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131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钻木取火B.沙里淘金C.炉火纯青D.百炼成钢

2.河南名吃鲤鱼焙面登上《舌尖上的中国》。

其食材黄河鲤鱼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为

A.维生素B.糖类C.油脂D.蛋白质

3.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氦气、金刚石B.硫酸铜、氯化钠C.氨气、水D.汞、C60

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对环境污染小,可直接排放B.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必须分类回收处理

C.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可减少雾霾产生D.合理的施用农药和化肥,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5.截止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创造了五个中国首次,用于发射嫦娥五号的火箭,其制造过程中使用了钛合金。

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钛的元素符号是Ti

C.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

干冰、冰水混合物、氢氧化钙B.干燥剂:

浓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

C.盐:

烧碱、纯碱、小苏打D.合成材料:

塑料、橡胶、铜锌合金

7.“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B.食用“加铁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

C.“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防腐剂

8.实验室用“

”的方法制取氧气其中M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9.硝酸银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硝酸银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O2B.SO2C.NH3D.NO2

10.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

下列用蜡烛进行的实验,其现象正确的是

A.甲实验:

观察到内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

B.乙实验:

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点燃

C.丙实验:

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左偏转

D.丁实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

11.某同学用左手大拇指表示稀盐酸,其它手指表示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A.铜B.碳酸钾C.氧化铁D.硝酸银

12.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水能鉴别CaCO3、Na2CO3固体B.用稀硫酸鉴别氧化铜粉末、铁粉

C.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稀硫酸D.用氢氧化钙鉴别化肥氯化钾、硝酸铵

13.下面是小馨同学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选项中的描述一致的是

A.向pH=1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D.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14.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氧化钙的混合固体,与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1.6gB.3.65gC.4.8gD.7.3g

二、填空题

15.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6.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______和天然气;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酒精洒到实验室桌面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17.如图为KNO3、Na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KNO3和NaNO3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t2℃时,若将125gNaNO3的饱和溶液稀释成30%,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将t2℃时,KNO3、NaNO3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KNO3______(填“>”、“<”或“=”)NaNO3。

18.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丙烷不充分燃烧同时还会生成一氧化碳,若44g丙烷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2:

7,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19.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如图是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1)请将甲图中相关粒子补画完整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锂溶液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从其微观构成上说明原因______。

(2)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变质。

请写出一种既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又能除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______。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取并检验CO2的性质移动铜丝,将铜网袋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一段时间后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条的颜色变为______色;请写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一个即可)。

2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2)有同学提出,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根据反应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你觉得该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原因______。

四、推断题

23.A、B、C、D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若A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D转化为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五、流程题

24.某粗盐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为了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

(3)请写出一个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综合应用题

25.金属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

①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中(集气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填序号)。

②写出图1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喷灯然后继续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

(2)某同学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①图3表示水样温度22℃、含氧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

请写出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______。

②图4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请写出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______。

(3)在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铜丝,铜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①写出会导致溶液质量增大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和可能含有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______。

(4)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

现有废硫酸19.6t(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多少吨?

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钻木取火涉及燃烧,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B、沙里淘金只是物质的一个分离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炉火纯青是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化学变化;

D、百炼成钢通过化学变化,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化学变化。

故选B。

2.D

【解析】

【详解】

A、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块茎、种子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C、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D、黄河鲤鱼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分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碱、盐;

【详解】

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错误;

B、硫酸铜、氯化钠均是由离子构成的,错误;

C、氨气、水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

D、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A、生活污水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B、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属于有害垃圾,应分类回收处理,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可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减少雾霾产生,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由汉字结构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钛的元素符号是Ti,正确;

C、质子数=原子序数=2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48-22=26,错误;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正确。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由同种物质水组成,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钙是由Ca、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氢氧化钠能吸收水分,可作干燥剂,符合题意;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塑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铜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

【详解】

A、均衡膳食,可以保证营养均衡,对人体健康有利,不符合题意;

B、食用“加铁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不符合题意;

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在食品中适量添加防腐剂,大量添加,对人体健康不利,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析】

【详解】

KMnO4中钾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4=0,x=+7;同理可知,K2MnO4、MnO2中锰元素化合价分别为+6、+4;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Ag、N、O,故生成物中也应含Ag、N、O,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反应物中不含S、H,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氨气,故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氮。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外焰温度最高,故观察到外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不符合题意;

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散逸到了空气中,左盘质量减小,故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右偏转,不符合题意;

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解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符合题意;

B、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溶于水,故可用水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显中性、稀硫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符合题意;

D、氯化钾和氢氧化钙不反应,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但pH只能无限地接近7,不可能大于7,选项A不正确;

B、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减小,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不能反应,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选项B正确;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剩余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因此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反应结束,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选项C不正确;

D、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4.A

【解析】

【详解】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盐酸中的氢元素完全转化到了水中,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完全转化到了水中,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2:

16=1:

8,设氧元素的质量为x,则

,x=1.6g。

故选A。

15.    氧    NO2(或NO)

【解析】

【详解】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NO或NO2。

16.    石油    

    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酒精着火点以下

【解析】

【详解】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酒精洒到实验室桌面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且降低温度到酒精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17.    t1    125    =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x=125g;

将t2℃时,KNO3、NaNO3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1℃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填:

=。

18.    

    144g

【解析】

【详解】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4g丙烷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2:

7,设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a:

b,则44a:

28b=22:

7,a:

b=2:

1,故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

1,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故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36g-24g=12g,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44g-36g=8g,故生成水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88g+28g+72g-44g=144g。

19.    

    

【解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S、O、H的个数分别是4、4、8,反应物中含S、O、H的个数分别是2、2、4,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S、2个O、4个H,故还应补充1个氧分子,2个硫化氢分子,故图为: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这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均全部为氢氧根离子    

    取样,加入过量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溶液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锂都属于碱,这两种物质在水溶液电离出的阴离子均为氢氧根离子,故化学性质相似;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变质,同时能除去杂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检验碳酸钠,且能将碳酸钠除尽,然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根据溶液是否变红,判断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故取样,加入过量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溶液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21.    有气泡产生    红    

(或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铜网袋浸入稀盐酸中,铜网不跟稀盐酸反应,铜网袋内的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去底的眼药水瓶中排出,二氧化碳与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条接触,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一段时间后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条的颜色变为红色;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还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22.    能    可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据此可通过加入硫酸铜溶液验证氢氧化钠不存在,从而判断反应发生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故可通过加入硫酸铜溶液检验氢氧化钠不存在,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故方案可行。

23.    CO2    作补钙剂(或作建筑材料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碳酸钙难溶于水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0,A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为碳酸钙;C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为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则D为氧化钙;碳酸钙可以生成B、B和氢氧化钙可以反应,B可以是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详解】

由分析得:

B的化学式为CO2;A碳酸钙可以用于作补钙剂(或作建筑材料等合理即可);D转化为C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4.    过滤    彻底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氢氧化钙    

(或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2)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

(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    C    

    防止反应生成的铁被氧化(或防止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使玻璃管炸裂)    pH<4时,钢铁与水样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    钢铁表面生成氧化膜,阻碍氧气、水与钢铁接触    

    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锌    解:

19.6t废硫酸中所含溶质质量为19.6t×10%=1.96t

设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x

x=3.04t

答:

可生产硫酸亚铁3.04t。

【解析】

【详解】

(1)①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洗气应从长管进入,这样反应比较充分,收集一氧化碳,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密度比水小,水从长管排出,故最合适的装置C;

②图1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喷灯然后继续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防止反应生成的铁在高温下被氧化或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

(2)①当pH<4时,水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钢铁与水样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故腐蚀速率明显增大;

②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

钢铁表面生成氧化膜,阻碍氧气、水与钢铁接触;

(3)金属活动性:

Mg>Zn>Cu>Ag,向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镁不反应。

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铜丝,铜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说明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

①锌与硝酸银反应:

,65份的锌置换出216份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反应: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

②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故滤渣中一定含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滤渣中可能含铜,锌也可能过量,也可能含锌,故一定含银,可能含铜、锌;

(4)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