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692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一)

1、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

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A.在动荡中进入巾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

2、布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土义》一文中指出: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

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

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   )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1984年冬天,南非的图图主教在纽约的一次演讲时说: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

传教士说:

‘让我们祈祷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这主要表明

A.种族观念是种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B.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C.宗教曾充当殖民扩张的工具            

D.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显著标志

5、19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业所用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上述状况反映了   (   )

A.环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

6、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这些学者应是为何而担忧(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份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C.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7、16到19世纪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西欧国家而言是

①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最后辉煌       ②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形成

③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④人类生存基础由农业向工业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9、《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一书记载:

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

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材料中把西、葡两国喻为“运输队”是因为

A.西、葡两国濒临海洋的地理优势

B.财富流入英荷,为英荷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英国、荷兰等国的货物运输依赖西、葡两国

D.西、葡两国率先开辟新航路,垄断通往新大陆的航道

10、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掠夺的白银有一半都流进了中国,以购买丝与瓷器这些当时的高级奢侈品。

这说明①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③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④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

12、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

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

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

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13、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  B.家族宗法观念 C.个人主义心理 D.专制王权影响

14、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

“《书经·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

(一)君主

(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15、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

盖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

“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

A.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             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封建官府防土地兼并的措施           D.封建农庄经营

16、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时代的政治与同代的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专制集权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专制民主思想折射出专制制度将日趋衰落

17、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8、 下列中国古代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与人物思想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②“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③“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         B.孔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

C.孔子、朱熹、黄宗羲、董仲舒         D.董仲舒、朱熹、荀子、黄宗羲

19、子规鸟又名株归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幺姑的精灵所化。

每年农历五月,此鸟的叫声“我哥回哟!

我哥回哟!

”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千百年来,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尊敬的最重要原因是

A.力主改革弊政反遭权贵排挤       B.开创了新的诗歌体裁

C.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感情真挚       D.不屈不挠的抗秦事迹

20、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

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21、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

“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对秩序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22、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3、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24、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以后要步入仕途须读儒家经典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26、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为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挤才能巩固。

上述材料表明儒家思想

①重民意  ②重民生  ③重教化  ④重权威  ⑤重法制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7、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

“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里的“伤天理”古代主要是指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2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9、《管子·侈糜》中说:

“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

本善而末事起。

不侈,本事不得立。

”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30、《论语·颜渊》曰: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二)

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是因为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

    A.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B.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D.是基于美国总统里根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后提出的

2、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

  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理论被

  普遍认可的背景是

  A.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克林顿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

  C.里根实行大规模减税医治生产停滞    D.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滞胀”困境

3、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

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

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倡导:

①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②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③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       ④成立世界银行

A.①②③④   B.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 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体现的变化及其影响是

l      国别

l      农业

l      制造业

l      第三产业

l      联邦德国

l      3%

l      48%

l      49%

l      美国

l      2%

l      36%

l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5、 据报道:

到2000年12月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引发这一现象的因素有①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②充分利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大力发展经济③采取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政策④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6、 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④

7、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8、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制造一些商品、多买一些东西……”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主张的做法是

A.银行复业                           B.减少耕地

C.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D.企业公平竞争

9、 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

……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

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A.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

10、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

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

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11、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①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②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

③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建立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2、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C.贸易保护主义心态               D.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13、二战时,罗斯福表示:

“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14、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

”下列事件属于“反思和怀疑”的有①俄国十月革命②罗斯福新政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5、“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相同之处是(  )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④推行社会福利

16、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

断言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

    A.没能推翻旧政权的统治                        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C.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D.列强扩大对华侵略

17、面对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内容的有     

①人民解放战争 ②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③义和团反帝运动 ④抗日战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19、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自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

”该段文告颁布于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大革命期间     C.北伐战争结束后     D.全面抗战爆发后

20、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21、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这一认识(   )

 A.逐渐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22、1923年,梁启超写道: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

      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23、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

“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4、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