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语文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0500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8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语文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模拟语文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模拟语文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模拟语文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模拟语文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语文9.docx

《模拟语文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语文9.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语文9.docx

模拟语文9

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

密……………………………………………………封…………………………………………………线

模拟测试卷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3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

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

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中国国家馆是世博园区内最重要的场馆项目之一,是本届世博会主办国设计建造并将永久保留的国家展馆。

国家馆作为中国馆的一部分,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地段,处于南北、东西轴线的交汇处。

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国国家馆的展示设计将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核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从中国城市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出发,展现出一幅伟大的城市文明图。

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

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

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世博会的主题,也考虑到环保问题。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中国馆在古典大气的外部造型下,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都是以“节能”二字为核心要求的。

国家馆造型层叠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就可减少降温所需的能耗。

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通风。

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有效实现隔热。

中国馆的制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将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

中国馆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

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

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

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

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

中国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主题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会议、展览、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焦区。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馆是2010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场馆项目,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地段。

B.中国国家馆的构思主题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斗拱,主色调为“故宫红”。

C.中国国家馆作为“绿色地标”不仅要体现世博会主题,而且还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D.中国国家馆世博会后将转型为标准展览馆,作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

2.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设计建造并将永久保留的国家展览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世博会后将不再保留。

B.中国馆以“节能”为核心要求,制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用电负荷,节能系统将比传统节能模式降低能耗25%以上。

C.中国馆层叠出挑的造型能够减少夏季降温所需的能耗;地区馆屋顶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实现完全隔热。

D.地区馆引入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以不需要大量用地为前提,为城市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3.根据原文,分条概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

每条不超过15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

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

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

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

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浞竞往。

时濂在京师,迎谓曰:

“吾居长,当任罪。

”湜曰:

“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

太祖召见曰:

“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宥之,立擢浞为左参议,命举所知。

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

浞,字仲持,居官有政声。

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

居一岁,入觐,卒子京。

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

“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

”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

濂卒,弟漠继。

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

太祖曰:

“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

”’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

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

初,漠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

建文帝表其门,漠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

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

漠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

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

自文融至漠,皆以笃行著。

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予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浞,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完:

灭亡B.吾居长,当任罪任:

承担

C.宥之,立擢浞为左参议宥:

宽恕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觐:

拜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①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②兄年老,吾自往辩

③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④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

⑤诣吏自诬服,斩于市⑥他得官者复数人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③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

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

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

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

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人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漠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

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译文: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密……………………………………………………封…………………………………………………线

【注释】分:

料,料想。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9.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2),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仓廪实则知礼节,。

(《管子·牧民》)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

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

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

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

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

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

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

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

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

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

密……………………………………………………封…………………………………………………线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

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

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

鸟类不会。

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

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

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

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

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

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

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

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

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

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

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最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3)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4)文章最后写道: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学艺低龄化:

幼小的心灵能否承受艺术之重

邵海军

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成“上班”族已司空见惯。

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很多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也正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不同的是,中小学生上的“班”大多是文化课培训班,而这些小家伙们上的多是靠蹈、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培训班。

学艺低龄化渐成趋势,我们不禁要问:

儿童幼小的心灵能否承受艺术之重?

8月7日上午,从银川市青少年宫的舞蹈教室里传出熟悉的音乐: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这音乐声中,4岁的小女孩李佳琪坐在地上,两腿劈开成一条线,努着小嘴,上身用力往下弯,和她一起练功的还有40多个同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们都在音乐声中做着同一个动作。

据了解,这40多个小女孩的年龄大多是4~5岁,其中最小的还不到4岁。

她们每天要上一个半小时的课,这样的培训要持续30天,直到幼儿园开学。

葛黎平在银川市青少年宫当了十多年的绘画老师,说起参加培训班的学员的构成,她深有感触:

“十多年前,来学画画的孩子最小的才6岁,而现在来培训的小孩大部分都是6岁多一点,还有很多家长甚至把3岁的孩子送来学画,学艺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低龄学艺:

素质教育还是“晋升”的途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对待低龄学艺的问题上,家长的潜在动机各有不同。

尽管很多家长把学艺作为培养孩子素质的一种方式,但是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心态仍存在于一些家长身上。

“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孩子高雅的气质,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完美的身材。

而且孩子本身就对舞蹈特别感兴趣,回家以后还自己在屋里练功。

”4岁小女孩李美涵的妈妈看着女儿有板有眼的动作,高兴地说。

李佳琪的奶奶站在玻璃窗边专心地看着小女孩练功:

“放假孩子在家也没有事做,就把她送来学学,没想到她还是很喜欢的,每天不到上课时间就催我来。

而且这里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孩子也不会孤单。

在青少年官舞蹈室外面,一位家长正准备给4岁的孩子报名学习舞蹈。

她说,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从小培养一技之长,日后孩子在同龄人中就会处于劣势。

而且这么多小孩都来学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当记者问起孩子对此是否感兴趣时,这位家长表示,兴趣都是慢慢培养起来的。

葛黎平老师就见过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能,3岁多一点就将其送到美术培训班学习国画。

葛老师说,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艺术培训越早越好,“一招鲜,吃遍天。

”除此之外,4岁就学京剧,6岁就能登台表演街舞,上幼儿园就会打架子鼓,时下各种各样的少儿选秀节目造就的小童星让人羡慕不已。

一些家长一旦发现自家的孩子对声音和颜色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就认为孩子天赋异禀,很早就把他们送到艺术培训机构去学习。

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记者在银川市青少年宫舞蹈教室看到,40多个馥子排成四行,在老师的示范下同时做后弯腰的动作,有些孩子开始还能很认真地完成,但是过几分钟后他们就开始不耐烦了。

有的悄悄溜过去扯旁边小孩的裙子,有的站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干脆趴在地上不动了。

教舞蹈的杨老师说,很多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是练习一会儿就厌倦了。

由于孩子的年龄都在3~6岁,理解能力差,往往是一个动作说好几遍才能听懂;而如果每次都说,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挫败感。

因此,她尽量调整上课的节奏以免让孩子失去兴趣。

相关研究显示,4岁是一个孩子发育的关键时期,音乐、舞蹈、美术等都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途径和工具。

而用好这些工具的前提就是孩子本身要对此感兴趣,愿意学,如果一味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逼迫他们学习,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此,对低龄儿童学艺,正确引导才是关键。

(1)根据原文相关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上小标题。

 

(2)综观全文,概括少儿学艺低龄化的原因。

 

(3)画横线的句子“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在本部分起什么作用?

 

(4)请你结合实际,就本文谈到的少儿学艺低龄化现象,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14.(3分)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W高考ww.ks资源5u.co网m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也是唯一的一次。

密……………………………………………………封…………………………………………………线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15.(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到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是死症⑥便太浅显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6.(5分)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的羊群在那长满了青草、翠色欲流、线条显得那样柔美的小丘上缓缓地走动着。

17.(6分)仿照例句,另选一组事物写一个句子。

例句:

河岸向河流说道:

“我不能留住你的波浪,让我保存你的足印在我的心里吧。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

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自选一筐水果带走。

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

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

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

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

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意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

密……………………………………………………封…………………………………………………线

模拟测试卷

(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光荣的事情

(美)马克·吐温

我记得有一次,身边分文不剩了,但在天黑前又急需三美元。

我茫然不知所措,到哪里去弄钱呢?

我沿着街道徘徊了整整一小时,也想不出一点办法来。

后来,我走进爱伯特旅馆,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这时一只狗朝我走来,停在我身边,打量着我,好像是在说:

“你想交朋友吗?

”我好奇地注视着这只可爱的畜牲,它快乐地摆动着尾巴,围着我团团转,用头在我身上摩挲,一再地仰起头,用棕色的眼睛看着我。

这真是一只逗人喜爱的小东西,我抚摸着它那缎子般光滑的脑袋,就像爱抚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

过了一会儿,密尔将军——一位民族英雄穿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制服走了过来,人们都羡慕地望着他那身显眼的制服。

这时他突然看见了这只狗,停了下来,眼睛里流露出喜爱的神情,看得出他也迷上了这只漂亮的畜牲。

将军不自禁地走上前,轻轻地摸着这只狗,说:

“这是一只很好的狗,多逗人喜爱呀!

你愿意卖吗?

我爽快地说:

“可以。

“卖多少钱?

“三美元。

”我回答。

将军大吃一惊说:

“三美元?

只卖三美元?

这可不是一只平常的狗啊,它至少值五十美元。

你大概不懂行情,我不想占你的便宜。

我还是回答:

“不错,三美元,只卖三美元。

“那么好吧,既然你坚持这个价钱。

”将军说着,高兴地递给我三美元,然后带着狗一直向楼上走去。

约摸十来分钟光景,一位相貌温和的中年绅士走了过来,四下里张望。

我对他说:

“你是在找狗吗?

他焦急的脸上露出一线希望,顿时松了口气,连忙回答:

“对、对!

你看见啦?

“是的,一分钟前它还在这里。

”我说,“我看见它跟着一位将军走了,如果你需要我试试的话,我愿意帮你找回来。

我很少看见一个人如此感谢我,他连连表示愿意让我试试。

毫无疑问,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它找回来。

我暗示他不要舍不得一点钱作为酬谢,他明白了我的意思,满脸笑容地说:

“没问题,没问题。

”一边问我要多少。

我说:

“三美元。

他惊讶地望着我说:

“啊!

这算不了什么,即使给你十美元,我也心甘情愿。

但我说:

“不,我只要这些就够了。

”我二话没说就上了楼。

人们一定会说我傻吧,怎么多一分钱也不想要。

我向旅馆服务台打听到了将军房间的号码。

当我走进房间时,将军正在非常高兴地给狗梳理着。

我说:

“将军,真对不起,我要把这狗带回去。

他吃了一惊说:

“什么?

带回去!

这是我的狗了,你已经卖给了我,价钱是你出的。

“是的,”我说,“一点不错,但我必须带他回去,因为有个人在找它。

“什么人?

“这只狗的主人,这不是我的狗。

将军更惊奇了,不知说什么才好,半晌才说:

“你的意思是你把别人的狗卖了?

“是的,我知道这不是我的狗。

“那么你为什么要卖呢?

我说:

“哎呀!

你真问得稀奇,是因为你要买它,我才卖给你,是你自己出价买这只狗,这你不能否认吧。

我既没有要卖它的意思,也没有说要卖它,我甚至连想也没想过要卖它呢……”

将军打断我的话,说:

“这正是我生平遇到最稀罕的事,你是说你出卖的这只狗不属于你……”

我不等他说下去,便说道:

“你自己说这只狗可以值一百美元,我只要了三美元,还有什么不公平吗?

你提出多付些钱,事实上我只要了三美元,这你不否认吧。

“哎呀,我并不是非要这只狗不可,事实上是你自己没有狗。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说:

“请别再费口舌了,你不能回避这个事实:

买卖是公平的,非常合理。

但因为这不是我自己的狗,因此,争论下去也是白搭。

我必须把它带走,是因为有个人要它。

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你懂了吗?

如果你处在我这个位置,假如你卖了一只不属于你的狗,假如……”

将军连连挥手:

“好啦,好啦,不要说这一大堆令人迷惑的辞令了,你把它带走,让我休息一下吧!

我还给了他三美元,把狗带到楼下,交给了狗的主人,得到了三美元作为酬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