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080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送别诗鉴赏学案 《诗歌》.docx

高中语文送别诗鉴赏学案《诗歌》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送别诗鉴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诗歌》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送别诗的常识,提升鉴赏送别诗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总结送别诗鉴赏的的思路、技巧。

3.激情投入,尽情享受成长快乐;深刻体悟别离之情。

【重点难点】

1、了解送别类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送别类诗歌的方法与规律

【学习内容】

(讲解篇1)

一、预习任务

回忆自己在以前的学习中学到的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二、走进送别诗

1、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而诗人的情感天生敏捷,故而触之于怀,发而为诗,以独特的人生经验和艺术表现形式,道出常人所不能言的离情别绪。

空间的隔离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送别诗: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

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

2、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 ×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

黄昏:

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月夜: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⑶环境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

柳:

a.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非常相似。

b.“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c.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春草和流水:

诗人常以连绵不断、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的离愁,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恰如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的《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鸿雁传书。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在古

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a)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

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b)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唐·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

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夕阳来

抒发他们的情思。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a)子在川上日:

“逝者如斯夫?

”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b)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秋:

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a)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b)满目苍凉的秋色:

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月: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到一块。

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

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赏析事例: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赏析:

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紧吹,更有北雁纷纷往南飞。

伊人即将远别,此情此景的凄苦枯索景象,不禁为之黯然垂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

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

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

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课堂练习:

从意象、意境的角度鉴赏下面一首词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诗鉴赏(讲解篇2)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送别诗的常识,提升鉴赏送别诗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总结送别诗鉴赏的的思路、技巧。

3.激情投入,尽情享受成长快乐;深刻体悟别离之情。

【重点难点】

1、了解送别类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送别类诗歌的方法与规律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了解送别诗的常见的情感和表现的手法

一、送别诗中的情感

别离,是令人哀伤愁怨的,故古代诗人创作出了不少含悲忍泪的名篇;但别离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例1: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例2、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

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

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

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

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

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烘托:

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

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

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4、表明自己的心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描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州,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构思精巧,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

诗意内涵

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二、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思想情感总要借助表现手法来表现,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抒情 

  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歌讲究含蓄蕴籍,表达情感往往婉转曲折,经常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这种手法更是送别诗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别诗中还经常用到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

“日斜江上孤帆

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

这是虚实

结合的笔法,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

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此外还有王

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 “今宵

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都运用这种手法。

  4、比喻修辞手法 

  为了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诗人在诗歌中还特别青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送别诗因为善于运用景物营造伤离别的气氛,所以比喻手法更为常见。

宋代诗人刘迁的《柳梢青·卢梅坡》一词:

泛菊杯涤,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勿勿,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这首诗在表达感情时就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飘泊无定的离别之苦。

下片又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5、烘托:

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6、 反衬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

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来表达送别之情。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

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送别诗鉴赏(练习篇)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送别诗的常识,提升鉴赏送别诗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总结送别诗鉴赏的的思路、技巧。

3.激情投入,尽情享受成长快乐;深刻体悟别离之情。

【重点难点】

1、了解送别类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送别类诗歌的方

法与规律

学习内容:

通过练习,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和技巧。

1、阅

读诗歌,完成题目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东归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

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3、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

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

“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4、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请作简要概括。

(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

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7、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

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

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5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6分)

 

 

9、

别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1)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