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0571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docx

定性与定量计算实验教师版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初三

学科

化学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15年5月日

课时:

3课时

教学课题

中考化学定量分析-定量研究实验专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物质的特性及反应明显现象,推断出物质的组成;巧妙的利用资料中所给信息进行解答,并提高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解题能力;

2.正确的理解实验目的,利用所给数据来解题。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实验原理的正确分析

难点:

实验评价的正确叙述

【类型一】常规

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Na2CO3+H2SO4=Na2SO4+CO2↑+H2O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将1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为300.0g

④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往试样溶液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原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

⑦重复⑤⑥的操作,直至原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不再改变,测得质量为303.3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空气(或二氧化碳)从试样溶液中带出的水分。

(3)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的目的是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通入U型管中。

(4)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U型管中影响实验结果。

(5)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79.5% 。

2.镁铝合金强度大、密度小,合金表面易上色,常用作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Ⅰ.

(1)形状大小相同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同样的盐酸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填序号)。

A.两者都发生反应     B.镁比铝反应剧烈    C.铝不与盐酸溶液反应

(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水共同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用化学式NaAlO2表示)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Ⅱ.三位同学通过进行如下途径探究,来推算某铝镁合金(假设不含其它杂质)中铝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

镁铝合金与氧气反应,测定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如图1所示,称量一定量镁铝合金粉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与量筒内水减少的体积相等。

方案二:

铝镁合金与盐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装置如图2所示。

(1)通过排水法测定所收集到的氢气体积,装置导管口a、b、c、d的连接顺序是:

a→C→ b→d。

 

(2)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烧瓶内还留有气体,对实验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影响.

 

 

方案三:

铝镁合金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称取8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反应过程如图3:

(1)实验中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镁铝合金中的铝完全反应。

(2)从上图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1:

3。

【反思与拓展】利用铝镁合金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和方案二装置,通过测定氢气体积,也可得出合金中铝的质量。

3、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资料摘要:

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

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

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不洗涤碳酸钙表面可能会附着一层可溶性物质使沉淀物质量增加,所以使得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增大 .

【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接上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装置C(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4.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资源获得了红褐色的铜粉(含杂质炭),为了测定该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取Wg铜粉样品,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仪器②、⑤的名称是:

②、⑤。

(2)①、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④。

(3)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4)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5)利用上述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④的质量,得到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忽略水蒸气的影响)。

为了确保测得的CO2质量准确可靠,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你认为还需要的条件是:

①,④

答案:

(1)酒精灯烧杯

(2)

2NaOH+CO2→Na2CO3+H2O(3)红褐色的铜粉变成黑色(4)溶液倒流,引起玻璃管和试管破裂(5)氯酸钾必须足量(或过量);NaOH溶液也必须足量

5.阅读资料:

(1)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可作干燥剂,与CO、CO2均不反应

(3)铁粉为黑色粉末。

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粉末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1装置进行实验。

(假设杂质不反应,每步反应均能完全进行)

 

图11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向A装置玻璃管中加入5g红色的赤铁矿粉末;

②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分别加入B、C装置;

③称量实验前相应装置的质量;

④向A装置中持续缓缓通入纯净CO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

⑤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CO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CO;

⑥称量实验后相应装置的质量和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

高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A装置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用气球收集气体的原因是CO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3)实验步骤④中,先通入CO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是为了排出空气防止爆炸。

(4)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赤铁矿粉末中Fe2O3的质量分数:

方法一:

通过获取反应生成的CO2质量,计算出赤铁矿粉末中Fe2O3的质量分数。

为获取反应生成的CO2质量,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B装置(填标号)的质量变化获得。

方法二: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变化,计算出赤铁矿粉末中Fe2O3的质量分数。

若实验后称得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3.8g,则赤铁矿粉末中Fe2O3的质量分数是80%。

解题思路:

1、可设杂质质量为X,氧化铁质量为5.0-X,铁的质量为3.8-x,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出X=1,进而求出氧化铁为4g。

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2、玻璃管前后量差为1.2g,应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为

6.铜器长时间露置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都会有一层绿色的物质,俗称铜绿,化学名称:

碱式碳酸铜[Cu2(OH )2 CO3].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其化学式,得出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_共同反应的结果.

【问题探究】研究小组欲探究一表面生锈的铜片中铜绿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10.0g放入D中进行如图实验:

【查阅资料】

1.铜绿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成三种氧化物.

2.C、E、F中装有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可以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B处为两个单向阀:

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推拉注射器的作用是鼓入空气.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  ②反复推拉注射器  ③称量E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⑥再次称量E的质量.

【实验分析】

(2)写出D装置中发生的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绿色粉末逐渐变为______色.

②铜加热.

(3)在操作①中,同学们一致认为缺少了一个重要步骤,在实验前应先______.

(4)C的作用是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

(5)步骤⑤的作用是___.若不进行步骤⑤的操作,则所测得的铜绿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定量计算】

(6)反应结束后,测得E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62g,则铜绿在样品中所占质量分数为_.

【实验反思】

(7)小明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测D装置反应后的质量的减少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来计算,同学们经过思考否定了这种方案,理由是______.

【实验再探究】

【查阅资料】

1.铜绿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以及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含有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

取10g表面生锈的铜样品,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滤渣的质量即为铜的质量.

(8)写出铜绿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9)证明所加稀硫酸过量的现象是_,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和______.

(10)判断滤渣铜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①Cu2(OH)2CO32CuO+H2O+CO2↑,黑.②2Cu+O22CuO.(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杂质气体进入到E,影响二氧化碳和水分质量的测定.(5)使碱石灰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小(6)22.2%.

(7)E装置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8)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9)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氯化氢和硫酸铜.(10)称量E装置的质量不再增加

【类型二】涉及量气管,水准管

1.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阅读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10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图10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3)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

CaH2。

(4)若不改变温度,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将活塞关闭后,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指堵住装置D的导管口,打开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分液漏斗内的液面几乎不下降(合理答案均可)

【产品的定量测定】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

图11

全反应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计)。

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按图11(固定装置省

略)所示连接仪器。

②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

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10.0mL。

③将Y形管慢慢倾斜,直到A端的水全部与B端的样品混合。

④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110.0mL。

回答下列问题:

(5)如何判断样品与水完全反应:

气泡不再产生(合理答案均可)。

(6)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00.0mL。

(7)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mg/mL。

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88.4%。

(结果精确到0.1%)

2.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

按右图

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

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不能。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右上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把玻璃管下移一段距离,使玻璃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

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为80%。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否”(填“是”或“否”)。

理由是因为试管中留有的氢气体积等于从试管中排出的空气体积,所以对实验最终结果没有影响。

【类型三】

1.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AC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5)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90.0

90.0

 

1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80ml,理由是原稀盐酸占有10mL体积

②根据你的认识,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反思与评价】

(6)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或便于读数,实验Ⅱ的优点是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

2.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图1中①装置制取气体的适用条件是.

(2)图1中③装置相比图②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3)实验室不宜用镁来代替锌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主要原因是

(4)实验室若用图1中④装置收集NH3时,气体应从端通入.(填字母)

(5)为了测定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Cu),某同学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了一组实验(见图2).

图2中第一个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作用是.若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ag,实验完成后第二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增加的质量为bg,则Ar(Cu)=.(用a、b表示)

答案:

(1)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2)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3)镁与稀H2SO4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实验操作(4)b(5)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 18a/b-16

【类型四】化工生产流程

1.四氧化三铁可用于医疗器械、电子等工业。

某实验兴趣小组从工厂采集废液(含FeSO4和少量ZnSO4、MgSO4),进行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实验。

【阅读资料】

(1)25℃时,去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表3。

Zn(OH)2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5.7

7.6

10.4

沉淀完全的pH

8.0

9.6

12.4

表3

(2)25℃时,Zn(OH)2可溶于pH>10.5的碱溶液。

(3)制备Fe3O4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aOH==Na2SO4+Fe(OH)2↓

或ZnSO4+2NaOH==Na2SO4+Zn(OH)2↓(写一个即可)。

(2)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等。

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

(3)溶液1所含溶质有Na2SO4和MgSO4和NaOH(至少写两种);溶液3所含溶质的主要成分为FeSO4。

(4)该实验取废液100g,最终得到产品四氧化三铁质量为3.48g,则原废液中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低于6.84%.(精确到0.01%)。

3.48g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所以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也可用

求解出X=6.84g

所以原废液中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84%.

2.(6分)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溶液A中共含有种阳离子;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转化为沉淀。

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

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溶液B的pH可容许的范围为;

氢氧化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4.2

8.6

完全沉淀的pH

3.2

6.7

11.1

(3)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4)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⑴4;⑵6.7-8.6;⑶MgCl2和CaCl2;⑷MgCl2+Ca(OH)2=Mg(OH)2↓+CaCl2。

3.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

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2NH4CI+Ca(OH)2==CaCl2+2NH3↑+2H2O)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设备(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名称是。

3在“设备(Ⅱ)”中固体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

5请写出一个该生产流程的优点:

(1)CaCO3

CaO+CO2↑

(2)过滤(3)H2O+CaO→Ca(OH)2(4)化合

(5)NH3、NaCl((本空两分,多写一个扣一分)。

(6)⑤原料便宜易得(或者有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4.【内蒙古呼和浩特】将一定质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物依次通入盛有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实验测得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增重5.4克,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增重8.8克.试计算:

(1)混合气体中甲烷的质量(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2.4克

(2)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混合气体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12:

7;混合气体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

3:

 

5.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a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取m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

C    D  (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碱石灰          ③氯化钙         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目的是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  ,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

【实验二】另取mg该药片,加入100g 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