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044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四年级上

 

第二单元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设想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件出示课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

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

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

(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

随机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

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二)想象说话:

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

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独立说话练习:

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

学习、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四、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发言。

但是有部分同学反应灵活想象力丰富。

授课要极具吸引力,分别照顾到两级各层面的学生。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

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读课题

出示蝙蝠图片,问:

“这是什么?

”(学生介绍搜集的蝙蝠资料)出示雷达图片,问:

“这是什么?

”(学生介绍搜集的雷达资料)。

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学习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个别字词。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3、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

正音正字。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二)出示过渡段: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指导朗读,“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这一句要带着好奇,不解的语气,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

用恍然大悟的语气读下面这句“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过渡:

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意思。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为什么?

4、出示句子: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

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

让一个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然后说说感受。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

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

(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

(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3、继续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以下词语:

蝙蝠飞行清朗揭开启示雷达安全障碍物荧光屏

学生根据上面词语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蝙蝠飞行的秘密吗?

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明雷达的吗?

三、重点研讨,填写表格

1、为了弄清蝙蝠在夜里能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

他们是怎样试验的呢?

(1)小组讨论填写。

(2)汇报交流,汇报结果如下:

(课件出示)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

也没响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2、从表中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跟什么有关?

那么,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默读第七自然段。

用图示表示出来(提示:

超声波用“)))))))))”表示,障碍物用“”表示)。

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认真读读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体会科学家发明的艰辛。

齐读这一句话。

嘴))))))))障

蝙蝠碍

耳朵(((((((物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么雷达又是怎样给飞机探路呢?

默读第8自然段,用图示表示出来。

天线))))))))障

雷达碍

荧光屏(((((((物

4、根据蝙蝠和雷达探路的图示,叙述蝙蝠和雷达探路的方法。

蝙蝠: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超声波,超声波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有障碍物就改变方向。

(课件出示原理对比图)。

四、对照原理对比图,完成课堂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五、拓展延伸,激发思考

(一)默读“资料袋”,填写:

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二)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三)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四)说一说:

我从()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五)推荐课外书籍:

《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结束语:

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

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

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出示课件2)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

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

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出示课件3)   

2.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课件4)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字:

(出示课件5)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

形近字识字:

唤—换亿--忆素—索质

象形识字:

获:

甲骨文写作“隻”:

(隹,鸟雀)(又,抓持),像猎人手持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兰:

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

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

赖皮质量哲学

2.出示会写字:

(出示课件6) 

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善

易错字:

“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

(出示课件7)

呼风唤雨:

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

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

4.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小组检查交流:

    

4.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当堂训练(出示课件8)

1.听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11)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   

(2)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

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出示课件12)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出示课件13)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二)学习第3、4、5自然段。

  

1.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出示课件14)

2.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4.出示研读方法: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5)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

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课件1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1)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

些方面?

(教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海底洞察天体)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

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课件17)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教师板书: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出示课件18)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

“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出示课件19)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

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出示课件20)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

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

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

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4个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雀”,正确书写6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为我们遮风避雨,让我们感受亲情的温暖与幸福的地方是哪里呢?

对了,就是家,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幸福的港湾,那老师想问问大家,除了人类,动物们有家么,那昆虫呢?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思考,找一找--蝴蝶的家(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小组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三、检查生字,加深记忆

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开火车读

“避、撼、喧、嚷、盈、玷”

出示新词,学生认读,并理解意思

躲避,震撼,喧嚷、轻盈、玷污“

强调易读错的生字“嚷、玷”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小组内读课文并交流读书感受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印象最深的地方。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小结:

同学们,看大家讨论的热情十分高涨,下节课我们一起随作者找寻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你都从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学生勾画出体现作者急切心情的句子。

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不走过场。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学生自读文章,悟深悟透

1.找出第一二段描写环境和蝴蝶的句子

出示:

“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喧嚷、吼叫、黑压压、水淋淋、猛烈)

“他们的身体是那样的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怎么禁的起这猛烈地风雨呢.”(轻盈、素洁、柔弱、载不动)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

(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弱小的生命作对比,使作者的想法疑问更为合理)

2.第三四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设问句来推想蝴蝶的家在哪里?

把他画出来。

3.第五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感受孩子童真。

四.熟读积累

体会文中的修辞手法

拟人、排比、设问、反问

五.课后作业

1.摘抄喜欢的好词好句,并把它背下来。

2.用上本文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仿写一段句子。

3.把文章有感情的朗诵给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

小小“动物园

教学目标

1.学会细心观察,能从人物和动身上找到相关联的地方。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3.结合生活,尝试用“我叫......其实呢,我是.......”和“这是我......其实呢.......他/她是......”两个句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班级成员。

4.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教学重点

1.学会细心观察,能从人物和动身上找到相关联的地方。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尝试用“我叫......其实呢,我是.......”和“这是我......其实呢.......他/她是......”两个句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班级成员。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大家来猜个谜语就知道了。

1.海上一只鸟,跟着船儿跑。

冲浪去抓鱼,不怕大风暴。

(打一动物名)海鸥

2.夜纳凉。

带灯笼,闪闪亮。

(打一动物名)萤火虫

同学们都对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动物园”来写的。

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家人吧。

(板书:

小小“动物园”)

二、创设情境(家人照片)

理解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过渡:

看完照片,我们认识了他们的家人。

提问:

你最喜欢谁?

你最喜欢他身上的哪个特点?

(贴“特点”牌)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呢?

(板书:

特点)

1.爸爸与猫(样子性格)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一只熊。

(板书:

样子性格)

2.姐姐与鱼(本领)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板书:

本领)

3.爷爷与大老虎(性格)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

总结:

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这是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通过每个人不同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人物。

这在我们作文中也是常见的,这叫做“抓住特点”。

这把金钥匙,你掌握了吗?

刚才我们是一段段来欣赏,现在我们整合全文,再来仔细品味一番,你发现每一段有相似的地方吗?

(前面是介绍人,后面是说明人的特点。

三、习作构思

(一)仿照例子,趣说人物

要求:

选择自己或是家人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

介绍自己

我叫________,是个小_____孩。

其实呢......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家人

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呢.......

他/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思考

师:

请你们根据游戏要求,大胆联想。

(2)交流分享

师:

谁来试试看?

(充分说)

(3)评析总结

你们都能够抓住人物和动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二)再读例子,理清特点

1.引导阅读,扩编内容

(1)引导看图。

(抓住动作、语言、饮食等来写)

(2)口头扩编故事。

(3)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2.小结

师:

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在写作中要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并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这样的内容才会精彩。

师:

同时,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我们的写作中是很常用。

总结:

我们知道写人物要抓住特点,通过这些方面的描写,展开叙述。

同时,写作要围绕中心句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

(板书:

抓住特点要围绕中心句)

四、写作提纲

师生讨论并归纳:

1.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

2.抓住特点进行合理联想,要细致描写。

3.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

五、写初稿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和提纲,写出家人的特点,并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

比一比,谁写的最精彩,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

你认为哪里联想最合理?

你最欣赏哪里?

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3.分享草稿。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人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人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性格、样子、饮食等),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了解设问句。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认读积累,拓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了解设问句;积累一些古代名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难点

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问”的古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轻声朗读文中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扩展练习。

(1)谈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