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卷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0626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卷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卷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卷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卷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卷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卷5.docx

《高中语文卷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卷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卷5.docx

高中语文卷5

2014年佛山龙文教育秋季教师统一试卷

高中语文试卷5

粤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

出题人:

总部教研语文组教师姓名:

分数:

…………………………………………………………………………………………………………………………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潜能/虔诚祷告 杳然/纷至沓来 予取予求/予人口实

B.牛腩/赧然一笑 盲从/病入膏肓 半身不遂/犯罪未遂

C.针灸/赳赳武夫 篡权/编纂词典 妄自菲薄/四月芳菲

D.挑剔/梯山航海 叱咤/姹紫嫣红 感冒症候/对症下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B.创新必须方向正确,遵循规律,讲究方法,有序进行。

如果背离了这些要求,创新就可能成为养虎遗患,反受其害。

C.谷歌很可能于近期停止其在中国的搜索业务,消息一出如石破天惊,引起了谷歌的不少中国伙伴的担忧。

D.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干部与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切不可胶柱鼓瑟,止步不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原本一枝独秀的央视春晚口碑日趋下滑,有的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还边看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依然不错的收视率与可观的经济、品牌效益,令春晚成为诱人的蛋糕。

B.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创未来的途径。

在这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一个范例。

C.定期对国民基本阅读数据进行调查统计,不仅关系到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在全社会范围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书香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D.皖江城市带开发园总体区规划要求,按照规划引导、优化布局,产业集聚、特色突出,节约集约、环境友好和先行先试、合作共建,大力推动皖江示范区开发园区的快速发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中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________,________。

惟其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②给浮嚣以宁静,给急躁以清冽

③世界才显精致④历史才有风貌⑤人生才见灵动

A.②①⑤③④  B.②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⑤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耳陈馀列传

         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

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

张耳尝亡命游外黄。

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

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

“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

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

乃宦魏为外黄令。

名由此益贤。

陈馀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

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

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

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

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

“始吾与公言何如?

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陈馀然之。

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

张耳、陈馀上谒陈涉。

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

“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节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从:

听从B.尝数从张耳游  游:

交往

C.陈馀欲起,张耳蹑之  蹑:

踩住D.为天下除残也  残:

残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张耳以故致千里客          ②据咸阳以令诸侯

B.①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②女听,乃卒为请决

C.①乃宦魏为外黄令             ②张耳、陈馀乃变名姓

D.①秦之灭大梁也                       ②罢百姓之力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张耳陈馀“智谋远见”的一组是(3分)(  )

①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

②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

③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

④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⑤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

⑥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耳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未嫁张耳之前跟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丈夫死后才嫁给了张耳。

B.陈馀年龄比张耳小,与张耳共事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张二人,两人遂结为忘年生死之交。

C.陈涉占领陈地后,拥兵数万,陈地的父老劝陈涉自立为王,认为不称王不足以镇服诸侯。

D.陈涉就称王之事问张耳陈馀,二人认为这样会使天下离心离德,可先立六国的后人为王。

9.断句与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围绕一个“愁”字抒写情绪,但是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说出两点不同。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里的数量词和时间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分别加以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2)君家在何处?

妾住在横塘。

________,________。

(崔颢《长干曲》)

(3)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

                 张涛甫

习练文学的人都知道,文学批评是一个专业门槛很高的技艺,它不是普通大众都能够随便操演的手艺,具有一定的排外性。

平时,操弄文学批评的人掌握一套专业性的批评话语,这套批评话语属于专业性的话语系统,与日常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

大家在圈子里自娱自乐,外人很难说三道四。

专业性垫高了文学批评的技术壁垒,圈外人很难插上一脚。

长期以往,文学批评就形成了一个自闭的圈子。

微博这一媒介学生态,可能会给当前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

主要表现在: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

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

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通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说三道四。

在微博空间里,文学批评不再是专业人士“拥兵自重”的专利,不再是小众“围城”中的专业游戏,而是可让普通读者参与、分享彼此文学感受、观点的公共空间。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的话语体系置换了。

我们知道,专业语言以深刻、严肃、严谨、系统、专业著称,只有少数专业精英才能胜任。

但是,专业语言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注定是小众化的,不能与公众对话。

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而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

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

在140字的表达空间里,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

要求作者放下身段,与阅览者平等交流。

在微博世界,个人化的批评成为恒河之沙,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

是不是足够的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地说,它是一种话题批评。

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

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

甚至一些跟文学没什么关系的围观者,都可以凑上去说上几句。

比如,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为微博明星。

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也开始评论诗歌。

聊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她这样说,“同志们都在憧憬着这一美好画面,我摇头:

其实海边的房子最容易受潮了,长期住在里面是很难受的,会得严重关节炎的。

”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

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地表达。

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会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构成一定的刺激,给文学批评领域带来一股鲜活的生气。

微博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批评的基本面,使得普罗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

但是,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一些负面影响。

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

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碎片化、表象化的批评,是一种“繁星体”的批评。

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能够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选自2011-03-16《文汇报》,有删节)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学批评话语属于专业性的话语系统,与日常语言完全不同。

B.微博给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文学批评带来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影响。

C.微博这一新兴载体的出现促成了专业性文学批评话语的置换。

D.微博文学批评虽有鲜活的生气,但没有批评的纯度、厚度与高度。

E.如缺少了专业精英的参与,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也可能行之不远。

13.下面的表述中,跟“微博文学批评是一种话题批评”这一判断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  )

A.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

B.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

C.评论者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

D.微博上藏龙卧虎,引领批评的方向。

14.文章中引述姚晨微博评海子诗句的例子,其意是想说明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综观全文,在微博时代,专业的文学批评该如何作为?

请分点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一块石头的幸福生活

            黄劲松

如果你是一块石头,你会选择在明月清风的山野中沉埋一生,还是在红尘滚滚的市井间喧嚣蒙垢?

是坚守仁静的内心,还是随缘于落落风尘的侵凌?

在吴江静思园,在庞山湖碧波倒映的镜像中,在曲水环廊的一侧,面对着一块突兀的灵壁石,我傻想着。

石高三丈,是我有限人生里所见到的最奇伟的妙石。

孔遍周身,凡一千六百余孔,得亿万年造化成就之灵窍,仅通体过桥孔就达168孔。

“若峰底举燧,百孔生烟;顶端注水,千洞泄玉”,实在是大自然恩赐之灵物。

外表有白玉之泽,黄金之质,在寂静如海的庭园突兀如帆,说尽岁月的风流。

我暗自惊讶,如此磅礴天地的伟石,竟然产自安徽原宋朝“生辰纲”的旧窟。

静思园主为得到此石,招当地农人用古人填土起石之法,日起数寸,经一年多的时间才完全从泥中取出。

又修路十里,驾桥两座,经千辛万苦,才将其运回吴江。

园主可谓是亘古第一之“石痴”。

更为奇妙的是,立石之日,园主一家洒扫庭除,沐浴焚香,躬身而拜之时,忽然风雨大作,万千甘霖从天而降,倏忽又雨过天晴,艳阳高照,此时观石,惟见其通体晶莹,灵光四射,似乎上苍将天地之精神全部贯注此石,赋予其蓬勃的生命,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我悄悄地绕石一周,目光所过之处,皆是奇思妙想。

忽然想到西晋名士张翰,在洛阳秋风四起之时,忽起思乡之情,作歌曰: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看似两件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但被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观石之喜与思乡之怅密密揉合,真有悲喜交集之感。

我在石边坐下,任阳光泻我一脸灿烂,心游八极,神思天外,突然心有所感,想到了两个字:

幸福。

张翰是幸福的,一个具有思乡情怀的人,表面上看是一个充满悲情的人,但实际上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心中还有故乡,有一个可以从记忆深处调度出来进行细细回味的过去,当他被生活的杂音干扰得不胜沉重之时,他还可以从心里慢慢地踱回去,在莼菜和鲈鱼遥远的香味中向故乡献上的一声问候,在前行穿越的时空中久久地回响。

我身边的石头也是幸福的。

数亿年过去了,命运之手终于拨开遮挡在它身上的厚重泥土,一个传奇终于让世人体会到了什么是震撼之后的久久激荡。

在它的身边,三皇五帝曾经走过,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不管创造了如何伟大的功业,但都没有能够一睹它的尊容。

北宋徽宗皇帝是玩石行家,但举倾国之力,他得到最大的灵壁石也仅仅两丈有余,且扰民毁城,留下千古骂名。

而静思园中这块叫作“庆云峰”的石头,它自信是遇到知音了,所以才会来到钟灵毓秀的江南。

从来佳石如名士,士为知己,石也如此。

它一路走来,竟引得园主修桥铺路,惠及其余。

它安身在江南第一私家园林,沉稳如山,又清秀雅致。

它被四方游人瞻仰之时,肯定充满着虔诚和喜悦,它的每个毛孔流淌着的肯定是大大的欢喜。

我有理由相信,它会一直幸福下去的。

因为它面对的是一方秀丽的山水,在这里,它的思想每天都是新鲜灵动的。

因为它还有众多的奇石妙峰环列在它的周边,可以时时彼此映照,养性怡情。

还因为有许多敬石拜石爱石的痴迷之人,有了他们,石头便有了神性的力量。

它如一面帆,给别人,也给自己一帆风顺的祝福,让繁复的生活升腾起不熄的希望和热情。

16.请分析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段提到了石头的“奇妙”,“奇妙”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在石边坐下”,想到了“幸福”。

请根据文章内容指出作者关于幸福的观点之一并加以评价。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木德参天

    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

“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

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传说中的“应州塔”朝思暮想,寝食难安。

他急于知道塔的情况,每天把它挂在嘴上。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古代建筑也没有系统的名录,甚至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还是一个谜。

那时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还没有发现一个,而存世的宋代营造法式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间的辽代木建筑,那会帮助人们抓住中国建筑史中许多重要的关键。

看到木塔实物照片后,更坚定了梁思成亲自拜见木塔的决心。

    1933年9月4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同事刘敦桢、莫宗江及一位仆役,由北京起身来到山西大同。

他们的任务是考查大同的善化寺、华严寺、城内钟楼以及东西南三座城楼,然后去应县考察木塔。

下了火车后,他们又坐了6个小时的驴车,才到达应县。

在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那就是应县木塔。

    在一篇文章里,梁思成写道:

“当我们到达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的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蓦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

当我们到达这座有城墙的城市时天已黑了,这是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

但它自夸拥有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

”他们不禁叫绝。

在后来的文章中,梁思成谈到木塔,还情不自禁地写道:

“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一行人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

为了达到准确无误,他们对木塔高度进行了实测。

在测量塔刹高度时,他和绘图员莫宗江从顶层南天门爬到塔外。

攀上塔顶,他们站在60多米高的塔上,四面空旷如悬,呼呼的大风吹得人心里发毛。

塔尖有十几米高,联系塔尖的是8根数百年前造就的铁索。

要是站在地面去攀爬塔尖,恐怕常人也感到畏惧,梁思成凭着在学校时练就的臂力,握着铁索,两腿悬空,倒替着双手往塔尖攀去。

    在测绘过程中,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高67.13米,约有20层楼高。

它那雄伟的身影给梁思成以深深的震撼。

1942年至1944年,梁思成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建筑史。

在《中国建筑史》中收有他们绘制的释迦塔断面图和立面图,塔尖也有了准确高度。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建筑史学家的视野之中,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通过中国营造学社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介绍给整个建筑学界。

在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这样写道:

“佛宫寺释迦木塔在山西应县城内,塔立于寺山门之内。

大殿之前,中线之上,为全寺之中心建筑。

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为国内现存最古木塔……”“山西应县的辽代木塔,说来容易,听来似乎也平淡无奇,值不得心多跳一下,眼睛睁大一分。

但是1056到现在,算起来是整整的877年。

古代完全木构的建筑物高到285尺,在中国也就剩下这一座,独一无二的应县佛宫寺塔了。

(节选自《长三角》,2011年第3期)

19.文章以一首民谣开篇,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大量引用梁思成自己著作中的文字,有何作用?

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梁思成身上,可以获得有关科学研究的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予以解答。

(不少于四点)(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它能够测试出人在苦难中的成色。

因为苦难能够磨钝人的心灵,也能够使心灵变得更加坚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

一口井,望不到底,不一定是其深。

如果井水混浊,浅井也望不到底。

一口井,一眼见底,不一定是其浅。

____①____。

一个人,看上去复杂,不一定是深刻。

如果内心是一片混浊的城府,浅薄的人,看上去也复杂。

一个人,看上去简单,不一定是浅薄。

____②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炫”是一个使用率颇高的字,常见词语有“炫耀”“炫丽”“炫目”“炫示”“炫色”“炫名”“炫视”等。

近日XX新闻有“郭美美炫富事件”“威廉王子炫技”“广州掀炫音风潮”“电池不给力的手机再炫有何用”“××中学举办‘知党恩、爱校园、炫人生’师生摄影作品展”“揭秘动物世界的绝对隐私——公熊猫如何炫威猛”……

    对于这个字眼,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呢?

请以“炫”为题作文。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