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0266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docx

《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1携手同行共建共享 ——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 “招工难”引发的思考 一怎么看就业难 

  ◎“招工难”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

 

  ◎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怎样帮扶困难人员就业?

  3小处方的大影响 ——怎么看看病难 

  ◎看病难难在哪里?

 

  ◎看病难的原因何在?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

  4同在蓝天下 ——怎么看教育公平 

  ◎为什么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5从“蜗居”走向“安居”——怎么看房价过高 

  ◎目前中国的房价到底有多高?

 

  ◎房价过高症结何在?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房价过高问题?

 

  ◎如何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怎样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6 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

◎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

◎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7风正好扬帆——怎么看腐败现象

◎为何说反腐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为何说“腐败越反越多”是个认识误区?

◎如何织就一张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

◎如何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携手同行共建共享

——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这是在中国。

   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四五十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

这也是在中国。

   重庆市解放碑商业区,高楼林立,商贸云集,夜幕下斑斓闪烁的霓虹灯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折射出这里的繁荣与活力。

这是在中国。

   而就在不到200公里外的重庆市武隆县大山深处一个贫困村,对这里的大多数村民来说,每月几元钱的电费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仍然是在中国。

……

   也许要问,哪个才是真实的中国?

其实,它们都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

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

   ●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就是为了让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

——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近7%,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1978—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153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

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

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

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

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比如,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

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

   再比如,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2009年12月下旬,一部名叫《国情备忘录》的电视纪录片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部纪录片以广阔的视角、形象的手法对我国国情作了深入解读,也生动展现了我国发展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对城乡、区域等方面的发展差距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发展不平衡,概括地说,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和不和谐的关系。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进行分析。

那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自然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

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

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

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

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

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

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

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

   现代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讲的是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

它启示我们,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

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从经济角度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城乡差距长期过大,会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制约社会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地区差距长期过大,容易加剧地方利益竞争,出现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贸易壁垒等情况,区域间的经济摩擦和利益冲突会增多,直接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进而降低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

   而且在过大的发展差距下,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会不断流入东部地区和城市。

这将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它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发展差距过大,会导致沟通理解障碍,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社会仇富心理滋长、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与发展差距过大有很大关系。

   发展不平衡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发展不平衡,说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它深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

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2007年与重庆一道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开始了一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变革。

3年来,成都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城乡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

   蓉城大地的探索实践,可以说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连续7年下发"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很重。

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

"好风凭借力,惠农正当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有条件拿出更多财力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因此,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制定重大决策时,必须优先向"三农"倾斜。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饮水、公路、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

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2010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2009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增加了投入。

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

   ——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犹如"车之两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协调推进。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有序变为市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

一方面,要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农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提出今后10年的目标任务和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之际,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不仅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新一轮发展,也将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0年前,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又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

2009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7%、11.7%、13.4%和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

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当然也应看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必须立足长远、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细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空间尺度,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制度,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和落实相关规划和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今年中央将陆续投入330亿元,大力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进一步完善欠发达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完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今年中央拟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4168亿元,比上年增加250亿元。

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推动中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

"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都共同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亿万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观点声音

   中国不仅需要蓬勃发展的朝气,也需要协调发展的合力。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两个大局"的战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没有"第一个大局",就没有中国经济今日的辉煌;没有"第二个大局",就没有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中国。

城乡"齐步走",全国"一盘棋"。

   网友提问

   网友:

如何认识目前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

在我国这样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只有通过先富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因此,不能因为目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否认共同富裕的目标;但也不能任由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发展,否则最终也会偏离共同富裕的目标。

   知识点

   新世纪以来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

   2004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知识点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区域规划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3.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4.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5.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6.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7.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1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1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区域政策文件

   1.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3.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7.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深度阅读

   1.胡锦涛:

《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0年2月4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链接

   《国情备忘录》,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

 

“招工难”引发的思考

——怎么看就业难

    2009年8月,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消退,我国东南沿海一地区,却开始出现了“招工难”。

到2010年春节前后这一现象逐渐波及更多地区,甚至一些内陆省份。

2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70%预期今年招工“有困难”或“有一定困难”。

据广东省发布的监测信息,广东省用工缺口约90万人。

许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没米下锅”,现在好不容易等来订单又找不到“煮饭的人”。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饭碗”是天大的事。

就业领域里的“风吹草动”,无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数千万农民工返乡,到目前一些地方出现“招工难”,同时又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

很多人不禁疑惑:

对现在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

    ●“招工难”是如何形成的?

    “招工难”现象引发了社会热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发生“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那么,“招工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招工难”源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

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事加工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里,这些企业多为出口外贸型,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2009年年初,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订单大幅下滑,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大批农民工集中返乡。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世界经济的复苏,许多工厂新接订单持续增加,用工需求相应大量增加。

    “招工难”源于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和创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从事农业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速,就业机会也明显增加。

如果扣除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实际收入与在沿海地区打工相差并不大。

于是很多农民工返乡后便选择了在家乡就近就业和创业。

    “招工难”源于东南沿海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