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059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农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以及繁荣活跃农村文化、提高农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通过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市按照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逐年完善。

2003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在全市982个村(居)建设远程教育站点955个,为农村信息化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7年,按照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集约化发展模式,由市财政拨付资金2000万元,建成两处中心机房,搭建了完善的内部及外部政务网络平台,并整合全市外网资源,所有市直单位、镇(街道)及全部行政村(社区)全部接入政务外网,通过统一出口访问国际互联网。

去年以来,我市根据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对各镇(街道)的网络进行了优化升级,逐步撤销原有的ADSL账号上网方式,改用光纤上网,不仅大大提升了网速,更节约了行政成本。

截至目前,我市已初步实现了“两条光纤到镇(街道),一条光纤到村”的目标。

(二)服务信息内容日趋丰富。

我市现拥有门户网站“胶南政务网”,该网站自2003年发布以来,历经四次改版,通过集约化发展模式,现已将市水利局、畜牧局、海渔局、远程教育、科协等涉农部门网站都整合到政务网,各部门发布的信息可实时展现到政务网上。

经过几年发展,网上涉农信息逐步增多,服务信息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通过网络发布的不仅有政务信息、农业科技、农产品销售信息,还有农村党员培训、科普惠农等多种信息。

另外,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针对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在政务网内开辟了专题板块做重点推介。

例如,六汪大枣协会,大村黑木耳生产基地、青岛宝花花生专业合作社等,都在政务网上作了链接,不仅可以对内宣传,也可以向外展示,实现了内外信息的双向互通。

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在“胶南党建网”上开设“远程讲坛”,以网上直播的形式请专家就农民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或经营管理知识作专题讲座,解答疑难问题800多个,培训三产小老板1200多人次。

(三)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发展迅速。

自去年开始,在全市推广了农村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由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工作人员为全市1008个行政村(社区)建立用户,实现了镇村公文网上流转,改变了过去需要管区主任拿着纸质文件到各村派送的传统工作模式,目前全市日均网上公文流转2000余件,办公耗材年可节省费用26万元。

为配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我市还在张家楼、藏南等镇开通了镇村短信平台,使镇村之间联系更加快捷高效。

在全市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部署网上许可服务子系统,逐步形成市、镇(街道)、村三级统一联动的“一网式”服务环境,真正让老百姓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目前张家楼镇便民服务大厅已经完成网上许可与服务系统部署,44件许可服务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待系统稳定后,各镇(街道)的审批和服务事项,都将在规范、优化流程的基础上纳入网上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受理、登记、运行、反馈和监督。

(四)村级信息化服务队伍日臻成熟。

各村由计生主任兼任远程教育管理员及村级信息员,形成了一支1100多人组成的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教学辅导和技术服务队伍。

远程教育管理中心联合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和计生局开展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接收系统操作技能、计生系统操作技能的“三项技能”大比武活动,市镇两级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余期,培训管理员6000余人次。

开展了新农村大学生与管理员“1+1”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提高管理员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设备操作水平,全市80%以上的管理员达到了中级业务水平。

由远程教育管理中心组织实施了进党校培训、进先进村学习、进农家听评议,强化服务农民工作效能的“三进一强化”工程,各镇、街道组织村级管理员民主考评会44次,更换了37名服务差的村级管理员。

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这支队伍已经成为了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五)信息化管理机制逐步形成。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我市立足实际,创建了信息的“四层管理模式”。

第一层:

胶南政府门户网站系统。

涵盖网站系统的所有信息,计算机中心对整套政务网站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拥有最高管理权限。

第二层:

以政务网站信息服务对象划分的各功能平台,如投资、旅游平台。

每个平台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维护,选择一个牵头部门或主管部门负责信息审核,确保上网信息的安全,并拥有二级的管理权限。

第三层:

各部门、镇(街道)网站系统。

由市计算机中心分配给各单位权限,登陆各自的后台管理程序,对本单位的网站信息进行管理维护。

第四层:

部门内设机构、行政村网站。

网站系统的最小信息单元,由各自部门的信息员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各村的远程教育管理员不但要负责接收通过互联网或者上层权限发来的信件信息,而且要负责维护本村网站的内容信息,并有责任为村民发布信息和搜集信息。

另外,还建立了远程教育管理员半年“考讲”、年底“述职”制度,调训、调研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三项制度。

二、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涵盖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而农村信息化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有力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提高了现代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水平,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提高了农业、涉农部门为农服务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一是拓宽了农民了解信息的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通过信息进村入户,既可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能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可了解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又能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规避或减少各种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

以胶南政务网为例,自网站发布以来,截至今年7月份,共提供各类涉农信息5000余条,其中视频230个。

二是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及涉农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通过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在线讲坛等方式,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宣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比如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根据张家楼镇丁家寨村和宝山镇金沟村针对农民发展致富缺门路、少思路等问题,积极开展“问农”服务,根据农民需要组织学习《蓝莓种植技术》、《分身术》等100多部技术课件和宣传片,引导农民转思路、学技术、闯市场,并通过远程教育的牵线搭桥,成功引进了蓝莓种植项目,农民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三是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拓展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

比如藏南镇胡家庄村,在新修建的村委会办公室里专门设置了多媒体会议室,配备电脑、投影仪,定期为村民播放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据调查,不少农民通过信息的传播,对“市场引导生产、市场引导流通”等一些现代农业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是强化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了执政能力。

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延伸到农村,要求村“两委”在每周召开例会前收看半小时的先进人物专题片,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作风建设”专题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员奉献日主题活动,实现了提高党员意识和学识水平的“双提高”目标。

五是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保障了农村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越来越普遍,家里通常只有老人和孩子,这是导致农村刑事案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降低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的几率。

我市张家楼镇各村、藏南镇部分村启用了视频监控系统,在村各重点角落架设摄像头,使监控摄像头覆盖了全村,并指派专人24小时监控,为村民提供了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三、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市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作为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的投入要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增强信息意识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单纯的认为信息化仅仅是对网络的更新换代,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推进工作没有专门部署。

另一方面农民自身信息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我们要动员农民在信息化基本设施上进行投资非常困难。

在调研中发现,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信息致富能力的怀疑,是阻碍乡镇信息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藏南镇挂职村干部提出对所挂村的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制作网站以便进行网上宣传,扩大知名度,但是该村却迟迟不能提交合作社的相关材料,导致网站制作工作一直无法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是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我市农村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比如,我市短信平台覆盖率较低,仅在张家楼、藏南等少数几个乡镇得以应用;虽然已应用了农村信息化平台,互联网络实现了通村,但是通自然村落和入户率不高,基本上算是互联网络不到户。

因此,农民接收信息的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目前农村大多数信息仍是通过相对普及的电话、电视和农民之间的传书带信、逢场赶集、邻里传播实现。

三是缺乏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政策支持。

农村信息化建设没有被列入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基础地位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相应的也就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与统一的信息标准。

同时,还未能针对信息化建设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不能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吸引民间资金的支持,这些问题都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的建设。

四是缺乏统一管理,各单位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市在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利用方面,尚未形成比较健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

比如,市里对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单位组织缺少统一管理,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少协作,信息资源不能高度共享。

另外,各单位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比如,我市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市科协的网站办的有声有色,信息更新及时,浏览量与日俱增,水利局、畜牧局等单位虽然有了门户网站,但是信息却长时间不更新,而农业局、农机局等重要的农业单位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独立的门户网站,老百姓想查相关信息却无处去找,久而久之便不再上网查找,对形成好的农村信息化氛围造成不利影响。

五是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电脑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领导仍然不会使用电脑,不可能靠领导要求带动其他人;二是虽然我市针对远程教育管理员举办了多次培训,但是随着农村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功能模块逐步增多,其电脑操作水平已不能满足需求。

六是设备陈旧且老化现象严重。

我市目前农村信息化主要的硬件设施(电脑)是在2003年统一配备的,一方面,电脑配置不能满足农村信息化所需安装各种软件的要求;另一方面,电脑已使用六年,老化现象非常严重。

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脑已经不能正常开机,能开机的也反应很慢,根本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四、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各方思想认识。

一方面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入手,使其认识到做好农村乡镇信息化工作可以极大提升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使其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通过主要负责人带动其他人主动参与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

另一方面,加大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让其充分认识到农村信息化对改善农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市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践行中央“一号文件”的务实之举。

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好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信息化发挥更大的效能,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存在,是城乡差距主要的因素。

因此,在下一步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要有效整合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切实加强信息进村入户。

1、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镇建设。

我市将张家楼镇作为农村信息化的试点镇,在前期镇-村公文流转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青岛市支持。

下步青岛市亚微公司将开发一套更加贴合该镇实际情况的农村信息化系统,目前系统开发的前期调研工作已结束,共梳理流程9大项。

2、全面推行短信平台应用。

尚未开通短信平台的镇(街道)将所辖村的远程教育管理员手机号上报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由计算机中心统一录入短信平台系统,使该系统覆盖全市所有村。

三是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学习其他城市在发展信息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农村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条例,制定农村信息化专项基金的具体落实办法及管理办法。

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村信息化的投资、财税等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逐步确立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地位,有力地保障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四是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协调机制。

从我市实际来看,硬件投入短期内可能不会有明显增加,机构改革也不具备可行性,要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缺乏统一管理,部门协作差,部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应考虑从软件着手,完善部门网站,优化整合现有的多方资源。

一是没有网站的单位根据实际规划本部门网站内容,并准备相关材料,报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由计算机中心人员统一制作网站后,统一挂到胶南政务网,以方便农民群众浏览。

二是要加强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这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加强各单位的协调,打破各部门信息共享的障碍,把创造良好环境作为政府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

五是进一步优化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

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政府效率,以更好的服务农民。

而信息化工作推进的是否顺利,则取决于在最基层工作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要针对基层领导和农村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既懂电脑又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同时要强化人才培养意识,创新人才培训、吸引、流动和使用机制,建立引才、聚才、用才的长效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六是更换新设备以适应农村信息化发展要求。

电脑是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电脑不能满足要求则信息化就无从谈起。

针对我市农村电脑老化严重的现象,建议对全市农村现有电脑进行全面的更新,以适应农村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求。

藏南镇镇长助理李冰

2009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