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0448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docx

民生调研报告4篇精选

  民生档案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民生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加强和改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民生档案在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市档案局的工作安排,我局于3月上旬就民生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对我县民生档案的种类、分布、数量、管理的状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一、近几年我县民生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单位领导重视、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各单位、乡(镇)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档案人员,基本做到有档案室,并建立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县档案馆为主、单位(乡镇)相辅相成的档案管理络体系。

按照规范标准,对各门类民生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编目。

如我县协和彝族苗族乡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从年以来,加大力度对全乡1991年起始文件材料进行规范归档整理,共规范化完成1991年以来的文书档案、永久档案137卷、年期档案136卷,专门档案78盒390件、基建档案7盒179件,并且采用泰坦档案软件全部著录文件级条目5715条,为公众查阅档案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服务保障。

  

(二)民生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稳步推进。

民生档案形成的单位基本完成了年以前的民生档案工作整理任务。

目前,在县档案馆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涉及信访档案和社保档案工作的单位和乡镇,明确专人,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切实推进信访档案和社保档案规范化管理,努力确保信访档案和社保档案在今年实现按时达"省标"。

县档案馆对1961卷(件、户)公证档案、33册(方、王、周、吴、赵、潘、车、曾)谱牒档案、1132卷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88册(7040户)土地房产所有证档案、120卷税改档案、653袋(户)私改房产档案、267卷(件)土地承包档案、692盒4044件林改档案、4卷3003个知青档案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整理,极大地方便了查阅,近三年来共接待692人次,2060卷次,为编史修志,解决工龄和养老保险、房产权属、土地和林地归属提供了很好的查询利用。

  (三)档案保管条件得到改善。

大部分单位和乡镇建立了专门档案室,部分单位还购置了密集架等档案专用设备,民生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基本改善。

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县档案馆设施设备和档案保管条件逐渐改善,馆内有消防池1个、消防管道100米、干粉灭火器12具、简易防盗报警装置1套、温湿度计4具、除湿机10台、空调1台、电脑15台、数码像机1台、交换机1台、服务器1台、络版档案管理软件1套、扫描仪2台、(不间断)电源1台、复印机1台、打印机5台、dd刻录机1台、服务器机柜1个、防磁柜2个、手摇式档案密集架104.43、木质档案柜108个。

按照"八防"要求,经常对馆舍建筑、周边环境、办公区域、档案实体安全进行全面检查,投入5万多元,改造库房线路和屋面渗漏处理,天天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登记和对档案有无积尘、新霉、虫蛀、鼠咬、受潮等现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档案信息络系统的管理,保障操作安全、接入安全和应用服务安全,制作备份光盘8张,开展了档案信息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二、民生档案查询率高,社会效益好

  在调研中了解到,随着国家各种民生政策的不断推出和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各类档案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料的利用需求日益增多,对民生档案的查阅需求越来越大,民生档案的查询率越来越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县档案馆近年来也加大民生档案工作力度。

一方面,建立民生档案数据库。

在研究分析民生档案的利用率和利用实效的基础上,制定了民生档案优先化方案,对利用率较高的土地承包档案、林改档案等优先整理,使利用效果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提高利用服务质量。

制定了《黔西县档案馆服务指南》,使前来查档人员少走弯路,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

档案馆工作人员在为群众提供证明材料的同时,经常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帮助查档人员解决有关问题,为老百姓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如我县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沙井村农民王少全在县档案局的帮助下,在县档案馆及时查到自己的土地承包档案,自己的9.5亩承包地获得了有关资质部门的确权认证,由此得到10多万元的黔织高速公路征地赔偿。

近年来,接待利用档案资料904个单位、1856人次、7760卷(册)次,复制档案42372张;提供利用现行文件291份、304人(次)。

为县烟草公司的41个烟草站(点)提供了解决土地及房屋权属问题的依据,挽回经济损失476万多元;为2362名干部职工和饶珍、向文兴等71名在集体和公私合营企业工作的人员提供了解决工龄、工资和养老保险等待遇问题依据;为631户城镇居民和李忠莉、李忠发、王少全等村民提供了解决房屋权属问题和土地纠纷、征地赔偿的依据;城关镇孙家坝村100余户农民因县城扩容修建"迎宾大道"在征地拆迁中出现的纠纷问题,也都借助原始档案资料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我县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民生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加以改进和加强。

  

(一)馆舍建设存在问题。

我县档案馆建于1987年11月,总建筑面积为1064㎡,其中库房面积仅408㎡,建成后没有消防通道和消防栓等相应的配套实施。

由于建设质量和年代久远问题,加之缺乏资金,无法采取任何补救措施,造成库房顶层出现多处漏雨,库内潮湿,库内湿度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标准,加上库房离居民住宿区仅1米多距离,对馆藏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诸多危害。

  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87个全宗、64722卷件盒册(其中,文书档案47977卷件盒,以卷为单位保管的42302卷,以件为单位保管的4590件,以盒为单位保管的1085盒;资料16745册)。

馆藏档案中,民国档案6个全宗、27291卷;馆藏档案最早年份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黔西州志》。

现在,档案库房实际容量已爆满,已经不能再容纳急需接收进馆的档案,而急需接收进馆因库房爆满未能接收的档案近3万余卷仍保存在104个立档单位。

  

(二)个别涉民单位的民生档案管理不尽人意。

有的部门档案管理分工不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明,流动性大,对下属单位(股室)的监督指导不到位。

有的乡镇、县直单位只注重文书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和移交进馆,而对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缺乏长远意识,没有将民生档案独立归档,相关资料分散存放,没有及时将民生档案资料交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和进行整理归档,存在资料遗失现象。

  

(二)部分单位不愿移交到期民生档案,安全保管无保障。

一是个别涉民单位档案法治观念不强,以平时业务工作要经常查阅为由,不愿意把到期的民生档案移交给县档案馆。

二是部分单位、乡镇的档案室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有的甚至还在各自业务部门(股、室)保管,很容易造成流失;三是有的单位因受人员、技术、管理不到位的影响,使档案无法得到安全有效的保管。

  (三)民生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共享。

民生档案属于公共信息,应为社会所用。

民生档案涉及面广,形成的主体多而复杂,致使民生档案分散保存于不同的部门,因而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群众查阅利用很不方便,民生档案的共享程度不高。

如房产档案、学籍档案、安置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都由各形成部门自我保管,比较分散,而民众又往往直接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结果难以查到所需档案,这就给广大民众查阅民生档案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难以使民生档案真正为社会所用。

  四、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档案法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民生档案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民生档案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档案信息等宣传媒体,宣传民生档案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使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加大培训和监督指导力度,着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民生档案意识和业务操作技能。

  

(二)加强规范管理,抓好重点公共服务部门的民生档案工作。

加强对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医疗保障、卫生、城市拆迁、土地征用、林业、国土等部门民生档案工作的监管和指导,以档案行政执法和创建国家、省级档案目标管理标准为抓手,扎实推进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

要切实依法履行督导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合力推动的民生档案工作新局面。

  (三)整合民生档案信息,形成"大档案"格局。

针对民生档案分散保存于各部门,给民众利用带来不便的客观情况,必须整合全县民生档案信息,通过接收、寄存、代管等多种形式,把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全县民生档案集中到县档案馆收藏保管。

一是新修县级档案馆,使库房面积能容纳逐年档案进馆递增数量;二是加大接收、征集力度。

各有关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在本部门保存一定的期限后,应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到期档案。

逐步将全县范围内婚姻、公证、房产、林权、地籍、土地承包、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关系社会管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民生档案全面完整地接收进县档案馆,从而形成"大档案"格局,实行民生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实现民众利益保障的最大化。

三是加强对民生档案的抢救、保护,民生档案关系到全县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抢救保护和妥善管理。

  (四)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档案查阅利用平台。

一是将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列入信息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互联互通的民生档案数据库络体系;二是在丰富馆藏民生档案的基础上,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集中力量,优先编制各种专题目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立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的平台,满足民众查档利用需求,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利用快捷方便的目标。

  (五)促进整合,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民生档案属于公共信息,应为全社会所用。

但现实情况是,民生问题涉及面广,民生档案形成的主体多而复杂,致使民生档案分散保存于不同的部门,给民生档案共建共享带来困难。

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必须明确民生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各有关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在本单位保存一定期限后,应依法向各级档案馆移交。

县级档案馆作为永久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在收集保存民生档案方面应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优先完成民生档案数化任务,逐步建立起区域性、多层次、分布式、规范化的各类民生档案数据库群,并通过内部信息络平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共享。

  澄城县关于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民生工程全面有序推进,由原来的民生八大工程拓展为民生十大领域,涉及范围之广、惠及人群之多、得到的社会效应前所未有。

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建设、惠民补贴等一些事关全县老百姓贴心利益的项目投入都得以彻底的改善和充分的落实,使得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的和谐与稳定,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现就20-20年来民生工程的投入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近年民生投入情况:

  20年民生总计投入26819.1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3171.36万元,共实施民生项目47个;

  20年民生总计投入29874.08万元,其中县级投入4073.11万元,共实施民生项目48个;

  20年民生总计投入50394.8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6836.56万元,共实施民生项目69个。

  二、民生工程的落实情况和取得的经验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法规制度,确保民生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民生工程的实施是党和政府立足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造福人民的德政工程。

早在民生工程起步实施的前期,我县就制定了我县的民生资金管理相关制度,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民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管理两个办公室,民生资金管理办公室设在财政局,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经发局,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全县各级各部门也积极组织领导、相互协作配合,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研究并出台一系列适合我县民生长远发展、稳步前行的政策文件。

确保了民生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以后民生工程的良好运作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得民生之路能够走的更远、更好、更出色。

  2.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各项政策全面落到实处

  民生工程一直都是全民瞩目的焦点,它的成长时时刻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各级财政不断增加投入,连续多年投入巨资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并且逐年递增,我县在财力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保障民生支出。

同时,每年县级新生财力的80%都用于民生工程。

年我县民生投入为2.68亿元,县为2.99亿元,为5.04亿元,年均增幅达40.07%。

民生工程的积极投入,深刻地改变着我县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活生产面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近年来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协作配合,明确责任追究,护航各类补贴及时足额到位

  为保证涉及民生项目的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项目实施单位或需要发放的群众手中,我们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财政、经发、银行、施工单位之间根据各自职责,明确责任,各司其责,相互配合。

特别是财政部门一直能够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优先保证最需要用钱、最值得用钱的项目有钱用,并做好资金的使用监督;各相关部门也能按照项目要求按期完成各项工作。

在实施蛋奶工程中,根据市上统一部署,按照"重实效、可操作、易督查、能问责"的原则,县试点办统一修订完善了专人接收、专库存放、专业加工、专人发放、专柜留样、专案应急、专门回收和专账备查八项安全运行制度,并要求试点学校统一装框上墙。

同时落实"四定"制度保安全运行。

即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专题工作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供应商专题会,每学期定期检查最少三次,每年定期考核、表彰。

计生、合疗、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扶助资金也是直接通过"直通车"的形式发放到受益人手中,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保证了资金的落实兑现,尤其避免了延迟发放、挤占挪用及资金不到位现象。

充分保障了受益者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民生政策带来的温暖,让民生的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源远流长。

  4.健全考核机制,优化监督管理,稳步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开花

  目前的民生涵盖十大领域,总计266个项目,项目繁多复杂。

在项目完成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上需要有更好、更健全的监督保障体系。

因此,我们对各个项目都根据项目要求制定了详实细致的考核办法,定期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拨付财政资金,部分项目我们根据省市要求保留了一定比例的质保金,在省市业务部门核准验收后及时拨付,通过一路的跟踪监督,保证了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

  三、民生工程落实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省市财政投入不足。

民生工程资金的主要在省级,比如我们常说的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再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等。

这些救助类项目,都是以省级投入为主,省市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城乡困难群众的受助程度和受助水平。

年度,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85元/人·月,这样的救济水平还难以满足农村特困户和贫困户的最低生活需求。

  

(二)县级财政配套困难。

民生工程项目繁多,内容丰富,除个别项目外,大多数项目都要县级财政投入与配套。

而县财政又十分困难,就拿年来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仅为2.08亿,而人员工资、津贴等刚性支出就多达5.4亿,再要腾出财力投入民生工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对县级财政来说,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运转十分艰难。

  (三)资金渠道繁多,且随意性较大。

民生工程实施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单位,资金的尤其是上级专款的拨入,就财政部门内部而言,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股室,既有从预算内通过预算指标下达,又有通过各职能股室专户下达,对民生工程牵头单位来讲,一是难以及时掌握各项目的进展情况及资金的拨付进度;二是给日常的业务统计造成了较大的麻烦,每统计一次报表要说好多话,走许多弯路,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五)基层工作经费短缺。

民生工程的实施主要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

在众多的民生工程项目中除个别项目可提取工作经费外,其它民生工程项目几乎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工作经费。

比如农村低保工作,管理部门要面对全县18000人,6000余户农村困难群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要面对全县近60000人,余户城镇居民,还有粮食直补资金的兑付、退耕还林资金的兑付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承受的工作任务可想而知。

  (六)上级检查随意性较大。

民生工程是大事、是实事,加强监督检查,当然这是应该的。

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不同,监督单位不同,每一个民生工程项目,特别是救济救助类项目,一年到头不知要应付多少次检查,纵向方面,既有省市检查,又有县上督察;横向方面,既有主管部门,又有审计、监察部门,市委、市政府年终又要统一考核检查,每个检查组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多次检查,重复检查、政出多门,应该说每年应付上级检查成了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七)民生资金管理机构未明确,管理存在真空。

虽然上级财政部门相继成立了民生资金管理办公室,但县级财政部门至今未明确规定民生工程到底由哪个股室管理,只是电话通知由社保股协调,组织日常民生工程数据的收集、汇总、填报。

民生资金的管理、拨付等口径难以统一,工作起来异常困难。

  民生工程倾注了党和政府的心血,倾注着全县40万人民的殷切期望,它严明的政策原则要求我们不断去总结、去分析、去完善、去改进,最终使民生工程成为完美工程、放心工程。

  四、落实民生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省市财政投入力度。

分税制财政体制大大削弱了地方财政的财权,县级财政的运转根本离不开省级转移支付、离不开上级财政的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同样需要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工程实施起来才能及时、得力、到位,老百姓才能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

  

(二)建立"民生工程"财政专户。

要对民生工程实行有效监督,要及时掌握民生工程进度,首先要从资金渠道上给予必要的规范,建议能否从省到县都要设立唯一的民生资金财政专户,以保证政令畅通,考核监督方便。

  (三)给与必要的经费支持。

省市财政这几年也不太宽松,这我们也能理解,但任何一个项目没有工作经费是很难开展的。

所以建议省市能给工作经费的项目尽量给一点,不能给的,可以给政策,在全市统一规定,在项目资金中按比例提取,我们认为城市低报的经验就可取,尽管少了点,但有总比没有好得多。

  民生工程就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民心工程",是"德政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作为县级财政部门,我们要不断发挥自身职能,对每一个民生项目都尽可能在财力上给予最大支持,强化预算约束,坚持事前研究、事中监督、事后问效。

要在上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减少资金流通环节,提高办事效益,使我们财政部门真正成为民生工程的保驾者、护航者。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出路的调研报告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安阳市城市建设及安钢、电厂等工业用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台办事处所辖的六个农村失地农民的群体迅速扩大。

为了进一步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更充分地反映当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心态,近日,我们在辖区范围内,选择失地农民相对较集中的柴库、孝民屯、铁佛寺、梁邵村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相台街道办事处共辖六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49个村民组,7330户,总人口为15515人。

现有土地总面积2705亩,其中耕地面积2677亩,林地28亩;劳动力总数9894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4381人(从事农业的2896人),外出务工1547人,无固定工作的3966人。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25元。

  1990年以来,辖区实际有地农民数量13974人,1990年底,16--60岁的男性公民4175人,16--55岁的女性公民数为4230人;底,16--60岁的男性公民4946人,16--55岁的女性公民数为4948人;15年来六个农村共失去土地3301亩,其中安钢、电厂等工业建设占用土地2873亩。

以柴库为例:

自90年以来,共失去土地1266亩,其中:

安钢在94年和分别占去460亩和393亩;电厂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原料场、运煤路等占去177亩;城市建设占用土地128亩(107国道和外国语小学占地),村民占用宅基地108亩。

整个工业用地占失去土地数的81.4%,城市建设用地占失去土地数的10.1%,村民自己宅基地占失去土地数8.5%。

  二、失地农民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心态及真实想法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是新形势下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郊农民失去土地,参与由农业向工业、乡村向城市社会经济转化过程的必然选择。

但是,农民矢地后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是择业难,尤其是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就业更难。

从目前情况看:

首先,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就已经十分困难,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机会很小,许多失地农民最需要解决的是稳定的收入。

其次,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完全靠自谋出路,失地农民根本就不是外来打工者的竞争对手。

第三,对相当部分的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已经不可能。

二是老年人的生活逐步趋于困难,赡养也是个问题。

过去大部分老年人靠种几亩地来解决生活问题,目前地已占完,没有来钱路,只能靠有限的土地补偿费来维持生活。

另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土地大多是老人所占有,耕地曾经是维系子女的纽带,失去土地后老人的赡养问题难解决。

三是生活上的不习惯。

对于农民家庭来讲,没了土地就是失去了家庭院落。

农业机具、粮食无处储藏;卖粮的变成了买粮的;部分农民由房屋出租方变为租住方等等。

  调查发现:

失地是农民的两难选择,一方面迫于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却又受到眼前经济利益的引诱,有相当部分的农民经过宣传、启发,自愿选择了放弃土地。

但是,失地后农民又心存许多顾虑和比较现实的想法。

  1、农民最担忧的五个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年纪较大的失地农民因为子女收入、生活水平下降,普遍对自己的养老、医疗问题担忧。

二是在政府征地过程中,由于每次征地价格都不一样,得到补偿费低的群众心理不平衡。

三是土地被征用,由农民变为无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对今后的生活十分担忧。

四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农民认为,自己过去是靠卖粮维持生计,当今是买粮度日,手中无粮心发慌。

五是多数的失地农户,对未来的生活持一种消极的观望态度,有的农民也担心因经济紧张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会引发新的社会治安问题。

  2、农民反映最强烈的三个问题。

一是对政府征地后不能走工人不满意,尤其是对安钢占用土地后不能走工人表示了特别的不满意。

安钢修建北出口道路租用柴库的67亩和今年原料场占用300亩地时,有70%的农民都提出要走工人。

二是希望政府尽快解决失地农民老年人和低保户的问题。

三是政府要积极引导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失地农民有一分稳定的职业收入。

  三、解决矢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的做法:

  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是相台办历届领导班子所关注和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相台办尤其是各村就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企业对剩余劳力进行自我消化。

辖区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在北蒙办事处后黄甫村征地480亩,一期80吨炼钢转炉配套项目计划8月投产使用。

铸造二厂投资100万元的技改工程,现已完工投入使用。

钢城购物中心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

钢城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燕林花园工程建设过半。

安阳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之一铁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栋楼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总投资近6000万元,预计产生效益近万元,现正在顺利施工中,5月份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这几项工程共安排劳力余人,度完成工业收入4399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3%;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