写在个位上,表示4个1的算理。

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上台板演。

让学生明白“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

巩固练习

(1)把48枝玫瑰平均插在3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结合插花问题,你还可以提出其他的插花方案吗?

比如:

平均插在4个花瓶中?

(2)学校买来84本数学课外读物,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多少本?

(用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做练习

检测

 

练习:

     竖式计算

28÷2=75÷5=

87÷3=56÷4=51÷3=91÷7=

(计算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按照“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1

课题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分小棒和玩具熊装箱问题,经历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并能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4、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复习引入

1.   复习

(1)口答

8÷4=35÷5=9÷3=24÷6=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2)竖式计算。

48÷3=65÷5=98÷7=

2.揭示本课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

1、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2、教学60÷3的口算过程。

师:

刚才大家动手分了,现在来动脑:

60除以3口算时该怎样想呢?

3、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演示: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共有6捆,也就是60根,边演示边提问

继续演示:

把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也就是20根。

请小朋友摆出6捆小棒,每捆10根,也像这样分一分。

合作探究

出示玩具熊的装箱问题,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装在3个箱子中,每箱装多少个?

(2)、平均装在4个箱子中,每箱装多少个?

(3)、平均装在5个箱子中,每箱装多少个?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上台板演。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

巩固练习

 

a.对比练习。

90÷370÷563÷3

50÷280÷572÷4

b.出示生活应用题

国庆节学校买来90盆鲜花装饰校园。

平均摆成5个小花坛,每个花坛摆多少盆鲜花?

平均摆成6个小花坛呢?

你还能提什么摆花方案?

先由学生自己解决再交流。

 

引导学生做练习

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45页“练一练”第3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辛立庄小学数学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执教人

刘喜强

课时安排

3

课题

两级混合运算

学案

导学

预学

预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